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针 拼音:jīn zhēn
亦作“ 金鍼 ”。
(1).针的美称。用以缝补刺绣。《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时招金针,拟貌舞凤飞鸞。” 唐 罗隐 《七夕》诗:“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嬋娟。”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
(2).比喻秘法、诀窍。典出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史遗》:“﹝ 采娘 ﹞七夕夜陈香筵祈於 织女 。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 采娘 曰:‘吾 织女 ,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餘,缀於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高翰林 道:‘老先生,“揣摩”二字,就是这举业的金针了。’”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 中国 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鍼了。”参见“ 金针度人 ”。
(3).中医针科医疗用的针。古时多用金、银或铁制成,现在多用不锈钢制成。
(4).金针菜的花。可作蔬菜。参见“ 金针菜 ”。
词语解释:金针度人 拼音:jīn zhēn duó rén
唐 白居易 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八》。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因谓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 明 李贽 《四书评·大学》:“三纲领处,鸳鸯画出;八条目处,金针度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放翁 曰:‘文章切忌参死句。’ 黄山谷 曰:‘文章切忌随人后。’皆金针度人语。”
词语解释:金针菜 拼音:jīn zhēn cài
多年生宿根草本。百合科。有萱草、黄花菜、红萱、黄花等种。因其花蕾黄色,形似金针,故名。可供观赏。花蕾蒸熟晒干,可作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引 清 方骏谟 《徐州舆地考》:“ 徐州 人曝鹿葱以为蔬。原注:俗名金针菜。”词语解释:穿针 拼音:chuān zhēn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词语解释:绿针 拼音:lǜ zhēn
喻禾苗。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緑鍼抽稻芽。” 明 徐渭 《笋脯》诗:“籜畔夫将妇,随农插緑针。” 词语解释:秧针 拼音:yāng zhēn
谓初生的稻秧。 宋 赵师侠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明 杨慎 《出郊》诗:“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飞来,点破秧针緑。”《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汪梅湖 诗:“田田垄水白,秧针日已高。”词语解释:棘针 拼音:jí zhēn
(1).荆棘的芒刺。《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顾愷之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於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 愷之 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元 杨显之 《黑旋风》第三折:“大哥,那里是那牢哩?[内应云]高墙儿矮门棘针屯着的便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四週围墻,务须坚峻,叠以棘针。”
(2).喻指刺骨的寒气。 唐 孟郊 《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词语解释:南针 拼音:nán zhēn
亦作“ 南鍼 ”。即指南针。因能指示方向,故常用来比喻正确的指导和准则。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 傅相 亦自谓从前歷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鍼,获益非浅。”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惟望弟须念该主将北道生疎,祈即时赐南针,俾得有所遵循,庶不致貽閫外之羞耳。” 邹韬奋 《关于〈生活日报〉问题的总答复》:“我们准备着与困难相见,我们当排除困难向前迈进,同时希望读者诸君多多给我们以改善的南针,我们当以极诚恳的态度考虑诸君的赐教。” 杨晦 《毛泽东文艺思想给我力量》:“ 毛主席 文艺思想才是指导 中国 革命文艺运动走向胜利的南针。”词语解释:指南针 拼音:zhǐ nán zhēn
(1).利用磁针指着南北两方的性能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参阅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仪》。
(2).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真是箇试金石、指南针。”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我决不藏匿起来,但可惜我连自己也没有指南针,到现在还是乱闯。”词语解释:纫针 拼音:rèn zhēn
见“ 纫箴 ”。
词语解释:纫箴 拼音:rèn zhēn
亦作“ 纫鍼 ”。亦作“ 纫针 ”。 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物。《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阿贺 今住 洛阳 会节坊 , 成式 家雇其纫针。”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有母同居,盖以纫鍼为业。”词语解释:鼻针 拼音:bí zhēn
