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末字词组
犁锄春锄芸锄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薅锄鹤觜锄芸锄夏锄
耕锄耰锄挂锄芝兰当路,不得不锄耧锄铦锄拽埧扶锄 
诛锄芟锄开锄锛锄谇帚德锄鹤嘴锄啄锄 
耘锄钩锄叉锄凌锄公锄鋘锄刬锄 
经锄鸦觜锄芳兰当门,不得不锄镫锄强锄摧锄一肩两锄 

词语解释:犁锄  拼音:lí chú
1.亦作"犁锄"。亦作"犂鉏"。
2.农具。犁和锄。
3.借指耕作。
词语解释:耕锄  拼音:gēng chú
(1).耕田除草。亦泛指农作。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 黄帝 ﹞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而以庐井合之。”
(2).犹铲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其数 京 之罪曰:‘列圣詒谋之宪度,扫荡无餘;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
词语解释:诛锄  拼音:zhū chú
亦作“ 诛鉏 ”。
(1).谓用锄头除去草茅。《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释名·释用器》:“斸,诛也。主以诛鉏根株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
(2).除灭;诛杀。 汉 陆贾 《新语·慎微》:“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诛锄姦臣贼子之党,解释疑滞紕繆之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今者考正是非,诛鉏谤讟,阴霾蔽蚀之际,然后赫然日月之光,旁烛四海,焜燿万世,与天地合德於无穷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我们要鼓动起民族解放的怒潮,我们要吹奏起诛锄汉奸的军号。”
词语解释:耘锄  拼音:yún chú
亦作“ 耘鉏 ”。
(1).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 唐 元稹 《田野狐兔行》:“种豆耘锄,种禾沟甽。”
(2).去除田间杂草。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小者未堪大使,为可使耘鉏秽草,驱护鸟雀。”《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耘锄条桑,耕熯种麦,穫刈筑场,十月乃毕。”
(3).泛指农业劳动。 宋 王安石 《道人北山来》诗:“告叟去復来,耘锄尚康强。”
(4).犹平定或整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樊 、 酈 、 曹 、 灌 ,携剑推锋,从 高皇帝 垦菑除害,耘鉏海内。”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词语解释:经锄  拼音:jīng chú
《汉书·儿宽传》:“带经而鉏,休息輒读诵。”后以“经锄”为耕读之典。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家学经锄世所钦, 会稽 竹箭比南金。”
词语解释:春锄  拼音:chūn chú
指春季锄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春锄起地,夏为除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错误地解散十八个“自发社”的教训》:“有不少集体兴修了塘坝,进行了春耕春锄。”
词语解释:耰锄  拼音:yōu chú
犹耡耰。 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词语解释:锄耰  拼音:chú yōu
亦作“ 锄櫌 ”。锄和耰。农具名。一说锄柄。《吕氏春秋·简选》:“锄櫌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文选·贾谊〈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长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锄柄也。” 唐 韩愈 《刘生》诗:“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
耡耰:1.泛指农具。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一:“谁有耡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
(2).犹耕种。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果然又覊縶,不得归耡耰。”
词语解释:芟锄
除去,铲除
词语解释:钩锄  拼音:gōu chú
亦作“钩鉏”。 镰刀和锄头。借指从事农耕。 清 戴名世 《抚盗论》:“起钩鉏者可赦,起弓马者不可赦。”
词语解释:鸦觜锄  拼音:yā zī chú
形似鸦嘴的轻便小锄头。 宋 陆游 《南堂杂兴》诗之二:“题诗又满牛腰束,采药常携鸦觜锄。”
词语解释:芸锄  拼音:yún chú
亦作“ 芸鉏 ”。 芟刈;耕耘。芸,通“ 耘 ”。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为此罪见责,送吾付 崑崙山 下,芸锄草三四顷。”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 倪宽 带经以芸鉏, 路生 截蒲以写书。” 清 顾炎武 《古隐士》诗之二:“默默似无闻,但理芸锄课。”
词语解释:挂锄  拼音:guà chú
指农闲季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到第三年挂锄时候,盖好三间小草房。”
词语解释:开锄  拼音:kāi chú
一年中开始锄地。
词语解释:叉锄  拼音:chā chú
有两个或更多叉齿,用于园中锄土或耕种的手持工具
词语解释: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拼音:fāng lán dāng mén , bù dé bù chú
见“ 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
词语解释: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拼音:fāng lán shēng mén , bù dé bù chú
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先主 将诛 张裕 , 诸葛亮 表请其罪。 先主 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裕 遂弃市。”亦作“ 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 江斆 闻其死,流涕曰:‘芳兰当门,不得不锄,其《修栢》之赋乎。’”
词语解释:芝兰当路,不得不锄  拼音:zhī lán dāng lù , bù dé bù chú
同“ 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 明 张居正 《答汪司马南溟》书:“二三子以言乱政,实朝廷纪纲所係,所谓芝兰当路,不得不锄者,知我罪我,其在是乎?”
