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9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锦绣锦袍锦障锦笺锦席锦还锦荐锦筝
锦囊锦水锦标锦筵锦川锦绣谷锦羽锦句
锦衣锦里锦段锦文锦鲤锦帷锦鸡锦帏
锦城锦帆锦云锦石锦绣肠锦箨锦帐郎锦彩
锦江锦衾锦缆锦归锦步障锦缬锦霞锦字书
锦帐锦官锦鞯锦被锦车锦肠锦臆锦裘
锦字锦带锦幄锦缠头锦章锦囊句锦斑锦薰笼
锦屏锦机锦绷锦窠锦裀锦簇锦幪锦蒙
锦鳞锦茵锦官城锦地锦幕锦覆锦绶锦韬
锦瑟锦书锦缠锦心锦轴锦襜锦被堆锦州

词语解释:锦绣  拼音:jǐn xiù
(1).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墨子·公输》:“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宋 司马光 《看花四绝句》之三:“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威风十里长街静,锦綉旗开万姓观。”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亲友毕集,竞出金玉锦绣,罗列满堂。”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坛上铺着锦绣的地衣。”
(2).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元 赵善庆 《水仙子·仲春湖上》曲:“六桥锦綉,十里画图,二月 西湖 。”
词语解释:锦囊  拼音:jǐn náng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词语解释: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指优美的文句。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輒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籤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亦省作“ 锦囊句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词语解释:锦衣  拼音:jǐn yī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词语解释:锦城  拼音:jǐn chéng
见“ 锦官城 ”。
词语解释:锦官城  拼音:jǐn guān chéng
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 成都 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 成都 的别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 蜀 ,春风依旧 锦官城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亦省称“ 锦官 ”、“ 锦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道西城,故 锦官 也。”《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任豫 《益州记》:“ 锦城 在 益州 南 笮桥 东 流江 南岸, 蜀 时故 锦官 也。” 北周 庾信 《奉和赵五途中五韵》:“ 锦城 遥可望,廻鞍念此时。”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清 查昇 《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锦城 荣乐,且住为佳。”
词语解释:锦江  拼音:jǐn jiāng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词语解释:锦帐  拼音:jǐn zhàng
(1).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为婕妤作七成锦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锦帐绣幃斜掩,露珠清晓簟。”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2).借指郎官职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参见“ 锦帐郎 ”。
词语解释:锦帐郎  拼音:jǐn zhàng láng
汉 制,尚书郎入值台中,官供锦被、锦帐等。后即以“锦帐郎”指朗官之属。《后汉书·锺离意传》“自此詔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岂意笼鸟飞,还为锦帐郎。”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
词语解释:锦字  拼音:jǐn zì
(1).指锦字书。 唐 李频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宋 范成大 《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参见“ 锦字书 ”。
(2).喻华美的文辞。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明 何景明 《怀高铁溪先生》诗之二:“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词语解释:锦字书  拼音:jǐn zì shū
指 前秦 苏蕙 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对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后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毛友龙 达可 未第时,其内子寄以诗云:‘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
词语解释:锦屏  拼音:jǐn píng
(1).锦绣的屏风。 唐 李益 《长干行》:“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 前蜀 魏承班 《玉楼春》词:“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遇开放之时,烂如锦屏。”
(2).指妇女居处,闺阁。 唐 温庭筠 《蕃女怨》词:“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何处是 辽阳 ,锦屏春昼长。”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
