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错 拼音:jīn cuò
(1).谓在器物上用黄金涂饰或镶嵌文字或花纹。《后汉书·杨赐传》:“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天水 移置 保和殿 ,字加金错填精鏐。”
(2).见“ 金错刀 ”。
词语解释:金错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古代钱币名。 王莽 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 遵 ……金错刀五十。”
(2).泛指钱财。 汉 张衡 《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 金错 ”。 宋 沉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 韩 童,获侍吹簫 秦 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 错刀 ”。
(3).刀名。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冯绲》:“ 武陵 五溪蛮夷作难,詔遣车骑将军 冯緄 南征, 緄 表奏应奉,赐金错刀一具。”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王昌龄》:“当市草履子时,兼市金错刀子一副,贮在履子内。”
(4).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 李氏 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词语解释:交错 拼音:jiāo cuò
(1).指古代祭毕宴饮时互相敬酒的程序。东西正对面敬酒为交,斜对面敬酒为错。《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辩,皆如初仪。” 郑玄 注:“交错,犹言东西。” 清 刘大櫆 《方氏支祠碑记》:“长幼有伦,旅酬交错。”
(2).交叉;错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枝格交错,高三四尺。”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瑶池浇花女》:“丽人先醉,履舄交错,频频流睇送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部队,担架队;部队,担架队;交错地前进。”
(3).形容往来不断。《汉书·王莽传中》:“冠盖相望,交错道路。” 隋 李公辅 《霸朝集序》:“簿领纷紜,羽书交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省会岁事》:“彼此如猎者交错於道,梭织中衢,日昃不反。”
(4).交替,交相。《朱子语类》卷七四:“交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词语解释:参错 拼音:cēn cuò
(1).参差交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浹而王道备,法布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相为左右,以成文采。其居参错,非袭古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林棘荒蔓,榛梗冥鬱,藤盘筀秀,参错际天。” 宋 陆游 《镇江府城隍忠祐庙记》:“至于流徙蔽野,兵民参错,而居处弗惊,疾癘以息。”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凄清的新月,射到我的床上。瘦长的载霜的白杨树影,参错满窗。”
(2).犹错乱。《宋书·礼志一》:“诸议所据各参错,若阳祀用騂,阴祀用黝、復云祭天用玄,祭地用黄,如此,用牲之义,未为通也。” 唐 颜真卿 《与郭仆射书》:“三师三公、令僕、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载此事者,或在 正统 五年,或在七年,年分参错。”《清史稿·礼志三》:“大蜡之礼,昉自 伊耆 , 三代 因之,古制夐远,传注参错。”
(3).交互融合。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金圣人无为也, 尧 舜 亦无为也,诚参错其道,巍巍圣仪,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宋荐钱时省札缴状》:“其於辩析义理,参错事物,发明疑难,有以起人。”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其诗词博思鋭,乃连翩络属参错《史》、《汉》,故是大手笔。”词语解释:错错 拼音:cuò cuò
纷繁错杂。《关尹子·一宇》:“天物怒流,人事错错。” 五代 齐己 《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错错在禪庭,高宜与竹名。”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沾然,缘然,错错然,若风雨之至也。”词语解释:不错 拼音:bù cuò
(1).鉴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思量俺,日前恩非小,今夕是他不错。”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我似那老树上今日个长出些笋根苗,你心中可便不错,你是必休将兀那热汤烧。”
(2).定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母亲着小姐以兄妹称呼,不知主何意?小生不敢自专,母亲尊鉴不错。”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小官每岂敢自专,望从容尊鑑不错。”
(3).对,正确。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改子陵起句韵》:“然韵虽不错,用意终不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莫非 继之 説的话当真不错,伯父有心避过了我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不错,他曾经在各处做过事。”
