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哿上声 [nà nuó][hè,负荷][稍也,副词][bǒ bò][kě][详注1][chuāi chuǎi chuài][详注2][《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nuó][dān dàn][婀娜][详注3][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娿粿


注1: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锁窗锁厅锁子骨锁系锁国政策锁桔锁应锁靠
锁钥锁扃锁口锁上锁子帐锁怨锁锢锁闩
锁闭锁锁锁边锁树锁士锁子错甲锁阳台锁颐
锁骨锁禁锁细锁哪锁国锁尾锁阳锁顿
锁闱锁院锁钮锁匙锁匠锁子铠锁陀八锁须
锁印锁鱼锁缰锁子甲锁呐锁事锁铨锁索
锁闼锁心锁纽锁鼻术锁厅举人锁南枝锁镣锁炼
锁甲锁宿锁簧锁黛锁屑锁凤囚鸾锁鑐锁梃儿
锁碎锁连锁试锁厅试锁封锁孔锁链锁梁
锁子锁管锁缚锁墩锁柄锁伏板锁骨观音锁眼

词语解释:锁窗  拼音:suǒ chuāng
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饰的窗子。 唐 杜牧 《村舍燕》诗:“ 汉 宫一百四十五,多少珠帘闭锁窗。”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笑锁窗,多少玉人无赖。” 明 唐寅 《桂枝香·春情》套曲:“绣帘垂,锁窗斜把熏笼倚。”
词语解释:锁钥  拼音:suǒ yuè
亦作“鏁钥”。亦作“鎻钥”。
(1).锁,用以扃固门户箱匣的器具。 唐 韩愈 《竹洞》诗:“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盖坊司之役,家无鏁钥,缺人看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锁钥云者,以其形如籥耳。今锁有圆身者,古制也;方身锁,近世所为。”
(2).指锁和钥匙。《水浒传》第二一回:“婆子去房里拿了锁钥,出到门前,把门锁了,带了钥匙。”
(3).比喻极其重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关键。 明 唐顺之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诗:“共説股肱部,须凴锁钥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情》:“然则情也者,实天地之锁钥,人生之枢纽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民间言论却以为民主是巩固团结,加强民众动员及革新政治的锁钥。”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野草》是 鲁迅 先生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书,是理解他的锁钥。”
(4).喻军事重镇;出入要道。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二》:“ 準 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 準 不可。’” 明 尹耕 《紫荆关》诗:“ 汉 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山东 济南府 ,有 大清桥 ,为 济河 之锁钥,桥孔十一。” 清 严如煜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 平利 夹在 川 楚 之中,为三省鎻钥。”
(5).喻防守。 唐 刘宽夫 《邠州节度使院新建食堂记》:“锁钥郊圻,将帅得人,则虏马不敢东向而牧。” 明 尹耕 《上谷歌》:“向日北门严锁钥,于今南牧盛风烟。” 朱琦 《感事》诗:“虎鹿復逼近,锁钥失坚垒。”
(6).禁闭。 李书成 《学生之竞争》:“譬之有万金之家,惧其子弟之跋扈,扎缚之,锁钥之,而置于幽室。”
词语解释:锁闭  拼音:suǒ bì
亦作“鏁闭”。 上锁关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北朝 顿丘 李构 ,母 刘氏 ,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鏁闭,弗忍开入也。”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诗之五:“朱门锁闭烟嵐暮,铃阁清泠水木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有破屋数间,锁闭已久。”
词语解释:锁骨  拼音:suǒ gǔ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词语解释:锁子骨  拼音:suǒ zǐ gǔ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解释:锁闱  拼音:suǒ wéi
犹锁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清 赵翼 《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
词语解释:锁印  拼音:suǒ yìn