词语解释:锛锄  拼音:bēn chú
锛子。 明 李实 《蜀语》:“鉥木器曰錛锄。錛音奔。”
词语解释:凌锄  拼音:líng chú
压制,芟除。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
词语解释:镫锄  拼音:dèng chú
一种锄草农具。其首形如马镫,故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二:“鐙锄,剗草具也。形如马鐙,其踏铁两旁,作刃甚利。上有圆銎,以受直柄。用之剗草,故名鐙锄。”
词语解释:薅锄  拼音:hāo chú
(1).除草用的短小锄。
(2).除草锄地。《人民日报》1971.3.8:“说什么‘薅锄是薅锄,教书是教书,井水不犯河水。’”
词语解释:耧锄  拼音:lóu chú
一种翻松土壤用的农具。 王祯 《农书》卷十三引《种莳直说》:“此器出自 海壖 ,号曰耬锄。耬车制颇同,独无耬斗,但用耰锄铁柄,中穿耬之横桄下,仰锄刃,形如杏叶。撮苗后,用一驴,带笼觜輓之。初用一人牵,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过锄力三倍。所办之田,日不啻二十亩。今 燕 赵 间用之,名曰劐(呼鑊切)子。劐子之制,又少异於此。”
词语解释:谇帚德锄  拼音:suì zhǒu dé chú
同“谇帚德耡”。汉 贾谊 《治安策》:“ 商君 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 秦 俗日败。故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语。”后以“誶帚德耡”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元 吴莱 《狙赋》:“分房割奥,誶帚德耡。”
词语解释:公锄  拼音:gōng chú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鉏极 。见《左传·定公八年》
词语解释:强锄  拼音:qiáng chú
春秋 郑 人。 祭仲 专政, 厉公 使 雍纠 杀之。谋泄, 鉏 与 公子阏 党 祭仲 ,杀 雍纠 。及 厉公 入国,治前乱事, 鉏 被刖。君子谓 强鉏 不能卫其足。事见《左传·庄公十六年》。后因用为受酷刑之典。《宋书·后妃传·武帝王皇后》:“ 谢庄 殆自同於矇叟, 殷冲 几不免於 强鉏 。”
词语解释:鹤觜锄  拼音:hè zī chú
见“ 鹤嘴锄 ”。
词语解释:鹤嘴锄  拼音:hè zuǐ chú
亦作“ 鹤觜锄 ”。 即鹤嘴镐。 清 曹寅 《可亭过访即事口占》:“药囿閒抛鹤觜锄,亲情还摘雪畦蔬。” 沙汀 《凶手》:“从庙门口望出去,已经看不见一只尖底背篼,也听不见一声鹤嘴锄掘土的声响了。”参见“ 鹤嘴镐 ”。
词语解释:铦锄  拼音:xiān chú
锹、锄之类的农具。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书》:“譬彼芟草,銛鉏既过,根芽再萌,惟旋生旋除之耳。”
词语解释:鹤嘴锄  拼音:hè zuǐ chú
亦作“ 鹤觜锄 ”。 即鹤嘴镐。 清 曹寅 《可亭过访即事口占》:“药囿閒抛鹤觜锄,亲情还摘雪畦蔬。” 沙汀 《凶手》:“从庙门口望出去,已经看不见一只尖底背篼,也听不见一声鹤嘴锄掘土的声响了。”参见“ 鹤嘴镐 ”。
词语解释:鹤嘴镐  拼音:hè zuǐ hào
挖掘土石用的工具。镐头两头尖,或一头尖一头扁平,中间装着木柄。俗称洋镐。
词语解释:鋘锄  拼音:wú chú
即锄。《梁书·康绚传》:“因是引东西二冶铁器,大则釜鬵,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沉于堰所。”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木语·桄榔》:“肌甚刚。可作鋘锄及鎗以代铁。”
词语解释:摧锄  拼音:cuī chú
摧毁,去除。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一》:“籀其府焉,徘徊其鐘簴焉,大都积百年之力,以震盪摧锄天下之廉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然而显以剗除而摧锄之,则又虑夫世必有起而与之为难者。”
词语解释:芸锄  拼音:yún chú
见“ 芸锄 ”。
词语解释:拽埧扶锄  拼音:zhuài jù fú chú
见“ 拽欛扶犂 ”。
词语解释:拽把扶犁  拼音:zhuāi bà fú lí
谓务农、从事农业劳动。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他他他,从小里,他他他,不务老实,便把那鎗儿棒儿强温习,偏不肯拽欛扶犂,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亦作“ 拽耙扶犂 ”、“ 拽埧扶锄 ”。 元 无名氏 《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犂,怎生打的他也。”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你﹞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埧扶锄。”
词语解释:啄锄  拼音:zhuó chú
一种形状似镐的农具。《红旗歌谣·与北风斗狠》:“鹰嘴啄锄八九斤,天天随我不离身。”
词语解释:刬锄
消除。 宋 梅尧臣 《俨上人粹隐堂》诗:“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剗锄。”
词语解释:一肩两锄  拼音:yī jiān liǎng chú
形容不费气力。 岑之京 《小吉普开回来》:“那算什么?只一肩两锄功夫,也能收钱?”
词语解释:夏锄  拼音:xià chú
指夏季的锄地工作。如:夏锄期间如何组织使用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