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钓鱼钓筒钓人钓具钓师钓鳌人钓屠钓誉沽名
钓船钓叟钓缗钓鱼台钓乡钓户钓差钓角
钓竿钓月钓槎钓溪钓鳌手钓鱼车钓奇钓几
钓矶钓车钓水钓筑钓璜溪钓璜老钓璜公钓名要誉
钓舟钓璜钓篷钓滩钓诗钩钓声钓川钓星
钓台钓纶钓客钓轮钓歌钓士钓桥钓槽
钓翁钓游钓渭钓耕钓家钓罩钓诗钓钓射
钓丝钓濑钓竿手钓饵钓国钓查钓鱼轮钓樟
钓艇钓钩钓名钓线钓弋钓楫钓誉钓文钩
钓鳌钓徒钓侣钓玉钓鳌客钓贤钓杆钓榜

词语解释:钓鱼  拼音:diào yú
(1).垂竿取鱼。《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 唐 韩愈 《赠侯喜》诗:“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开始学会了钓鱼,总是上半天学钓半天鱼。”
(2).比喻引诱。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 小玲子 ’, 周仆 笑吟吟地说,‘你看像炊烟不像?’ 小玲子 点点头,笑着说:‘就凭这个钓鱼呀!’”
词语解释:钓船  拼音:diào chuán
渔船。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舩刺芦花。”
词语解释:钓竿  拼音:diào gān
亦作“ 钓杆 ”。
(1).钓鱼竿。 三国 魏 曹丕 《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唐 张祜 《京城寓怀》诗:“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到 长安 。”《红楼梦》第三八回:“ 黛玉 放下钓杆,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
(2).古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钓竿》, 伯常子 妻所作也。 伯常子 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每至河侧作《钓竿》之歌。后 司马相如 作《钓竿》之诗,今传为古曲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收有《钓竿》三首、《钓竿篇》四首。
词语解释:钓矶  拼音:diào jī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濬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词语解释:钓舟  拼音:diào zhōu
犹渔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元 刘秉忠 《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词语解释:钓台  拼音:diào tái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词语解释:钓翁  拼音:diào wēng
渔翁。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搨者溪僮。”
词语解释:钓丝  拼音:diào sī
钓竿上的垂线。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三:“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宋 陆游 《舟中对舟》诗:“江空裊裊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清 顾贞观 《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词:“不如归去,从教锦缆牙檣,钓丝莫负秋江碧。”
词语解释:钓艇  拼音:diào tǐng
钓鱼船。 唐 朱庆馀 《湖中闲夜遣兴》诗:“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宋 陆游 《立春后三日作》诗:“千古事终输钓艇,一毫忧不到禪房。” 元 叶颙 《日暮江村杂兴》诗:“钓艇已收緡,无人深闭门。”
词语解释:钓鳌
亦作“ 钓鰲 ”。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词语解释:钓筒  拼音:diào tǒng
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唐 崔道融 《溪夜》诗:“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之一:“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清 曹寅 《横林逆风口号》:“破晓 吴 波转清脆,钓筒收得小鱼儿。”
词语解释:钓叟  拼音:diào sǒu
钓翁;渔翁。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星精逢 汉 帝,钓叟值 周王 。”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之三:“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词语解释:钓月  拼音:diào yuè
月下垂钓。指一种隐逸生活。 唐 朱可名 《应举日寄兄弟》诗:“不是烧金手,徒抛钓月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渭川 凝碧,早抛钓月之流; 商岭 排青,不逐眠云之侣。”
词语解释:钓车  拼音:diào chē
见“ 钓鱼车 ”。
词语解释:钓鱼车  拼音:diào yú chē
一种钓具。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亦省作“ 钓车 ”。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五:“斩伐凴樵斧,经纶在钓车。” 清 曹寅 《人日和子猷二弟仲夏喜雨原韵》:“钓车秧马南郊外,共看灵湫彻底清。”