(1).即别针。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 徐珂 《清稗类钞·诙谐·娣肉二字之别解》:“上句言吾妹当胸之鼻针,有白色假金刚钻三粒。”
(2).针刺疗法的一种,在鼻部周围取穴,用毫针斜刺,以治疗某种疾病。词语解释:盘针 拼音:pán zhēn
(1).指钓钩。 唐 韩愈 《赠侯喜》诗:“我为 侯生 不能已,盘针擘粒投泥滓。”
(2).即罗盘。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严武备·战陈之法下》:“今番舶於舵楼之下亦置盘针,盖凡舟皆用盘针於舟中,以定方向。”参见“ 罗盘 ”。
词语解释:罗盘 拼音:luó pán
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清 赵翼 《戏咏蛛网》:“界画罗盘痕,圜规浑仪式。”《老残游记》第一回:“送他一个罗盘,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 茅以升 《东风第一枝·迎科学大会》词:“万古江山,千秋俊杰,辈辈人出。字模、火药、罗盘,桩桩史家称述。”词语解释:双针 拼音:shuāng zhēn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恭 《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南朝 梁 萧子范 《七诱》:“怀素缕之双针,愿因之於三鸟。” 南朝 梁 刘遵 《七夕穿针》诗:“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词语解释:毡针 拼音:zhān zhēn
亦作“氊针”。 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语本《晋书·杜锡传》:“﹝ 锡 ﹞性亮直忠烈,屡諫 愍怀太子 ,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宋 范成大 《墙外卖药者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诗:“十日啼号责望深,寧容安稳坐氊针?” 清 赵翼 《问鱽鱼》诗:“本谓毡针莫敢坐,谁料頷珠终被摘。”词语解释:运针 拼音:yùn zhēn
同“运鍼”。谓中医针灸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治病。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鍼如运斤,去翳如拆屋。”词语解释:松针 拼音:sōng zhēn
亦作“ 松鍼 ”。松树的叶。叶状似针,故称。 清 阮元 《何梦华涤碑图》诗:“挹泉浇竹叶,享帚缚松鍼。”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花纸依帘垂,松鍼逼簷上。”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立刻平静了,似乎有了主意,接着就走到松树旁边,摘了一衣兜的松针。”词语解释:花针 拼音:huā zhēn
绣花用的细针。词语解释:磁针 拼音:cí zhēn
中间支起的针形磁铁,受地磁作用,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南和北,应用于指南针、罗盘。例如: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词语解释:银针 拼音:yín zhēn
(1).指细笔划的篆书。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银针玉薤芝泥封, 秦 疏 汉 密 齐 梁 工。”
(2).指针灸用针。《诗刊》1977年第10期:“银针呵,挑起了多少片朝霞;药锅呀,熬落了多少黄昏。”词语解释:钢针 拼音:gāng zhēn
一种经过回火的钢质尖头工具,用于沿着摹绘的一束线条划痕,或用于装订和穿孔(如用作小圆环的心轴)词语解释:施针 拼音:shī zhēn
以针刺治疗。《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 魏安行 妻风痿,十年不起, 克明 施鍼,而步履如初。” 词语解释:镵针 拼音:chán zhēn
亦作“ 鑱鍼 ”。箭头针。中医治病用的九种针之一。《素问·刺疟篇》:“胻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絶骨出血立已。”《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一曰:鑱针式图。”注:“经之一曰:鑱针者,取法於巾针,去末寸半,卒鋭之长一寸六分。鑱者,鋭也;卒者,尾也。调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只留一分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九针原始歌》:“鑱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注:“鑱针即今之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词语解释:绵里针 拼音:mián lǐ zhēn
亦作“ 绵里鍼 ”。
(1).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乾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 严 虽老练,什么都见过,但当着客人面前,这样的绵里针也有点受不住。”
(2).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清 焦循 《忆书》卷一:“前侍御南海 吴荷屋 出 顾氏 玉泓馆 所藏 宋 庆历 间 范氏 书楼原石拓本见示,丰腴悦泽,緜里藏鍼,凡得六百八字,为平生仅见。”参见“ 绵里铁 ”。
词语解释:绵里铁 拼音:mián lǐ tiě
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元 赵孟頫 《题东坡书〈醉翁亭记〉》:“公( 苏軾 )又云:‘余书如緜里铁。’余观此帖瀟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铁也。”词语解释:挫针 拼音:cuò zhēn
捉针,捏针。谓缝衣服。《庄子·人间世》:“挫鍼治繲,足以餬口。”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挫鍼,缝衣也。”词语解释:刺针 拼音:cì zhēn
