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金铃和铃鸾铃百子铃串铃银铃提铃电铃
风铃雨霖铃马铃语铃马兜铃梵哑铃曼陀铃盗铃
塔铃玉铃钉铃盘铃叮铃梵铃系铃解铃 
火铃雨淋铃驼铃零铃预备铃扯铃哑铃 
淋铃花铃劫初铃门铃转铃护铃警铃 
霖铃雨铃九子铃铃铃蜂铃掩耳盗铃解铃系铃 
檐铃銮铃铎铃驮铃兜铃捞铃合欢铃 
说铃护花铃宝铃解铃杠铃掩耳偷铃一串铃 
邮铃鸣铃讼铃车铃棉铃按铃塞耳偷铃 

词语解释:金铃  拼音:jīn líng
(1).金属制成的铃。《西京杂记》卷一:“﹝璧带﹞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五色流苏。” 前蜀 韦庄 《贵公子》诗:“金铃犬吠梧桐院,朱鬣马嘶杨柳风。”《宋史·仪卫志六》:“﹝氅﹞今制有青、緋、皂、白、黄五色,上有朱盖,下垂带,带绣禽羽,末缀金铃。”《红楼梦》第五三回:“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
(2).菊花品种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 龚骞 《九秋》诗:“金铃摇断粉函欹,湘帘夜压玉蝇飞。”
词语解释:风铃  拼音:fēng líng
殿阁塔檐的悬铃,风吹发出响声,故称。 唐 元稹 《神麴酒》诗:“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最奇的是横阶塔影,在平地上振响风铃。”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现在,能发出声音的只有风和大雄宝殿楼阁上的风铃叮当。”
词语解释:塔铃  拼音:tǎ líng
佛塔上的风铃。 明 周永年 《泖塔上作》诗:“塔铃译佛语,簷鸟调天风。”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引 藜村 《鸡鸣棣访友》诗:“欲辨 六朝 踪,风乱塔铃语。”
词语解释:火铃  拼音:huǒ líng
(1).道士所用的法器。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2).道教亦借指人体中胆边的肉珠。《黄庭内景经·胆部》:“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旂横天掷火铃。”
词语解释:淋铃  拼音:lín líng
(1).指雨声。 前蜀 韦庄 《宿蓬船》诗:“夜来 江 雨宿蓬船,卧听淋铃不忍眠。” 清 秋瑾 《秋雨》诗:“最是淋铃闻不得, 谢娘 减尽旧腰肢。”
(2).即《雨霖铃》。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唐 杜牧 《华清宫》诗:“行云不下 朝元阁 ,一曲《淋铃》泪数行。” 元 王学文 《摸鱼儿》词:“记当年舞衫零乱,《淋铃》忍按新闋。”
词语解释:霖铃  拼音:lín líng
喻指凄苦离愁之声。 清 陈维崧 《春从天上来·壬子元夕》词:“搅离肠,更翻堦急雨,只是霖铃。”参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檐铃  拼音:yán líng
即檐马。 宋 施枢 《檐玉鸣》诗:“晓窗风细响檐铃,一曲云璈枕上闻。”参见“ 檐马 ”。
词语解释:檐马  拼音:yán mǎ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风吹作响。 明 邢慈静 《咏风》:“响敲檐马虾须颭,花气轻飘入户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珮无消息,檐马丁东不忍听。’”
也称风铃、铁马。挂在檐下,用以占风的金属小片,风起则丁东作声。 宋 张半湖 《扫花游》词:“又丁东、数声簷马。” 元 曾瑞 《醉花阴·元宵忆旧》套曲:“恨簷马玎当,怨塞鸿悽切。” 明 李子昌 《虞美人犯·四时怨别》套曲:“梦断 华胥 ,风弄簷马。”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词语解释:说铃  拼音:shuō líng
指琐屑的言论。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好书而不要诸 仲尼 ,书肆也;好説而不见诸 仲尼 ,説铃也。” 李轨 注:“铃,以喻小声。犹小説不合大雅。”
词语解释:邮铃  拼音:yóu líng
古时邮人用以表示邮传信号的铃铎。 唐 唐彦谦 《夜坐》诗:“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宋 赵师秀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翁卷 游 崆峒 ,一已烦邮铃。”
词语解释:和铃  拼音:hé líng
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二年》:“鍚鑾和铃,昭其声也。” 杜预 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 孔颖达 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玉铃  拼音:yù líng
(1).铃的美称。 唐 赵嘏 《华清宫和杜舍人》诗:“马驯金勒细,鹰健玉铃鏘。”
(2).道教语。指月亮。《云笈七籤》卷五一:“二景缠绵,双神洞明。右迴金鐺,左旋玉铃。”
(3).菊名。 宋 刘蒙 《菊谱·定品·玉铃》:“玉铃未详所出,开以九月中。纯白、千叶,中有细铃,甚类大金铃菊。”
词语解释:雨淋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花铃  拼音:huā líng
