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发镘 拼音:fā màn
犹挥霍。鏝,通“ 幕 ”。旧时铜钱无字的一面。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还甚乍使钱无名气、学做人初出帐的乔相识。折莫不发鏝有魂灵曾做伴惯经笼的旧子弟,一箇箇都教成圆备。”词语解释:逗镘 拼音:dòu màn
博戏的一种。赌博者以钱文面背为胜负。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这逗鏝的是咱些权柄,呵,色就事便是你得人情。”词语解释:铜镘 拼音:tóng màn
铜钱。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凭着我六文家铜鏝,博的是这三尺金鳞。”词语解释:钱镘 拼音:qián màn
钱币的背面。《说郛》卷八四引 明 董遹 《钱谱·平钱》:“今开元通寳钱鏝有文如初月者。”词语解释:巴镘 拼音:bā màn
亦作“ 巴谩 ”。
(1).古代博戏名。盛行于 宋 元 。 宋 孙宗鉴 《东皋杂录》:“今人掷钱为博者戏,以钱文面背分胜负,曰‘字’曰‘幕’。”鏝,一作“谩”,又作“漫”,皆与“幕”通。幕,钱币的背面。
(2).巴望赢钱。引申为爱财;诈骗牟利。《宣和遗事》前集:“一片心只待求食巴谩,两隻手偏会拏云握雾。” 元 无名氏 《一枝花·行乐》套曲:“也不怕弃旧怜新女嫌,也不怕爱钱巴鏝娘严。”词语解释:撒镘 拼音:sā màn
亦作“ 撒漫 ”。 任意用钱,挥霍。镘,指钱背。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头顶军资库,脚踏万年仓;若将来撒鏝,不勾几时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多蒙老翁送我三万银子,我只説是用不尽的,不知略撒漫一撒漫,便没有了。”《红楼梦》第六二回:“ 袭人 又本是个手中撒漫的,况与 香菱 相好,一闻此言,忙就开箱取了出来。”词语解释:手镘 拼音:shǒu màn
以手持镘。谓作泥水工。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丧其土田,手鏝衣食,餘三十年。”词语解释:污镘
亦作“汚鏝”。 见“ 污墁 ”。
词语解释:污墁
亦作“汚墁”。亦作“汚鏝”。 涂饰,粉刷。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虢国 中堂既成,召匠汚鏝。” 前蜀 杜光庭 《汉州王宗夔尚书宅醮词》:“汚墁云毕,土木告周。”词语解释:统镘 拼音:tǒng màn
广有钱财。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如今那统鏝的郎汉又村,謁浆的 崔护 又蹇。”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你可早耳朵闭眼睛昏,前门里统鏝客,后门里一个使钱勤。” 明 朱有燉 《醉太平·风流秀才》曲:“论文章在舞臺,赴考试在花街,束脩钱统鏝似使将来。”词语解释:圬镘 拼音:wū màn
见“ 圬墁 ”。
词语解释:圬墁 拼音:wū màn
亦作“ 杇槾 ”。亦作“ 杇鏝 ”。 涂饰;粉刷。 唐 陆羽 《茶经·风炉》:“风鑪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杇槾之功必精。”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妾幼年侍父任 吴州 司寇,既代归……因留诗寺壁。今随夫任 端溪 ,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词语解释:砍土镘 拼音:kǎn tǔ màn
维吾尔族 铁制农具。用于锄地、挖土等。 碧野 《阿勒玛汗老婆婆》:“﹝地主﹞驰马冲过来用双头的马鞭打他,他不得不用砍土镘招架,这更惹恼了地主。”《人民日报》1960.3.19:“吃饭后,在筐担里放上砍土镘、锄头或镰刀,走到哪里,社员干什么,他就拿出自己的工具一起干。”词语解释:坎土镘 拼音:kǎn tǔ màn
维吾尔族地区主要农具之一,用铁制成,与锄头类似,用以锄地、挖土等。《中国民间故事选·阿克尔姑娘》:“ 铁力米尔扎 一听,又赶紧跳下马来,用坎土镘挖掘着道路。”《中国民间故事选·阿克尔姑娘》:“傻孩子,用坎土镘是缩不短道路的,打算缩短这漫长道路,必得用快马加鞭和谈话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