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云锦 拼音:yún jǐn
(1).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汉武帝内传》:“张云锦之幃,然九光之灯。”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屏风九迭云锦张,千峯如连环。”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三折:“烟裊金罏宝篆烧,傍云锦衣飘。” 冰心 《我的秘密》诗:“一幅灿烂的云锦从墙上垂下,几条金龙在彩云里张牙舞爪。”
(2).朝霞;彩云。《文选·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张铣 注:“云锦,朝霞也。”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词语解释:衣锦 拼音:yì jǐn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吕氏春秋·用众》:“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去,衣锦而入。”《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詔曰:‘ 閭 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此地何王夸衣锦, 锦城 人起故乡心。”词语解释:古锦 拼音:gǔ jǐn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词语解释:古锦囊 拼音:gǔ jǐn náng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词语解释:濯锦 拼音:zhuó jǐn
(1). 成都 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暗虹走缴绕,濯锦莫周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歷城 北二里有 莲子湖 ,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緑间明,乍疑濯锦。” 清 吴伟业 《闻撤织造志喜》诗:“尚方玉帛年来盛,早见 西川 濯锦多。” 靳荣藩 注引《文选·蜀都赋》注:“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
(2).江名。参见“ 濯锦江 ”。
词语解释:濯锦江 拼音:zhuó jǐn jiāng
江名。即 锦江 。 岷江 流经 成都 附近的一段。一说, 成都市 内之 浣花溪 。濯锦,锦彩鲜润逾于常,故名。 唐 王维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诗:“大罗天上神仙客, 濯锦江 头花柳春。”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 濯锦 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 扬州 。” 唐 杜甫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 浣花村 。 河阳县 里虽无数, 濯锦江 边未满园。”词语解释:昼锦 拼音:zhòu jǐn
《汉书·项籍传》载 秦 末 项羽 入 关 ,屠 咸阳 。或劝其留居 关中 , 羽 见 秦 宫已毁,思归 江 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史记·项羽本纪》作“衣绣夜行”。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北史·毛鸿宾传》:“ 明帝 以 鸿宾 兄弟所定处多,乃改 北地郡 为 北雍州 , 鸿宾 为刺史。詔曰:‘此以昼锦荣卿也。’” 前蜀 贯休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诗:“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 清 吴伟业 《项王庙》诗:“凄凉思昼锦,遗恨在 彭城 。”词语解释:蜀锦 拼音:shǔ jǐn
(1).原指 四川 生产的彩锦。后亦为织法似 蜀 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多用染色熟丝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 三国 魏 曹丕 《与群臣论蜀锦书》:“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比,适可讶,而 鲜卑 尚復不喜也。” 唐 杜甫 《白丝行》:“繰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宋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词:“偶学 念奴 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八折:“慵描眉翠,闻説因由梳掠迟。轻笼蜀锦把头低,偷揭香帘认是谁。”《西游记》第十八回:“那老者戴一顶乌綾巾,穿一领葱白蜀锦衣……出来笑语相迎。” 郭沫若 《瓶》诗之一:“啊,我怎么总把她记不分明!她那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参阅 元 费著 《蜀锦谱》。
(2).比喻华丽的文采。 唐 罗隐 《江都》诗:“歌听丽句 秦 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蜀锦载胡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故或隻语生香, 江 花独灿;亦有数章迭綺,蜀锦纷披。”
(3).海棠的别称。 宋 王十朋 《蜀锦亭》诗“犹餘蜀中锦,爱惜比甘棠”自注:“蜀锦,海棠也。”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咏西府海棠》词:“豪华甚,千堆蜀锦,那用 杜陵 诗。”词语解释:宫锦 拼音:gōng jǐn