(4).好,不坏。 宋 梅尧臣 《感李花》诗:“当时 李白 欲骑鲸,醉向 江 南曾不错。”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 果戈里 虽然古了,他的文才可真不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支部书记 李月辉 脾气蛮好,容易打商量,他和群众的关系也不错。”
(5).不雕琢。词语解释:盘错 拼音:pán cuò
(1).交杂纷陈。 汉 刘向 《说苑·反质》:“酒食珍味,盘错於前。”
(2).盘绕交错。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得崿谷阴生之树,其树千寻,文理盘错。”
(3).见“ 盘根错节 ”。
词语解释:盘根错节 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
谓树木根株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一》:“﹝ 虞詡 ﹞笑曰:‘难者不避,易者必从,臣之节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魏书·甄琛传》:“今 河南郡 是陛下之坚木,盘根错节,乱植其中。六部里尉即攻坚之利器,非贞刚精鋭,无以治之。” 宋 陈亮 《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词:“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 邹韬奋 《学生救亡运动的缺点》:“让他尝试尝试,盘根错节,乃见真材。”亦省作“ 盘根 ”、“ 盘错 ”。 唐 独孤及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诗:“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儻相值,试用发硎刀。” 唐 刘禹锡 《唐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公执直笔,閲簿书,纷拏盘错,一瞬而剖。”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其人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明 李东阳 《〈东泷遗稿〉序》:“﹝ 彭东瀧 ﹞慨然思有以大施於世,使之遇盘根,肩重负,必能振厉风节,扬勋绩於无穷。”
槃根錯節:树根盘曲,枝节交错。比喻繁难复杂不易解决的事情。《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亦省作“ 槃错 ”。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黄俞邰 目 周櫟园 :吏事精能,抚戢残暴,则如 张乖崖 ;其屡更槃错,乃别利器,则如 虞升卿 。”词语解释:海错 拼音:hǎi cuò
《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孔 传:“错杂非一种”。后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悲慈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事同於腐鼠。” 宋 杨万里 《毗陵郡斋追怀乡味》诗:“江珍海错各自奇,冬裘何曾羡夏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赴会之日,各携一副盒儿,都是鲜物异品,有海错、江瑶、玉液浆。”词语解释:大错 拼音:dà cuò
大的错误。 宋 苏轼 《赠钱道人》诗:“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按, 唐 魏博 节度使 罗绍威 以本府牙军骄横不可制,因引入 朱全忠 兵,尽杀牙军,而 魏 兵自是衰弱。后颇悔,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箇错,不成也!”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错,本谓锉刀,借指错误。 苏轼 诗句本此。参见“ 六州铁 ”。
词语解释:六州铁 拼音:liù zhōu tiě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载, 罗绍威 为 天雄 节度使,辖 魏 博 六州四十三县。 罗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 朱全忠 军十万入 魏 博 ,尽杀牙兵。半年中 罗绍威 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词语解释:铸错 拼音:zhù cuò
见“ 铸成大错 ”。
词语解释:铸成大错 拼音:zhù chéng dà cuò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三年》:“ 全忠 留 魏 半岁, 罗绍威 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 绍威 虽去其逼,而 魏 兵自是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胡三省 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 罗 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喻。”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亦省作“ 铸错 ”。 宋 方岳 《旧传有客谒一士夫题其刺》诗:“铸错空糜六州铁,补鞋不似两钱锥。” 明 张煌言 《岛居》诗之三:“计疎凭铸错,道废漫书空。” 清 陈炽 《税则》:“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九州之铁,铸错竟成,非惟 中国 所未闻,抑亦西人所不及料也。”词语解释:相错 拼音:xiāng cuò
(1).交错。《易·说卦》:“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唐 刘元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阳有作》诗:“ 九江 杳无际,七泽纷相错。” 明 袁宗道 《发遂平》诗:“一片云山不可辨,相错还成綺縠纹。”
