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镇长镇守镇安镇辑镇殿将军镇妥镇胆镇市
镇日镇心镇戍镇讨镇江市镇夜镇肉镇定
镇抚镇物镇遏镇重镇监镇塞镇反镇定自若
镇浮镇帷犀镇宁镇静剂镇痛镇宅镇摄镇慰
镇常镇国镇厌镇迮镇畿镇子镇控镇捍
镇压镇星镇帏犀镇集镇神头势镇痉镇日家镇息
镇静镇犀镇绥镇驻镇神头镇日镇夜镇日价镇据
镇山镇纸镇石镇标镇笮镇止镇尺镇扼
镇临镇家镇圭镇服镇流器镇统镇山太岁镇思
镇俗镇锁镇靖镇民镇率镇臣镇宝镇御

词语解释:镇长  拼音:zhèn cháng
经常;常。 唐 韩愈 《杏花》诗:“浮花浪蘂镇长有,纔开还落瘴雾中。” 宋 蜀 中妓《市桥柳》词:“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 清 顾炎武 《黄侍中祠》诗:“莫道河山今便改,国於天地镇长存。”
词语解释:镇日  拼音:zhèn rì
整天,从早到晚。 宋 朱熹 《邵武道中》诗:“不惜容鬢凋,镇日长空饥。” 明 陆采 《怀香记·醉误佳期》:“幽窗镇日闻鶯燕,倚栏干柔肠千转。”《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觉得扫兴。” 阿英 《袁中郎做官》:“你叫他镇日从事这样忙碌的卑劣的生活,使他与过去的生活完全绝缘,不免使他有些难受。”
词语解释:镇抚  拼音:zhèn fǔ
(1).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镇抚其社稷。”《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请立 张耳 为 赵王 ,以镇抚其国, 汉王 许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 李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 满 人治理 中国 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
(2).偏指安抚。《左传·襄公十年》:“ 向戌 辞曰:‘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 偪阳 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如 陕 ,镇抚 关 外父老。” 颜师古 注:“镇,安也;抚,慰也。”
(3). 南宋 初在 金 、伪 齐 接壤的 淮南 、 京东 西 、 湖南 北 诸路分置的特别行政区。其长官为镇抚使,其官署称镇抚使司。 宋 叶适 《上殿札子》:“夫徒鉴 五代 之致乱而不思 靖康 之得祸,故 李纲 请裂 河南 为藩镇, 范宗尹 尝割边面为镇抚,皆随以废格。”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4). 元 万户府及都威卫使司所属掌理军匠的镇抚司(所)之长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卫使司﹞镇抚所,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右都威卫使司﹞镇抚司,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元史·百官志七》:“﹝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二员, 蒙古 、 汉 人参用。”
词语解释:镇浮  拼音:zhèn fú
抑制轻浮。语出《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 韦昭 注:“浮,轻也。”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高名华国,非独畴咨之用。”
词语解释:镇常  拼音:zhèn cháng
经常。《朱子语类》卷六四:“久,是就他骨子里説,镇常如此之意。”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我便道眉儿镇常圪皱,你便唱夫妻每醉了还依旧。” 清 沉谦 《丹凤吟·答洪昉思梦访之作》词:“也有镇常相见,见时不免含嫉妒。”
词语解释:镇压  拼音:zhèn yā
(1).亦作“ 镇厌 ”。压在下面。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厌,兽相枕藉。”一本作“ 镇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吐谷浑 于 河 上作桥,谓之 河 属。长一百五十步,两岸纍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相镇压。” 宋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那能镇压黄尘起,强欲侵凌白日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僵禽毙兽,镇压枕藉。” 王西彦 《风雪》三:“山冈、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镇压着了。”
(2).亦作“ 镇厌 ”。压迫;以强力、威势使慑服。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晋书·唐彬传》:“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希昂》:“此是火灾欲起,觅术士镇压之。” 宋 苏洵 《权书下·高祖》:“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我的前辈同学被 关圣帝君 镇压了一整年,就只在这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虽然我并不深知是怎样的好处。”