词语解释:锦鳞  拼音:jǐn lín
(1).鱼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明 卓尔堪 《近青堂》诗:“独向晴江破寂寥,锦鳞泼剌戏春潮。”
(2).指传说中的鲤鱼。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指望待跃锦鳞,过 禹 门,纔是俺男儿发愤,终有日际会风云。”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 龙门 。”参见“ 锦鲤 ”。
(3).见“ 锦鳞书 ”。
词语解释:锦鲤  拼音:jǐn lǐ
(1).鳞光闪烁的鲤鱼。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诗:“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2).指传说中的鲤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鲤鱼……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唐 黄滔 《成名后呈同年》诗:“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驪龙不寐珠。”
(3).书信的美称。鲤,代指书信。 宋 李泳 《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就使裁书锦鲤,抒情 陇 梅。”
词语解释:锦鳞书  拼音:jǐn lín shū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指远方之书信。 唐 杜牧 《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亦省称“ 锦鳞 ”。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 宋 蔡伸 《风流子》词:“无奈锦鳞杳杳,不渡 横塘 。” 清 陈维崧 《好事近·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词:“春水锦鳞通,忽把故人墨迹。”
词语解释:锦瑟  拼音:jǐn sè
漆有织锦纹的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仇兆鳌 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 刘盼 ,蹔醉佳人锦瑟旁。” 清 龚自珍 《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词语解释:锦袍  拼音:jǐn páo
见“ 锦袍仙 ”。
词语解释:锦袍仙  拼音:jǐn páo xiān
指 唐 李白 。语本《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白 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与 知章 、 李适之 、 汝阳王 璡 、 崔宗之 、 苏晋 、 张旭 、 焦遂 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 浮游四方,尝乘月……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姚勉 《水调歌头·寿赵倅》词:“长庚入梦,间生 采石 锦袍仙。”亦省称“ 锦袍 ”。 宋 王奕 《贺新郎》词:“ 采石 书生勋业在,弔锦袍、公子魂何处。” 宋 王奕 《八声甘州》词:“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 江 滨。”
词语解释:锦水  拼音:jǐn shuǐ
即 锦江 。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西得诸侯棹 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唐 温庭筠 《赠蜀将》诗:“十年分散 剑关 秋,万事皆随 锦水 流。” 闽 徐夤 《蜀葵》诗:“ 锦水 饶花艳, 岷山 带叶青。”参见“ 锦江 ”。
词语解释:锦江  拼音:jǐn jiāng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词语解释:锦里  拼音:jǐn lǐ
即 锦官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於 夷里桥 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 锦宫 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 锦里 也。”后即以 锦里 为 成都 之代称。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他年 锦里 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杨太常归省》诗之二:“ 锦里 趋庭日,声华冠 蜀 都。”参见“ 锦官城 ”。
词语解释:锦官城  拼音:jǐn guān chéng
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 成都 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 成都 的别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 蜀 ,春风依旧 锦官城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亦省称“ 锦官 ”、“ 锦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道西城,故 锦官 也。”《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任豫 《益州记》:“ 锦城 在 益州 南 笮桥 东 流江 南岸, 蜀 时故 锦官 也。” 北周 庾信 《奉和赵五途中五韵》:“ 锦城 遥可望,廻鞍念此时。”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清 查昇 《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锦城 荣乐,且住为佳。”
词语解释:锦帆  拼音:jǐn fān
亦作“ 锦颿 ”。
(1).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煬帝 幸 江都 ……至 汴 ,御龙舟, 萧妃 乘凤舸,锦帆綵缆,穷极侈靡。”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清 徐昂发 《扬州》诗:“木鵞沉处锦颿斜, 隋氏 离宫接暮霞。”