亦作“鎻印”。 古代谓岁终封印停止办公。 唐 贾岛 《寄武功姚主簿》诗:“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一本作“鎻印”。 清 吴伟业 《岁暮送穆大苑先往桐庐》诗之三:“锁印槐厅静,班春柏酒新。”
词语解释:锁闼  拼音:suǒ tà
(1).指掌刑法的官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庆元开元六士》:“ 与权 ( 陈与权 )自 闽 帅擢秋官,居锁闥。”
(2).指科举试场。 清 赵翼 《范洽园七十寿诗》:“锁闥攡毫慳接武,银瓶索酒未道名。”
词语解释:锁甲  拼音:suǒ jiǎ
亦作“鏁甲”。 即锁子甲。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青丘, 犬戎 鏁甲围丹极。” 明 阮大鋮 《燕子笺·迁官》:“沉枪卧,锁甲抛,将军还有旧时桥。” 清 吴伟业 《海狮》诗:“迴肠縈锁甲,髕脚怨刀钱。”参见“ 锁子甲 ”。
词语解释:锁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铠甲。其甲五环相衔,一环受镞,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泛指制作精细的铠甲。 前蜀 贯休 《战城南》诗:“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金锁甲》:“至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红楼梦》第五二回:“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
词语解释:锁碎  拼音:suǒ suì
琐碎,细小。锁,通“ 琐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花艷艷,花艷艷,妖嬈巧似妆,锁碎浑如剪。”
词语解释:锁子  拼音:suǒ zǐ
锁链。《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们今儿进去,看见( 贾雨村 )带着锁子,説要解到三法司衙门里审问去呢。”
词语解释:锁厅  拼音:suǒ tīng
(1).关闭院厅。指辞去官职。
(2).指锁厅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锁厅》:“ 宋 现任官应进士试曰锁厅,言锁其官厅而往应试也。虽中,止迁官而不与科第,不中则停现任。”
(3).借指科举考试。 清 吴伟业 《寿总宪龚公芝麓》诗:“此地异才为乱出,论文高话锁厅秋。”
词语解释:锁扃  拼音:suǒ jiōng
亦作“鏁扃”。 锁闭。 宋 杨万里 《舟中望罗浮山》诗:“玉匙金籥牢鏁扃,但见山高水泠泠。”
词语解释:锁锁  拼音:suǒ suǒ
(1).树木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锁锁》:“ 回紇 野马川 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2).细碎的鸟鸣声。 明 汤三江 《夜行船序·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套曲:“鸳鸯瓦碎,锁锁先时梦兆。”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对属天然燕雀侔,可知锁锁儷钩钩。”
词语解释:锁禁  拼音:suǒ jìn
关锁禁闭。《新唐书·刑法志》:“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他家父母知道,拿回家去痛打一顿,锁禁在书房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若流徙等犯,彼原係活罪,候详允发遣,止宜锁禁外监。”
词语解释:锁院  拼音:suǒ yuàn
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1).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 粤 江风雨舟共繫。”
(3).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文献通考·选举五》:“詔: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 福建 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 川 广 尤远,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广 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4).指科举考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於是为帖括,诗赋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检,而糊名,而誊録,而迴避。”
(5).指科举考场。 清 钱谦益 《孙鋡妻王氏墓志》:“ 鋡 欲以文墨自奋,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屡困锁院。” 清 钱谦益 《云间沉长公七十序》:“ 沉长公 少为硕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罢去。”
词语解释:锁鱼  拼音:suǒ yú