(3).犹镇守。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表臣》诗:“ 夷门 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4).抑制;控制。 巴金 《雨》一:“ 陈真 半晌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来镇压自己的心痛。” 萧红 《手》:“她坐在床上张着嘴,把下颚微微向前抬起一点,像是安然和舒畅镇压着她似的。” 骆宾基 《旅途》三:“在粮食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还需要从 东北 调粮去镇压市场。”
(5).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人民日报》1979.12.27:“必要时进行适当灌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镇压、中耕等,减少水分蒸发。”
(6).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花城》1981年第3期:“只有一个姓 李 的联保主任,早在镇反时已被镇压,不存在外逃问题。”
词语解释:镇静  拼音:zhèn jìng
(1).持重,沉静。《国语·晋语七》:“ 黶 也果敢, 无忌 镇静。” 韦昭 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 镇靖 ”。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2).安静,平静。 宋 柳永 《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赵思文 ﹞出为 汝州 防御使,迁 集庆军 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3).安定。《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 唐 白居易 《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4).止息;抑制。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词语解释:镇山  拼音:zhèn shān
一地区内的主山。古称 扬州 的 会稽山 、 青州 的 沂山 、 幽州 的 医无闾山 、 冀州 的 霍山 为四镇,故称这些山为“镇山”。又因《周礼·春官·大司乐》将四镇与五岳并举,故亦称五岳为镇山。有祭祀四镇之制,表示安定四方。 宋 姜夔 《铙歌吹曲·沅之上》:“岧岧镇山,火德之纪,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镇,安也,所以安四方,以四方镇山为饰。”参见“ 四镇 ”。
词语解释:四镇  拼音:sì zhèn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 杨州 之 会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医无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 汉 晋 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阳 、 虎牢 为 河南 四镇。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 唐 代称 朔方 、 泾原 、 陇右 、 河东 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 龟兹 、 于阗 、 疏勒 、 碎叶 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词语解释:镇临  拼音:zhèn lín
犹镇守。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窃以 延水 极边,东 夏 雄屏,控黠虏之衝要,歷大臣之镇临。”
词语解释:镇俗  拼音:zhèn sú
谓抑制庸俗的世风。《晋书·束晳传》:“将研六籍以训世,守寂泊以镇俗。”
词语解释:镇守  拼音:zhèn shǒu
(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后汉书·伏湛传》:“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羣司。”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乞移降佗路,更选帅臣俾之镇守。”《水浒传》第五十回:“天幸今朝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 大沽 失守,镇守 大沽 的 罗提督 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
(2).看护;守护。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教孩儿镇守亲娘,休遭继父专。”《西游记》第二六回:“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 普陀 ,称为大神。”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是一直镇守在山顶上的。”
词语解释:镇心  拼音:zhèn xīn
定心,静心。《南史·郑灼传》:“﹝ 郑灼 ﹞苦心热,若瓜时,輒偃卧,以瓜镇心。” 宋 刘筠 《苦热》诗:“七盘妙舞频挥汗,五色嘉瓜冷镇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屑》:“金屑……疗小儿惊伤五臟,风癎失志,镇心安魂魄。”
词语解释:镇物  拼音:zhèn wù
(1).谓使众人镇定。《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寇骑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恟恟…… 準 ( 寇準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 谢安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六:“不容儿辈妄谈兵,镇物何妨一矫情?”