(2).借指装饰华丽的船。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 洞庭 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3).指杀人越货的亡命徒。典本《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民闻铃声,即知是 寧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寧 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锦维舟。” 清 乐宫谱 《毛生》:“前 明 熹庙 时,天下多故,盗贼充斥,锦帆緑林之徒,所在多有。”
词语解释:锦衾  拼音:jǐn qīn
锦缎的被子。《诗·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刘基 《楚妃叹》诗:“锦衾一夕梦行云,万户千门冷如水。”
词语解释:锦官  拼音:jǐn guān
见“ 锦官城 ”。
词语解释:锦官城  拼音:jǐn guān chéng
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 成都 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 成都 的别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 蜀 ,春风依旧 锦官城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亦省称“ 锦官 ”、“ 锦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道西城,故 锦官 也。”《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任豫 《益州记》:“ 锦城 在 益州 南 笮桥 东 流江 南岸, 蜀 时故 锦官 也。” 北周 庾信 《奉和赵五途中五韵》:“ 锦城 遥可望,廻鞍念此时。”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清 查昇 《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锦城 荣乐,且住为佳。”
词语解释:锦带  拼音:jǐn dài
(1).锦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锦带者,以锦为带。”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 明 何景明 《七述》:“缀以锦带,悬以吴钩。”
(2).即莼菜。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锦带,即蓴丝。《本草》作蒓,或谓之锦带,生 湖南 者最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
(3).花名。又名海仙花。 宋 王禹偁 《海仙花》诗之三:“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胊山 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 淮南 人以锦带目之。 王元之 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词语解释:锦机  拼音:jǐn jī
织锦的织机。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渡头惊起一双去,飞上 文君 旧锦机。” 元 商衟 《夜行船》套曲:“锦机情词,石鐫心事,半句儿几时曾应。”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如开武库,五兵所用之;似张锦机,百采惟其取者。”
词语解释:锦茵  拼音:jǐn yīn
(1).锦制的垫褥。《文选·潘岳〈寡妇赋〉》:“易锦茵以苫席兮,代罗幬以素帷。” 刘良 注:“茵,褥也……言居夫丧,故以苫席易锦褥。” 唐 杜甫 《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宋 陆游 《满江红》词:“金鸭微温香縹渺,锦茵初展情萧瑟。”
(2).喻指芳草。 前蜀 韦庄 《小将张彦射虎歌》:“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
词语解释:锦书  拼音:jǐn shū
(1).华美的文书。 南朝 梁 沉约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锦书飞云字,玉简黄金编。”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寳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2).锦字书。 唐 刘兼 《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宋 李清照 《一翦梅》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 梁辰鱼 《长拍·怀人》套曲:“正客棹聚江坳,胡尔锦书縹緲。”参见“ 锦字书 ”。
词语解释:锦字书  拼音:jǐn zì shū
指 前秦 苏蕙 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对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后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毛友龙 达可 未第时,其内子寄以诗云:‘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
词语解释:锦障  拼音:jǐn zhàng
亦作“ 锦鄣 ”。 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赋》:“锦障縈山,罗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诗:“黼帐三云清晓别,锦鄣千骑上头迎。”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春天,堤上花如锦障。”参见“ 锦步障 ”。
词语解释:锦步障  拼音:jǐn bù zhàng
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君夫 作紫丝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 石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唐 李商隐 《朱槿花》诗之一:“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蜀 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