(2).交替;更迭。 银雀山 秦 墓竹简《孙膑兵法·五名五恭》:“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词语解释:纷错 拼音:fēn cuò
纷繁杂乱。《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 王逸 注:“纷错,溃乱也。” 唐 韦处厚 《盛山》诗之八:“倒花纷错秀,鑑月静涵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 尹 畏人知,常置密室,非子壻不以示也。久之渐播,索玩者纷错於门。”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在议院选人则百千万数,苦其太多而难举,标名识号,纷错浩浩,亦为无术,故不可行也。”词语解释:彩错 拼音:cǎi cuò
谓色彩交错。 唐 沉佺期 《自昌乐郡泝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乳竇何淋漓,苔蘚更彩错。”词语解释:过错 拼音:guò cuò
过失;错误。《元典章·台纲二·照刷》:“若非始末详察,不能尽见过错。”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校长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似的,慢慢的坐下。”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这都是作爸爸的过错。’我说。”词语解释:差错 拼音:chā cuò
(1).交错,纷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輵以方驰。” 颜师古 注:“差错,交互也。”
(2).错误;错乱。《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老父復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终如其言,一无差错。”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我则怕差错阴阳,激怒穹苍,天降灾殃。”
(3).失误、意外的事故。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我若是有差错,有输亏,誓不还。”《红楼梦》第九六回:“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说唐》第二九回:“ 杨林 杀你母舅,仇还未报,今又要害你表兄,一有差错, 秦氏 一脉休矣!”词语解释:绮错 拼音:qǐ cuò
(1).谓如绮纹之交错。《后汉书·班固传上》:“周庐千列,徼道綺错。” 李贤 注:“綺错,交错也。”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东城宫闕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綺错。”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张角置三十六方》:“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陈,綺错麟比。” 梁启超 《新民说》六:“欧 洲 地形,山河綺错,华离破碎,其势自趋於分立。”
(2).形容文辞雕饰华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陆机 ﹞尚规矩,不贵綺错,有伤直致之奇。”《新唐书·上官仪传》:“ 仪 工诗,其词綺错婉媚。” 清 黄宗羲 《谢莘野诗序》:“ 莘野 之诗,叙丧乱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错,能备五声者也。”词语解释:杂错 拼音:zá cuò
亦作“ 杂厝 ”。
(1).间杂;混杂。《汉书·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陵离羽佩,杂错花鈿。” 唐 张九龄 《大唐泾州刺史牛公碑铭并序》:“六郡自古五方杂错,负力怙利,尚气好武,人庶相放,风俗不纯。”
(2).指间杂、错杂之物。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缀葳蕤而成冠,点杂错而为珮。”
(3).多而杂。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乞以臺郎,兼授宪简,杂错之务,一以咨之。”
(4).交错配合。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词语解释:绣错 拼音:xiù cuò
色彩错杂如绣。《魏书·地形志上》:“犬牙未足论,绣错莫能比。”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苍翠诡状,綺綰绣错。” 元 宋本 《大都杂诗》:“绣错繁华遍九衢,《上林》词赋 汉 西都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 维扬 ,肯让他邦夸绣错?”词语解释:璀错 拼音:cuǐ cuò
(1).文饰繁杂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吕向 注:“下岪蔚以璀错,谓壮丽而文饰繁杂也。”
(2).光泽闪耀貌。 宋 梅尧臣 《韩持国遗洛笋》诗:“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駞不与大梁赊。” 明 薛章宪 《枇杷赋》:“冰水晶荧兮溶煖,蔗霜璀错兮流寒。”词语解释:改错 拼音:gǎi cuò
改变措施。错,通“ 措 ”。《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王逸 注:“改,更也。错,置也。”《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改正错误。如:肯改错,就是好同志。词语解释:乖错 拼音:guāi cuò
(1).谬误。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术用乖错,首尾相违,故以为非。” 唐 柳宗元 《辩列子》:“ 刘向 古称博极羣书,然其録《列子》,独曰 郑穆公 时人……何乖错至如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刘向叙列子》:“余以中垒博极群书,不应乖错至是。”
