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末字词组
飞锡驻锡殊锡黑锡行锡负锡伫锡曲锡
天锡铁锡仗锡移锡赉锡赏锡住锡类锡
瓶锡挂锡褒锡放锡赈锡顿锡毳锡禅锡
杖锡敷锡陈锡班锡花九锡髲锡沾锡警锡
振锡三锡掷锡珍锡莱比锡顾锡封锡被锡
金锡恩锡真锡寒锡锻锡颁锡焊锡解锡
九锡纳锡缁锡嘉锡降锡道口锡寄锡缩锡
卓锡担锡追锡朋锡优锡青锡廪锡寓锡
申锡铅锡宣锡锡锡令锡弭锡巡锡犒锡
宠锡师锡阿锡传锡赠锡植锡斗锡 

词语解释:飞锡  拼音:fēi xī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词语解释:天锡  拼音:tiān xī
上天赐予。《宋史·韩世忠传》:“ 世忠 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锡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土鲁番表文》:“皇上睿知天锡,如日升之无不照。”
词语解释:瓶锡  拼音:píng xī
僧人所用的瓶钵和锡杖。亦借指僧侣或僧侣生涯。 五代 齐己 《夏日荆渚书怀》诗:“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唐 无名氏 《济度寺尼萧法愿墓志》:“瓶锡咸萃,冠盖毕臻。” 宋 司马光 《送文慧师归眉山》诗:“山鸟集掌中, 巴 猿侍瓶锡。”
词语解释:杖锡  拼音:zhàng xī
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晋 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明 宋濂 《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 。” 清 孙枝蔚 《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词语解释:振锡  拼音:zhèn xī
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词语解释:金锡  拼音:jīn xī
指锡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忽闻金锡之声震地,那个猛兽恰像有人赶逐他的,窜伏亭下,敛足瞑目,犹如待罪一般。”参见“ 锡杖 ”。
词语解释:锡杖  拼音:xī zhàng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kkhara),取锡锡作声为义。《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晋 竺僧度 《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煒曄之色,不与易也。” 唐 柳宗元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诗:“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老僧衣红袈裟,一手托鉢,一手振锡杖。”
词语解释:九锡  拼音:jiǔ xī
(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汉 何休 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 元朔 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
(2). 魏 晋 六朝 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 王莽 谋 汉 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三吴 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 太祖 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 清 赵翼 《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词语解释:卓锡  拼音:zhuó x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词语解释:申锡  拼音:shēn xī
厚赐。《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毛 传:“申,重。”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 高亨 注:“锡,赐。”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圣朝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即鱼水交驩,秬卣申锡,又何以过此遭逢之无间也。”
词语解释:宠锡  拼音:chǒng xī
帝皇的恩赐。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天子异之,宠锡加等。”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词语解释:驻锡  拼音:zhù xī
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大师﹞遂驻锡卓菴,名其地曰 龟洋 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诗僧 齐己 驻锡 巴陵 ,欲吟一诗,竟未得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锡杖御盗》:“ 康熙 中, 諦辉和尚 驻锡 灵隐寺 ,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锡杖横山门间,今夜有凶人来,当慎之。’”《人民日报》1981.2.28:“我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和尚当年驻锡的 白龙寺 。”
