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玉铉 拼音:yù xuàn
(1).玉制的举鼎之具。状如钩,用以提鼎之两耳。《易·鼎》:“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孔颖达 疏:“鼎玉鉉者,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上九,居鼎之终,鼎道之成,体刚处柔,则是用玉鉉以自举者也,故曰‘鼎玉鉉’也。”
(2).喻处于高位的大臣。 三国 魏 曹丕 《报王朗让位诏》:“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鉉之倾。” 唐 刘禹锡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各赋二十韵》:“盛筵陪玉鉉,通籍尽金闺。”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祇今门户庆蝉联。”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 李公 之品地,在玉鉉大斗之间。”词语解释:鼎铉 拼音:dǐng xuàn
(1).举鼎之具。亦借指鼎。《文选·史岑〈出师颂〉》:“泽霑遐荒,功铭鼎鉉。” 李善 注引《礼记》:“夫鼎者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弃鼎鉉而为生臊之食,废针石而任自然之病。”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鉉。”
(2).指宰相。《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书载俊乂,股肱干楨,有物有则,模楷后生,宜参鼎鉉,稽建皇灵。”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何意恩泽益深,猥令超参鼎鉉,窃自惟度,实不堪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词语解释:金铉 拼音:jīn xuàn
(1).举鼎具。贯穿鼎上两耳的横杆。金属制,用以提鼎。《易·鼎》:“鼎黄耳,金鉉,利贞。” 朱熹 本义:“金,坚刚之物;鉉,贯耳以举鼎者。”
(2).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丞相长沙宣武王碑》:“玉映 蓝田 ,金鉉之望已集。” 唐 刘禹锡 《为淮南杜相公佑修让同平章事表》:“至於银青贵服,金鉉重名。”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一:“远护玉关犹竭力,入陪金鉉敢周身。”词语解释:宝铉 拼音:bǎo xuàn
晋 干宝 和 宋 徐铉 的并称。 宋 黄庭坚 《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史笔纵横窥 宝 鉉 ,诗才清壮近 阴 何 。” 任渊 注:“ 干宝 作《搜神记》, 徐鉉 作《稽神録》,当时谓宝鬼之 董狐 。”词语解释:台铉 拼音:tái xuàn
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晋书·韩伯传》:“ 王湛 门资台鉉,地处膏腴,识表邻机,才惟王佐。”《魏书·元禧传》:“太尉位居台鉉,在冢宰之上。” 唐 白居易 《赠杜佑太尉制》:“外领藩镇,内参台鉉。积勤尽悴,迨过三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或居台鉉,或处权衡。”词语解释:储铉 拼音:chǔ xuàn
指太子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皇朝軫慟,储鉉伤情。” 吕延济 注:“皇朝,谓天子也。储,谓太子也。鉉,鼎耳也,谓三公也。”词语解释:中铉 拼音:zhōng xuàn
(1).鼎耳。喻天子的辅臣。《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周南》。” 刘良 注:“鉉,鼎耳也,以黄金为之。黄色为中,故言‘中’。此三公位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大启南康,爰登中鉉。” 李善 注:“《周易》曰:‘鼎,金鉉。’ 郑玄 曰:‘金鉉,喻明道能举君之官职也。’” 刘良 注:“中鉉则司徒之位也。”
(2).指鼎铭。《魏书·尉元传》:“ 鲁 宋 怀仁,中鉉载德。”词语解释:槐铉 拼音:huái xuàn
犹槐鼎。铉,举鼎之具。《宋书·符瑞志下》:“臣以寡立,承乏槐鉉,沐浴芳津,预覩冥庆。”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臣以为槐鉉之任,百王攸先。”词语解释:三铉 拼音:sān xuàn
喻三公。铉,举鼎器。《晋书·刘琨祖逖等传论》:“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鉉,成名一时。”《南齐书·高帝纪上》:“相国位总百辟,秩踰三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