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锱铢锱铢不爽锱坛之宫锱介锱锤   
锱毫锱徒锱铢必较锱铢较量    

词语解释:锱铢  拼音:zī zhū
(1).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錙銖有餘。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唐 柳宗元 《披沙拣金赋》:“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錙銖,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吾无遗债累汝,汝亦无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
(2).比喻微利,极少的钱。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曼云先生家传》:“余常谓公平生有数反。家无常物,而用财如泥沙,不计有无,至錙銖之入,輒相顾动色,不苟取。”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一钱致富》:“夫云:‘柰无錙銖何?’女即褪藕覆……并探抹胸带结上真珠一串,曰:‘以此易银,货殖有资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近 娄 东某人诗有‘题无轩冕诗方贵,囊絶錙銖手亦香’之句。”
词语解释:锱毫  拼音:zī háo
比喻细微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艷溢錙毫。”
词语解释:锱铢不爽  拼音:zī zhū bù shuǎng
犹言分毫不差。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条分缕析,一一相配,而錙銖不爽也。”
词语解释:锱徒  拼音:zī tú
僧徒。僧人衣黑,故称。錙,通“ 緇 ”。 明 祝允明 《前闻记·南京奸僧》:“诸民惟錙徒不可尽察。”
词语解释:锱坛之宫  拼音:zī tán zhī gōng
指学宫。錙,通“ 菑 ”。矮围墙。《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於 丽譙 之间,无徒驥於錙坛之宫。”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锱坛之宫》:“錙借为菑。《公羊》 昭 二十五年传:以人为菑。《解詁》:菑,周埒垣也。所以分别内外卫威仪。今太学辟雍作侧字,然则菑坛者,谓坛外有埒垣也。”一说为宫名。宫内有坛曰“錙坛”,因以坛名其宫。见 锺泰 《庄子发微》
词语解释:锱铢必较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鉅万可捐,事平则錙銖必较。” 夏衍 《论正规化》:“涉及个人,则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亦作“ 錙銖较量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錙銖较量,讨人便宜怎的。”《镜花缘》第十一回:“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錙銖较量。”
词语解释:锱介  拼音:zī jiè
比喻微小。《三国志·吴志·华覈传》:“退伏思惟,荧惑桑穀之异,天示二主,至如他餘錙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
词语解释:锱铢较量  拼音:zī zhū jiào liàng
同“ 錙銖必较 ”。
词语解释:锱铢必较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鉅万可捐,事平则錙銖必较。” 夏衍 《论正规化》:“涉及个人,则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亦作“ 錙銖较量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錙銖较量,讨人便宜怎的。”《镜花缘》第十一回:“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錙銖较量。”
词语解释:锱锤  拼音:zī chuí
(1).比喻微小之物。《吕氏春秋·应言》:“凡人主之与其大官也,为有益也。今割国之錙锤矣,而因得大官,且何地以给之。”《淮南子·诠言训》:“虽割国之錙锤以事人,而无自恃之道,不足以为全。”
(2).比喻钱极少,低贱。《淮南子·说山训》:“万乘之主冠錙锤之冠,履百金之车。” 高诱 注:“六銖曰錙,八两曰锤,言贾直少。有贱而在上,有贵而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