词语解释:铁锡  拼音:tiě xī
(1).铁和锡。《宋史·职官志五》:“﹝军器监﹞作坊物料库,掌收铁锡、羽箭、油漆之属。”
(2). 唐 代一种劣质钱币。以铁和锡熔铸而成。《旧唐书·食货志上》:“又降敕非铁锡、铜荡、穿穴者,并许行用。”《旧唐书·食货志上》:“假託官钱,将入京私用。京城钱日加碎恶,鹅眼、铁锡、古文、綖环之类,每贯重不过三四斤。”
(3).指锡杖。 唐 贾岛 《赠僧》诗:“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五代 齐己 《渚宫自勉》诗之一:“必谢金臺去,还携铁锡将。”参见“ 锡杖 ”。
词语解释:锡杖  拼音:xī zhàng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kkhara),取锡锡作声为义。《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晋 竺僧度 《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煒曄之色,不与易也。” 唐 柳宗元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诗:“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老僧衣红袈裟,一手托鉢,一手振锡杖。”
词语解释:挂锡  拼音:guà xī
亦作“掛锡”。 游方僧投宿寺院。因投宿时把衣钵锡杖挂在僧堂钩上,故称。 唐 裴休 《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 蜀 水,浮杯今日渡 漳 滨。”《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其时 佛印 游方转来,仍旧在 相国寺 掛锡。”《痛史》第二四回:“本庙的不过四五十人,近来倒是掛锡的客师甚多。”
词语解释:敷锡  拼音:fū xī
施赐。《书·洪范》:“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南郊登歌·夕牲》:“奄受敷锡,宅中拓宇。”
词语解释:三锡  拼音:sān xī
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三种器物。 晋 陆云 《涉江》:“岂三锡之又晞,乃裔予於遐宾。” 明 张居正 《寿司寇王西石》:“翁今寿登七袠,太夫人垂及百龄,而以八座之尊,承欢膝下,三锡之服,绚烂庭前。” 明 徐渭 《代贺张相公启》:“赐物駢繁,直逾三锡。”详“ 九锡 ”。
词语解释:九锡  拼音:jiǔ xī
(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汉 何休 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 元朔 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
(2). 魏 晋 六朝 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 王莽 谋 汉 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三吴 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 太祖 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 清 赵翼 《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词语解释:恩锡  拼音:ēn xī
犹恩赐。锡,通“ 赐 ”。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一蒙恩锡,窃幸往代。”《周书·寇儁传》:“﹝ 世宗 ﹞数加恩锡,思与相见。”
词语解释:纳锡  拼音:nà xī
入贡。《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孔 传:“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四》:“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宋 王安石 《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词语解释:担锡  拼音:dān xī
(1).锡杖横担在肩上。锡,锡杖,僧人的法器。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担锡 香鑪 緇,钓鱼沧浪翁。”
(2).借指僧人出行。 唐 李山甫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担锡归来竹绕谿,过津曾笑 鲁 儒迷。”
词语解释:铅锡  拼音:qiān xī
即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为芒鍼, 欧冶 不能铸铅锡为干将。”《宋书·颜竣传》:“所铸钱形式薄小,轮郭不成就。於是民间盗铸者云起,杂以铅锡,并不牢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二 广 三十八郡皆有所输,或供铅锡,或供银,或供钱,岁计四五万緡。”
词语解释:师锡  拼音:shī xī
谓众人献言,同辞以对。《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 。’” 孔 传:“师,众;锡,与也。”后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无知 叡敏,独昭奇跡,察侔 萧 相,貺同师锡。” 唐 陆贽 《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虽復例对使臣,别延宰辅,既师锡,且异公言。” 宋 王禹偁 《拟封淮海国王可汉南国王册文》:“考师锡以有谓,降徽章而弗私。”
词语解释:殊锡  拼音:shū xī
