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首字词组
钳锤钳髡钳髠钳桎钳塞钳口挢舌钳籋钳兵
钳口钳卢箝勒钳勒钳口吞舌钳且钳揣 
钳釱钳赭钳戾钳劫钳盖钳钳钳马 
钳奴钳键钳束钳锁钳固钳击钳络 
钳市钳铁钳梏钳子钳噤钳马钳口结舌 
钳结拑勒钳扭钳工钳罗钳秣钳口侧目 
钳者拑者钳掣钳耳钳网钳求钳制 
钳徒拑击钳忌钳形攻势钳语钳默钳击 

词语解释:钳锤  拼音:qián chuí
亦作“ 钳鎚 ”。
(1).铁钳和铁锤。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鎚股为礪。”
(2).谓剃落头发,锤打身体。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 宋 苏辙 《赠方子明道人》诗:“钳鎚橐籥枉心力,虀盐布被随因缘。”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钳锤。” 清 郑燮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之二:“本分钳锤公透脱,更何了悟教诸孙。”
(3).一钳一锤。比喻严格的训练,严厉的教诲。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盖所谓本分钳鎚。”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 清 恽敬 《与来卿书》:“盖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钳锤耳。”
词语解释:钳口  拼音:qián kǒu
(1).闭口。《淮南子·精神训》:“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钳口下列,俯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到如今,满朝钳口,百僚结舌。” 茹志鹃 《出山》:“这使我钳口,使我不敢说出此来的任务。”
(2).铁钳的口。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他正在铁砧上,敲罢最后一锤,然后把钳口里的一张铁锨,扔在炉旁。”
词语解释:钳釱  拼音:qián dì
钳和釱,古代的两种刑具。《汉书·陈万年传》:“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 颜师古 注:“钳在颈,釱在足,皆以铁为之。” 南朝 梁武帝 《赎刑诏》:“钳釱之刑,岁积於牢犴。”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 六祖 亲授,捩其钳釱;长老继作,磨昏抉瞶。”《陈书·后主纪》:“剽悍轻侮,理从钳釱。” 明 唐顺之 《兴国州同知徐公墓志铭》:“一切以鞭箠钳釱从事,犹不能集。” 清 钱谦益 《如此过两年》诗:“四季皆惨悽,六时自钳釱。”
词语解释:钳奴  拼音:qián nú
髠钳为奴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季布 为 朱家 钳奴, 灌夫 受辱於居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以钳奴从 张王 入关,无不为诸侯相、郡守者。”
词语解释:钳市  拼音:qián shì
以铁制刑具束颈游街。 宋 陆游 《叹俗》诗:“风俗陵夷日可怜,乞墦钳市亦欣然。”
词语解释:钳结  拼音:qián jié
箝口结舌。谓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唐 韩偓 《海山记》:“陛下恆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箝结自全。”
词语解释:钳者  拼音:qián zhě
沉默不言之人。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哀公 问於 孔子 曰:‘人若何而可取也?’ 孔子 对曰:‘毋取拑者,毋取健者,毋取口鋭者。’”
词语解释:钳徒  拼音:qián tú
被施钳刑而为徒众的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一钳徒相 青 ( 卫青 )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词语解释:钳髡  拼音:qián kūn
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 宋 范成大 《读史》诗:“朝市有机穽,冠裳或钳髠。”
词语解释:钳卢  拼音:qián lú
汉 蓄水工程名。在今 河南省 邓州市 南。 汉元帝 时 南阳 太守 召信臣 主持下所筑。累石为堤,旁开六石门以调节水势,溉田达三万顷。 东汉 光武帝 时 杜诗 为 南阳 太守,征集民工,复加疏浚,大为民便。后代屡有兴废。 汉 张衡 《南都赋》:“於其陂泽,则有 钳卢 玉池 , 赭阳 东陂 。” 宋 梅尧臣 《送王察推缜之邓州》诗:“车过 白水 沙痕阔,雁落 钳卢 稻穟长。”
词语解释:钳赭  拼音:qián zhě
古刑法名。以铁束颈,着以赤衣。 汉 王充 《论衡·状留》:“长吏妬贤,不能容善,不被钳赭之刑,幸矣。”《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赭。”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攄愤鬱之辞,於钳赭之顷,号哀迫切,良亦勤矣。”
词语解释:钳键  拼音:qián jiàn
谓筹划设计。《新唐书·李敬玄传》:“ 仁褘 为造姓歷、状式、銓簿,钳键周密,病心太劳死。”
词语解释:钳铁  拼音:qián tiě
古代束颈的刑具。 汉 徐干 《中论·亡国》:“以纶组为绳索,以印佩为钳铁。”
词语解释:拑勒
将衔勒放入马口
词语解释:拑者
闭口不言之人
词语解释:拑击
两面夹击
词语解释:钳髠
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
词语解释:箝勒
马嚼子与马络头
词语解释:钳戾  拼音:qián lì
强暴凶狠。《新唐书·奸臣传上·许敬宗》:“ 敬宗 於立后有助力,知后钳戾,能固主以久己权。”
词语解释:钳束  拼音:qián shù
控制约束。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钳束私酒漏税之类,必倍於平日。”《明史·张璁传》:“又奏行宪纲七条,钳束巡按御史。” 章炳麟 《正仇满论》:“钳束之工,聚歛之巧,往事已矣。”
词语解释:钳梏  拼音:qián gù
谓以铁箍束颈,以木械铐手,严加控制管束。《法苑珠林》卷二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徽 以兄子,繫于郡狱,铁木竟体,钳梏甚严。”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
词语解释:钳扭  拼音:qián niǔ
束颈缚手的刑具。《后汉书·蔡邕传论》:“当 伯喈 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倖全人哉!”
