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锯牙 拼音:jù yá
(1).像锯齿一般的锐牙。《逸周书·王会》:“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锯牙之兽,虽低伏而见惮;挥斧之虫,虽銓形而不威。” 宋 孙武仲 《祠二庙之明日未得顺风呈同行》诗:“朱幡拥前后,锯牙虎视森两厢。”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锯牙鉤爪,殪我閎儒。”
(2).古代治水工程器具名。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虽罢四河之名,仍存减水之资,锯牙、马头率皆如故。”《宋史·河渠志一》:“凡埽下非积数垒,亦不能过其汛湍,又有马头、锯牙、木岸者,以蹙水势护隄焉。”词语解释:锯屑 拼音:jù xiè
锯木屑。形容娓娓不绝言谈。语出《晋书·胡毋辅之传》:“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词语解释:锯齿 拼音:jù chǐ
(1).锯条上的尖齿。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鎈》:“开锯齿用茅叶鎈。”
(2).指锯齿般的锐牙。 北齐 刘昼 《新论·伤谗》:“鱼之哆脣锯齿者,鳞族畏之。” 唐 柳宗元 《愚溪对》:“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泽玛姬·龙女》:“跳出一百个手执大铁锤,锯齿獠牙的大汉。”
(3).喻曲折不平的险要地形。《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
(4).军阵名。 三国 蜀 诸葛亮 《贼骑来教》:“地狭者,宜以锯齿而待之。”词语解释:锯鲨 拼音:jù shā
见“ 锯沙 ”。
词语解释:锯沙 拼音:jù shā
亦作“ 锯鯊 ”。 鲛鱼的一种。鼻前有骨如锯,故名。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有锯鯊长百十丈,鼻骨如锯,遇舶船横截断之,如拉朽尔。”词语解释:锯床 拼音:jù chuáng
锯金属材料的机床。常见的有弓锯床和圆锯床两种。弓锯床用长条形刀具,圆锯床用圆盘形刀具。词语解释:锯片 拼音:jù piàn
一种带有像手锯那样切割刃的钢片词语解释:锯沙 拼音:jù shā
亦作“ 锯鯊 ”。 鲛鱼的一种。鼻前有骨如锯,故名。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有锯鯊长百十丈,鼻骨如锯,遇舶船横截断之,如拉朽尔。”词语解释:锯霏屑 拼音:jù fēi xiè
形容言谈娓娓不绝。 清 唐孙华 《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故人相别各一方,谁共清谈锯霏屑。”参见“ 锯屑 ”。
词语解释:锯屑 拼音:jù xiè
锯木屑。形容娓娓不绝言谈。语出《晋书·胡毋辅之传》:“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词语解释:锯条 拼音:jù tiáo
锯子的有齿刃的钢片条,是锯的主要部分词语解释:锯末 拼音:jù mò
锯竹木时掉下来的细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手里拿着一把锯,正在锯一块木板,锯末撒了一地。”词语解释:锯佣 拼音:jù yōng
锯匠。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十:“ 景灵宫 锯佣解木,木既分,有虫鏤纹数十字,如梵书。”词语解释:锯匠 拼音:jù jiàng
锯木的工匠。 阿英 《明朝的笑话》:“有一天,两人同来看 赵 ,见锯匠在庭下解木。”词语解释:锯架 拼音:jù jià
∶一把锯或一组锯的张紧架
安装框锯或排锯用的框架词语解释:锯齿草 拼音:jù chǐ cǎo
蓍的通称。词语解释:锯梁 拼音:jù liáng
锯子当中撑着锯把的木梁。 王汶石 《大木匠》二:“咱们是把过一根锯梁的。”词语解释:锯木厂 拼音:jù mù chǎng
∶装备有锯原木的机动机械的工厂
专门将原木截锯成大型木材的工厂词语解释:锯子 拼音:jù zǐ
锯,一种工具,能用来拉(lá)开木料、石料、钢材等词语解释:锯工 拼音:jù gōng
锯原木或木材(如在伐木场或锯木厂中)的人
用锯锯物的人
在木工企业的原木堆上用手锯修整和切割原木的工人词语解释:锯绒 拼音:jù róng
木材锯后,面上出现的细毛似的木丝。 鲁迅 《野草·死后》:“我又看看六面的壁,委实太毛糙,简直毫没有加过一点修刮,锯绒还是毛毿毿的。”词语解释:锯欘 拼音:jù zhú
一种农具。钁类。《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 尹知章 注:“锯欘,钁类也。”词语解释:锯木架 拼音:jù mù jià
形状像双层斜十字的搁物架,用于锯木材时搁置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