(2).旧时巫术用以禁制邪恶的东西。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二:“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
词语解释:镇帷犀  拼音:zhèn wéi xī
亦作“ 镇幃犀 ”。 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语出 唐 杜牧 《杜秋娘》诗:“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宋 苏轼 《四时词》之四:“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寳篆烟消烛影低,枕屏摇动镇幃犀。”一本作“ 镇帷犀 ”。
词语解释:镇国  拼音:zhèn guó
使国家安定。《亢仓子·贤道》:“贤可以镇国,材亦可以理国。”
词语解释:镇星  拼音:zhèn xīng
即土星。我国古代以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文子·精诚》:“四时失政,镇星摇荡。”《史记·天官书》:“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旧唐书·代宗纪》:“壬戌夜,月晕南北河、东井,镇星入舆鬼,久之方散。”《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镇星行至角亢。” 胡三省 注:“镇星,土星也。”
词语解释:镇犀  拼音:zhèn xī
指用犀牛角制的用具。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玄山印记》:“ 陈茂 为尚书郎,每书信,印记曰‘玄山典记’,又曰‘玄山印’。擣朱矾,浇麝酒,闲则匣以镇犀,养以透云香。”
词语解释:镇纸  拼音:zhèn zhǐ
文具名。多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用来压纸、压书。《说郛》卷一二○引 宋 陶穀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镇纸曰套子龟、小连城、千钧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朱运使 子颖 尝以大理石镇纸赠亡儿 汝佶 ,长约二寸,广约一寸,厚约五六分。”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七:“ 王伯申 浓眉紧皱,坐在那里只顾摸弄一个玻璃的镇纸。”
词语解释:镇家  拼音:zhèn jiā
使家宅安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将择个好日子分与尔等,每人一对,做个镇家之寳。” 何其芳 《论家族主义》:“这和破落户的子弟想从灰尘中找出一些古董来作镇家之宝一样。”
词语解释:镇锁  拼音:zhèn suǒ
镇压禁闭。《水浒传》第一回:“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
词语解释:镇安  拼音:zhèn ān
安定。《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视百蛮,镇安天下。”《后汉书·刘焉传》:“ 焉 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时 杨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
词语解释:镇戍  拼音:zhèn shù
(1).镇守,戍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 夏口 ,贼之衝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 蘄州 , 楚 山萧萧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窝主隣佑人等不以镇戍军情为重,隐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
(2).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北齐书·元景安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 突厥 强盛,虑或侵边。仍詔 景安 与诸军缘塞以备守。”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修默 避之,先往,至一镇戍,方息於逆旅, 郊 续至。”
词语解释:镇遏  拼音:zhèn è
(1).平定;制止。《宋书·刘锺传》:“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词语解释:镇宁  拼音:zhèn níng
安定。 唐 白居易 《与骠国王雍羌书》:“训抚师徒,镇寧邦部。”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居千百龄,此邦镇寧。”
词语解释:镇厌  拼音:zhèn yàn
见“ 镇压 ”。
词语解释:镇压  拼音:zhèn yā
(1).亦作“ 镇厌 ”。压在下面。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厌,兽相枕藉。”一本作“ 镇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吐谷浑 于 河 上作桥,谓之 河 属。长一百五十步,两岸纍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相镇压。” 宋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那能镇压黄尘起,强欲侵凌白日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僵禽毙兽,镇压枕藉。” 王西彦 《风雪》三:“山冈、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镇压着了。”
(2).亦作“ 镇厌 ”。压迫;以强力、威势使慑服。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晋书·唐彬传》:“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希昂》:“此是火灾欲起,觅术士镇压之。” 宋 苏洵 《权书下·高祖》:“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我的前辈同学被 关圣帝君 镇压了一整年,就只在这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虽然我并不深知是怎样的好处。”