宫中特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 唐 岑参 《胡歌》:“ 黑 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前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宝檀金缕鸳鸯枕,綬带盘宫锦。” 宋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词:“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明 袁宏道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清 刘大櫆 《江贞女传》:“ 顾君 至 岳州 ,遂以宫锦团扇、水晶连环授 江 氏幼女,以为订。”词语解释:织锦 拼音:zhī jǐn
(1).织作锦缎。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北史·毕义云传》:“又坐私藏工匠,家有十餘机织锦,并造金银器物,乃被禁止。” 唐 李白 《乌夜啼》诗:“机中织锦 秦川 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2).见“ 织锦迴文 ”。
(3).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4).一种丝织画幅。有彩色和单色两种,为 杭州 、 成都 等地特产的工艺美术品。 碧野 《大海风涛》四:“早晨,日出东海,把 上海 照耀得像一幅金丝银线的织锦,艳丽辉煌。”
词语解释:织锦回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见“ 织锦迴文 ”。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织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迴文。”亦作“ 织锦回文 ”。 宋 张孝祥 《虞美人·无为作》词:“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亦省作“ 织锦 ”。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纤腰无力,怯 南阳 之捣衣;生长深宫,笑 扶风 之织锦。” 宋 柳永 《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织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词语解释:制锦 拼音:zhì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製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金石萃编》卷四九引 隋 无名氏《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又有宣威将军县令 马君 ,以美誉清风,製锦斯邑。” 宋 卢炳 《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词:“製锦才高书善最,鸣琴化洽人欢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从教曳白自登科,饶咱製锦空延佇。”词语解释:贝锦 拼音:bèi jǐn
(1).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贝锦,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赋》:“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资而具美;疑贝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顾汧 《桃源赋》:“若贝锦之澄鲜,而濯色於江渚。”
(2).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朱熹 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周书·宇文测传》:“ 太祖 怒曰:‘ 测 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明 李开先 《事定公评后序》:“贝锦百端,谗舌千丈,始之者一线,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交章飞文,变乱黑白,诬攻新政,贝锦如织。”词语解释:铺锦 拼音:pù jǐn
铺陈锦绣。《南史·颜延之传》:“ 延之 尝问 鲍照 ,己与 灵运 优劣。 照 曰:‘ 谢 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繢满眼。’” 唐 李石 《开城录·池底铺锦》:“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泉先於池底铺锦。”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席上再用韵》词:“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词语解释:文锦 拼音:wén jǐn
文彩斑烂的织锦。《汉书·货殖传序》:“富者土木被文锦,犬马餘肉粟。”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楚威王 闻 庄生 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鎰、文锦千端、安车駟马,聘为上相。”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给来妙服裁文锦,赏就新诗赐饼金。”词语解释:夺锦 拼音:duó jǐn
见“ 夺袍 ”。
词语解释:夺袍 拼音:duó páo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武后 游 洛 南 龙门 ,詔从臣赋诗,左史 东方虯 诗先成,后赐锦袍, 之问 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亦称“ 夺锦 ”。 明 高启 《谢赐衣》诗:“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词语解释:瑞锦 拼音:ruì jǐn