亦作“鏁鱼”。 一种锁具。其制鱼形,取其守夜不瞑目之义。 宋 王安石 《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诗:“我时冒热跨马去,开厨发匣鸣鏁鱼。” 宋 黄庭坚 《闻致政胡朝请多藏书以诗借书目》诗:“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鴟开鏁鱼。” 许尹谨 注:“《芝田録》云:‘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李义山 诗:‘鷁舟繫两岸,鱼钥启重关。’”
词语解释:锁心  拼音:suǒ xīn
锁的柱形部分,转动钥匙时它跟着旋转
词语解释:锁宿  拼音:suǒ sù
谓锁闭于科举试场内应试。《宋史·选举志三》:“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丙子,詔:‘自今差发解知举等,授敕讫即令閤门祗候一人引送锁宿,无得与僚友交言。’”
词语解释:锁连  拼音:suǒ lián
亦作“鎻连”。 锁链。可作防御的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鎻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
词语解释:锁管  拼音:suǒ guǎn
亦作“鏁管”。 锁身,锁簧插入的部分。
词语解释:锁子骨  拼音:suǒ zǐ gǔ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解释:锁骨  拼音:suǒ gǔ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词语解释:锁子骨  拼音:suǒ zǐ gǔ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解释:锁口  拼音:suǒ kǒu
(1).以斜交或钩连的针线缝纫衣物或扣眼。《白雪遗音·马头调·奇怪奇怪二》:“我那鞋,白綾子高底,大红缎子帮儿,緑丝线锁口。”《镜花缘》第七十回:“或用綾罗镶边,或以针綫锁口。”
(2).控制出入口。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一计划》:“于 黄浦 口外 扬子江 右岸建一锁口商港。”
词语解释:锁边  拼音:suǒ biān
一种缝纫方法,用于衣物边缘或扣眼儿上,针脚很密,线斜交或钩连
一种作为系石(或束石)而砌筑的石层
词语解释:锁细  拼音:suǒ xì
琐碎细小。锁,通;“琐”。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切见近日 钱塘 进士 余默 两进三州水利,徒能备陈功力锁细之事,殊不知本末。”
词语解释:锁钮  拼音:suǒ niǔ
亦作“鏁钮”。
(1).锁,安在门、箱子、抽屉等的开合处或铁链的环孔中,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一般要用钥匙才能开。
(2).比喻字的笔画、笔势。 宋 范成大 《知郡安抚以立春日揭所书新安郡榜南楼之上残雪纷集邦人以为善祥遂开宴以落之辄赋长句一篇以附风谣之末》:“碧瓦朱甍上牛斗,妙墨新题森锁钮。”
词语解释:锁缰  拼音:suǒ jiāng
枷锁和缰绳。比喻名利的束缚。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千载《湘军志》,浮名是锁韁。”
词语解释:锁纽  拼音:suǒ niǔ
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词语解释:锁簧  拼音:suǒ huáng
亦作“鏁簧”。 锁中有弹力的机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燕 请以鐶脚为鏁簧内之,则不脱矣。”《水浒传》第四九回:“这园多时不曾有人来开,敢是锁簧銹了。”一本作“ 锁鐄 ”。
词语解释:锁试  拼音:suǒ shì
即锁厅试。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章异事》:“ 王渊 , 洛阳 人,锁试赴省。”《宋史·选举志三》:“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参见“ 锁厅试 ”。
词语解释:锁厅试  拼音:suǒ tīng shì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词语解释:锁缚  拼音:suǒ fù
用铁链或绳索捆缚。《元典章·刑部十二·放火》:“ 杨青 自行锁缚伊男 杨买儿 到官状告。”
词语解释:锁系  拼音:suǒ xì
亦作“鏁繫”。 锁铐捆绑,拘禁。《晋书·贾充传》:“ 贾后 专恣, 謐 权过人主,至乃鏁繫黄门。”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自今岁麦熟以来,日与小民结为嫌恨,鞭笞鏁繫。”
词语解释:锁上  拼音:suǒ shàng
用锁关闭。例如:把这间房子用锁锁上。
词语解释:锁树  拼音:suǒ shù
《晋书·刘聪载记》载: 刘聪 将宫殿,廷尉 陈元达 谏阻。 聪 怒,欲斩之。 元达 抱树大叫:“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 朱云 有云:‘臣得与 龙逢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并以锁链缚身于树,左右曳之不动。 聪 怒终解,纳其谏。后因以“锁树”指不畏死而尽忠进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攧破了头。”