词语解释:钓璜  拼音:diào huáng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词语解释:钓纶  拼音:diào lún
钓竿上的线。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涧途求板筑,溪源取钓纶。” 唐 方干 《上郑员外》诗:“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清 雷士俊 《贻孙豹人》诗:“送老干戈际, 秦川 两钓纶。”
词语解释:钓游  拼音:diào yóu
亦作“ 钓游 ”。 垂钓和游玩。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清 吴敏树 《说钓》:“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儿时的钓游之地,当然很使人怀念的。”
词语解释:钓濑  拼音:diào lài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
词语解释:钓钩
亦作“ 钓鉤 ”。
1.钓鱼的钩儿。《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乌生》:“鲤鱼乃在 洛水 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 唐 权德舆 《渭水》诗:“ 吕叟 年八十,皤然持钓鉤。” 唐 杜甫 《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2.比喻引诱人的圈套。 毛泽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危险是在 中国 居然有些动摇分子正在准备去上敌人的钓钩。”
词语解释:钓徒  拼音:diào tú
渔人。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楼晓望》诗:“短衣匹马非吾事,拟向烟波觅钓徒。” 清 查慎行 《连日恩赐鲜鱼恭纪》诗:“笠簷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词语解释:钓人  拼音:diào rén
(1).网罗人才。《鬼谷子·反应》:“其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参见“ 钓川 ”。
(2).钓鱼人。 唐 鱼玄机 《赋得江边柳》:“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前蜀 韦庄 《途中望雨怀归》诗:“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羡钓人归。”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疎。”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缗  拼音:diào mín
亦作“ 钓緍 ”。
(1).钓竿上的线。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张鱼网於峻极之巔,施钓緡於修木之末。” 宋 曾巩 《寄郓州邵资政》诗:“溯险飞游艇,探奇漾钓緍。” 明 徐渭 《野蚕》诗:“叶叶如虫网,枝枝垂钓緡。” 郭沫若 《归去来·浪花十日》:“到了海岸,看见他们各把一大卷钓缗解开来,盘旋在沙岸上。”
(2).垂钓。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 清 顾炎武 《朱处士彝尊过余太原东郊赠之》诗:“与尔皆椎结,於今且钓緡。”
词语解释:钓槎  拼音:diào chá
亦作“ 钓差 ”。 钓舟,渔舟。 宋 文天祥 《寄故人刘方斋》诗:“溪头浊潦拥鱼鰕,笑杀渔翁下钓差。” 清 孙枝蔚 《书怀呈家衣月太史》诗之一:“从此时相忆,江头买钓槎。” 郁达夫 《龙门山题壁》诗:“明朝我欲 扶桑 去,可许磯边泛钓槎?”
词语解释:钓水  拼音:diào shuǐ
指钓鱼。 明 刘基 《项伯高诗序》:“ 项君 虽不用於世,而得以放意林泉,耕田钓水,无所维係。”
词语解释:钓篷  拼音:diào péng
指钓鱼船。 宋 陆游 《恋绣衾》词之一:“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 放翁 。”
词语解释:钓客  拼音:diào kè
垂钓的人。 唐 薛能 《边城寓题》诗:“蚕市归农醉,渔舟钓客醒。” 唐 薛能 《题褒城驿池》诗:“钓客坐风临岛屿,牧牛当雨食菰蒲。”
词语解释:钓渭  拼音:diào wèi
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 唐 韩愈 《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年老渔钓, 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 ,亦过矣哉。”参见“ 钓川 ”。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竿手  拼音:diào gān shǒu
钓鱼人。借指隐居者。 唐 杜牧 《途中一绝》:“惆悵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 长安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两湖徙鱼》之二:“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瀨。” 朱孝臧 《洞仙歌·丁未九日》词:“浮云千万态,迴指 长安 ,却是江湖钓竿手。”
词语解释:钓名  拼音:diào míng
作伪以求虚名。《管子·法法》:“钓名之士,无贤士焉。”《汉书·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颜师古 注:“钓,取也。言若钓鱼之谓也。”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夫隐者固非钓鱼而钓名耳,老夫何与焉!”