指用以惊吓鸟雀的护花铃。 清 梁清标 《辘轳金井》词:“鬭草平芜,逞芙蓉双颊,花铃暗掣,蚤惊见緑杨飞雪。”
词语解释:雨铃  拼音:yǔ líng
谓雨中闻铃声。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雨铃製曲,空有感於宫商;龙脑呈香,不可返其魂魄。”参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銮铃  拼音:luán líng
人君所乘车之铃。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礼记》云:行前朱鸟,鸞也。前有鸞鸟,故谓之鸞;鸞口衔铃,故谓之鑾铃。”
词语解释:护花铃  拼音:hù huā líng
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上金铃》:“至春时,於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 梁启超 《国产之保护及奖励》:“好像栽花的插些篱笆,掛些护花铃,令那嫩芽不受摧残。” 杨锡章 《浇花罐》诗:“抱此冰心何所往?来生化作护花铃。”亦省作“ 护铃 ”。 梁启超 《蝶恋花·感春》词:“早识护铃成漫约,餘英悔不春前落。”
词语解释:鸣铃  拼音:míng líng
(1).振铃使发声。《周礼·春官·巾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孙诒让 正义:“恐鸡人所呼未徧闻,故车人復鸣铃和之以警戒众。”
(2).指鹁鸽铃。 宋 范成大 《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书四绝》之一:“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鬭鸣铃?” 周汝昌 注:“《四朝闻见録》:‘东南之俗,以养鵓鸽为乐……寓金铃於尾,飞而颺空,风力振铃,鏗如云间之珮。’ 杭州 至有专卖鵓鸽铃为业者。”
词语解释:鸾铃  拼音:luán líng
(1).车铃的一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礼》云:行,前朱雀。或谓朱鸟者,鸞鸟也。前有鸞鸟,故谓之鸞。鸞口衔铃,故谓之鸞铃。今或为鑾。事一而义异也。”
(2).系在马身上的响铃。《三国演义》第五回:“鸞铃响处,马到中军, 云长 提 华雄 之头,掷於地上。”《水浒传》第一○九回:“鸞铃响处,约有三十餘骑哨马,都戴青将巾,各穿緑战袍,马上尽繫着红缨,每边拴掛数十箇铜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得写‘亭’字起,听得鸞铃响……果然 王秀才 骑了高头骏马,瞬息来到亭前。”
词语解释:马铃  拼音:mǎ líng
系在马身上的铃铛。《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管门的老院公,听见墙外有马铃响,走出来看,只见这一个骑马郎君,呆呆的对墙里观看。” 刘绍棠 《渔火》第四章:“马铃声声, 马名骓 和 高鲤 飞骑进门。” 艾芜 《山峡中》:“午后,在江流的澎湃中,迸裂出马铃子连击的声响……久无人行的索桥那面,从崖下转下来一小队人,正由桥上走了过来,为首的一个胖家伙,骑着马,十多个灰衣的小兵,尾在后面。”
词语解释:钉铃  拼音:dīng líng
象声词。马行时佩铃的声音。 唐 李贺 《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王琦 汇解:“珮马,马之羈络上有鸞铃玉珂之饰者。钉铃,珮声。”
词语解释:驼铃  拼音:tuó líng
系挂于骆驼颈下的铃铛,随骆驼的行动而作响。 元 马祖常 《河湟书事》诗之二:“ 波斯 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一章:“过去,在这条古商道上,终年驼铃丁冬,商队不断。”
词语解释:劫初铃  拼音:jié chū líng
亦作“刼初铃”。 佛教传说成劫之初 善顺菩萨 所拾之阎浮金铃。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诗:“囊中收得刼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 任渊 等注:“《寳积经》云: 善顺菩萨 得刧初时阎浮金铃,於四衢中高声言:‘此舍卫中谁最贫穷,当以此铃而施与。’时有耆旧 最胜 长者云:‘我於此城最为贫穷,可施与我。’菩萨曰:‘汝非贫者,有 波斯匿王 最为贫者,而施与之。今齎此铃愿以相奉。’復説偈言:‘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者,名为最贫人。’”
词语解释:九子铃  拼音:jiǔ zǐ líng
古代宫殿、寺观风檐前或帷帐上挂的装饰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西京杂记》卷一:“﹝ 昭阳殿 ﹞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 庄严寺 有玉九子铃, 外国寺 佛面有光相, 禪灵寺 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 潘妃 殿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箴戒》:“ 齐武帝 内殿则张帷杂色锦旗帐,帐之四角为金凤凰,衔九子铃。”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梁臺 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清 吴伟业 《读史有感》诗之六:“为掣琼窗九子铃,君王晨起婕妤醒。”