唐 代根据 窦师纶 绘图而织造的一种色彩绮丽的锦,以其绣有龙凤等瑞物,故名。也叫 陵阳公 样。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下》:“﹝ 陵阳公 竇师纶 ﹞凡创瑞锦宫綾,章彩奇丽, 蜀 人至今谓之 陵阳公 样。”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花罗封蛺蝶,瑞锦送麒麟。” 宋 陆游 《月上海棠》词:“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朱孝臧 《汉宫春·真茹张氏园歌和榆生》词:“新敕赐,一窠瑞锦, 昭阳 临镜犹慵。” 闻一多 《红烛·秋色》诗:“啊!斑斓的秋树啊! 陵阳公 祥的瑞锦。”词语解释:花锦 拼音:huā jǐn
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 雍熙 元年,国人 花茶 来献花锦。”词语解释:重锦 拼音:zhòng jǐn
(1).指精美的丝织品。《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杜预 注:“重锦,锦之熟细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球琳重锦,充於府库。”
(2).用以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词语解释:碎锦 拼音:suì jǐn
(1).细碎的锦缎;小花纹的锦缎。 晋 潘岳 《射雉赋》:“毛体摧落,霍若碎锦。”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游仙》:“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2).比喻细碎的花朵或波光。 唐 李德裕 《山桂》诗:“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颁新政宣谕》:“百鸟来王於幼主,室闪红光;和风献瑞於 洞庭 ,浪铺碎锦。”词语解释:摛锦 拼音:chī jǐn
铺陈锦绣。 汉 班固 《西都赋》:“若摛锦布绣,爥耀乎其陂。”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影带旂常,疑错绣之摇动;昭章文物,若摛锦之相连。” 宋 苏轼 《沁园春》词:“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词语解释:青锦 拼音:qīng jǐn
(1).青色的锦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见一女人,年可三十餘,上著青锦束头,紫白袷裳,丹綈丝履。”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三:“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鬱金香。”
(2).喻青苔。色如锦缎,故喻。 唐 李白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二:“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緑丝。”
(3).道家谓肝色。《黄庭内景经·肝部》:“青锦披裳佩玉铃。” 梁丘子 注:“青锦,肝之色。”词语解释:鸯锦 拼音:yāng jǐn
有鸳鸯纹饰的丝织品。词语解释:地锦 拼音:dì jǐn
(1).中草药名。又称“斑地锦”、“奶浆草”。全草入药,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地锦》。
(2).即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可供观赏。根、茎入药,有祛风活血的作用。
(3).地黄的别名。词语解释:鸳鸯锦 拼音:yuān yāng jǐn
(1).织有华丽鸳纹的彩锦。 唐 刘禹锡 《浪淘沙》词:“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2).指绣有鸳鸯的锦被。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宋 秦观 《菩萨蛮》词:“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幃泪湿鸳鸯锦。”词语解释:翠锦 拼音:cuì jǐn
(1).色彩斑斓的织锦。 唐 李贺 《九月》诗:“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斕斑满层道。” 王琦 汇解:“草木经秋,叶老,红黄间杂於青緑之中,斕斑如翠锦也。”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2).形容茂密的树叶。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只见那浓阴冉冉,翠锦哎糢糊。”词语解释:霞锦 拼音:xiá jǐn
(1).艳丽如霞的丝织物。 唐 张祜 《觱栗》诗:“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2).喻美好的辞章。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縹缾。”词语解释:裁锦 拼音:cái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以“裁锦”比喻为官治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锦万里,敬奉明敕,不敢失堕。”参见“ 製锦 ”。
词语解释:制锦 拼音:zhì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製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金石萃编》卷四九引 隋 无名氏《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又有宣威将军县令 马君 ,以美誉清风,製锦斯邑。” 宋 卢炳 《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词:“製锦才高书善最,鸣琴化洽人欢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从教曳白自登科,饶咱製锦空延佇。”词语解释:丽锦 拼音:lì jǐn
华丽的丝织品。 宋 秦观 《梦扬州》词:“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明 陈子龙 《早春初晴》诗:“ 茂陵 才人独焚香,鱼笺丽锦成文章。”词语解释:回文锦 拼音:huí wén jǐn