词语解释:锁哪  拼音:suǒ nǎ
见“ 锁呐 ”。
词语解释:锁呐  拼音:suǒ nà
亦作“ 锁哪 ”。 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明 王磐 《朝天子·咏喇叭》曲:“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在阁知新录》:“近乐器中有锁呐, 正德 时词曲作唆哪,盖后起之名,故字体随人书也。” 茅盾 《子夜》二:“风吹来外面‘鼓乐手’的锁呐和笛子的声音,也显得异常悲凉。”
词语解释:锁匙  拼音:suǒ chí
钥匙。《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三年》“宫门管钥,皆以委之” 元 胡三省 注:“钥,关牡也,今谓之锁匙。”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我取锁匙略迟,同胞已经捏着铁签作将要毁坏铰链之势,幸而钥匙已到,始庆安全。”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二:“三个月的避暑生活,如像一把锁匙,把我的心扉开了封。”
词语解释:锁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铠甲。其甲五环相衔,一环受镞,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泛指制作精细的铠甲。 前蜀 贯休 《战城南》诗:“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金锁甲》:“至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红楼梦》第五二回:“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
词语解释:锁鼻术  拼音:suǒ bí shù
道家睡眠时屏住鼻息控制呼吸之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予游 邛州 天庆观 ,有 陈希夷 诗石刻……诗后有 文与可 跋,大略云: 高公 者,此观都威仪 何昌一 也, 希夷 从之学锁鼻术。”
词语解释:锁黛  拼音:suǒ dài
指美女皱眉头。黛,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的青色颜料。 明 徐霖 《绣襦记·生拆鸳鸯》:“长相思愁闷怀,短相思眉锁黛。”
词语解释:锁厅试  拼音:suǒ tīng shì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词语解释:锁墩  拼音:suǒ dūn
见“ 锁顿 ”。
词语解释:锁顿  拼音:suǒ dùn
亦作“ 锁墩 ”。 关锁禁闭。 南朝 宋 刘义庆 《宣验记》:“ 滎阳 高荀 ……锁顿地牢,分意必死。”一本作“鏁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苟不满慾,则锁墩下处,闭之幽室,或带赴道府。”
词语解释:锁国政策  拼音:suǒ guó zhèng cè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词语解释:锁子帐  拼音:suǒ zǐ zhàng
宝帐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太平公主 玉叶冠, 虢国夫人 夜光枕, 杨国忠 锁子帐,皆稀代之寳,不能计其值也。”
词语解释:锁士  拼音:suǒ shì
亦作“鏁士”。亦作“鎻士”。 囚禁的士人。《梁书·元帝纪》:“长徒鏁士,特加原宥。”《南史·梁纪下·元帝》作“鎻士”。《隋书·刑法志》:“遇赦降死者,黵面为刧字,髠钳,补冶锁士终身。”
词语解释:锁国  拼音:suǒ guó
谓闭关自守,不同外国进行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 孙中山 《建国方略·知行总论》:“﹝ 日本 ﹞能翻然觉悟,知锁国之非计……採取 欧 美 良法,力图改革。” 陈原 《社会语言学·由汉语上借到各民族语言的语词》:“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很难世世代代保持一种永久不变的理想中的‘锁国’局面。”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因为文化长期落后,锁国政策破灭,一旦接触外界进步文化,就不能抵御。”
词语解释:锁匠  拼音:suǒ jiàng
制造或修理锁的工人
制作或修理钥匙的工人
词语解释:锁呐  拼音:suǒ nà
亦作“ 锁哪 ”。 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明 王磐 《朝天子·咏喇叭》曲:“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在阁知新录》:“近乐器中有锁呐, 正德 时词曲作唆哪,盖后起之名,故字体随人书也。” 茅盾 《子夜》二:“风吹来外面‘鼓乐手’的锁呐和笛子的声音,也显得异常悲凉。”
词语解释:锁厅举人  拼音:suǒ tīng jǔ rén