词语解释:锦标  拼音:jǐn biāo
(1).锦制的旗帜,古代用以赠给竞渡的领先者。后亦以称竞赛优胜者所得的奖品。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十五:“齐橈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宋 文天祥 《端午感兴》诗:“ 楚 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锦标就地铺,翠柳堦傍竖。”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里二泗》:“五月朔至端阳日,於河内斗龙舟,夺锦标。”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六:“可惜她不会踢足球,否则, 远东 的体育运动,她是有资格去获得锦标的。”
(2).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载, 唐 卢肇 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 肇 贫。两人同赴举,郡牧轻 肇 ,于离亭唯独饯 颇 。明年, 肇 状元及第而归,刺史惭恚,延请 肇 看竞渡, 肇 于席上赋诗曰:“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后即以“锦标”为状元及第之典。 宋 王禹偁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鶺鴒原。” 明 史沐 《刮地风·寿对山康太史》套曲:“取功名唾手如谈笑,占笼头夺锦标。”
(3).锦制的标识。《英烈传》第六十回:“其敕书用锦标玉轴,与各处有异。”
词语解释:锦段  拼音:jǐn duàn
见“ 锦缎 ”。
词语解释:锦缎  拼音:jǐn duàn
亦作“ 锦段 ”。 一种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可做服装和装饰品等。 唐 李商隐 《鸾凤》诗:“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宋 柳永 《木兰花·海棠》词:“霏微雨罢残阳院,洗出都城新锦段。” 清 唐甄 《潜书·七十》:“非貂狐之温不以为裘,非锦段之华不以为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
词语解释:锦云  拼音:jǐn yún
彩云。《海内十洲记·聚窟洲》:“紫翠丹房,锦云烛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六:“海水西飞照柏林,青云斜倚锦云深。” 清 龚自珍 《梦玉人引》词:“一簫吹,琼栏月暖锦云飞。”
词语解释:锦缆  拼音:jǐn lǎn
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南朝 陈 张正见 《公无渡河》诗:“金隄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檣动,迟日徐看绵缆牵。”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词语解释:锦鞯  拼音:jǐn jiān
(1).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韉黄金勒。” 元 陈植 《金马门赋》:“乱锦韉之银鞍,恍 瑶池 之觴酒。”
(2).代指装饰华美之马匹。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锦韉绣轂,角逐争先。”
词语解释:锦幄  拼音:jǐn wò
(1).锦制的帷幄。亦泛指华美的帐幕。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嵐溼金铺外,溪鸣锦幄傍。” 宋 周邦彦 《少年游·感旧》词:“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明灯锦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
(2).喻繁花。 宋 杨万里 《万花川谷海棠盛开进退格》诗:“天开锦幄三千丈,日透红粧一万重。”
词语解释:锦绷  拼音:jǐn bēng
亦作“锦绷”。
(1).锦制的襁褓。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成宪》:“既出,见二直符使各抱一锦綳与之,曰:‘以此相报。’ 张 素无子,是岁生男女各一人。”
(2).比喻笋壳。 元 谢宗可 《同根竹》诗:“竞秀亭亭一种奇,駢头曾脱锦綳儿。”
(3).比喻竹笋。 宋 张孝祥 《张钦夫送笋脯与方俱来复作》诗:“得君新法也大奇,且復从游锦綳儿。” 宋 杨万里 《看笋六言》:“只爱锦綳满地,暗林忽两三茎。”
(4).指 安禄山 。 安禄山 母事 杨贵妃 。 禄山 生日, 贵妃 以锦绣为大襁褓,裹 禄山 ,使宫人以彩舆舁之,宫中欢呼动地。事见《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宋 刘克庄 《明皇按乐图》诗:“惜哉傍有锦綳儿,蹴破 咸 秦 跳 河 陇 。”
(5).引申为胡人。 元 萨都剌 《赠歌者号梅芳》诗之一:“露骨 江 南冰雪肌,断肠塞上锦綳儿。”
词语解释:锦官城  拼音:jǐn guān chéng
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 成都 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 成都 的别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 蜀 ,春风依旧 锦官城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亦省称“ 锦官 ”、“ 锦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道西城,故 锦官 也。”《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任豫 《益州记》:“ 锦城 在 益州 南 笮桥 东 流江 南岸, 蜀 时故 锦官 也。” 北周 庾信 《奉和赵五途中五韵》:“ 锦城 遥可望,廻鞍念此时。”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清 查昇 《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锦城 荣乐,且住为佳。”
词语解释:锦缠  拼音:jǐn chán
见“ 锦缠头 ”。
词语解释:锦缠头  拼音:jǐn chán tóu