(3).犹镇守。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表臣》诗:“ 夷门 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4).抑制;控制。 巴金 《雨》一:“ 陈真 半晌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来镇压自己的心痛。” 萧红 《手》:“她坐在床上张着嘴,把下颚微微向前抬起一点,像是安然和舒畅镇压着她似的。” 骆宾基 《旅途》三:“在粮食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还需要从 东北 调粮去镇压市场。”
(5).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人民日报》1979.12.27:“必要时进行适当灌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镇压、中耕等,减少水分蒸发。”
(6).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花城》1981年第3期:“只有一个姓 李 的联保主任,早在镇反时已被镇压,不存在外逃问题。”
词语解释:镇帏犀  拼音:zhèn wéi xī
见“ 镇帷犀 ”。
词语解释:镇帷犀  拼音:zhèn wéi xī
亦作“ 镇幃犀 ”。 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语出 唐 杜牧 《杜秋娘》诗:“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宋 苏轼 《四时词》之四:“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寳篆烟消烛影低,枕屏摇动镇幃犀。”一本作“ 镇帷犀 ”。
词语解释:镇绥  拼音:zhèn suí
(1).镇压平定。《晋书·刘弘传》:“其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以副推轂之望焉。”
(2).谓安抚。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词语解释:镇石  拼音:zhèn shí
(1).压物的石块。《隋书·秦孝王俊传》:“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 秦始皇 泰山 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
(2).犹镇山。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逝水自朝宗,镇石各其方。” 仇兆鳌 注:“镇石即《周礼》九州之镇山。”
词语解释:镇圭  拼音:zhèn guī
(1).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长一尺有二。以四镇之山为雕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故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 孙诒让 正义:“注云‘镇,安也’者,《广雅·释詁》同。云‘所以安四方’者,《职方氏》注云‘镇名山安地德者’也。王执此镇圭,亦所以镇安四方,故象彼为文。《国语·周语》云:‘为挚币瑞节以镇之。’ 韦 注云:‘镇,重也。’重与安义亦相成也。云‘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者。《玉人》注云:‘瑑,文饰也。’‘六瑞之瑑饰’经无文, 郑 皆依其名义推之……云圭长尺有二寸者,据《玉人》文。”《南齐书·礼志上》:“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
(2).比喻行为的规范。 清 钱谦益 《王氏族谱序》:“自今以往,世世子孙奉夫子之言为镇圭焉。”
词语解释:镇靖  拼音:zhèn jìng
(1).安抚,使安定。 宋 苏辙 《刘昌祚免恩命不许不充批答》之三:“镇靖吏士,折衝蛮夷。”
(2).见“ 镇静 ”。
词语解释:镇静  拼音:zhèn jìng
(1).持重,沉静。《国语·晋语七》:“ 黶 也果敢, 无忌 镇静。” 韦昭 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 镇靖 ”。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2).安静,平静。 宋 柳永 《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赵思文 ﹞出为 汝州 防御使,迁 集庆军 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3).安定。《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 唐 白居易 《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4).止息;抑制。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词语解释:镇辑  拼音:zhèn jí
镇守安抚。《元史·文宗纪》:“仍命 豫王 阿剌特纳失里 分兵,给 探马赤 三百、 乞赤伯 三百,共守一岁,以镇辑之,餘军皆遣还所部。”
词语解释:镇讨  拼音:zhèn tǎo
镇压讨伐。《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前太守莫能治正, 太祖 欲授 潜 精兵以镇讨之。”
词语解释:镇重  拼音:zhèn zhòng
(1).犹庄重。《释名·释首饰》:“瑱,镇也。县当耳傍,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 宋 陈亮 《铨选资格》:“故朝廷尊严,大臣镇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若 白巖 ( 乔白巖 )者,镇重不挠,真可谓以死卫社稷者矣。”
(2).犹威重。亦指具有权威的人物。《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 易京 之危,可立待也。”
词语解释:镇静剂  拼音:zhèn jìng jì
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溴化钠、溴化钾、鲁米那等。
词语解释:镇迮  拼音:zhèn zé