词语解释:铎铃  拼音:duó líng
檐铃,风铃。一般悬挂在高大建筑物的檐角,遇风即响。 唐 孟郊 《寒溪》诗之四:“冰齿相磨嚙,风音酸鐸铃。” 元 萨都剌 《题〈明皇击梧图〉》诗:“一叶忽飘天下秋,愁声换出鐸铃语。” 清 储徵甲 《洞仙歌》:“瑶臺应不远,天外朱楼,也听丁冬鐸铃语。”
词语解释:宝铃  拼音:bǎo líng
(1).寺庙中悬挂的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珠幡转曜,宝铃韵响。”《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空中,无数幢幡而悬其上,百千宝铃不鼓自鸣,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2).道教称泥丸宫 太一真君 的流火之铃。相传此铃能驱邪恶,灭万殃。《云笈七籤》卷五十:“流火之铃者,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盖 上清 中 太一真人 寳铃也。”
词语解释:讼铃  拼音:sòng líng
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宋 强至 《送宣州太守沉司封》诗:“讼铃閒郡阁,吟笔动江楼。”
词语解释:百子铃  拼音:bǎi zǐ líng
古代车上所系的一种成串的铃。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帝( 魏文帝 )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鏤金为轮輞,丹画其轂,軛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鏘鏘和鸣,响於林野。” 唐 司空曙 《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门响双鱼钥,车喧百子铃。”
词语解释:语铃  拼音:yǔ líng
挂在塔檐上的风铃,风吹后能丁当作响,故称。 傅尃 《金山旧耸江心今南接陆可徒往》诗:“寺里山依危磴出,风前塔尚语铃悬。”
词语解释:盘铃  拼音:pán líng
乐器名。《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乐有笛、鼓、笙、觱篥、盘铃。戏有弄驼、师子、马伎、绳伎。”
词语解释:零铃  拼音:líng líng
词牌名。即《雨淋铃》。 清 顾贞观 《柳初新》词:“当日别离无据,知他可忆长亭语,《零铃》唱罢酒醒残月,只在踏青归处。”参见“ 雨淋铃 ”。
词语解释:雨淋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见“ 雨霖铃 ”。
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词语解释:门铃  拼音:mén líng
安装在门内的铃。铃键在门外,用来从门外唤人开门。近现代通常装置的是电铃。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巴金 《静夜的悲剧》:“她伸出那只戴着漂亮手套的手去拉门铃。”
词语解释:铃铃  拼音:líng líng
象声词。《汉书·天文志》:“内戌,地大动,铃铃然,民大疫死。”《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铃铃,策声。”
词语解释:驮铃  拼音:tuó líng
驼铃。
词语解释:解铃  拼音:jiě líng
比喻解决纠纷、困难。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老年兄,你解铃胜似繫铃高,惠重叨。”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我自己补充的一个证据,由我自己来解铃吧。”参见“ 解铃还须繫铃人 ”。
词语解释:解铃还须系铃人  拼音:jiě líng huán xū xì líng rén
宋 惠洪 《林间集》卷下载: 法灯泰钦禅师 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 法眼禅师 深奇之。一日 法眼 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 泰钦 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 泰钦 曰:“大众何不道:‘繫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繫铃人”、“解铃还须繫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常言道:解铃须用繫铃人。当初是他两个説他进去,如今依先要这两个説他出来。” 清 华生 《滇越铁路问题》:“解铃还须繫铃人。责有攸归,义无旁贷。”亦作“ 解铃还是繫铃人 ”。《红楼梦》第九十回:“心病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繫铃人。”亦省作“ 解铃繫铃 ”。 方靖四 《致胡适书》:“正因为是伟人,才有勇气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此种纠正自己错误之举,将博得举世的同情,则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解铃系铃’,我们对先生寄以功穷的希望!”