特别的封赐。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唐 柳宗元 《谢赐端午绫帛衣服表》:“跪捧殊锡,庆耀交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非例得封》:“三公一时名硕,乃父亦曾居方面,宜膺殊锡。”
词语解释:仗锡  拼音:zhàng xī
指僧人手持锡杖。 唐 李宥 《解慧寺三门楼赞》:“乃亲自仗锡,诣乎山林。”《西游记》第十六回:“ 金禪 求正出京畿,代锡投西涉翠微。”
词语解释:褒锡  拼音:bāo xī
亦作“褒锡”。同“褒赐”。 《周书·儒林传·乐逊》:“ 逊 以年在悬车,上表致仕,优詔不许。於是赐以粟帛及钱等,授 湖州 刺史……在任数载,频被襃锡。”《新唐书·郑王元懿传》:“喜经术,数断大狱,务宽平, 高宗 嘉之,璽詔褒锡。”
词语解释:陈锡  拼音:chén xī
布施,施予赐给。《诗·大雅·文王》:“亹亹 文王 ,令闻不已。陈锡哉 周 ,侯 文王 孙子。 文王 孙子,本支百世。” 孔颖达 疏:“ 文王 能布陈大利以赐子孙。” 朱熹 集传:“陈,犹敷也。”《汉书·韦玄成传》:“子孙本支,陈锡亡疆。”
词语解释:掷锡  拼音:zhì xī
南朝 梁 高僧 宝志 和 白鹤道人 都想住到景色特别奇丽的 潜山 山麓去。 梁武帝 要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往山麓,谁先放到就给谁住。道人飞去一只鹤, 宝志 投去手中的锡杖。在鹤将至时,忽听到空中飞声,只见 宝志 的锡杖已经植立在山麓。事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宝志》。后用以为典。 清 毛奇龄 《蛤上人还住湘溪》诗:“一从掷锡中峰去,二十年来溪路迷。”
词语解释:真锡  拼音:zhēn xī
指僧人所用的锡杖。 唐 戴叔伦 《赠慧上人》诗:“何日却飞真锡返,故人丘木翳寒藤。”
词语解释:缁锡  拼音:zī xī
(1).缁衣锡杖。僧人所用。 唐 权德舆 《送道依闍黎序》:“乃振緇锡,泛然而行。”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诗:“逢君驻緇锡,观貌称林峦。”
(2).借指僧人。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毕,召化内之緇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
词语解释:追锡  拼音:zhuī xī
犹追赐。 唐 元稹 《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不有追锡,何以达情。” 宋 苏轼 《韩维三代妻·祖母郭氏周氏赠鲁国太夫人》:“维考维妣,咸追锡休命,肆予宠嘉之。”
词语解释:宣锡  拼音:xuān xī
宣赐。指皇帝赏赐。 宋 王珪 《宫词》之七十:“内家宣锡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
词语解释:阿锡  拼音:ā xī
亦作“ 阿緆 ”。
词语解释:阿緆  拼音:ā xī
见“ 阿锡 ”。
词语解释:黑锡  拼音:hēi xī
铅的别名。 宋 窦革 《酒谱·性味》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记》:“酒之酸者可变使甘,酒半斗,黑锡一斤半,令极热投中,半日可去之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铅易沿流,故谓之铅。锡为白锡,故此为黑锡。”
词语解释:移锡  拼音:yí xī
谓僧人移换寺庙。锡,锡杖,僧人所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今上替身僧 志善 ,以左善世住持其中,盖从 龙泉寺 移锡于此。”
词语解释:放锡  拼音:fàng xī
放下锡杖。谓僧人止息。 唐 郑谷 《赠尚颜上人》诗:“相寻喜可知,放锡便论诗。酷爱山兼水,唯应我与师。”
词语解释:班锡  拼音:bān xī
班赐。《宋书·孝武帝纪》:“军幢以下,普量班锡。”《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文穆王皇后》:“后率六宫躬桑于西郊,皇太后观礼,妃主以下并加班锡。”《周书·李惇传》:“﹝ 太祖 ﹞每有遐方服玩,异域珍奇,无不班锡。”
词语解释:珍锡  拼音:zhēn xī
珍贵的赏赐。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
词语解释:寒锡  拼音:hán xī
指锡杖。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今兹手持寒锡,作远头陀矣。”
词语解释:嘉锡  拼音:jiā xī
见“ 嘉赐 ”。
词语解释:嘉赐  拼音:jiā cì
亦作“ 嘉锡 ”。 谓朝廷的赏赐。 三国 魏 曹丕 《赐故太尉杨彪几杖诏》:“昔 孔光 卓茂 ,皆以淑德高年,受兹嘉赐。”《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 歆 出而嫁之。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歆 居股肱之任,同元首之重,则当公言皇朝,以彰天泽,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既犯作福之嫌,又违必去之义,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梁书·武帝纪上》:“圣朝永言旧式,隆此眷命。侯伯盛典,方轨前烈。嘉锡隆被,礼数昭崇。”
词语解释:朋锡  拼音:péng xī
谓赏赐重厚。语本《诗·小雅·菁菁者莪》:“锡我百朋。” 明 张居正 《服阕谢降敕召见赐衣带金器疏》:“祗佩袞辞之蔼鬱,重永朋赐之駢蕃。”
词语解释:锡锡  拼音:xī xī
象声词。形容金属碰撞或拨弦乐器演奏时的声响。《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隙弃罗:此云锡杖,由振时作锡锡声,故《十诵》名声杖。”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词语解释:传锡  拼音:chuán xī
谓佛门师徒相传授。锡,指锡杖。 唐 罗隐 《秦望山僧院》诗:“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词语解释:行锡  拼音:xíng xī