压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鱼鲊》:“十臠为裹,以荷叶裹之,唯厚为佳,穿破则虫入。不復水浸、镇迮之事。”
词语解释:镇集  拼音:zhèn jí
集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保甲之制》:“一乡之中,大而镇集,小而庄村。”
词语解释:镇驻  拼音:zhèn zhù
犹长存。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餘功及物,犹能镇驻也。”
词语解释:镇标  拼音:zhèn biāo
清 代由总兵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各省镇标,马兵月餉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清会典事例·兵部五·直隶绿营一》:“ 康熙 二十七年,裁正定镇总兵官及镇标各官。”
词语解释:镇服  拼音:zhèn fú
(1). 周 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镇服。” 郑玄 注:“镇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须镇守也。” 章炳麟 《封建考》:“八紘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参见“ 九服 ”。
(2).强使服从。 唐 韩愈 《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条理镇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李文靖 公 沆 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 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觉得他的一片牢骚似乎把那老妈妈给镇服着了,其实她并没有听他的话。”
词语解释:九服  拼音:jiǔ fù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词语解释:镇民  拼音:zhèn mín
出生、居住或有公民权的城镇的人
词语解释:镇殿将军  拼音:zhèn diàn jiāng jūn
古时朝廷新年朝会时立于殿角的武装侍卫。选身躯高大者担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正旦大朝会,车驾坐 大庆殿 ,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镇殿将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汉》:“国朝镇殿将军,募选身躯长大异常者充。”
词语解释:镇江市  拼音:zhèn jiāng shì
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京沪铁路线上,京杭运河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名“京口”,民国时曾为江苏省省会。1949年设市。人口525万(1995年)。特产香醋、肴肉、酱菜。有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名胜古迹。
词语解释:镇监  拼音:zhèn jiān
镇守监察。《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汉武帝 诛 吕嘉 ,开九郡,设 交阯 刺史以镇监之。”《明史·周玺传》:“宂员方革復留,镇监撤还更遣。”
词语解释:镇痛  拼音:zhèn tòng
减少疼痛
词语解释:镇畿  拼音:zhèn jī
周 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又其(夷畿)外五百里曰镇畿。” 贾公彦 疏:“云镇者,盖中国稍远,理须镇守。”
词语解释:镇神头势  拼音:zhèn shén tóu shì
即镇神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以一着解两征,至今棋谱中传下镇神头势。”参见“ 镇神头 ”。
词语解释:镇神头  拼音:zhèn shén tóu
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为 唐大中 年间 顾师言 胜 日本国 王子 神头王 的着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日本国 王子﹞善围棋,上敕 顾师言 待詔为对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 师言 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后传其势,谓之镇神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今所传者,尚有 王积薪 所遇姑妇,及 顾师言 镇神头二势……镇神头以一着解两征,虽入神妙,而起手局促缠累,所谓张置疎远者安在哉?恐亦好事者为之耳。”
词语解释:镇神头  拼音:zhèn shén tóu
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为 唐大中 年间 顾师言 胜 日本国 王子 神头王 的着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日本国 王子﹞善围棋,上敕 顾师言 待詔为对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 师言 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后传其势,谓之镇神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今所传者,尚有 王积薪 所遇姑妇,及 顾师言 镇神头二势……镇神头以一着解两征,虽入神妙,而起手局促缠累,所谓张置疎远者安在哉?恐亦好事者为之耳。”
词语解释:镇笮  拼音:zhèn zé
压住。《国语·周语上》“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镇,为阴所镇笮也。”
词语解释:镇流器  拼音:zhèn liú qì
在电路中(如弧光灯、汞汽灯或荧光灯电路中)用来稳定电流的一种电阻
词语解释:镇率  拼音:zhèn lǜ
坐镇统率。《明史·王直传》:“而自以不如 于谦 ,每事推下之,雍容镇率而已。”
词语解释:镇妥  拼音:zhèn tuǒ
同“ 镇绥 ”。 宋 苏辙 《论执政生事札子》:“臣不知为政如此,得为镇妥中外,安靖朝廷者乎?”