词语解释:车铃  拼音:chē líng
安装在自行车、人力车等上面的铃。 李瑛 《红柳集·包头钢铁大街的清早》:“车铃响,汽车叫,钢铁大街正是清早,几十里的路面黑压压,赛过 黄河 万里涛。”
词语解释:串铃  拼音:chuàn líng
(1).用中空的金属环,内装金属丸,套在手上摇动发声的响器。旧时走江湖给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揽顾客。《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説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 老残 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
(2).连贯成串的铃铛。 舒展 《复婚》:“三匹枣红马全挂着彩绸子和串铃。”
词语解释:马兜铃  拼音:mǎ dōu líng
亦作“ 马兜零 ”。 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日开筒状花,紫绿色。蒴果球形,通称马兜玲,为镇咳袪痰药。根茎细长,有强烈的辛香味,有解暑、降压、消炎、止痛的功效,通称青木香。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马兜铃﹞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故得名。”《西游记》第三六回:“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马兜铃。”
词语解释:叮铃  拼音:dīng líng
形容铃声或金属物体敲击声。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祁连春节夜》诗:“突然电话响起来,紧一阵慢一阵叮铃不停。”参见“ 叮泠 ”。
词语解释:叮泠  拼音:dīng líng
叮铃。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那是一对小酒盅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清圆而浏亮。”
词语解释:预备铃  拼音:yù bèi líng
上课铃前二三分钟的一次铃声,表示即将上课,要师生做好准备工作。《花城》1981年第5期:“‘你该去上课了……’预备铃响了,教研室的老师催促着她。”
词语解释:转铃  拼音:zhuǎn líng
通过按手带动铃盖转动而发出响声的自行车车铃
词语解释:蜂铃  拼音:fēng líng
菊花名。 宋 刘蒙 《菊谱·蜂铃》:“蜂铃开以九月中,千叶深黄,花形圆小而中有铃,叶拥聚蜂起,细视若有蜂窠之状,大抵此花似金万铃,独以花形差小而尖,又有细蘂出铃叶中,以此别尔。”
词语解释:兜铃  拼音:dōu líng
见“ 兜零 ”。
词语解释:兜零  拼音:dōu líng
亦作“ 兜铃 ”。 笼子。《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 裴駰 集解引 汉 文颖 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橰,桔橰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修烽燧” 李贤 注引《广雅》:“兜零,笼也。”今本《广雅》作“篝笭”。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词语解释:杠铃  拼音:gàng líng
金属举重器械。在铁质横杠两端安上圆盘形的铁片,铁片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0.25千克。锻炼或比赛时,可以根据体力调节重量。
词语解释:棉铃  拼音:mián líng
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故称棉铃。
词语解释:银铃  拼音:yín líng
(1).银制的铃。《中阿含经·中阿含王相应品四》:“金铃银舌,银铃金舌。”《宋史·舆服志一》:“顶轮施耀叶,红罗轮衣一,缀银铃,红罗络带二。”
(2).常用来形容声音的清脆、嘹亮。 茅盾 《子夜》一:“蓦地这披发头扭了一扭,又响出银铃似的声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他不理我,忽然吐出银铃似的声音。”
词语解释:梵哑铃  拼音:fàn yǎ líng
小提琴。[英violin]
词语解释:梵铃  拼音:fàn líng
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红楼梦》第五十回:“鏤檀鍥梓一层层,岂係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词语解释:扯铃  拼音:chě líng
传统杂技节目。即抖空竹。参见“ 抖空竹 ”。
词语解释:抖空竹  拼音:dǒu kōng zhú
传统杂技节目。也叫抖空钟,南方也叫“扯铃”。表演时用两根短竿,系上绳子,将空竹(也有用壶盖或酒瓶)扯动使之旋转,并表演出各种身段。
词语解释:护铃  拼音:hù líng
见“ 护花铃 ”。
词语解释:护花铃  拼音:hù huā líng
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上金铃》:“至春时,於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 梁启超 《国产之保护及奖励》:“好像栽花的插些篱笆,掛些护花铃,令那嫩芽不受摧残。” 杨锡章 《浇花罐》诗:“抱此冰心何所往?来生化作护花铃。”亦省作“ 护铃 ”。 梁启超 《蝶恋花·感春》词:“早识护铃成漫约,餘英悔不春前落。”
词语解释:掩耳盗铃  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同“ 掩耳盗鐘 ”。 宋 朱熹 《答江德功书》:“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寡人为寻 刘倩倩 ,借名讨贼而来,只説掩耳盗铃,假意要与真情互见。”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闭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龌龊,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掩耳盗铃?”