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明 沉自徵 《鞭歌妓》:“恼得我髮衝冠三尺剑生花,休想锦缠头一曲春无价。”亦省称“ 锦缠 ”。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初来时争着与他锦缠,则为他那歌謳宛转。”
词语解释:锦笺  拼音:jǐn jiān
精致华美的笺纸。 元 郭钰 《和寄龙长史诗》:“锦笺传草春词好,银烛烧花夜枕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女吟咏数四,心悦好之。怀归,出锦笺,庄书一通,置案间。”
词语解释:锦筵  拼音:jǐn yán
美盛的筵席。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哀洛篇》:“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唐 岑参 《敦煌太守后庭歌》:“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宋 张先 《更漏子》词:“锦筵红,罗幕翠,侍燕美人姝丽。”
词语解释:锦文  拼音:jǐn wén
(1).织锦。《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2).指锦字。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倖回颜。”参见“ 锦字书 ”。
(3).美丽的花纹。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 岭 外多有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
词语解释:锦字书  拼音:jǐn zì shū
指 前秦 苏蕙 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对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后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毛友龙 达可 未第时,其内子寄以诗云:‘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
词语解释:锦石  拼音:jǐn shí
有美丽花纹的石头;美石。 晋 罗含 《湘中记》:“ 衡山 有锦石,斐然成文。” 北魏 温子昇 《捣衣》诗:“ 长安 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擣流黄。”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登俎黄柑重,支牀锦石圆。” 明 李梦阳 《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词语解释:锦归  拼音:jǐn guī
衣锦荣归。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忆昔先朝 朱买臣 守 会稽 , 司马相如 持节锦归。”《再生缘》第四二回:“翁婿锦归威凛凛,齐回 湖 广 与 江 南。”参见“ 衣2锦荣归 ”。
词语解释:锦被  拼音:jǐn bèi
以锦缎为面子的被子。《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权 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 祜 尝送锦被, 宪英 嫌其华,反而覆之。”
锦缎披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香山墺》:“出以锦被蒙其首,而跣足不袜。”
词语解释:锦缠头  拼音:jǐn chán tóu
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明 沉自徵 《鞭歌妓》:“恼得我髮衝冠三尺剑生花,休想锦缠头一曲春无价。”亦省称“ 锦缠 ”。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初来时争着与他锦缠,则为他那歌謳宛转。”
词语解释:锦窠  拼音:jǐn kē
(1).锦上的界格花纹。亦比喻排列有序的华美物品。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赠幕中诸公》诗:“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
(2).瑞锦窠的略称。 唐 司空图 《少仪》诗:“昨日登班缀柏臺,更惭起草属微才。锦窠不是寻常锦,兼向 丘迟 夺得来。”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祐》:“锦窠应列宿,星垣吟药树。”参见“ 瑞锦窠 ”。
词语解释:瑞锦窠  拼音:ruì jǐn kē
唐 代对礼部员外郎或礼部郎中的称呼。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按 唐 旧説,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舍人’……又谓员外郎为‘瑞锦窠’。” 宋 李颀 《古今诗话·瑞锦窠》:“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瑞锦窠。”
词语解释:锦地  拼音:jǐn dì
铺设华美的地面。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炤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鸿筝。”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大慈寺 壁,画 明皇 按乐十眉图,地有瑞草,谓之锦地。”
词语解释:锦心  拼音:jǐn xīn
比喻优美的文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綉口者也。”《镜花缘》第九二回:“这句飞的原巧,也难得 春辉姐姐 这副锦心,这张绣口。” 清 孙德祖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正是 韦 家全盛时,锦心压倒三株树。”参见“ 锦心绣口 ”。
词语解释:锦心绣口  拼音:jǐn xīn xiù kǒu
比喻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词藻。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西游记》第六四回:“适闻圣僧之章,诚然锦心绣口。”《红楼梦》第四九回:“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亦作“ 锦心綉口 ”。 郁雯 《李清照》四:“好一个‘绿肥红瘦’!和……‘宠柳娇花’同出自锦心绣口!”