(1).指尖细象针那样的东西。《山海经·西山经》“枳叶而无伤” 晋 郭璞 注:“枳,刺针也,能伤人,故名云。”
(2).腔肠动物刺细胞外面的针状物,是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词语解释:火针 拼音:huǒ zhēn
中医外科治疗法之一。将特制的针烧红后刺入患部穴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 张仲景 谓之烧针; 川 蜀 人谓之煨针。其法:蔴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蔴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词语解释:悬针 拼音:xuán zhēn
(1).书法中称竖画的名词之一。凡竖画下端出锋的,其锋如针之悬,故称“悬针”。《隋书·经籍志一》:“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餘种之势,皆出於上六书,因事生变也。”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有悬针者, 汉 曹喜 所作,象针锋纤抽之势,以书五经篇目,取贯穿经指之义。”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復缩,谓之垂露。”
(2).蝌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词语解释:双百方针 拼音:shuāng bǎi fāng zhēn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简称。词语解释:分针 拼音:fēn zhēn
钟表上指示分数的指针,比时针长。词语解释:良针 拼音:liáng zhēn
亦作“ 良箴 ”。疗效好的针砭。比喻有益的劝诫。《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先生之説,诚可谓苦药良鍼矣,然犹未达僕之微趣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世人好之乐之者甚多,而戒之畏之者甚少,彼众我寡,良箴安施?” 宋 朱熹 《感事书怀十六韵》:“故人司献纳,早晚奉良箴。” 词语解释:八法针 拼音:bā fǎ zhēn
针灸疗法中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采用不同穴位、不同针法,达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目的的针刺法。亦泛指高超的针法。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则除是八法针,针断软绵情。”词语解释:防疫针 拼音:fáng yì zhēn
为预防传染病而打的针。比喻为了使人免犯错误而事前对其所作的忠告。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七:“你平常给我打了那么多‘防疫针’,我还能上他的当。”词语解释:千人针 拼音:qiān rén zhēn
日本 人的一种迷信品,在一块布上由一千个女人每人各缝一针,赠给出征的人,以保平安。 茅盾 《东条的“神符”》:“此所谓‘神符’,大概也就是‘千人针’之类,佩带了这种神符,假定可以消灾免难,吃了败仗也还可以逃得一条命罢?” 郭沫若 《唯最怯懦者为最残忍》诗:“好在‘英雄’的身上有的是千人针,更有 观音 符咒也可以显灵。”词语解释:耳针 拼音:ěr zhēn
针刺疗法的一种。在耳郭上针刺耳穴,以治疗身体内某一部位的疾患。词语解释:胸针 拼音:xiōng zhēn
佩在上衣上的针状小装饰品。《花城》1981年第5期:“西装翻领上,常常别着一只嵌着人造钻石的丁香形胸针。”词语解释:九孔针 拼音:jiǔ kǒng zhēn
古代妇女七夕乞巧时所用的针。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祀牛女二星,妃嬪各执九孔针、五色綫,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参见“ 乞巧 ”。
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预防针 拼音:yù fáng zhēn
预防某种传染病的针剂。比喻对人的事先忠告,以免犯错误。 叶蔚林 《蓝口的木兰溪》:“‘ 盘书记 ,我有什么差错吗?’‘你自己知道,我是给你打预防针。’”《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他一得意便又忘了形……开口闭口又是‘我老板’,为这,公司领异曾不止一次地给他打过预防针。”词语解释:顶门一针 拼音:dǐng mén yī zhēn
见“ 顶门上一针 ”。
词语解释:顶门上一针 拼音:dǐng mén shàng yī zhēn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词语解释:顶门针 拼音:dǐng mén zhēn
“顶门上一针”的省略语。 清 李颙 《答顾宁人先生书》:“而鞭辟近里一言,实吾人顶门针、对症药,此则必不可讳。”参见“ 顶门上一针 ”。
頂門鍼:“顶门上一针”的省略语。 清 章学诚 《丙辰札记》:“ 惠士奇 谓不读非圣之书者,非善读书,此可谓专退自封之学究作顶门鍼。”参见“ 顶门上一针 ”。
词语解释:顶门上一针 拼音:dǐng mén shàng yī zhēn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
词语解释:顶门上一针 拼音:dǐng mén shàng yī zhēn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词语解释:顶针 拼音:dǐng zhēn
(1).顶真续麻的省称。《西游记》第六四回:“ 十八公 亦慨然不辞道:‘我却是顶针字起: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凌空子 道:‘我亦体前顶针二句: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参见“ 顶真续麻 ”。
(2).谓一个挨着一个。《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赵昂 二年前解粮进京,选了 山西 平阳府 洪洞县 县丞。这个县丞,乃是数一数二的美缺,顶针捱住。”