词语解释:钓侣  拼音:diào lǚ
垂钓之友。 宋 陆游 《乌夜啼》词之四:“故人莫讶音书絶,钓侣是新知。” 清 朱彝尊 《普天乐》曲:“钓侣诗朋都在,把封泥酒罋齐开。”
词语解释:钓具  拼音:diào jù
钓鱼用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廵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
词语解释:钓鱼台  拼音:diào yú tái
(1).水边之台。因可供人垂钓,故称。 唐 沉佺期 《峡山赋》:“烟锁钓鱼臺,往事空追 赵子 。”
(2). 北京 著名亭台苑囿之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钓鱼台》:“ 钓鱼臺 在 阜成门 外三里许,有行宫一所,南向。每届重阳, 长安 少年多於此处赛马,俗称曰 望海楼 。”
词语解释:钓溪  拼音:diào xī
钓鱼之溪畔。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巖与钓溪。”参见“ 钓川 ”。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筑  拼音:diào zhù
渔钓和版筑。用 周 吕尚 钓于 磻溪 和 傅说 举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作君臣遇合之典。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宋 杨万里 《纪闻》诗:“ 宾王 欺钓筑, 君实 误儿童。” 宋 陆游 《秋霁遣怀》诗:“人生富贵本细事,钓筑逢时俱将相。”参见“ 钓川 ”、“ 版筑饭牛 ”。
词语解释:钓滩  拼音:diào tān
谓悬船而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悬船》:“《三秦记》: 龙门 之险,悬船而行。今 蜀 江谓之钓滩。”
词语解释:钓轮  拼音:diào lún
钓鱼车上的轮子。上面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 唐 温庭筠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钓轮形与月轮同,独茧和烟影似空。”
词语解释:钓耕  拼音:diào gēng
渔人和农夫。泛指平民。 元 甘复 《送别》诗:“古来盛名士,多是起钓耕。”
词语解释:钓饵  拼音:diào ěr
(1).引鱼上钩的食物。亦比喻用来引诱人的事物。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公仪潜》:“以高官厚禄为钓饵而无信用之心。”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日本 将发起东方 慕尼黑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 中国 订立城下之盟,用以达其灭亡 中国 的目的。”
(2).指引诱。《孔丛子·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
词语解释:钓线  拼音:diào xiàn
钓竿上的线。 后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一:“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鉤。”
词语解释:钓玉  拼音:diào yù
比喻选擢人才。 宋 沉佺期 《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 ,徵金我未贤。”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 宋 司马光 《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吴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词语解释:钓师  拼音:diào shī
渔人。 唐 郑谷 《试笔偶书》诗:“华省惭公器,沧江负钓师。”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诗:“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叶玉森 《钓师》诗:“雪虐风饕浅水滩,钓师簔笠不胜寒。”
词语解释:钓乡  拼音:diào xiāng
渔村。亦指家乡。 唐 杜荀鹤 《下第投所知》诗:“御苑早鶯啼暖树,钓乡春水浸贫居。” 唐 伍乔 《闻杜牧赴阙》诗:“他时得意交知仰,莫忘裁诗寄钓乡。”
词语解释:钓鳌手  拼音:diào áo shǒu
钓鳌客。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鰲手。”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鰲手。”参见“ 钓鼇客 ”。
词语解释:钓鳌客
亦作“ 钓鰲客 ”。 谓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的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鰲客’,巡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钓巨鳌》:“ 会昌 四年, 李相公 绅 节镇 淮南 日…… 张祐 遂修刺謁之,诗题衔‘钓鼇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於言下挫之。及见 祐 ,不候,从容及问曰:‘秀才既解钓鼇,以何物为竿?’ 祐 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 唐 朝 李相公 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李白 开元 中謁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鼇客 李白 ’。” 叶玉森 《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鰲客,来此从荒闢蜃楼。”参见“ 钓鼇 ”。