词语解释:钳掣  拼音:qián chè
挟持牵制。《新唐书·后妃传下·郭太后》:“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
词语解释:钳忌  拼音:qián jì
忌刻。《后汉书·梁冀传》:“ 寿 ( 孙寿 )性钳忌,能制御 冀 , 冀 甚宠惮之。” 李贤 注:“钳,銸也。言性忌害,如钳之銸物也。”
词语解释:钳桎  拼音:qián zhì
犹钳梏。《宋书·顾觊之传》:“虽復钳桎 羿奡 ,思服 巢 许 之情;捶勒 曾 史 ,言膺 蹻 跖 之虑。”
词语解释:钳勒  拼音:qián lè
钳制约束。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四牡横驰,皇路险倾,必将钳勒鞭挞以救奔败,岂暇鸣鑾从容平路哉!”《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帝亦儒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久稍不平。”
词语解释:钳劫  拼音:qián jié
挟持胁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庶常授州县》:“柄臣弄权,窃威福以钳劫后进。”
词语解释:钳锁  拼音:qián suǒ
亦作“ 钳鏁 ”。
(1).旧时小儿的金属首饰。《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善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鏁、瓔珞、衣物,都尽持去。”
(2).古代两种刑具。用以束颈、锁身。《新唐书·刑法志》:“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
词语解释:钳子  拼音:qián zi
指受钳刑者。《汉书·五行志上》:“是岁, 广汉 钳子谋攻牢。” 颜师古 注:“钳子,谓钳徒也。”
(1).方言。指耳环。如:她没戴首饰,耳轮上也没带钳子。
(2).用来夹住或夹断东西的器具。
词语解释:钳工  拼音:qián gōng
(1).以锉、钻、铰刀、老虎钳等手工工具为主进行机器的装配和零件、部件修整工作的工种。
(2).做钳工工作的工人。 周立波 《铁水奔流》五:“在 余慧 的怂恿下,这位浓眉大眼的钳工还说了话。”
词语解释:钳耳  拼音:qián ěr
古代 关西 复姓。《魏书·阉官传·王遇》:“ 王遇 ……自云姓 王 ,后改氏 钳耳 , 世宗 时復改为 王 焉。”
词语解释:钳形攻势  拼音:qián xíng gōng shì
两路兵力同时对敌人的两侧进行纵深攻击。
词语解释:钳塞  拼音:qián sāi
钳制堵塞。《后汉书·文苑传下·崔琦》:“反復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 清 魏源 《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罗织在籍 石给事中 为钳塞言路计,识者蚤知其无意狱事矣。”
词语解释:钳口吞舌  拼音:qián kǒu tūn shé
犹言闭口不言。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 胡之骥 汇注:“《庄子》曰:钳 墨翟 之口。《燕丹子》谓: 荆軻 曰:‘ 田光 向 軻 吞舌而死。’”
词语解释:钳盖  拼音:qián gài
紧密封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再以所合之桶,钳盖片时即毙。”
词语解释:钳固  拼音:qián gù
严密地控制、把持。《新唐书·逆臣传·安禄山》:“帝春秋高,嬖艷钳固, 李林甫 、 杨国忠 更持权,纲纪大乱。”
词语解释:钳噤  拼音:qián jìn
谓闭口不言。《新唐书·吴凑传》:“顾左右钳噤自安耳,若反復启寤,幸一听之,则民受赐为不少。”
词语解释:钳罗  拼音:qián luó
谓统治的罗网。 孙中山 《救中国之急务》:“ 熊秉坤 君首先发难,遂破 满 族钳罗。”
词语解释:钳网  拼音:qián wǎng
犹刑狱。 清 周亮工 《祭建宁李君硕孙公文》:“午未之间,余以内召北行,中谗解组,载入 闽中 ,困于钳网。”
词语解释:钳语  拼音:qián yǔ
堵塞言路,禁绝议论。 章炳麟 《秦献记》:“ 秦 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
词语解释:钳口挢舌  拼音:qián kǒu jiǎo shé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撟舌而莫敢言。”
词语解释:钳且  拼音:qián qiě
传说中的善御马者。一说为得道之人。《淮南子·览冥训》:“若 钳且 、 大丙 之御也,除轡衔,去鞭弃策,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也。” 高诱 注:“此二人, 太乙 之御也。一説古得道之人,以神气御阴阳也。”
词语解释:钳钳  拼音:qián qián
妄语貌。《孔子家语·五仪》:“事任於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 王肃 注:“钳钳,妄对不谨诚。”
词语解释:钳击  拼音:qián jī
两面夹击。《新华月报》1950年第4期:“该路我军与沿 成渝 公路西进大军形成了……拑击形势。”
