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镗鞳 拼音:tāng tà
见“ 鏜鎝 ”。
词语解释:镗鎝 拼音:táng dā
1.亦作"镗鞳"。
2.钟鼓声。
3.泛指乐声。
4.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词语解释:镗鎝 拼音:táng dā
1.亦作"镗鞳"。
2.钟鼓声。
3.泛指乐声。
4.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词语解释:镗镗 拼音:táng táng
象声词。常形容鼓声、钟声、锣声和其他金属器声。 隋 虞世基 《讲武赋》:“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鏜鏜。” 明 何景明 《淮水送张驰》诗:“ 淮 水汤汤,伐鼓鏜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那是 赵太爷 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 巴金 《家》三二:“屋里的挂钟响了,镗镗的声音接连地响了九下。” 刘半农 《扬鞭集·〈拟儿歌--铁匠镗镗〉》:“鉄匠镗镗,朝打锄头,夜打刀枪。”词语解释:镗威 拼音:táng wēi
谓击鼓助威。 唐 陆龟蒙 《登高文》:“有土有人,前呵后骑,佞舌吚哑,所向上下,鏜威介私,放荡侈哆。”词语解释:镗床 拼音:táng chuáng
用来加工工件上孔眼的机床。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刀具装在旋转的金属杆上,伸进工件的孔眼里进行切削,使原有孔眼扩大、光滑而精确。词语解释:镗孔 拼音:táng kǒng
简称“鏜”。 在镗床上加工工件上已有的孔眼,用以提高孔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同时保证孔的位置精确。词语解释:镗锣 拼音:táng luó
一种乐器。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旁边穿两个孔眼扣结绳子,一手提着,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中国歌谣资料《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十八个公,十八个婆,十八个小叔擎镗锣,十八个小姑使唤我。”词语解释:镗锝 拼音:táng dé
亦作“ 鏜鞳 ”。
(1).钟鼓声。 隋 江总 《横吹曲》:“鏜鎝《渔阳掺》,怨抑胡笳断。” 唐 白居易 《敢谏鼓赋》:“音鏘鏘以鏜鞳,响容与以徘徊。” 宋 司马光 《迂书·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后鸣,鏗訇鏜鎝,人不以为异也。” 唐 徐浩 《谒禹庙》诗:“不復闻 夏 乐,唯餘奏 楚 幽。婆娑非舞羽,鏜鎝异鸣球。”
(2).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 宋 苏轼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鎝之声。” 宋 范成大 《烟江迭嶂》诗:“水空发声夜鏜鞳,中有晴江烟嶂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过 焦山 正 江 水瀰漫时,僧人指示瘞鹤铭处,惟从波涛鏜鞳中想像之,实无所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