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首字词组
锅底锅底钱锅底饭锅帘锅房锅魁锅铲 
锅汤锅夥锅焦锅巴锅户锅驼机锅烟子 
锅子锅块锅贴儿锅屋锅门锅腔子锅脐灰儿 
锅伙锅头锅灶锅炉锅饼锅脐灰锅镬 
锅台锅贴锅灰锅烟锅铁脸锅盔  

词语解释:锅底  拼音:guō dǐ
锅的底部与烟火直接接触的一面。颜色漆黑。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一回:“满天乌云,阴得如锅底一般。”
词语解释:锅汤  拼音:guō tāng
熟煮肉块、蔬菜或植物后,在锅中留下的液体
词语解释:锅子  拼音:guō zi
(1).方言。锅。
(2).指火锅。如:涮锅子。
(3).某些器物上像锅的部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从军装的左边衣兜里取出了一个短短的、锅子很大的洋烟袋。”
词语解释:锅伙  拼音:guō huo
旧时单身工人、小贩等组成的集体食宿处。是临时性的,设备简陋。
鍋夥:指旧时 天津 同居共食的无赖游民。 清 张焘 《津门杂记·混星子》:“ 天津 土棍之多,甲於各省。有等市井无赖游民,同居伙食,称为锅伙,自谓混混儿,又名混星子,皆愍不畏死之徒。”
词语解释:锅台  拼音:guō tái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民间文学》1956年第10期:“儿郎儿郎你看家,锅台后头有一个大西瓜。”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二:“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
词语解释:锅底钱  拼音:guō dǐ qián
方言。按户出的钱。如:本村神庙唱戏,每家要出一元钱,谓之“锅底钱”,即凡有锅之家,均需出钱。
词语解释:锅夥
指旧时 天津 同居共食的无赖游民。 清 张焘 《津门杂记·混星子》:“ 天津 土棍之多,甲於各省。有等市井无赖游民,同居伙食,称为锅伙,自谓混混儿,又名混星子,皆愍不畏死之徒。”
词语解释:锅块  拼音:guō kuài
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大饼,大而且厚。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两边许多 胡 匪兵坐在地上,抱着步枪啃着白日飞机撩下来的‘锅块’。”自注:“西北的一种大饼,大而且厚。”
词语解释:锅头  拼音:guō tóu
(1).工头的一种。
(2).锅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词语解释:锅贴  拼音:guō tiē
(1).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老舍 《赵子曰》第九:“他本想去吃一些锅贴,喝两壶白干酒。”
(2).喻耳光。京剧《贵妃醉酒》:“[娘娘]打了我三个锅贴儿。”
词语解释:锅底饭  拼音:guō dǐ fàn
锅巴。《南史·孝义传上·陈遗》:“母好食锅底饭。 遗 在役,恒带一囊,每煮食輒録其焦以貽母。”一本作“ 鎗底饭 ”。
词语解释:锅焦  拼音:guō jiāo
锅巴
词语解释:锅贴儿  拼音:guō tiē ér
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词语解释:锅灶  拼音:guō zào
即灶。生火做饭的设备。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四:“这两对夫妇是不同锅灶的,小的一对夫妇就像用人一样。”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因为暖季嫌窑里热,庄户人多半在院里筑起锅灶,上面用席片搭着顶棚做饭。” 茹志鹃 《关大妈》五:“锅灶还砌在原来的地方。”
词语解释:锅灰  拼音:guō huī
锅底的烟灰。《西游记》第六九回:“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 左齐 《唤醒了的山城》:“墙壁、门板、竹片也成了我们的标语牌,锅灰、木炭成了墨汁的代用品。”
词语解释:锅帘  拼音:guō lián
方言。用高粱秸等编扎成的锅盖。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六:“就快吃完了饭,碗也顾不得洗刷,锁上门,盖上锅帘,拿起拐杖走出来。”
词语解释:锅巴  拼音:guō bā
(1).焖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西游记》第五七回:“锅里还有些饭与锅巴,未曾盛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麵店去的。”
(2).食品名。用粟、米等加佐料烘制而成。
词语解释:锅屋  拼音:guō wū
厨房。《中国歌谣资料·江苏海启民歌〈堂屋·锅屋·房〉》:“堂屋、锅屋、房,板凳、桌子、床。”
词语解释:锅炉  拼音:guō lú
产生水蒸气的装置,一般由盛水的钢制容器和烧火的装置构成。所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取暖或发动蒸汽机、汽轮机。有的锅炉也用来烧热水。
词语解释:锅烟  拼音:guō yān
锅底上的烟灰。 沙汀 《丁跛公》:“十多个脸上涂着锅烟,头上插着油纸枚子的汉子,冲进来了。” 耿简 《爬在旗杆上的人》:“石灰刷个白地子,用锅烟子写标语。”
词语解释:锅房  拼音:guō fáng
方言。厨房。 陈登科 《活人塘》十:“ 大凤子 苦着脸,在锅房口拿起一只柳筐。”
词语解释:锅户  拼音:guō hù
宋 代盐户的一种。《宋史·食货志下四》:“环海之湄,有亭户,有锅户,有正盐,有浮盐。正盐出於亭户,归之公上者也;浮盐出於锅户,鬻之商贩者也。”
词语解释:锅门  拼音:guō mén
灶门。火灶进燃料及出灰的洞口。《西游记》第三六回:“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牀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 菡子 《妈妈的故事》:“黑夜刮了大风,我们两个在锅门口偎着。”
词语解释:锅饼  拼音:guō bǐng
一种较硬较大的烙饼。
词语解释:锅铁脸  拼音:guō tiě liǎn
青黑脸皮。锅铁呈黑色。《儒林外史》第二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隻红眼边,一副锅铁脸。”
词语解释:锅魁  拼音:guō kuí
锅盔。 巴金 《憩园》:“那个哑巴不给钱,拿了一个锅魁,给人捉住。” 艾芜 《还乡记》:“本来摸出铜板,想买几个锅魁的。”
词语解释:锅驼机  拼音:guō tuó jī
锅炉和蒸汽机连在一起的动力机器,有的装着轮子,可以移动。锅驼机可以带动水车、发电机或其他各种机械,用煤炭、木材做燃料,适于农村使用。 马烽 《三年早知道》:“如今咱们社有四部锅驼机,这几天都集中到井上用了。”
词语解释:锅腔子  拼音:guō qiāng zǐ
土灶。比大灶小,无烟囱,多用土或陶制。《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人要不挖住我的颊腮,上锅腔子燎我,我是轻易拿出一个钱来?”
词语解释:锅脐灰  拼音:guō qí huī
锅灰。《西游记》第六九回:“贤弟莫讲,你拿这个盏儿,将锅脐灰刮半盏过来。”《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只怕还有些餘血未尽,筛酒吃些锅脐灰儿就好了。”
词语解释:锅盔  拼音:guō kuī
较小的锅饼。《人民日报》1981.12.28:“一个卖锅盔的老汉,头一天就成了知名人物。”《扬州评话选·智取生辰纲》:“老爹!听见啊!卖锅盔的来了。”
词语解释:锅铲  拼音:guō chǎn
炒菜用的铲子。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用锅铲迅速拨弄二三十次后盛在盘里。” 周立波 《湘江一夜》:“司令员用锅铲子翻动锅里的鲤鱼。” 沙汀 《风浪》:“拿锅铲在锅里搅了一阵。”
词语解释:锅烟子
锅灰
词语解释:锅脐灰儿
锅灰
词语解释:锅镬
方言。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