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铮铮 拼音:zhēng zhēng
(1).象声词。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南齐书·祥瑞志》:“其东忽有声錚錚,又掘得泉,沸涌若浪。”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五絃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復錚錚。”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猛按着腰间霜刃,发於新硎,问何年遇事,錚錚感奋。”《花城》1981年第2期:“忽的听见外面响起铮铮的脚步声。”
(2).比喻坚贞、刚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 李贤 注:“《説文》曰:‘錚錚,金也。’铁之錚錚,言微有刚利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 董昌 称僭,杀□官 李韜 , 施从实 、 竇鄞 皆强諫,不听, 韜 最錚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临任》:“錚錚守贞,拚投崖,遇救仗彼神灵。”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刚峰 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
(3).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洛中 錚錚 冯惠卿 ,名 蓀 ,是 播 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錚錚。”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有当时铮铮的革命家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的‘火花’派。”
(4).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清 李绍城 《〈泛湖偶记〉跋》:“观丽人錚錚数语,亦可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矣。”《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改造中国与世界’,七字铮铮天与地。”词语解释:鏦铮 拼音:cōng zhēng
(1).象声词。形容金属等物相击声。 清 徐芳 《城门高》诗:“至今寂寞扁舟夜,时闻鏦錚铁马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日於人马往来之衝,召集工匠,斧锯鏦錚,一似旦暮将有戒严之举。”
(2).形容水声。 清 钱谦益 《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词语解释:铁铮铮 拼音:tiě zhēng zhēng
亦作“铁挣挣”。 刚正坚强貌。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俺真个是铁挣挣的好汉子哩。”《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张姑娘 这几句话,説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錚錚的 十三妺 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了。”《人民日报》1959.2.24:“中华人民的优秀儿女,是铁铮铮的英雄好汉。”词语解释:铿铮 拼音:kēng zhēng
象声词。多形容金石琴瑟等清脆之声。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词语解释:吉铮铮 拼音:jí zhēng zhēng
象声词。形容金属相击的声音。词语解释:亮铮铮 拼音:liàng zhēng zhēng
形容光亮闪烁。 杨朔 《海市·百花时节》:“我仰起头一望,果然看见云缝里闪出一颗大星,亮铮铮的,正对着我们。”词语解释:格铮铮 拼音:gé zhēng zhēng
象声词。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高屯儿 牙齿咬得格錚錚的说:‘这还行啊!’”词语解释:铁中铮铮 拼音:tiě zhōng zhēng zhēng
比喻才能较为出众的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 李贤 注:“铁之錚錚,言微有刚利也。”《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 黑闥 何足道!如 汉 之 田横 , 唐 之 李密 ,亦可谓铁中錚錚者也。” 清 程羽文 《鸳鸯牒》:“ 严幼芳 娇啼嫩语,偏觉铁中錚錚,宜配 马光祖 、 文及翁 ,以笔舌作中流之砥。”词语解释:烈铮铮 拼音:liè zhēng zhēng
刚直不屈的样子。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密匝匝罗网怎逃?烈錚錚刀斧可加。”词语解释:活铮铮 拼音:huó zhēng zhēng
形容充满活力和生机。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殉梦》:“活錚錚一个如花似玉的二姑,则被这几页破书断送了。”词语解释:硬铮铮 拼音:yìng zhēng zhēng
亦作“硬挣挣”。
(1).形容坚挺结实。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你跟我家去,我打扮你起来。与你做一领硬挣挣的上盖,再与你做一顶新帽儿。”
(2).不含糊的,实打实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互助组长腰里这时装着二百五十块硬铮铮的人民币!”
(3).刚强;坚决。 张友济 《一个红军的经历》:“在敌人面前,我永远是一个硬铮铮的铁汉。” 克非 《春潮急》二:“ 蚱蜢老汉 早已是一副快活情绪,硬挣挣地回答:‘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她这硬铮铮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母亲特有的爱护。”词语解释:硬铮 拼音:yìng zhēng
(1).刚强,顶得住。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 蔡大哥 到底是男人家,还硬铮,一声不响。”
(2).殷实;雄厚。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八章:“据说,八达号的底子本来很硬铮,光是盘给 山西 帮的匹头、 陕 棉,就有好几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