(2).混乱;错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 张耳 陈餘 ,非不敦睦,至於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 平王 东迁,文字乖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但其举动乖错,似得心疾。有持物欲售者,过其门必强纳之,索价即痛殴。”
(3).违背。《晋书·乐志上》:“光禄大夫 荀勖 以 杜夔 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 宋 王安石 《冲卿席上得作字》诗:“君恩忽推徙,所望颇乖错。”词语解释:星错 拼音:xīng cuò
犹星列。 晋 陆云 《盛德颂》序:“六合炎驾,八荒星错。”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紫柱星错,丹梁霞焕。” 唐 李白 《明堂赋》:“锦烂霞驳,星错波泐。”参见“ 星列 ”。
词语解释:星列 拼音:xīng liè
如天星罗列。言密布。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珠旗日羽之兵,亙五营而星列。”《明史·云南土司传一·曲靖》:“﹝ 沐春 ﹞覘 阿资 所在及其经行地,星列守堡,絶其粮道。”词语解释:砻错 拼音:lóng cuò
亦作“礲错”。
(1).磨治。语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夫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礲而错诸,质在其中矣。” 李轨 注:“礲错,治之名。” 宋 陈师道 《次韵答秦少章》:“珪璧虽具美,礱错加璀璨。”
(2).磨炼;切磋研讨。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若得一见 子由 ,礱错其所未至,则某可以受赐。”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先大父夬庵公传》:“﹝ 梁履绳 ﹞善读书,既擷其精,并正其误,与其兄 曜化 相礱错,一时有 元方 、 季方 之目。”词语解释:迷错 拼音:mí cuò
迷惑错乱。《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孔 传:“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孔丛子·论书》:“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词语解释:蟠错 拼音:pán cuò
盘曲交错。《北史·隋房陵王勇传》:“ 勇 尝於 仁寿宫 参起居还,涂中见一枯槐树,根干蟠错,大且五六围。”词语解释:搀错 拼音:chān cuò
穿插交错。 宋 梅尧臣 《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千帆共辞浦,搀错逆水翔。”词语解释:阳错 拼音:yáng cuò
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清 允禄 《协纪辨方书·义列二·阳错》:“《堪舆经》曰:以阳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衝之宿为阳错。”词语解释:综错 拼音:zōng cuò
错综。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故文之为用,匪第臚情俵实,所以显示鉴识,综错理跡也。” 鲁迅 《书信集·致陈濬》:“种种事故,综错滋多,虽曰著作,实处荆棘。” 吴组缃 《山洪》十:“河水静静的,一片深碧,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嶙峋综错的长着绿苔的石块。”词语解释:珍错 拼音:zhēn cuò
“ 山珍海错 ”的省称。泛指珍异食品。 明 谢肇淛 《九杂俎·物部三》:“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醲厚为胜耳。” 清 纳兰性德 《谢康乐游山》诗:“云霞烂锦緌,薇蕨傲珍错。”《花月痕》第六回:“当下水陆并进,珍错罗列,到了黄昏,方才将船仍盪到 彤云阁 。”词语解释:失错 拼音:shī cuò
(1).差错。《周礼·春官·大史》“读礼书而协事” 唐 贾公彦 疏:“恐事有失错,物有不供故也。”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据着我説,玉璧不当与他,倘有失错,悔之晚矣。”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要是遇上个失错,就糟蹋一大堆洋钱哪!”
(2).犹失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忽中书下牒礼部‘ 王如泚 可依例考试’,闻者愕然失错矣。”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你看他脇肩諂笑,趋前退后,张皇失错。”词语解释:舛错 拼音:chuǎn cuò
(1).错乱,不正常。《后汉书·鲁恭传》:“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七一:“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2).错杂;交错。《文选·左思〈蜀都赋〉》:“贾贸墆鬻,舛错纵横;异物诡譎,奇於八方。” 吕向 注:“舛错,犹交错也。”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纪》:“心源为鑪,笔端为炭。锻鍊元本,雕礱羣形。糺纷舛错,逐意奔走。因故沿浊,协为新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历代诸家本草》:“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
(3).差错,不正确。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旧唐书·姚珽传》:“脱有文状舛错,事理便即差违。”《红楼梦》第一二○回:“只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错,不如我再抄録一番。”词语解释:疑错 拼音:yí cuò
犹废置,废弃。《管子·版法解》:“六攻者何也?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明君不为六者变更号令,不为六者疑错斧鉞,不为六者益损禄赏。”