词语解释:镇夜  拼音:zhèn yè
整夜,通宵。 明 吴中情奴 《相思谱》第六折:“镇夜无眠,镇夜无眠,通宵反侧,神闪闪想煞伊家,可惜度年华。” 闻一多 《红烛·红豆》:“比方有一屑月光,偷来匍匐在你枕上,刺着你的倦眼,撩得你镇夜不睡,你讨厌他不?”
词语解释:镇塞  拼音:zhèn sāi
堵塞。镇,通“ 填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时得道之士如 许旌阳 者,铸为此物以镇塞妖蛟蜃穴。”
词语解释:镇宅  拼音:zhèn zhái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这口剑曾除了楼上两个妖精,以此掛着镇宅。” 明 杨慎 《墨池琐录》:“ 张东海 名曰能草书,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籙。”
词语解释:镇子  拼音:zhèn zi
方言。集镇。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这里有一条大路直通 延安 ,清湛湛的 延河 绕镇子流过。”
词语解释:镇痉  拼音:zhèn jìng
医学上指用药物解除痉挛、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药剂中有镇痉剂,如阿托品。
词语解释:镇日镇夜  拼音:zhèn rì zhèn yè
整日整夜,日日夜夜。 郁达夫 《沉沦》:“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西北风起来了,一切都葬落在愁容的惨淡里, 浑河 的水还镇日镇夜的流去。”
词语解释:镇止  拼音:zhèn zhǐ
抑止。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为相,务以厚重镇止浮竞,时人称其德量。”
词语解释:镇统  拼音:zhèn tǒng
(1).镇守统辖。《三国志·魏志·徐宣传》:“今当远征,而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晋书·李特载记》:“推 特 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其弟 流 行镇东将军,以相镇统。”
(2). 清 代军队编制中“镇”的长官。也称统制。
词语解释:镇臣  拼音:zhèn chén
镇守地方的官员。 清 刘銮 《五石瓠·烟火》:“ 万历 、 崇禎 以来,诸緹帅镇臣製造烟火,价有近千金者。”《清史稿·食货志一》:“然 臺湾 自歷任镇臣创庄招佃,往往侵据民、番地。”
词语解释:镇胆  拼音:zhèn dǎn
犹壮胆。 明 高启 《钗符》诗:“从今能镇胆,不怯睡空房。”
词语解释:镇肉  拼音:zhèn ròu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有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鐫刻,试取石洗濯,乃 宋 海陵王 墓铭, 谢朓 撰并书,其字如 钟繇 ,极可爱。”后以“镇肉”借指未被人鉴识的珍宝奇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凝脂原不任研磨,镇肉翻成遭弃掷。”自注:“客问镇肉事,判曰出《梦溪笔谈》。”
词语解释:镇反  拼音:zhèn fǎn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简称。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八:“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 方之 《内奸》:“ 严家忠 那个反革命则避过了镇反的风头,迟迟方被查出。”
词语解释:镇摄  拼音:zhèn shè
(1).犹统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 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今北边诸将及 懿 ( 司马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2).以威力使畏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巴西 广袤千里,户餘四万,若於彼立州,镇摄华 獠 ,则大帖民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今统数万之众,而不能镇慑人心,此败亡之道也。”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 木木 几次想开口问爸爸今儿干吗回得这么晚,却被爸爸那种有重心事一般的眼光镇慑着。”
(3).镇定,集中使不分散。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 黄公俊 ﹞闭了眼,镇摄着精神,突听见有许多人走来的足步声。”
词语解释:镇控  拼音:zhèn kòng
镇守控制。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 湘 汉 者也。”
词语解释:镇日家  拼音:zhèn rì jiā
见“ 镇日价 ”。
词语解释:镇日价  拼音:zhèn rì jià
亦作“ 镇日家 ”。 整天,从早到晚。价,助词。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镇日家把娇容心坎鐫,每日里将芳名口上编。” 赵朴初 《三快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 左贤王 拔剑砍地,镇日价女哭儿啼。”
词语解释:镇日价  拼音:zhèn rì jià
亦作“ 镇日家 ”。 整天,从早到晚。价,助词。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镇日家把娇容心坎鐫,每日里将芳名口上编。” 赵朴初 《三快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 左贤王 拔剑砍地,镇日价女哭儿啼。”