词语解释:钳马  拼音:qián mǎ
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也,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何休 注:“秣者以粟置马口中,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按,拑原作“柑”,从 阮元 《校勘记》改。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词语解释:钳秣  拼音:qián mò
以木衔马口而秣。围城以此伪装有蓄积。《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卒无半菽,马实拑秣。” 吕向 注:“以木横口中,不使食,曰拑秣也。”参见“ 拑马 ”。
词语解释:钳马  拼音:qián mǎ
以箝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箝马而秣,是被围困者向敌方显示有积蓄、能固守的一种伪装。《韩诗外传》卷二:“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今何吾子之情也。”参见“ 拑马 ”。
词语解释:钳求  拼音:qián qiú
探求。《鬼谷子·飞箝》:“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説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鉤其所好以箝求之。” 陶弘景 注:“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违,则何説而不行哉!”
词语解释:钳默  拼音:qián mò
闭口不言。 清 何元晋 《上严帅请止招郏勇书》:“帅节窵远,耳目难周,百里重寄,何能箝默?冒嫌附闻,尚冀密察。”
词语解释:钳籋  拼音:qián mí
控制;约束。《汉书·异姓诸侯王表》“箝语烧书” 唐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许慎 云:箝,籋也。’ 晋 説是也。谓箝籋其口,不听妄言也,即所谓禁耦语者也。箝音其占反,籋音躡。”
词语解释:钳揣  拼音:qián chuāi
探测。《新唐书·崔弘礼传》:“ 弘礼 为箝揣贼情,部分设张, 东都 卒无患。”
词语解释:钳马  拼音:qián mǎ
以箝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箝马而秣,是被围困者向敌方显示有积蓄、能固守的一种伪装。《韩诗外传》卷二:“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今何吾子之情也。”参见“ 拑马 ”。
词语解释:钳络  拼音:qián luò
犹箝勒。比喻控制约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及其箝络久之,胥一乡皆为所併吞,遂不得不供其奴役,而入租税于一家。”
词语解释:钳口结舌  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宋 司马光 《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詔书始於求諫,而终於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臣哭夏》:“箝口结舌,尚恐祸至,谁敢捨身力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近来州县所以鱼肉诸生,其意盖在立威,威立而诸生箝口结舌,则庶民何敢出而争控。”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 明 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词语解释:钳口侧目  拼音:qián kǒu cè mù
口不敢言,邪目而视。谓敢怒而不敢言。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如何也。”
词语解释:钳制  拼音:qián zhì
控制;约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祸福有命》:“ 奉氏 顓国得志,益厉刑辟,以箝制士大夫,一言语之过差,一文词之可议,必起大狱。”《明史·谢瑜传》:“ 嵩 矫饰浮词,欺罔君上,箝制言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孜 渐长,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乐鬭好杀; 王 亦不能箝制之。”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十一章三:“艺术的动机自然须从内心出发,但是外力可以刺激它,鼓励它,也可以箝制它,压抑它。”
词语解释:钳击  拼音:qián jī
犹夹击。 刘亚楼 《横扫七百里》:“﹝敌 郭宗华 师﹞有进窥 东固 的模样,直接威胁着我军的右翼,与 蔡 敌对称,形成箝击之势。”
词语解释:钳兵  拼音:qián bīng
衔枚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