可疑和差错处。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 丘明 之志也。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闕之,以俟后贤。”词语解释:纠错 拼音:jiū cuò
(1).纠缠交错。 汉 贾谊 《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 唐 韦应物 《石鼓歌》:“喘逶迤,相纠错。乃是 宣王 之臣 史籀 作。”
(2).纠正错误。如:必须认真做好纠错工作。词语解释:铁错 拼音:tiě cuò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全忠 留 魏 半岁, 罗绍威 供亿……比去,蓄积为之一空。 绍威 虽去其逼,而 魏 兵自是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胡三省 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 罗 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諭。”后以“铁错”比喻重大失误。 宋 文天祥 《铁错》诗:“武夫伤铁错,达士笑金昏。”词语解释:棼错 拼音:fén cuò
纷杂错乱。 宋 苏洵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诗:“名家乱如髮,棼错费寻理。” 明 李东阳 《明故光禄大夫徐公墓志铭》:“处官恭慎,事值棼错,从容应之,皆中理。”《明史·赵璜传》:“ 璜 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错,他人相顾愕眙, 璜 立办。”词语解释:甲错 拼音:jiǎ cuò
(1).甲壳交错混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多出 东阳 ,形如鹅鸭卵,外有殻重迭……近年 茅山 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
(2).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於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 何垠 注:“甲错,谓血蹟乾涩,不细不平也。”词语解释:棋错 拼音:qí cuò
像棋子那样错杂布列。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形胜论》:“地六千顷,丁男六万人,碁错其间,无事则耕食而凿饮,有事则荷戈带甲,以壁於四郊。”词语解释:磨错 拼音:mó cuò
磨光锉平。多比喻磨炼意志。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虽然,世之操纵方圆,雕琢技能,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死往生来不能絶也。”《唐明律合编·私铸铜钱》:“磨错成钱令薄小者,徒一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词语解释:诛错 拼音:zhū cuò
见“ 诛鼂错 ”。
词语解释:诛鼌错
亦作“ 诛晁错 ”。 汉景帝 时, 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 唐 陈鸿 《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 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 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词语解释:注错 拼音:zhù cuò
亦作“ 注措 ”。 措置,安排处置。《荀子·荣辱》:“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 杨倞 注:“注错……与措置义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注错二字同义。《广雅》:‘措,鉒,置也。’措鉒即注错。是注、错同训为置。”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皇帝,宽仁慈恕,虚心纳諫,慎注措,谨规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诸 吕 之际,诸公注措如用兵。”词语解释:银错 拼音:yín cuò
谓用白银涂饰或镶嵌的器物上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纹。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诗:“苍茫洲渚寒,银错星斗大。”词语解释:正错 拼音:zhèng cuò
平正地放置。错,通“ 措 ”。《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词语解释:丛错 拼音:cóng cuò
繁多,庞杂。 宋 苏轼 《谢欧阳内翰启》:“於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 宋 陈师道 《先君事状》:“先君……遇事丛错,人不胜其烦,意益自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奸盗之丛错,駔侩之出没,盖尽人间不美之俗,不良之辈,而京师皆有之。” 伧父 《行政机关之改革》第一节:“其时官厅丛错,官吏冗繁,职守不明,殆不能以立宪国家之行政机关目之。”词语解释:小错 拼音:xiǎo cuò
无意的和轻微的差错或缺点
道德失检或命运受挫词语解释:干错 拼音:gàn cuò
犹言干涉,插手。《后汉书·陈忠传》:“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善,正乾纲之位,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復令女使干错万机。”词语解释:功错 拼音:gōng cuò
〈书〉《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用‘攻错’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错:磨刀石;攻:治)。词语解释:镌错 拼音:juān cuò
雕刻磋磨。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鐫错碧甖鸊鵜膏,鋩鍔已莹虚秋涛。” 仇兆鳌 注:“鐫错,鐫刻磨错也。”词语解释:惊错 拼音:jīng cuò