僧人出行时率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人行走为行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灵彻上人》:“﹝ 灵彻上人 ﹞初居 嵩阳 兰若,后来住 匡庐 东林寺 。如 天目 、 四明 、 栖霞 ,及 衡 湘 诸名山,行锡几遍。”
词语解释:赉锡  拼音:lài xī
赉赐,赏赐。锡,通“ 赐 ”。《魏书·恩倖传·王叡》:“大臣及左右因是以受賚锡,外示不私,所费又以万计。”《新唐书·岑文本传》:“﹝ 岑文本 ﹞既任职久,賚锡丰饶,皆令弟 文昭 主之。”
词语解释:赈锡  拼音:zhèn xī
见“ 賑赐 ”。
词语解释:赈赐  拼音:zhèn cì
亦作“ 賑锡 ”。 赈救赐与。《后汉书·安帝纪》:“詔以宿麦不下,賑赐贫人。” 南朝 梁 玄光 《辨惑论》:“ 汉 末以来,谓为制酒,至 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賑锡。”《隋书·食货志》:“运 山 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賑赐。”
词语解释:花九锡  拼音:huā jiǔ xī
谓赠给名花的九种事物。 唐 罗虬 《花九锡》:“花九锡亦须兰蕙梅莲辈,乃可披襟。若芙蓉躑躅望仙山木野草,直惟阿耳,尚锡之云乎。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贮);五、雕文臺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参阅 宋 陶穀 《清异录·花谱》
词语解释:莱比锡  拼音:lái bǐ xī
德国重要城市。人口555万(1984年)。全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市内书店林立,素以“书城”著称。有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每年春、秋举行莱比锡博览会。
词语解释:锻锡  拼音:duàn xī
(1).古时锻炼金属时掺锡。《韩非子·显学》:“夫视锻锡而察青黄, 区冶 不能以必剑。” 王先慎 集解:“冶剑必锻以锡,然色之青黄,仍不能决其剑之利钝。”
(2).指冶炼锡。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
词语解释:降锡  拼音:jiàng xī
赐予。《隋书·礼仪志一》:“天地灵祇,降锡休瑞,镜发区宇,昭彰耳目。”
词语解释:优锡  拼音:yōu xī
优厚的赏赐。锡,赐给。《隋书·魏澹传》:“废太子 勇 深礼遇之,屡加优锡。”《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词语解释:令锡  拼音:lìng xī
指皇帝对臣属的封赠赏赐。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三作六卿,五蹈三阶,受爵开国,应位特进。非盛德休功,假于天人,孰能该备宠荣,兼包令锡,如公之至者乎!”
词语解释:赠锡  拼音:zèng xī
赠赐。锡,通“ 赐 ”。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道薨于 洋 之 白草 。奏至,天子痌伤,为之不御朝,郎官致赠锡,官居野处,上下弔哭,皆曰:‘善人死矣!’”
词语解释:负锡  拼音:fù xī
手持禅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名僧德众,负锡为羣,信徒法侣,持花成藪。” 周祖谟 注:“锡者,锡杖也。” 明 如惺 《应天栖霞寺沙门释真节传》:“久之,负锡南还 金陵 ,出主 摄山 栖霞 。”
词语解释:赏锡  拼音:shǎng xī
赏赐。《魏书·元徽传》:“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国。於是有所赏锡,咸出薄少,或多而中减,与而復追。”《隋书·杨素传》:“前后赏锡,不可胜计。”《旧唐书·元行冲传》:“ 贞观 中, 魏徵 因 孙炎 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
词语解释:顿锡  拼音:dùn xī
谓僧人住止。锡,锡杖。 唐 刘禹锡 《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按此寺始於 宇文周 初,濒江埤庳。皇 唐 神龙 中,为水所坏。有 波那赖耶国 僧 广照 浮海而至,顿锡不去,遂移於今道场所。”参见“ 驻锡 ”。
词语解释:驻锡  拼音:zhù xī
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大师﹞遂驻锡卓菴,名其地曰 龟洋 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诗僧 齐己 驻锡 巴陵 ,欲吟一诗,竟未得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锡杖御盗》:“ 康熙 中, 諦辉和尚 驻锡 灵隐寺 ,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锡杖横山门间,今夜有凶人来,当慎之。’”《人民日报》1981.2.28:“我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和尚当年驻锡的 白龙寺 。”
词语解释:髲锡
古代妇女的假发
词语解释:顾锡  拼音:gù xī
眷顾、赐命。《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 吕向 注:“ 脩 以无能顿受眷顾赐命矣。猥,顿;锡,赐也。”
词语解释:颁锡  拼音:bān xī
见“ 颁赐 ”。
词语解释:颁赐  拼音:bān cì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
词语解释:道口锡  拼音:dào kǒu xī
锡和铜的合金。 张寿臣 《化蜡千儿》:“什么叫道口锡呀?您要买锡家伙,您把它倒过来瞧,在底儿上有那么一个长方戳子印儿,是‘点铜’两个字儿,你这么一弹哪,当当……铜声儿。”