词语解释:锦席  拼音:jǐn xí
锦制的坐卧铺垫之物。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杯锦席高云凉。” 唐 赵嘏 《寄裴澜》诗:“綺云初堕亭亭月,锦席惟横灩灩波。”
词语解释:锦川  拼音:jǐn chuān
即 锦江 。 唐 王勃 《重别薛华》诗:“明月沉珠浦,秋风濯 锦川 。” 宋 王禹偁 《送冯学士入蜀》诗:“ 锦川 宜共少年期,四十风情去未迟。”参见“ 锦江 ”。
词语解释:锦江  拼音:jǐn jiāng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词语解释:锦鲤  拼音:jǐn lǐ
(1).鳞光闪烁的鲤鱼。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诗:“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2).指传说中的鲤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鲤鱼……三月则上渡 龙门 ,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唐 黄滔 《成名后呈同年》诗:“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驪龙不寐珠。”
(3).书信的美称。鲤,代指书信。 宋 李泳 《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就使裁书锦鲤,抒情 陇 梅。”
词语解释:锦绣肠  拼音:jǐn xiù cháng
见“ 锦绣肝肠 ”。
词语解释:锦绣肝肠  拼音:jǐn xiù gān cháng
谓满腹诗文,善出佳句。语本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紫云仙 季﹞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 宋 刘过 《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还有人争説,鸣琴手段,教儂重吐,锦绣肝肠。”亦作“ 锦綉心肠 ”。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李翰林》曲:“珠璣咳唾,锦綉心肠。”亦省作“ 锦绣肠 ”。 宋 苏轼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复次前韵》:“平生锦绣肠,蚤岁藜莧腹。”《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珠璣笔墨锦绣肠,谁説无妨却有妨。”
词语解释:锦步障  拼音:jǐn bù zhàng
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君夫 作紫丝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 石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唐 李商隐 《朱槿花》诗之一:“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蜀 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
词语解释:锦车  拼音:jǐn chē
以锦为饰的车子。 唐 郎士元 《送杨中丞和蕃》诗:“锦车登 陇 日,边草正萋萋。” 唐 令狐楚 《王昭君》诗:“锦车天外去,毳幕云中开。”参见“ 锦车使 ”。
词语解释:锦车使  拼音:jǐn chē shǐ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冯夫人 锦车持节,詔 乌就屠 诣 长罗侯 赤谷城 ,立 元贵靡 为大昆弥, 乌就屠 为小昆弥,皆赐印綬。”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锦车,以锦衣车也。” 唐 虞世南 《拟饮马长城窟》诗:“前逢锦车使,都护在 楼兰 。”
词语解释:锦章  拼音:jǐn zhāng
(1).美丽的斑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
(2).犹华章。对别人诗文的美称。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词语解释:锦裀  拼音:jǐn yīn
锦茵,锦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 陇西 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唤人。”《红楼梦》第五三回:“众人围随同至 贾母 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
词语解释:锦幕  拼音:jǐn mù
锦制的帐幕。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以虚凉。” 唐 司空图 《牡丹》诗:“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二日》:“铺设宏丽,锦幕四遮,亦游人玩憩之所也。”
词语解释:锦轴  拼音:jǐn zhóu
(1).锦、绫装裱的卷轴。 清 钱澄之 《孤萤篇》:“能临锦轴窥银字,还拂瑶琴见玉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性耽书史,筑 谦益堂 ,丹铅万卷,锦轴牙籤,为一时之盛。”
(2).借指诏书。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词语解释:锦还  拼音:jǐn huán
“衣锦还乡”之略语。 清 周亮工 《送王将军还里暂迟湖上》诗:“一曲《临江仙》自好,锦还未必胜生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先生奋蹟云霄,锦还为快。”