词语解释:钓鳌
亦作“ 钓鰲 ”。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词语解释:钓璜溪  拼音:diào huáng xī
相传 周 吕尚 曾钓于 渭 之滨,因指 渭河 。 唐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诗:“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参见“钓璜。”
词语解释:钓诗钩
酒之别名。言其能激起创作的灵感,故称。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也这扫愁帚,钓诗钩。”亦作“ 钓诗鉤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厥名为‘酒’,其名最多……或以为‘钓诗鉤’,又以为‘扫愁帚’。”
词语解释:钓歌  拼音:diào gē
渔歌。渔人所唱的歌。 唐 王勃 《长柳》诗:“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画角爱飘 江 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词语解释:钓家  拼音:diào jiā
渔家,以捕鱼为业的人家。 唐 李咸用 《江行》诗:“共説干戈苦,汀洲减钓家。” 明 高启 《春日怀江上》诗之一:“一川流水半村花,旧屋南邻是钓家。”
词语解释:钓国  拼音:diào guó
(1).求用于国君。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且夫垂竿而为事者, 太公 之遗术也。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罗隐 《题〈磻溪垂钓图〉》诗:“ 吕望 当年展庙謨,直鉤钓国更谁如。”参见“ 钓川 ”。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弋  拼音:diào yì
钓鱼和射鸟。 明 文徵明 《重修兰亭记》:“史称其清真任率,钓弋自娱,亦言其迹云耳。”
词语解释:钓鳌客
亦作“ 钓鰲客 ”。 谓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的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鰲客’,巡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钓巨鳌》:“ 会昌 四年, 李相公 绅 节镇 淮南 日…… 张祐 遂修刺謁之,诗题衔‘钓鼇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於言下挫之。及见 祐 ,不候,从容及问曰:‘秀才既解钓鼇,以何物为竿?’ 祐 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 唐 朝 李相公 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李白 开元 中謁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鼇客 李白 ’。” 叶玉森 《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鰲客,来此从荒闢蜃楼。”参见“ 钓鼇 ”。
词语解释:钓鳌
亦作“ 钓鰲 ”。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词语解释:钓鳌人  拼音:diào áo rén
钓鳌客。 唐 翁洮 《赠方干先生》诗:“独向 若耶溪 上住,谁知不是钓鰲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本是箇钓鰲人,倒做了扶犁叟。”参见“ 钓鼇客 ”。
词语解释:钓鳌客
亦作“ 钓鰲客 ”。 谓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的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鰲客’,巡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钓巨鳌》:“ 会昌 四年, 李相公 绅 节镇 淮南 日…… 张祐 遂修刺謁之,诗题衔‘钓鼇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於言下挫之。及见 祐 ,不候,从容及问曰:‘秀才既解钓鼇,以何物为竿?’ 祐 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 唐 朝 李相公 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李白 开元 中謁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鼇客 李白 ’。” 叶玉森 《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鰲客,来此从荒闢蜃楼。”参见“ 钓鼇 ”。
词语解释:钓鳌
亦作“ 钓鰲 ”。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词语解释:钓户  拼音:diào hù
指渔家。 唐 王建 《寄旧山僧》诗:“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宋 苏辙 《十二月二十九日雪》诗:“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
词语解释:钓鱼车  拼音:diào yú chē