织有回文诗的锦。《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南朝 梁元帝 《寒闺诗》:“愿织迴文锦,因君寄 武威 。” 唐 元稹 《春别》诗:“肠断迴文锦,春深独自看。” 元 袁桷 《观闲闲斋红梅次苏公姿字韵》之三:“团团似就迴文锦,薄暮凝愁下翠枝。” 闻一多 《红豆》诗:“爱人啊!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但是一帧回文锦哦!”词语解释:披锦 拼音:pī jǐn
展开着的锦绣。喻文章华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潘 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 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寳。”词语解释:春锦 拼音:chūn jǐn
形容艳丽的春花。 唐 苏味道 《咏井》:“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诗:“拜星春锦上,服食晚霞中。”词语解释:诗锦 拼音:shī jǐn
喻指词藻华美、佳句迭出的诗作。 元 萨都剌 《赠刘尊师》诗:“天上赐衣沾雨露,山中诗锦织云霞。”词语解释:貂锦 拼音:diāo jǐn
(1).貂裘、锦衣。 唐 刘禹锡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十万天兵貂锦衣, 晋城 风日斗生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 马 ( 马二混 )自得妇,顿更旧业,门户一新。笥中貂锦无数,任 马 取着。”
(2).借指将士。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玉帐何森森,貂锦灿成列。”词语解释:鸾锦 拼音:luán jǐn
有鸾鸟图案的织锦。 元 王逢 《喜朱子才知事迎太夫人至》诗之二:“鸞锦戴颁新誥命,鱼轩稳称小香车。” 清 姚燮 《双鸩篇》:“画簟六尺三,缘以鸞锦椒泥涂。”词语解释:苔锦 拼音:tái jǐn
形容苔藓丛生,如锦绣铺地。 宋 杨万里 《野炊猿藤径树下》诗:“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氊。” 元 马祖常 《送毛真人还山》诗:“雨洒石坛苔锦滑,日穿油幌竹书光。”词语解释:过锦 拼音:guò jǐn
明 代宫中之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禁中演戏》:“又有所谓过锦之戏,闻之中官,必须浓淡相间,雅俗并陈,全在结局有趣。如人説笑话,只要末语令人解颐,盖即教坊所称耍乐院本意也。今《实録》中谓 武宗 好武,遇内操时,组练成羣,五色眩目,亦谓之过锦。” 清 吴伟业 《琵琶行》序:“因言先帝在 玉熙宫 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词语解释:兽锦 拼音:shòu jǐn
织有兽形图案的锦绣。 南朝 梁 刘邈 《秋闺》诗:“灯前量兽锦,簷下织花纹。”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清 朱彝尊 周篔 《竹炉联句》:“羊脂鏤躞玉,兽锦束腰絭。”词语解释:缠头锦 拼音:chán tóu jǐn
用作缠头的罗锦。借指买笑寻欢的费用。 元 刘致 《金字经·常氏称心》曲:“酒满斟,醉来花下吟,缠头锦,愿得常称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妓﹞敛衽谢曰:‘暇日再来访,索昨夕缠头锦耳。’”参见“ 缠头 ”。
词语解释:缠头 拼音:chán tóu
(1).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綵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2).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濯锦江 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日取出十两银子送与 王赛儿 ,做昨日缠头之费。”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九:“公子缠头随手掷,买花原为卖花人。”
(3).我国 回 族和 维吾尔 族,有一部分人习以白布缠头, 清 代官书或文籍中常称为 缠头 、 缠头回 或 缠回 。《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城内及附近 回 民约万餘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呼为 缠头 。”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第四篇九:“ 新疆 大部的人口是 东土耳其 人,大致即 中国 历史上所谓 突厥 。他们喜以布包头,故 汉 人呼之曰 缠头 ,又因他们多半奉回教,故又叫做 缠回 。” 董必武 《我国抗战二年来的民众运动》:“西北的 缠回 ,西南的 苗 夷,都认识 日 寇的凶残狡猾,都激起同仇敌忾的热忱。”
(4).缠扰不休的人。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我这个度人的好是缠头。”词语解释:巴锦 拼音:bā jǐn
即蜀锦。 四川 生产的彩锦。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嚬, 越 罗 巴 锦不胜春。”词语解释:鹊锦 拼音:què jǐn
画有鹊鸟的锦被。 宋 王沂孙 《高阳台·纸被》词:“篝熏鹊锦熊毡,任粉融脂涴,犹怯凝寒。”词语解释:遗锦 拼音:yí jǐn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士女》:“﹝ 阎宪 ﹞为 緜竹 令,以礼让为化,民莫敢犯。男子 杜威 夜行,得遗物一囊,中有锦二十五匹,求其主还之曰:‘县有明君,何敢负其化。’”后以“遗锦”为称颂官员德政之典。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臺。”词语解释:尺锦 拼音:chǐ jǐn
一尺锦缎。比喻简短而华美的文字。《梁书·刘孝绰传》:“近虽预观尺锦,而不覩全玉。” 唐 陆龟蒙 《东飞凫》诗:“裁得尺锦书,欲寄东飞鳧。”词语解释:布锦
铺展锦绣词语解释:盘锦
用金线在丝织物上盘出的图案词语解释:蛮锦 拼音:mán jǐn