词语解释:镇尺  拼音:zhèn chǐ
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以压书或纸。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八:“把那迭稿子放下,用一道镇尺压着。”参见“ 镇纸 ”。
词语解释:镇纸  拼音:zhèn zhǐ
文具名。多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用来压纸、压书。《说郛》卷一二○引 宋 陶穀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镇纸曰套子龟、小连城、千钧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朱运使 子颖 尝以大理石镇纸赠亡儿 汝佶 ,长约二寸,广约一寸,厚约五六分。”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七:“ 王伯申 浓眉紧皱,坐在那里只顾摸弄一个玻璃的镇纸。”
词语解释:镇山太岁  拼音:zhèn shān tài suì
喻指强横凶恶之人。《红楼梦》第五五回:“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词语解释:镇宝  拼音:zhèn bǎo
犹重器。指帝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德祐表诏》:“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惟是世传之镇宝,臣不敢爱,谨奉太皇命戒,痛自贬损,削去帝号。”
词语解释:镇市  拼音:zhèn shì
集镇;市镇。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第二天一早,我就骑着马离开这小小的镇市。”
词语解释:镇定  拼音:zhèn dìng
(1).安定,稳定。《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 韦昭 注:“镇,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 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制》:“而况於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悯悼?” 茅盾 《子夜》五:“近来这样的事太多了,报纸载不胜载,并且为了镇定人心计,也只好少载。”
(2).遇事沉着,不慌乱。《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赵武 有文德…… 祁午 临事镇定,臣父 匄 能识大体,皆一时之选。” 清 刘大櫆 《乡饮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而解其纷。”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二节:“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3).镇压;平定。《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今 蜀 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 吴会 ,宜早镇定。” 邓慕韩 《书丁未防城革命军事》:“又电 广西 提督 丁槐 ,拨 衡 军二营, 绥远 军一营,前往镇定。”
词语解释:镇定自若  拼音:zhèn dìng zì ruò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例如: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
词语解释:镇慰  拼音:zhèn wèi
安抚慰问。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皇甫规》:“折衝弭难,而诛伐已定,当见镇慰。”《后汉书·彭宠传》:“及 光武 镇慰 河 北,至 蓟 ,以书招 宠 。”
词语解释:镇捍  拼音:zhèn hàn
亦作“ 镇扞 ”。 镇守捍卫。《宋书·刘勔传》:“加 勔 使持节、领军,置佐史,镇扞 石头 。”《魏书·高树生传》:“以 树生 有威略……令率劲勇,镇捍旧蕃。”《旧唐书·褚遂良》:“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镇扞四方?”
词语解释:镇息  拼音:zhèn xī
犹止息。《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潜居研志,耽情坟籍,亦足镇息頽竞,奬勗浮动。”
词语解释:镇据  拼音:zhèn jù
镇守。《三国志·吴志·宗室传评》:“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
词语解释:镇扼  拼音:zhèn è
坐镇扼守。《明史·熊概陈镒等传赞》:“ 明 初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诸边要害,则遣侯伯勋臣镇扼之。”
词语解释:镇思  拼音:zhèn sī
一直思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镇思向日,空教人气的微撇。”
词语解释:镇御  拼音:zhèn yù
镇守治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 方叔 、 召虎 之臣镇御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晋书·琅邪王伷传》:“代 卫瓘 镇 下邳 。 伷 镇御有方,得将士死力, 吴 人惮之。”
镇守防御。 唐 贾至 《授韩洪山防御史制》:“或谋府冲深,才膺镇御。”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