一种钓具。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亦省作“ 钓车 ”。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五:“斩伐凴樵斧,经纶在钓车。” 清 曹寅 《人日和子猷二弟仲夏喜雨原韵》:“钓车秧马南郊外,共看灵湫彻底清。”
词语解释:钓璜老  拼音:diào huáng lǎo
指 周 吕尚 。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唯思 钓璜老 ,遂得持竿情。”参见“ 钓璜 ”。
词语解释:钓璜  拼音:diào huáng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词语解释:钓声  拼音:diào shēng
谓作伪以求声誉。 唐 孙樵 《逐痁鬼文》:“復有 公孙弘 者,尅己沽名,饰情钓声。”
词语解释:钓士  拼音:diào shì
网罗贤士。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参见“ 钓川 ”。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罩  拼音:diào zhào
钓钩和竹笼。用以捕鱼。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罩,竹笼,取鱼也。”
词语解释:钓查  拼音:diào zhā
钓舟,渔舟。 前蜀 韦庄 《赠武处士》诗:“卖药归来醉,吟诗倚钓查。” 李谊 校注:“钓查,亦作钓槎,钓舟也。” 宋 陆游 《舍北野望》诗之二:“断垄围蔬圃,枯桑繫钓查。”参见“钓槎。”
词语解释:钓楫  拼音:diào jí
指钓鱼船。 唐 郑绍 《游越溪》诗:“渔潭逢钓楫,月浦值孤舟。”
词语解释:钓贤  拼音:diào xián
求取贤才。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昔在草昧之际,来赴风云之期,国家方在钓贤,寻知好爵,以至位崇师保,权执枢衡。”参见“ 钓川 ”。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屠  拼音:diào tú
钓鱼和屠宰牲畜。 吕尚 曾屠牛于 朝歌 ,垂钓于 兹泉 ,因借指 吕尚 。 汉 刘向 《说苑·尊贤》:“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讐、僕虏,非阿之也。” 向宗鲁 校证:“钓屠谓 吕尚 。” 王德锺 《书感》诗之五:“忍把中原袖手看,此身输与钓屠宽。”参阅《史记·齐太公世家》
词语解释:钓差  拼音:diào chà
见“ 钓槎 ”。
词语解释:钓槎  拼音:diào chá
亦作“ 钓差 ”。 钓舟,渔舟。 宋 文天祥 《寄故人刘方斋》诗:“溪头浊潦拥鱼鰕,笑杀渔翁下钓差。” 清 孙枝蔚 《书怀呈家衣月太史》诗之一:“从此时相忆,江头买钓槎。” 郁达夫 《龙门山题壁》诗:“明朝我欲 扶桑 去,可许磯边泛钓槎?”
词语解释:钓奇  拼音:diào qí
谓谋取巨利。《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取 邯郸 诸姬絶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 子禁 从 不韦 饮,见而説之,因起为寿,请之。 吕不韦 怒,念业已破家为 子楚 ,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司马贞 索隐:“钓者,以取鱼喻也。奇即上云‘此奇货可居’也。”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贱本而贵末,夸世而钓奇。” 明 方孝孺 《戆窝记》:“驰騖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
词语解释:钓璜公  拼音:diào huáng gōng
指 周 吕尚 。 宋 陆游 《怀昔》诗:“悵望 钓璜公 ,英概如可还。”参见“ 钓璜 ”。
词语解释:钓璜  拼音:diào huáng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词语解释:钓川  拼音:diào chuān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词语解释:钓桥  拼音:diào qiáo
吊桥。古代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桥,可以吊起。 宋 陈规 《守城录·守城机要》:“城门外壕上,旧制多设钓桥,本以防备奔衝,遇有寇至,拽起钓桥,攻者不可越壕而来。” 宋 陆游 《庐帅田侯生祠记》:“且为重堑,设钓桥,而月城亦不可復犯矣。”
词语解释:钓诗钓  拼音:diào shī diào
虾的戏称。 唐 唐彦谦 《索虾》诗:“ 姑孰 多紫虾,独有 湖阳 优……既名钓诗钓,又作鉤诗鉤。”
词语解释:钓鱼轮  拼音:diào yú lún
即钓鱼车。 唐 陆龟蒙 《顷自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答》之一:“旋屈金鉤劈翠筠,手中盘作钓鱼轮。”参见“ 钓鱼车 ”。
词语解释:钓鱼车  拼音:diào yú chē
一种钓具。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亦省作“ 钓车 ”。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五:“斩伐凴樵斧,经纶在钓车。” 清 曹寅 《人日和子猷二弟仲夏喜雨原韵》:“钓车秧马南郊外,共看灵湫彻底清。”
词语解释:钓誉  拼音:diào yù
谓作伪以求虚誉。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彼譖人者,谓公钓誉。谁实为此?嗟嗟鄙夫。”
词语解释:钓杆  拼音:diào gǎn
见“ 钓竿 ”。
词语解释:钓竿  拼音:diào gān
亦作“ 钓杆 ”。