词语解释:捞铃  拼音:lāo líng
见“ 捞菱 ”。
词语解释:捞菱  拼音:lāo líng
亦作“ 捞凌 ”。亦作“ 捞铃 ”。 颤抖貌。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住者!两隻手捞菱般相似。”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因为菱上有稜,捞时刺手,引申为发抖、抖战的意思。”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汉当街上睡,死狗儿般门外停。我背则背,手似捞铃。”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眼张狂手似捞凌,行不动一丝无力。”
词语解释:掩耳偷铃  拼音:yǎn ěr tōu líng
同“ 掩耳盗鐘 ”。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明 沉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空延颈,苟图掩耳偷铃。”《天雨花》第四回:“姐姐何必问他,他自掩耳偷铃,好似失心疯的一般。”
词语解释:按铃  拼音:àn líng
用手按铃键。例如:按铃叫仆人上来。
用手按的铃
词语解释:提铃  拼音:tí líng
古时从傍晚至拂晓定时摇铃,以示太平无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则自 乾清宫 门里提至 日精门 ,回至 月华殿 门,仍至 乾清宫 门里,其声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敢避,而令声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 文嫂 先开后门,呼唤 玳安 、 琴童 牵马过来,骑上回家。街上已唱号提铃,更深夜静。”
词语解释:曼陀铃  拼音:màn tuó líng
即曼陀林。参见“ 曼陀林 ”。
词语解释:曼陀林  拼音:màn tuó lín
[英mandolin,法mandoline]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
词语解释:系铃解铃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二三:“ 金陵 清凉 泰钦法灯禪师 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 法眼 独契重, 眼 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 眼 举前语问,师曰:‘繫者解得。’”后因用“繫铃解铃”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由谁去解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繫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黄绣球》第五回:“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繫铃解铃,原须一人。”
词语解释:哑铃  拼音:yǎ líng
体操器械。用木头或铁制成,两头呈球形,中间较细,以便手握,因其形似铃而无声,故名。 何其芳 《街》:“他们围着那位该死的校长在那间屋里,而且用哑铃从玻璃窗掷进去。”
词语解释:警铃  拼音:jǐng líng
(1).报警用的铃;亦指报警的铃声。 艾芜 《百炼成钢》第二十章二:“装入机在走道上,转来转去,不断地响着警铃。”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为了从暴风骇浪里夺回我们社会主义的财产,我立即发出战斗的警铃。”
(2).法庭上用以警众的铃。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再度仿效法庭审判长,晃晃拳头--摇响‘警铃’,加以制止;而她以原告人的身份,不肯诚服。”
词语解释:解铃系铃  拼音:jiě líng xì líng
见“ 解铃还须繫铃人 ”。
词语解释:解铃还须系铃人  拼音:jiě líng huán xū xì líng rén
宋 惠洪 《林间集》卷下载: 法灯泰钦禅师 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 法眼禅师 深奇之。一日 法眼 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 泰钦 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 泰钦 曰:“大众何不道:‘繫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繫铃人”、“解铃还须繫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常言道:解铃须用繫铃人。当初是他两个説他进去,如今依先要这两个説他出来。” 清 华生 《滇越铁路问题》:“解铃还须繫铃人。责有攸归,义无旁贷。”亦作“ 解铃还是繫铃人 ”。《红楼梦》第九十回:“心病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繫铃人。”亦省作“ 解铃繫铃 ”。 方靖四 《致胡适书》:“正因为是伟人,才有勇气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此种纠正自己错误之举,将博得举世的同情,则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解铃系铃’,我们对先生寄以功穷的希望!”
词语解释:合欢铃  拼音:hé huān líng
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参阅《通典·礼十八》引 汉 郑众 《婚礼谒文赞》
词语解释:一串铃  拼音:yī chuàn líng
明 代一种役银的上解办法。要点是统一征收,分项上解。《明史·食货志二》:“时又有纲银、一串铃诸法。纲银者,举民间应役岁费,丁四粮六总徵之,易知而不繁,犹网之有纲也。一串铃,则伙收分解法也。”解,上缴。
词语解释:塞耳偷铃  拼音:sè ěr tōu líng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常作“掩耳盗铃”
词语解释:电铃  拼音:diàn líng
利用电磁原理,通电后使铃发出音响信号的装置。 茅盾 《子夜》二:“他把拟好了打给省政府请兵的电稿给 竹斋 过目,就去按背后墙上的电铃。”
词语解释:盗铃  拼音:dào líng
见“ 盗铃掩耳 ”。
词语解释:盗铃掩耳  拼音:dào líng yǎn ěr
同“ 盗钟掩耳 ”。 清 伤时子 《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亦省作“ 盗铃 ”。《解放日报》1982.8.24:“盗铃旧伎俩,警惕新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