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所织的锦。 唐 张碧 《游春引》之二:“ 五陵 年少轻薄客,蛮锦花多春袖窄。”词语解释:灯笼锦 拼音:dēng lóng jǐn
用金线织成灯笼图案的锦缎。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彦博 知 成都 ,贵妃以近上元,令织异色锦。 彦博 遂令工人织金线灯笼载莲花,中为锦纹……明年上元,中官有诗曰:‘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或云:灯笼锦者, 潞公 夫人遗 张贵妃 ,公不知也。”词语解释:束锦 拼音:shù jǐn
五匹锦。古代用作礼物。《仪礼·士昏礼》:“舅饗送者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饗妇人送者,酬以束锦。若异邦,则赠大夫,送者以束锦。” 郑玄 注:“古人锦皆作帛。”《左传·襄公十九年》:“贿 荀偃 束锦加璧、乘马,先 吴寿梦 之鼎。” 杜预 注:“五匹为束。”词语解释:明光锦 拼音:míng guāng jǐn
后赵 置织锦署,在中尚方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等锦。后亦以“明光锦”泛指明洁闪光之锦。《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黄地博山文锦,或用紫綈及小明光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道:‘ 曹辅佐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刘国钧 《并游侠行》:“相欢一挥尽千金,缠头不惜明光锦。”词语解释:斗锦
争奇斗艳词语解释:伤锦 拼音:shāng jǐn
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何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 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后因以“伤锦”谓不熟习政事而出任职官必将贻误公务。 宋 王安石 《游栖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李王二公书画》:“自此絶意荣望,敢意字民,復在畿邑,斐然学製,寧逃伤锦之讥,旷败必矣。”词语解释:竹叶锦 拼音:zhú yè jǐn
有竹叶图案的丝织物。 南朝 陈 徐陵 《梅花落》诗:“倡家怨思妾,楼上独裴回,啼看竹叶锦,簪罢未能裁。”词语解释:还锦 拼音:huán jǐn
《南史·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 宣城 太守时,罢归,始泊 禪灵寺 渚,夜梦一人自称 张景阳 ,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淹 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 丘迟 ,谓曰:‘餘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 淹 文章躓矣。”后以“还锦”为才思减退之典。参见“ 江郎才尽 ”。
词语解释:江郎才尽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同“ 江淹才尽 ”。 《镜花缘》第九一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 江郎 才尽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余久不復属意於画,盖已 江郎 才尽。”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 菊子 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 江郎 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词语解释:枫锦 拼音:fēng jǐn
形容经霜枫叶。因其色红艳如锦,故称。 元 李孝光 《游雁荡》诗:“晃衣枫锦飘阶叶,吹佩松涛度曲风。”词语解释:换锦 拼音:huàn jǐn
花名。叶似水仙,冬生,至夏而落。独抽一茎二尺许,开十余花。花或红或绿;叶落而花,叫脱红脱绿,花落而叶,叫换锦花。见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词语解释:耀锦 拼音:yào jǐn
显耀锦服。 宋 范仲淹 《贺胡侍郎致政状》:“耀锦南国,邑子荣太守之归;掛冠东门,都人蔼大夫之嘆。”词语解释:铺地锦 拼音:pù dì jǐn
一种铺地如锦茵的绿草名。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铺地锦》:“ 临桂 况夔笙 太守 周颐 官内阁中书时,一日,讌集 宣武门 外 半截胡同 江苏 会舘,院落修广,见徧地纤草如罽,名铺地锦。时届暮春,著花五色,每色又分浓澹数种,或一花具二色三色,或併二色三色为一色。”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后来 仲密 家里果然有了许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词语解释:法锦 拼音:fǎ jǐn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的一种丝织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大古喇》:“ 欧阳永叔 《归田録》云:‘西南夷法锦有鬻至中国者,其上织 梅圣俞 《春雪》诗,真宝玩也。’其地即 古喇 ,亦名古剌锦。”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彭天锡串戏》:“余尝见其一齣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词语解释:榴锦 拼音:liú jǐn
指石榴花。因其花鲜艳似锦,故称。 唐 殷尧藩 《端午日》诗:“鬢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词语解释:玉锦 拼音:yù jǐn
彩饰繁密的锦。《仪礼·聘礼》:“公降立,摈者出,请上介奉束锦。士介四人,皆奉玉锦束请覿。” 郑玄 注:“玉锦,锦之文纤縟者也。《礼》有以少文为贵者。” 贾公彦 疏:“是玉有密致,锦之纤縟似玉之密致者。”词语解释:粗锦 拼音:cū jǐn