(1).钓鱼竿。 三国 魏 曹丕 《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唐 张祜 《京城寓怀》诗:“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到 长安 。”《红楼梦》第三八回:“ 黛玉 放下钓杆,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
(2).古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钓竿》, 伯常子 妻所作也。 伯常子 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每至河侧作《钓竿》之歌。后 司马相如 作《钓竿》之诗,今传为古曲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收有《钓竿》三首、《钓竿篇》四首。
词语解释:钓誉沽名  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
见“ 钓名沽誉 ”。
词语解释:钓名沽誉  拼音:diào míng gū yù
同“ 沽名钓誉 ”。 明 方孝孺 《豫让》:“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殞命於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红楼梦》第三六回:“好好的一个清浄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关于人物性格之一般特征的一个拟想》:“她这样做是很诚意的,不是出于勉强的钓名沽誉的动机。”亦作“ 钓名要誉 ”、“ 钓誉沽名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虽不可取于民奢纵害公,亦不必钓名要誉,太俭陋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词语解释:钓角  拼音:diào jiǎo
一种赌博的名称。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若説这赌,我虽不是樗蒲百万的好汉,那骰子、铺牌、打马、钓角,极是长技。”
词语解释:钓几  拼音:diào jǐ
谓探求精微之事理。《鬼谷子·权篇》:“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陶弘景 注:“言或不合,反覆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却论者,必理精而事明,几微可得而尽矣,故曰:‘却论者,钓几也。’求其深微曰钓也。”
词语解释:钓名要誉  拼音:diào míng yào yù
见“ 钓名沽誉 ”。
词语解释:钓名沽誉  拼音:diào míng gū yù
同“ 沽名钓誉 ”。 明 方孝孺 《豫让》:“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殞命於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红楼梦》第三六回:“好好的一个清浄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关于人物性格之一般特征的一个拟想》:“她这样做是很诚意的,不是出于勉强的钓名沽誉的动机。”亦作“ 钓名要誉 ”、“ 钓誉沽名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虽不可取于民奢纵害公,亦不必钓名要誉,太俭陋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词语解释:钓星  拼音:diào xīng
女妖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
词语解释:钓槽  拼音:diào cáo
船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 衞肤敏 ﹞尚书言 浙江 民间有钓鱼船,谓之钓槽,其船尾阔可分水,面敞可容兵,底狭尖可以破浪,粮储器仗,置之簧版下,标牌矢石,分之两傍,可容五十卒者。面广丈有二尺,长五丈。”
词语解释:钓射  拼音:diào shè
犹言窥测谋取。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率多仇隙附丽之徒,钓射时态,志在諛媚。”
词语解释:钓樟  拼音:diào zhāng
树木名。又名乌樟。落叶亚乔木,高丈馀,叶长椭圆,花色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钓樟》:“樟有大、小二种,紫、淡二色。此即樟之小者。按 郑樵 《通志》云:钓樟亦樟之类。即《尔雅》所谓‘棆,无疵’是也。又 相如 赋云:楩、楠、豫、章。 颜师古 注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观此,则豫即《别録》所谓钓樟也。根似乌药香,故又名乌樟。”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钓樟》:“钓樟为落叶亚乔木,山地自生, 杭州 有之。高丈餘,皮表有黑斑,叶作长椭圆形,背有赤毛,互生。春月开花,花小而色黄,形如繖。实黑大如碗豆。一名乌樟,或作为鉤樟者误。其叶……类榆,有香似樟脑,可避蚁。”
词语解释:钓文钩
《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 周西伯 。 西伯 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 周西伯 猎,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阳,与语大説……载与俱归,立为师。”后因以“钓文钩”喻取得帝王信任重用的手段。 明 袁宏道 《陶石篑书至》诗:“自无求相意,焉用钓 文 钩。”
词语解释:钓榜  拼音:diào bǎng
钓鱼船。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紫蟹熟矣胡麻饛,门前钓榜催词筩。”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