词语解释:锦绣谷  拼音:jǐn xiù gǔ
(1). 庐山 山谷名。 前蜀 贯休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诗之二:“世情世界愁杀人, 锦绣谷 中归舍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庐山记》载:‘ 锦绣谷 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
(2).喻花木繁盛之处。 宋 陆游 《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丹葩緑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词语解释:锦帷  拼音:jǐn wéi
亦作“ 锦幃 ”。 锦帐。 南朝 梁简文帝 《书案铭》:“厕质锦帷,承芳綺縟。” 唐 李商隐 《牡丹》诗:“锦幃初卷 卫夫人 ,绣被犹堆 越 鄂君 。”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一炉龙麝锦帷旁。屏掩映,烛荧煌。”《宦海》第五回:“和那位新夫人相对,正是锦幃初卷,绣被犹堆。”
词语解释:锦箨  拼音:jǐn tuò
竹箨的美称。 唐 王贞白 《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 唐 殷文圭 《题友人庭竹》诗:“鈿竿离立霜文静,锦籜飘零粉节深。”
词语解释:锦缬  拼音:jǐn xié
(1).印染花纹的丝织品。《梁书·诸夷传·高昌》:“﹝ 高昌国 ﹞女子头髮辫而不垂,著锦纈缨珞环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王殷 因呈锦纈, 郭 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
(2).比喻繁花。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蜂蝉碎锦纈,緑池披菡萏。”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东崖劫火餘,绚烂开锦纈。”
词语解释:锦肠  拼音:jǐn cháng
(1).犹柔肠。 宋 杨炎正 《满江红》词:“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
(2).喻文思高妙。 宋 张元干 《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词:“锦肠珠唾,钟间气,卓犖天才。”
词语解释:锦囊句  拼音:jǐn náng jù
见“ 锦囊佳句 ”。
词语解释: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指优美的文句。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輒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籤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亦省作“ 锦囊句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词语解释:锦簇  拼音:jǐn cù
锦绣成团。形容色彩艳丽。 明 唐寅 《川泼棹》曲:“海榴半吐绽,蜀葵如锦簇。” 峻青 《潍河上的春天》:“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锦簇般的果林上空欢乐地歌唱。”
词语解释:锦覆
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词语解释:锦襜  拼音:jǐn chān
(1).锦制的帷幕。《新唐书·李蔚传》:“始, 懿宗 成 安国祠 ,赐寳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絶。”
(2).锦鞯。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七:“红龙锦襜黄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骑。”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金鞍白马,雕弓寳剑,红缨锦襜出 长鞦 。”
词语解释:锦荐  拼音:jǐn jiàn
以锦缘饰的席子。亦泛指华美的垫席。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牀。”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咿喔鷄鸣早。” 顾予咸 补注:“《鄴中记》:‘ 石季龙 作席,以金裹五香,杂以五彩綫,编蒲皮,缘之以锦。’” 南唐 张泌 《南歌子》词:“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皇。”
词语解释:锦羽  拼音:jǐn yǔ
指羽毛美丽的鸟。 唐 李群玉 《鸂鶒》诗:“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词语解释:锦鸡  拼音:jǐn jī
亦作“ 锦鷄 ”。一种鸟。形状与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饲养来供玩赏。 前蜀 韦庄 《望远行》词:“ 谢 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东隣畜锦鷄,西隣养鸚鵡。”
词语解释:锦帐郎  拼音:jǐn zhàng láng
汉 制,尚书郎入值台中,官供锦被、锦帐等。后即以“锦帐郎”指朗官之属。《后汉书·锺离意传》“自此詔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岂意笼鸟飞,还为锦帐郎。”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
词语解释:锦霞  拼音:jǐn xiá