1.亦作"麄锦"。
2.粗丝织成的锦。词语解释:团窠锦 拼音:tuán kē jǐn
锦缎的一种。《宋史·舆服志五》:“ 景祐 元年,詔禁锦背、绣背、遍地密花透背采段,其稀花团窠、斜窠、杂花不相连者非。” 宋 陆游 《斋中杂题》诗:“闲将 西蜀 团窠锦,自背 南唐 落墨花。”词语解释:八段锦 拼音:bā duàn jǐn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健身方法。旧题 晋 许逊 述《灵剑子导引子午记》和 宋 曾慥 辑的《道枢》都有记载。以南北人体质的不同,有文八段武八段之别。文八段为静坐服气之法,包括:一、叩齿集神,二、摇天柱,三、舌搅漱咽,四、摩肾堂,五、单开辘轳,六、左右辘轳,七、左右按顶,八、钩攀。此法与十二段锦同源异流。武八段:一、两手擎天理三焦,二、左右开弓似射鵰;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四、五劳七伤望后瞧,五、摇头摆尾除心火,六、背后七颠百病消,七、攒拳努目增气力,八、两手攀足固肾腰(见 梁世昌 《易筋经图说》附录)。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八段锦》:“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词语解释:十锦 拼音:shí jǐn
(1).什锦。杂取同类诸物配合成各种式样,谓之“十锦”。 元 白珽 《西湖赋》:“亭连栋为十锦,碑蚀苔以千言。”《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釵 ﹞转过十锦槅子,来至 宝玉 的房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至於酧酢之具,则鏤花绘果,十锦火锅供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对靚品,如宴客缀锦阁下,携十锦珐瑯杯,宣牙牌令。”
(2).即十样景。指 宋 代有祠禄者致仕后所领赐物。 清 赵翼 《圣寿覃恩得拜绢绵米肉之赐》诗之一:“莫怪 放翁 夸十锦,归田人再拜恩难。”自注:“ 宋 制:致仕后有祠禄者,所领赐物名十样景。见《放翁集》。”词语解释:十样锦 拼音:shí yàng jǐn
(1).十种锦缎。 元 戚辅之 《佩轩楚客谈》:“﹝ 后蜀 ﹞ 孟氏 在 蜀 时製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鵰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后亦以指其中的某一种。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三折:“哎!你个奸雄 曹操 ,倒赔了 西川 十样锦征袍。”《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我有一方大红十样锦缎子,也照依姐姐描恁一双儿。”
(2). 宋 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有十种恩遇,称“十样锦”,亦用以为其官名的代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今之中散大夫,即昔之大卿监也,旧説谓之十样锦。受命之初,不俟赦恩,便许封赠父、母、妻一次,一也……国史立传,十也。” 宋 李曾伯 《代京西漕转中奉大夫谢制帅》:“位十样锦以居左,尤为近世之美谭。”
(3).合奏乐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俗乐有所本》:“又今有所谓十样锦者,鼓、笛、螺、板、大小鈸鉦之属,齐声振响,亦起近年。 吴 人尤尚之。然不知亦沿 正德 之旧。”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吴 中新乐,絃索之外,又有十不閒,俗讹称十番,又曰十样锦。其器仅九:鼓、笛、木鱼、板、拨鈸、小鐃、大鐃、大锣、鐺锣,人各执一色,惟木鱼、板,以一人兼司二色。”
(4).花名。老少年之红、紫、黄、绿相间者。 冰心 《山中杂记》十:“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他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参阅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
(5).花名。菊花的一种。一本所开的花,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词语解释:丘锦 拼音:qiū jǐn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 曰:‘ 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衞其足。’”葵,锦葵。 孔丘 赞葵之智,故以“丘锦”喻才智。 唐 黄滔 《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词语解释:凝锦 拼音:níng jǐn
集成锦绣。比喻华美的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一朝综文,千年凝锦。” 刘师培 《文说·析字篇》:“若夫未解析词,徒矜凝锦,是则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耳,乌足以言文学哉!”词语解释:凤花锦 拼音:fèng huā jǐn
织有凤凰花纹的锦绸。 唐 元稹 《冬白紵》诗:“舞腰懒,王罢饮,盖覆 西施 凤花锦。”词语解释:茱萸锦 拼音:zhū yú jǐn
古锦名。 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工巧百数,不可尽名也。” 南朝 梁 吴均 《赠柳真阳》诗:“朝衣茱萸锦,夜覆葡萄卮。”词语解释:朱锦 拼音:zhū jǐn
(1).红色织锦。《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緇布衣锦缘,锦锦,并纽锦,束髮皆朱锦也。” 南朝 梁 萧子范 《冠子箴》:“朱锦辞髮,青絇在履。”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室中布席,每席之边缘缀以朱锦。”
(2).红色的锦衣,借指官服。 晋 潘尼 《赠陇西太守张正治》诗:“未几振朱锦,剖符抚四戎。”词语解释:襞锦 拼音:bì jǐn