惊异和错愕。例如:他摸摸自己松弛的肚腹,自己也惊错起来。词语解释:鳞错 拼音:lín cuò
鱼鳞般重重排列。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慈慧寺》:“丹墙碧瓦,鳞错绣出。”词语解释:僻错 拼音:pì cuò
(1).谓邪僻乖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文度 弟 阿智 ,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 孙兴公 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 文度 求见 阿智 。”
(2).差错。 唐 无名氏 《刘黑闼解嘲人语》诗:“水恶,头如镰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词语解释:贝错 拼音:bèi cuò
泛指财货。贝,贝币;错,错刀, 王莽 时钱名。 元 吴莱 《夕泛海东寻梅岭山观音大士洞》诗:“投珠鮫人泣,淬劔龙子愕;海宫眩鳞纕,商舶丰贝错。”词语解释:出错 拼音:chū cuò
出现差错。如:她的工作几乎从不出错。词语解释:维错 拼音:wéi cuò
犹言复杂众多。 宋 姜夔 《越九歌·帝舜楚调》:“博硕于俎,维错于豆。”词语解释:附错 拼音:fù cuò
连绵交错。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行六七十里,忽舟首横土冈数重,冈趾相附错。”词语解释:磬错 拼音:qìng cuò
磨磬用的石头。《书·禹贡》:“锡贡磬错。” 孔 传:“治玉石曰错,治磬错。” 孔颖达 疏:“磬有以玉为之者,故云‘治玉石曰错’,谓治磬错也。”词语解释:认错 拼音:rèn cuò
(1).承认错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众将见杀了 张 蔡 二人,人问其故。 操 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抚臺一想,这话不错;然而又不肯认错。”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他认错了,就变好了。”
(2).误认。 明 徐复祚 《红梨记·三错》:“我真个是 谢素秋 ,休认错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有一批人把写作的性质认错了,他们以为这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好比这会堂中挂着的柏枝和万国旗。”词语解释:缪错 拼音:miù cuò
差错。《宋书·律历志中》:“史官用《太初》 邓平 术,有餘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转差,浸以繆错,琁璣不正,文象不稽。” 宋 苏轼 《赵郎中见和戏覆答之》:“我衰临政多繆错,羡君精采如秋鶚。”词语解释:颠错 拼音:diān cuò
颠倒错乱。 宋 司马光 《蓄积札子》:“如此非独天灾,亦由吏治颠错之所致也。” 明 文徵明 《题香山潘氏族谱后》:“或至宗绪颠错,少长失次。”词语解释:举错 拼音:jǔ cuò
见“ 举措 ”。
词语解释:举措 拼音:jǔ cuò
亦作“ 举厝 ”。亦作“ 举错 ”。
(1).举动,行为。《管子·五辅》:“故民必知权,然后举错得;举错得,则民和辑。”《汉书·匡衡传》:“举错动作,物遵其仪。”《东观汉记·梁商传》:“举措动作,直推雅性。”
(2).措置,措施。《荀子·天论》:“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汉书·何武传》:“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后汉书·霍谞传》:“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 晋 左思 《魏都赋》:“諮其考室,议其举厝。”
(3).任用与废黜。《周书·萧詧传论》:“赏罚得衷,举厝有方。”词语解释:厕错 拼音:cè cuò
错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银彫鏤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词语解释:厖错 拼音:máng cuò
杂乱。《新唐书·李勉传》:“始调 开封 尉, 汴州 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 勉 摧姦决隐为有名。”词语解释:诡错 拼音:guǐ cuò
珍异的物品。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殊珍诡错繁伙充牣其中。”词语解释:讹错 拼音:é cuò
亦作“譌错”。 错误。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 吴中 曾敀 彦和 、 贺铸 方回 二家书,其子献之朝廷,各命以官。皆经 彦和 、 方回 首自讐校,非如 田 沉 家,贪多务得,舛谬讹错也。” 清 孙星衍 《〈墨子注〉后叙》:“独此数篇,莫能引其字句,以至于今,传写譌错,更难鉤乙。”《镜花缘》第五三回:“但一时口説,恐有讹错。”词语解释:诛晁错 拼音:zhū cháo cuò
亦作“ 诛晁错 ”。 汉景帝 时, 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 唐 陈鸿 《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 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 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词语解释:分错 拼音:fēn cuò
分,同“ 纷 ”。纷乱。《鬼谷子·抵巇》:“天下分错,上无明主。”词语解释:切错 拼音:qiē cuò
谓加工器物。《文选·马融〈长笛赋〉》:“或鑠金礱石,华睆切错。” 张铣 注:“华睆切错,皆理器之名也。”词语解释:节错 拼音:jié cuò
树木根节盘错。喻事情复杂。 明 唐顺之 《〈江阴县新志〉序》:“凡志中所载田赋、徭役、户口、食货、謡俗、水利、防江、治盗之源委本末,节错丝棼,盖皆君之所尝蚤夜尽心焉者。”词语解释:误错 拼音:wù cuò
失误差错。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刘贡父 《诗话》云:‘文人用事误错,虽有缺失,然不害其美。’”词语解释:刑错 拼音:xíng cuò