应锁厅试的考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戊子,命 集贤 校理 曾公亮 、直史馆 梁适 考试锁厅举人……锁厅举人自此始。”参见“ 锁厅试 ”。
词语解释:锁厅试  拼音:suǒ tīng shì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词语解释:锁屑  拼音:suǒ xiè
琐细,卑微。 唐 柳宗元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词语解释:锁封  拼音:suǒ fēng
加锁封闭。《说郛续》卷八引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前身》:“ 王阳明 尝游僧寺,见一室锁封甚密。”
词语解释:锁柄  拼音:suǒ bǐng
新式门锁的供开关的把手。 茅盾 《子夜》十四:“忽然书房门上的锁柄一响, 吴荪甫 像从噩梦中警醒直跳了起来。”
词语解释:锁桔  拼音:suǒ jú
指刑具、刑法。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锦衣卫復兼刑狱……脱冠裳以就锁桔,屈礼貌以听武夫。”
词语解释:锁怨  拼音:suǒ yuàn
犹含恨。《明史·周广传》:“羣小献媚荧惑,致三宫锁怨,兰殿无徵。”
词语解释:锁子错甲  拼音:suǒ zǐ cuò jiǎ
即锁子甲。
词语解释:锁尾  拼音:suǒ wěi
流离困顿。语本《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朱熹 集传:“言 黎 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独虑 杜郎 睘睘独立,锁尾空山,脛走羽飞,悉非长技。”
词语解释:锁子铠  拼音:suǒ zǐ kǎi
即锁子甲。 茅盾 《虹》二:“于是我又恍惚看见穿了锁子铠,戴着铁面具的骑士涌现在这半空的彩桥上。”参见“ 锁子甲 ”。
词语解释:锁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铠甲。其甲五环相衔,一环受镞,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泛指制作精细的铠甲。 前蜀 贯休 《战城南》诗:“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金锁甲》:“至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红楼梦》第五二回:“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
词语解释:锁事  拼音:suǒ shì
细小的事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似此锁事,不足縈卿怀抱也。”
词语解释:锁南枝  拼音:suǒ nán zhī
(1).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共九句。其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第四句可变为四字或六字。可用作小令,或用作过曲。
(2).民间曲调名。开始流行于 明 代中叶。 河南省 传唱尤盛。有两种调子:一种字句短而较零碎,一种长短夹杂。歌声不同。
词语解释:锁凤囚鸾  拼音:suǒ fèng qiú luán
比喻拘禁美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看翻云覆雨如飞电,倘人生裾马襟牛,后来时锁凤囚鸞。”
词语解释:锁孔  拼音:suǒ kǒng
锁眼。 艾青 《马赛》诗:“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赃库。”
词语解释:锁伏板  拼音:suǒ fú bǎn
桅舱前面的船板。可以启动,板下小舱可收藏东西。《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差人的行李放在船头上锁伏板下安歇。”
词语解释:锁应  拼音:suǒ yìng
即锁厅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祖宗时,宗子无预于科举, 神宗 始詔有官者许锁应,未命者从其应举,自是宗子始得预进士第。”参见“ 锁厅试 ”。
词语解释:锁厅试  拼音:suǒ tīng shì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词语解释:锁锢  拼音:suǒ gù
关锁禁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魁制府》:“ 伍 ( 伍拉纳 )固贪吏,尝纳属员贿。有不纳者,锁錮逼勒。”
词语解释:锁阳台  拼音:suǒ yáng tái
词牌名。即《满庭芳》。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宋 程垓 《词律》卷十三:“《满庭芳》又名《锁阳臺》《满庭霜》。”
词语解释:锁阳  拼音:suǒ yáng
药草名。肉质寄生草本。暗红色,无叶绿素。叶退化为鳞片状。花序顶生,长圆形。肉质茎含丰富淀粉,供食用。有补阴、益精血、利大便功效。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锁阳》:“﹝ 韃靼 ﹞有鳞甲筋脉,其名曰锁阳。即所谓肉蓯蓉之类也。”
词语解释:锁陀八  拼音:suǒ tuó bā
醉酒。 明 朱有燉 《桃源景》第四折:“他道扫兀呵,原来是坐地;他道锁陀八,原来是酒醉矣。”
