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冥锭 拼音:míng dìng
为亡人焚化的纸制银锭。《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御史公备了祭礼及纸钱冥锭,差官到义井坟头,通名致祭。”词语解释:锡锭 拼音:xī dìng
浇铸成锭块的商品锡,经过部分精炼,但还含有少量不同杂质(如铜、铅、铁或砷);块锡;与锡板不同的固态锡词语解释:饼锭 拼音:bǐng dìng
亦作“ 饼定 ”。 厚而大的烧饼。《西游记》第四四回:“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后吃……拖炉、饼锭、油煠、蒸酥。”《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婆子道:‘被我如此支吾,调的他喜欢了,倒与我些茶吃,赏了我两个饼定出来了。’”词语解释:虹烛锭 拼音:hóng zhú dìng
汉 器名。荐熟食的器具。《宣和博古图》卷十八:“﹝ 汉 虹烛锭﹞高五寸四分,深四寸五分,口径三寸,容四升八合,重四斤八两,三足,铭一十八字。自 三代 至 秦 ,器无斤两之识,此器显其斤重,又字画与 汉 五凤罏款识相类,实 汉 物也……铭曰虹烛者,取其气运如虹之义,殆荐熟食之器,但闕其盖而不完。”按,铭文十八字为:“ 王氏 铜虹烛锭两辟并重二十二斤四两第一。”词语解释:楮锭 拼音:chǔ dìng
楮钱,纸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崔生 感 兴娘 之情不已,思量荐度他……尽买香烛楮锭,賚到 琼花观 中,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恩德。”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纪曹孝廉梦》:“两旁屋宇门户俱掩,门楣上各掛楮锭一二串。”词语解释:长锭 拼音:cháng dìng
即冥纸。用锡箔折迭连成长串的纸元宝。旧时用于迷信活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到了明天早起,他的报丧条已经到了,我便循着俗例,送点蜡烛、长锭过去。”词语解释:银锭 拼音:yín dìng
(1).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 汉 代, 武帝 时尝作白金三品, 王莽 亦铸有银货二品。其后历代虽有铸造,但流通不广。及至 明 清 ,始渐盛行,并作货币流通。银锭形式不一,有元宝、中锭、锞子、福珠四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银锭字号》:“银锭上字号, 扬州 元宝,乃 至元 十三年,大兵平 宋 ,回至 扬州 ,丞相 伯颜 号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每重五十两。归朝,献纳。”《红楼梦》第七一回:“ 元春 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银锭四对。”
(2).用锡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宝。迷信者焚化给鬼神使用。《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挑了一担东西,是些三牲和些银锭、纸马之类。”词语解释:钢锭 拼音:gāng dìng
炼钢工业的产品。把熔炼的钢水浇入模型,冷却凝固而成,是制造各种钢材的原料。 雁翼 《白杨颂·在钢铁厂》:“真美呀,涂着银皮的钢锭,堆成了座座小山。”词语解释:钣锭 拼音:bǎn dìng
金属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银》:“合琐碎而成鈑锭,去疵伪而造精纯。” 潘吉星 校注:“圆状和条状金属。”词语解释:朱锭 拼音:zhū dìng
1.用朱砂制的墨锭。词语解释:纱锭 拼音:shā dìng
纺纱机上的主要部件,用以将棉纤维捻成细缕并绕在滚筒上。纱厂的规模通常以纱锭的数量来表示。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一节:“以纺织业为例,据1896年的统计, 中国 境内共有纱厂十二家,四十一万七千纱锭。外商五家占有十五万八千纱锭,华商七家占有二十五万九千纱锭。”词语解释:纸锭 拼音:zhǐ dìng
亦作“ 纸鋌 ”。 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迷信认为焚化给死者,可供其当钱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妓﹞至家,探怀觉太轻,取出乃二纸鋌。盖愚鬼也。”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现在那么的烧几个纸锭,却已经不但是骗别人,骗自己,而且简直是骗鬼了。”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焚化了纸锭元宝,奠了酒;那爆竹的声音,劈劈拍拍地好不响亮!”词语解释:纺锭 拼音:fǎng dìng
见〖纱锭 〗。词语解释:朱锭 拼音:zhū dìng
用朱砂制的墨锭。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颁赏笔墨、硃锭、五色绢笺、福字笺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