(3).做针线活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多用金属材料制成,上面有许多小窝儿,用来抵住针鼻儿,使针易于穿过活计而不至于弄伤手指。 路丁 等《送梳子儿》:“使锥子儿,戴顶针儿,老太太早就花了眼,又戴上老花眼镜子儿。”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这个问 高干大 要袜子,那个问 高干大 要顶针。”
词语解释:顶真续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亦作“ 顶鍼续麻 ”。亦作“ 顶针续麻 ”。
(1). 宋 元 时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当时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为修辞格之一。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顶针续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你哨起我来了!我合你‘顶真续麻’,顶不上来的一钟。”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顶真续麻》:“顶真续麻,文字游戏之一种也。顶真亦曰顶鍼,《金线池》剧三:‘续麻道字鍼鍼顶。’盖以次句首字,顶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条,《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评曰:‘顶真妙。’”
(2).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南京日报》1983.1.16:“‘顶针续麻’是相声表演的一种技巧,要求以某句话开头,一句接一句地说下去,上句话最后一个字必须与下句话第一个字相同,最后将话引到事先规定的另一句话上去。”词语解释:顶门上一针 拼音:dǐng mén shàng yī zhēn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词语解释:螫针 拼音:shì zhēn
蜜蜂、胡蜂等尾部有螫刺作用的一种构造。它连接毒腺,能分泌毒液,注入被刺动物体内。因螫针有倒生刺,不易拔出,当螫刺时,有时致腹部内脏器官随之拔出,蜂虫亦死亡。词语解释:勾针 拼音:gōu zhēn
同‘钩针’。词语解释:蛇口蜂针 拼音:shé kǒu fēng zhēn
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词语解释:击针 拼音:jī zhēn
火器的闭锁机构中撞击底火的尖锁词语解释:光针 拼音:guāng zhēn
利用激光代替毫针进行针炙的装置
这种装置的光束词语解释:避雷针 拼音:bì léi zhēn
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耸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在地面下埋一块金属板,二者用金属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词语解释:东海捞针 拼音:dōng hǎi lāo zhēn
犹言大海捞针。形容极难达到目的。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是东海捞针。”《群音类选·四德记·待主偿金》:“你真有幸,遇大德。若是侥幸贪夫,一似东海捞针,怎得?”词语解释:丢巧针 拼音:diū qiǎo zhēn
亦作“丢针儿”。
(1).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倾之,水膜生面,绣鍼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鍼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茹影者,谓乞得巧。”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丢针》:“京师闺阁,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綫,觕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2).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词语解释:鬼针 拼音:guǐ zhēn
(1).鬼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鬼齿》。
(2).即鬼针草。参见“ 鬼针草 ”。
词语解释:鬼针草 拼音:guǐ zhēn cǎo
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鬼针草》﹝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池畔,芳茎,叶有椏,子作釵脚,着人衣如针。北人谓之鬼针,南人谓之鬼釵。”词语解释:格针 拼音:gé zhēn
指草木茎干上的刺针状细物。亦泛指荆棘类野生多刺植物。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第四幕第一场:“哗啦啦大雨奔我来,蒺藜格针挂破手,跌倒在地又爬起来。”词语解释:钿针 拼音:diàn zhēn
指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发簪。《新唐书·百官志三》:“七月,献鈿针。腊日,献口脂。”词语解释: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宋 祝穆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 象耳山 下,世传 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鍼’ 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后即以“铁杵磨成针”、“铁棒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黄绣球》第十回:“拚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得迟,实在收效最速。” 阮章竞 《漳河水》第二部:“没听过铁杵磨成针?”词语解释:铁棒磨成针 拼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见“ 铁杵磨成针 ”。