词语解释:青锡  拼音:qīng xī
即锡。锡色青灰,故称。《洞冥记》:“﹝帝﹞尝得丹豹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苏油和之,照於神坛,夜暴雨,光不灭。”
词语解释:弭锡  拼音:mǐ xī
驻锡。谓云游的僧人住止于某地。锡,僧人所用之锡杖。 明 徐渭 《天竺僧》诗:“扬帆 三竺 涘,弭锡 五羊城 。”
词语解释:植锡  拼音:zhí xī
立禅杖于地。谓僧人留止。 明 郑仲夔 《耳新·正缪》:“ 鹅湖 去 铅山县 北十九里, 东晋 时,有双鹅育子成羣而去,故名。至 唐 , 大义禪师 植锡山中,羣鹅復还故处。”
词语解释:伫锡  拼音:zhù xī
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 明 陈子龙 《游云栖寺作》诗:“昔圣开宝地,佇锡此何年。”参见“ 住锡 ”。
词语解释:住锡  拼音:zhù xī
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
词语解释:住锡  拼音:zhù xī
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
词语解释:毳锡  拼音:cuì xī
毳衲和锡杖。借指僧人。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毳锡百萃其夏午,蒲鲸六吼其宵加。”
词语解释:沾锡  拼音:zhān xī
赏赐。《宋书·文帝纪》:“二千石官长并勤劳王务,宜有沾锡。”
词语解释:封锡  拼音:fēng xī
封赐。《晋书·应詹传》:“臣闻开国承家,光啟土宇,唯令德元功乃宜封锡。”
词语解释:焊锡  拼音:hàn xī
用锡焊法连接金属时使用的焊料。
词语解释:寄锡  拼音:jì xī
僧人在某处居留。锡,僧人出外所用的锡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寺中止一僧,乃寄锡殿中者,一见即为余蓺火炊饭。”
词语解释:廪锡  拼音:lǐn xī
廪赐。《陈书·姚察传》:“ 察 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廩锡以外,一不交通。”
词语解释:巡锡  拼音:xún xī
指僧人云游。锡,指僧人的锡杖。 苏曼殊 《绛纱记》:“未几,天下扰乱,於是巡锡 印度 、 缅甸 、 暹罗 、 耶婆堤 、 黑齿 诸国。”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蒙古·蒙古人之宗教》:“此后每于生存之时巡锡各地,察美好圆满之儿童,默识于心,至于死时预言而遗嘱之。”
词语解释:斗锡  拼音:dòu xī
天然锡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锡》﹝集解﹞引《星槎胜览》:“ 满剌加国 ,於山溪中淘沙取锡,不假煎鍊成块,名曰斗锡也。”
词语解释:曲锡  拼音:qǔ xī
曲赐。 晋 张华 《祖道赵王应诏诗》:“休宠曲锡,备物焕彰。”参见“ 曲赐 ”。
词语解释:曲赐  拼音:qǔ cì
敬词。称尊长的赐予、关照等。犹言承蒙赐予。 北周 庾信 《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昨蒙恩引曲赐丝布等五段。”《玉娇梨》第十九回:“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 朱 陈 之好。”
词语解释:类锡  拼音:lèi xī
《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锡尔类。” 朱熹 集传:“类,善也……孝子之孝诚而不竭,则宜永锡尔以善矣。”,后因以“类锡”谓以善施及众人。 林纾 《栾望远先生墓志铭》:“天质纯孝辟盗骑,类锡之效振羣季。”
词语解释:禅锡  拼音:chán xī
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世宗 赐‘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吹禪锡鸣’一联。”
词语解释:警锡  拼音:jǐng xī
犹振锡。谓僧人出行。警,通“ 惊 ”;锡,锡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释昙鸾书》:“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歛思,竚聆警锡也。”
词语解释:被锡  拼音:bèi xī
古代妇女的假发。被,“ 髲 ”的古字;锡,通“ 鬄 ”。《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被锡衣移袂。” 郑玄 注:“被锡读为髲鬄。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髮,以被妇人之紒为饰,因名髲鬄焉。”
词语解释:解锡  拼音:jiě xī
铅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越嶲 之空青, 蔚 之曾青, 武昌 之扁青, 蜀 郡之铅华, 始兴 之解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一·粉锡》:“﹝释名﹞解锡、铅粉、铅华、胡粉……﹝ 弘景 曰﹞即今化铅所作胡粉也。”
词语解释:缩锡  拼音:suō xī
古代的一种炼金术,烧炼锡一类金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元和 中, 江 淮 有 唐山人 者,涉猎史传,好道,常游名山,自言善缩锡,颇有师之者。”
词语解释:寓锡  拼音:yù xī
取僧侣寄放锡杖之意。谓僧侣寄居。 宋 祝穆 《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 天监 中,有 胡 僧 曇隐 ,寓锡于此山中。”
词语解释:犒锡  拼音:kào xī
犒赐。锡,通“ 赐 ”。 宋 郑文宝 《南康近事》:“ 刘信 攻 南康 ……凯旋之日,师至 新林浦 ,犒锡不至,亦无所存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