亦作“ 刑措 ”。亦作“ 刑厝 ”。 置刑法而不用。《荀子·议兵》:“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史记·周本纪》:“故 成 康 之际,天下安寧,刑错四十餘年不用。”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永念画冠,缅追刑厝。” 章炳麟 《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功榱桷。”词语解释:镂错 拼音:lòu cuò
雕刻涂饰。 清 汪懋麟 《铜鼓歌为树百给事作》:“鼓声坎坎如鸣鼉,虫鱼鏤错花叶多。” 刘师培 《文说·宗骚》:“详记礼制,侈列物名,冠剑陆离,舆卫纷溶,云旗星盖,遽宇高堂,靃靡千名,鏤错万状。”词语解释:他山攻错 拼音:tā shān gōng cuò
见“攻错”
词语解释:攻错 拼音:gōng cuò
语出《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治;错,粗磨石。本指琢磨玉石,后喻借他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清 钱谦益 《直隶罗延光授文林郎制》:“ 句容 故留京左辅,民旅杂居,冠盖相逮,吏斯土者,有墨易以彰,有德亦易以望。剧衝之地,盖亦吾长吏之攻错也。”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党员之间,互相亲爱以互相扶助,互相攻错。”词语解释:阴差阳错 拼音:yīn chā yáng cuò
见“ 阴错阳差 ”。
词语解释:阴错阳差 拼音:yīn cuò yáng chā
古代历数术语。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阴错阳差,有十二月,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戌、癸亥为阴错;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为阳差;甲午之前三辰,值辛卯、壬辰、癸巳为阴错;己酉之前三辰,值丙午、丁未、戊申为阳差。盖四段中,每段除十二辰,各餘三辰,三四亦得十二辰,是为阴错阳差也。甲子、甲午为阳辰,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辰,故有阳差也。”后用以比喻因各种偶然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这底是前亡后化,抵多少阴错阳差。”《三侠五义》第二六回:“明知是阴错阳差,却想不出如何办理的法子来。” 老舍 《全家福》第三幕:“不管以前的事是怎么阴错阳差,今天我们要都欢天喜地!”亦作“ 阴差阳错 ”。《孽海花》第三四回:“这回革命的事,几乎成功。真是 谈督 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词语解释:阴错 拼音:yīn cuò
(1).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见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
(2).阴阳家的迷信说法。谓农历正月庚戌,二月辛酉,三月庚申,四月己未、丁未,六月己巳、丁巳,七月甲辰,八月乙卯,九月甲寅,十月癸丑,十二月癸亥为阴错,百事不宜。《协纪辨方书·义例二·阴错》:“《堪舆经》曰:以阴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衝之宿为阴错。”词语解释:镑错 拼音:bàng cuò
切削锉磨。 元 齐德之 《外科精义·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凡用生不曾见火者,即镑错为末。”词语解释:赔错 拼音:péi cuò
认错;赔罪。例如:我向您赔错来啦。词语解释:馐错 拼音:xiū cuò
珍馐海错。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礼成更为北宫宴,山海饈错登盘匜。”词语解释:午错 拼音:wǔ cuò
刚过午;午后。《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到午错时候来领银子,后日就进去种花儿。”《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此时不过午错时分,我早则三更,迟则五更必到。”词语解释:趾踵相错 拼音:zhǐ zhǒng xiāng cuò
见“ 趾踵相接 ”。
词语解释:趾踵相接 拼音:zhǐ zhǒng xiāng jiē
形容人数之多。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亦作“ 趾踵相错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词语解释:趾错 拼音:zhǐ cuò
履迹交错。比喻人来往之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亮采》:“为人任侠,急人之急,以故 秦 、 楚 燕 、 赵 之客,趾错於门;货酒卖饼者,门前成市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逢三月六月九月,进观音香者,远近趾错。”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优者必胜,劣者必僵。”词语解释:议论纷错 拼音:yì lùn fēn cuò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亦作“ 议论纷紜 ”、“ 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 东汉 之末,礼乐萧条,虽 东观 石渠 议论纷紜,无补於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 贾似道 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 《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词语解释:谬错 拼音:miù cuò
舛误;错误。《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怒,姦邪乱正,故阴阳谬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