词语解释:锁铨  拼音:suǒ quán
宋 代铨选授官亦须经锁试,故称“锁銓”。《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今员多闕少,四时计选犹虑壅塞,况锁銓乎?”参阅《宋史·选举志四》
词语解释:锁镣  拼音:suǒ liào
(1).锁住手脚的刑具。《水浒传》第二十回:“黑面押牢,木匣安排好锁镣。”
(2).比喻受到的束缚。 茅盾 《子夜》十四:“这是她们的锁镣,她们要打断这锁镣。”
词语解释:锁鑐  拼音:suǒ xū
即锁须。 宋 赵叔向 《肯綮录·俚俗字义》:“锁鑐:锁牡曰鑐。鑐音须。”参见“ 锁须 ”。
词语解释:锁须  拼音:suǒ xū
亦作“鏁须”。亦作“鏁鬚”。 锁簧,旧式锁插入锁身的部分。《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脩键闭” 郑玄 注“键,牡;闭,牝也” 唐 孔颖达 疏:“凡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若禽兽牡牝然……按《汉书·五行志》每云牝飞及牝亡,谓失其鏁须,须则牡也。”
亦作“鏁鬚”。 见“ 锁须 ”。
词语解释:锁链  拼音:suǒ liàn
(1).连接铁环成串之物。旧时用作刑具。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 圣保罗 在他的书信里,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为这福音的奥秘,做了带锁链的使者。’” 艾青 《光的赞歌》四:“他们占有权力的宝座,一手是勋章,一手是皮鞭,一边是金钱,一边是锁链。”
(2).比喻所受的束缚、限制。 周恩来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我们的革命要彻底胜利,要把帝国主义加在我们身上的锁链统统去掉。” 马南邨 《燕山夜话·非礼勿》:“八股文完全是束缚人们的思想,消磨人们的精力的文字锁链,非彻底废除不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五七’、‘五九’、‘五卅’、‘九一八’、‘一二八’的奇耻未雪,现在敌人又准备好一副新的锁链套在我们头上。”
鎖鍊:锁链。 明 张煌言 《贻赵廷臣书》:“今羈留旅邸,被累宾从,并膺鏁鍊。”
词语解释:锁骨观音  拼音:suǒ gǔ guān yīn
亦作“鏁骨观音”。 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清 吴伟业 《王郎曲》:“鏁骨观音变现身,反腰贴地莲花吐。” 清 赵翼 《游焦山至扬州途中》诗:“锁骨观音散花女,天教枉煞老头皮。”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身鏘然,无一屑落者。”参见“ 锁子骨 ”。
词语解释:锁子骨  拼音:suǒ zǐ gǔ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解释:锁骨  拼音:suǒ gǔ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词语解释:锁子骨  拼音:suǒ zǐ gǔ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词语解释:锁靠  拼音:suǒ kào
束缚手腕的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拘繫防闲,则锁靠杻镣而已。”
词语解释:锁闩  拼音:suǒ shuān
用以扣住门或窗的装置(如闩、弹簧锁)
词语解释:锁颐  拼音:suǒ yí
谓下巴突出、上翘。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取其间锁颐蹙頞大丑者,割去面而易之。”
词语解释:锁顿  拼音:suǒ dùn
亦作“ 锁墩 ”。 关锁禁闭。 南朝 宋 刘义庆 《宣验记》:“ 滎阳 高荀 ……锁顿地牢,分意必死。”一本作“鏁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苟不满慾,则锁墩下处,闭之幽室,或带赴道府。”
词语解释:锁须  拼音:suǒ xū
亦作“鏁须”。亦作“鏁鬚”。 锁簧,旧式锁插入锁身的部分。《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脩键闭” 郑玄 注“键,牡;闭,牝也” 唐 孔颖达 疏:“凡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若禽兽牡牝然……按《汉书·五行志》每云牝飞及牝亡,谓失其鏁须,须则牡也。”
亦作“鏁鬚”。 见“ 锁须 ”。
词语解释:锁索  拼音:suǒ suǒ
亦作“鎻索”。 用铁链系束;逮捕。《元典章·兵部三·络驿》:“蒙室慰司提调官见将本路 张经歷 鎻索问罪。”
词语解释:锁炼  拼音:suǒ liàn
1.亦作"鏁炼"。
2.锁链。
词语解释:锁梃儿  拼音:suǒ tǐng ér
锁的销子。《西游记》第八七回:“架上掛一把黄金大锁,锁梃儿有指头粗细。”
词语解释:锁梁  拼音:suǒ liáng
亦作“鏁梁”。 指眉心,两眉之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鏁梁,灼其眼角。”
词语解释:锁眼  拼音:suǒ yǎn
插钥匙的孔眼(如在门上或锁上)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