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锉辱 拼音:cuò rǔ
折辱。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拘温家属》:“今日里别雄雌,遭剉辱受灾危。”词语解释:锉刻 拼音:cuò kè
犹言磨砺刻求。 宋 王安石 《马汉臣墓志铭》:“予亦识其可教,以礼法开之,﹝ 汉臣 ﹞果大寤,遂自銼刻,务以入礼法。”一本作“挫刻”。词语解释:锉子 拼音:cuò zǐ
锉刀。 叶圣陶 《小铜匠》:“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词语解释:锉角媒人 拼音:cuò jiǎo méi rén
指骰子。 宋 陶穀 《清异录·君道·彩局儿》:“ 开元 中,后宫繁众,侍御寝者,难以取舍,为彩局儿以定之:集宫嬪,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宦璫私号骰子为剉角媒人。”词语解释:锉末 拼音:cuò mò
锉下的碎末或小片词语解释:锉碓 拼音:cuò duì
斩断肢体的刑具。《魏书·汝南王悦传》:“ 悦 为大剉碓置於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隋书·刑法志》:“帝遂以功业自矜,恣行酷暴,昏狂酗醟,任情喜怒。为大鑊、长锯、剉碓之属,并陈於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女对冥事》:“廡下各列门户,或榜云‘鑊汤地狱’,或榜云‘剉碓地狱’。”词语解释:锉斩 拼音:cuò zhǎn
剁,砍。《魏书·傅竖眼传》:“灵根差期,不得俱渡, 临齐 人觉知,剉斩杀之。”词语解释:锉荐 拼音:cuò jià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载: 陶侃 家贫,冬日客至,无以招待。 侃 母 湛氏 遂切褥草喂客马,剪发出卖以置菜肴。一时传为美谈。后人因以“剉荐”喻妇人贤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 清 张岱 《琅嬛文集·课儿读諟》:“小人有母,剉荐截髮,无米妇难以作居停。”词语解释:锉尸 拼音:cuò shī
古代酷刑。割剐尸体。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若拏将回来,我将他剉尸万段。”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剉尸梟首,示众尽法。”《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又以 镇国公 景熙 首告贪婪不法诸事,未决,死於狱,命剉尸焚之。”词语解释:锉折 拼音:cuò shé
挫折,失利。《后汉书·冯异传》:“偏城获全,虏兵剉折。”《元史·盖苗传》:“平居恂恂谦谨,及至遇事,张目敢言;虽经剉折,无少回挠,有古遗直之风焉。”词语解释:锉药 拼音:cuò yào
抓药,到药店买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但为延医剉药,而不从其祷。”词语解释:锉工 拼音:cuò gōng
用锉刀工作的人;特指用锉刀使工件光滑或锐利的工人词语解释:锉屑 拼音:cuò xiè
锉削时磨掉的材料碎片或颗粒词语解释:锉刀 拼音:cuò dāo
手工切削工具。条形,多刃,主要用来对金属、木枓、皮革等工件表层作微量加工。按横断面的形状分为扁锉、圆锉、方锉、三角锉等。词语解释:锉荐 拼音:cuò jià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载:陶侃家贫,冬日客至,无以招待。侃母湛氏遂切褥草喂客马,剪发出卖以置菜肴。一时传为美谈。后人因以"銼荐"喻妇人贤明。词语解释:锉尸 拼音:cuò shī
古代酷刑。割剐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