(1).色彩鲜艳的云霞。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六:“雾縠笼綃带,云屏列锦霞。”
(2).喻灿烂似锦的繁花。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 武陵 溪畔是吾家,妖艳春深绽锦霞。”
词语解释:锦臆  拼音:jǐn yì
(1).禽鸟毛色美丽的胸脯。 南朝 宋 鲍照 《代雉朝飞》诗:“刎绣颈,碎锦臆,絶命君前无怨色。”
(2).指禽鸟胸部美丽的羽毛。 北周 庾信 《斗鸡》诗:“解翅莲花动,猜羣锦臆张。” 倪璠 注:“言翅若莲花,膺色如锦也。”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映赤筦,状紺趾乍举;对红牋,疑锦臆初披。”
词语解释:锦斑  拼音:jǐn bān
(1).美丽的斑纹。 晋 郭璞 《江赋》:“鳞甲鏙错,焕烂锦斑。”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2).借指身有锦斑的禽兽。 清 韩洽 《猛虎行》:“锦斑毙野草,割剥无完肤。”
词语解释:锦幪  拼音:jǐn méng
1.覆于马背的锦巾。
2.借指良马。
词语解释:锦绶  拼音:jǐn shòu
锦制的绶带。《宋史·舆服志四》:“其冕无额花者,玄衣纁裳,悉画,小白綾中单,师子锦綬,二银环。” 宋 秦观 《和王通叟琵琶》:“风流云散令人瘦,忍看麴尘昏锦綬。” 元 迺贤 《投赠赵祭酒二十韵》:“锦綬还乡乘駟马,绣衣行部去襜帷。”
词语解释:锦被堆  拼音:jǐn bèi duī
(1).蔷薇花的俗名。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记·锦被堆》:“俗谓蔷薇为锦被堆花。”
(2).花名。一名粉团儿。 宋 苏轼 《游张山人园》诗:“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 王文诰 辑注引 刘子翚 曰:“锦被堆,一名粉团儿。花如月桂而小,粉红色,或微黄色。叶亦相类,而有刺,枝柯纤长丈餘,往往作架承之。”
(3).瑞香花的别名。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瑞香花诗》:“瑞香花,即《楚辞》所谓露甲也,一名锦薰笼,又名锦被堆。”
词语解释:锦筝  拼音:jǐn zhēng
筝。筝上的绘文似锦,故称。 明 徐霖 《绣襦记·竹林祈嗣》:“竹林仙院礼三清,歌舞楼臺弃锦筝。” 明 夏完淳 《金明池》词:“西楼倚,锦筝低按。”
词语解释:锦句  拼音:jǐn jù
华美的文句。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飞去残诗不值钱,索来锦句太垂怜。”
词语解释:锦帏  拼音:jǐn wéi
见“ 锦帷 ”。
词语解释:锦帷  拼音:jǐn wéi
亦作“ 锦幃 ”。 锦帐。 南朝 梁简文帝 《书案铭》:“厕质锦帷,承芳綺縟。” 唐 李商隐 《牡丹》诗:“锦幃初卷 卫夫人 ,绣被犹堆 越 鄂君 。”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一炉龙麝锦帷旁。屏掩映,烛荧煌。”《宦海》第五回:“和那位新夫人相对,正是锦幃初卷,绣被犹堆。”
词语解释:锦彩  拼音:jǐn cǎi
指华美的丝织品。《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綵。”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其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并不用以金银锦綵为饰。”
词语解释:锦字书  拼音:jǐn zì shū
指 前秦 苏蕙 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对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后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毛友龙 达可 未第时,其内子寄以诗云:‘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
词语解释:锦裘  拼音:jǐn qiú
用锦缝制的皮衣。 唐 高适 《部落曲》:“老将垂金甲,閼支著锦裘。”《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宋史·王陶传》:“ 愚 亟出解所衣锦裘,质钱买酒肉、薪炭。”
词语解释:锦薰笼
瑞香花的别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 陈子高 《九日瑞香盛开有诗》云:‘ 宣和殿 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俚俗因此诗遂号瑞香为锦薰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瑞香花诗》:“瑞香花,即《楚辞》所谓露甲也,一名锦薰笼,又名锦被堆……余亦有诗云:‘小屏残梦暖香中,花气撩人怯晓风。绣被堆春蝴蝶散,开帘忽见锦薰笼。’”
词语解释:锦蒙  拼音:jǐn méng
(1).覆于马背的锦巾。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乌鹊愁银汉,駑駘怕锦幪。”
(2).借指良马。
词语解释:锦韬  拼音:jǐn tāo
锦制的弓袋或剑鞘。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 宛 马嘶寒櫪,吴鉤在锦弢。”
词语解释:锦州  拼音:jǐn zhōu
辽宁省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勃海,面积1782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扼辽西走廊北口京哈、锦承铁路交汇,自古为交通军事重镇。经济以炼油为主
共19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