犹织锦。相传 窦滔 仕 前秦 符坚 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妻 苏若兰 思之,在家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滔 。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遂用为典故。 唐 李商隐 《槿花》诗之二:“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参见“ 织锦迴文 ”。
词语解释:织锦回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见“ 织锦迴文 ”。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织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迴文。”亦作“ 织锦回文 ”。 宋 张孝祥 《虞美人·无为作》词:“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亦省作“ 织锦 ”。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纤腰无力,怯 南阳 之捣衣;生长深宫,笑 扶风 之织锦。” 宋 柳永 《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织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词语解释:熟锦 拼音:shú jǐn
精制的锦缎。《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 三国 吴 张温 表:“ 刘禪 送 温 熟锦五端。”词语解释:缯锦 拼音:zēng jǐn
有彩色花纹之丝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朱道士 ﹞忽见蟠蛇如堆繒锦,俄变为巨龟。”《旧唐书·崔宁传》:“会 旰 使至,卑辞厚礼,送繒锦数千匹。”词语解释:罗锦 拼音:luó jǐn
有花纹的丝绸。亦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唐 薛调 《无双传》:“﹝ 刘震 ﹞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我要吃呵,也无那珍饈百味;要衣呵,也无那罗锦千箱。”按,《埤雅·释木》:“罗亦有华者,俗谓之罗锦。”词语解释:窦锦 拼音:dòu jǐn
(1). 晋 窦滔 妻 苏蕙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精妙。后因以“竇锦”指精妙的诗文。 唐 鲍溶 《赠远》诗:“欲和古诗成 竇 锦,倍悲秋扇损 齐 紈。”
(2).借指 苏蕙 。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参见“ 竇滔妇 ”。
词语解释:窦滔妇 拼音:dòu tāo fù
晋 窦滔 妻 苏蕙 ,字 若兰 。 滔 于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蕙 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 唐 韦縠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词语解释:萋锦 拼音:qī jǐn
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后因以“萋锦”比喻谗言。 宋 范成大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之二:“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词语解释:荼锦 拼音:tú jǐn
犹言繁花如锦。形容灿烂美好。荼茅草的白花。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其将来之目的地,黄金世界,荼锦生涯,谁能限之?”词语解释:什锦 拼音:shí jǐn
(1).指由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色的。如:什锦饼干;什锦糖。
(2).指用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色的食品。如:炒什锦;素什锦。词语解释:败材伤锦 拼音:bài cái shāng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谓 子皮 曰:﹞‘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谓 齐宣王 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败材伤锦,所宜至虑。”词语解释:营蝇斐锦 拼音:yíng yíng fěi jǐn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兴者,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又《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郑玄 笺:“兴者,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明 李东阳 《河阳战》诗:“营蝇斐锦难为忠,空中愤死田神功。”词语解释:句文锦 拼音:jù wén jǐn
有曲纹的织锦。《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又特赐汝紺地句文锦三匹。”词语解释:十洋锦 拼音:shí yáng jǐn
花名。即十样锦。 冰心 《山中杂记》十:“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洋锦的叶子的时候,他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表示他的欢迎与等待。”词语解释:通心锦 拼音:tōng xīn jǐn
旧时婚礼中所用的锦带,象征夫妇永结同心。 宋 无名氏 《戊辰杂抄》:“女初至门,壻去丈许逆之,相者授以红緑连理之锦,各持一头,然后入,俗谓之通心锦。又谓之合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