词语解释: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宋 祝穆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 象耳山 下,世传 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鍼’ 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后即以“铁杵磨成针”、“铁棒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黄绣球》第十回:“拚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得迟,实在收效最速。” 阮章竞 《漳河水》第二部:“没听过铁杵磨成针?”词语解释:引线穿针 拼音:yǐn xiàn chuān zhēn
亦作“引綫穿綫”。
(1).把线穿上针眼。 叶圣陶 《穷愁》:“乃引线穿针,捧袄以缝。”
(2).比喻从中联系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安老爷 、 安太太 便在这边暗暗的排兵布阵,舅太太便在那边密密的引线穿针。”词语解释:弼针 拼音:bì zhēn
(1).即别针。旧时为便于缝纫,多先用此针将裁片绷好,然后缝制。 清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谦部》:“《广雅·释器》:‘鍤,鍼也。’按今製衣裘用之, 苏 俗谓之弼针。”
(2).指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用作装饰的针。词语解释:进针 拼音:jìn zhēn
谓针灸时针刺入穴位的深度。《人民日报》1969.9.16:“新针法与旧针法相比较,它的显著特点是取穴少、不留针、进针深、刺激强。”词语解释:铎针 拼音:duó zhēn
明 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鐸针,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胡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 明 蒋之翘 《天启宫词》:“鐸针新样团双凤,吉字口衔青亚姑。”自注:“鐸针以金银、珠寳镶成,近侍钉居帽中。其名有大吉葫芦、万年吉庆等名。”词语解释:钩针 拼音:gōu zhēn
亦作“钩针”。
(1).编织花边等用的带钩的针。
(2).牙科的医疗器械。 卜小州 《拔牙记》:“把这两件家伙纳入我的口腔里活动了一番,又用钩针的柄子逐个逐个地敲击我的牙齿。”词语解释:鍉针 拼音:dī zhēn
中医九针之一。《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三曰鍉鍼,长三寸半……鍉鍼者,锋如黍粟之鋭,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词语解释:海底捞针 拼音:hǎi dǐ lāo zhēn
在大海底找针。喻极难找到。《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太老爷要拿这个人,只怕比‘海底捞针’还难。” 清 黄钧宰 《金壶遯墨·归葬遗骸记》:“ 守翁 谓:‘似此旷地,一望无际,何异海底捞针。’”词语解释:毫针 拼音:háo zhēn
中医针灸用具。古代为九针之一,用金、银、铜、铁等制成。现多用不锈钢制造,其长度和直径有多种规格,是临床最常用的针刺工具。参阅《灵枢经·九针论》。词语解释:打针 拼音:dǎ zhēn
(1).把液体药物用注射器注入有机体内。 李準 《两代人》二:“她看看 珠珠 在训练班里记了一大串新名词,并且还学会用听诊器、打针,比自己知道的还多。”
(2).中医以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医治疾病。词语解释:撞针 拼音:zhuàng zhēn
枪炮里撞击子弹或炮弹底火的机件。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 法 之后鏜枪曰‘沙士钵’,始用纸卷子药,继用铜殻,底有小孔,皆係刺针灼火,今改用铜帽撞针。”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空下一个‘轮眼’不装子弹,留给撞针顶个空,不走火。”词语解释:法灸神针 拼音:fǎ jiǔ shén zhēn
神奇的针灸技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难 观世音 。”词语解释:烟针 拼音:yān zhēn
亦作“烟针”。 即吗啡针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长脖子 ﹞抽不起大烟,就扎烟针,两个胳膊都给烟针扎的尽疙瘩。”词语解释:探针 拼音:tàn zhēn
外科器具,其特点是由一个轻、细而相当灵活的尖形金属工具所构成词语解释:对针 拼音:duì zhēn
亦作“ 对鍼 ”。
(1).比喻密切相符,吻合。《红楼梦》第八二回:“‘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与‘焉知’的‘知’字对鍼,不是‘怕’的字眼。” 郭沫若 《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有的连字义的对针从字典上也还甄别不出来,这如何能望他们译得不错呢?”
(2).照应。《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清 但明伦 评:“一句一字,无非对鍼上文也。文有上下分作两截,而烘云托月,前后映合,不露两截痕跡者,於此可见。”词语解释:方针 拼音:fāng zhēn
(1).亦作“ 方鍼 ”。罗盘针。《新名词训纂·物之属》:“按罗盘指南针原出 中国 ,惟 中国 皆指南,外国有指北者。方针之不同如此。”《老残游记》第一回:“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鍼。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那知遇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
(2).比喻指导工作或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认定方针,一贯以行之,必有能达其目的之时。”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词语解释:扎针 拼音:zhā zhēn
(1).中医谓以针刺经络穴位。《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是这时候可那里去找会扎针的代服(大夫)去呢?”
(2).打针,注射针剂。词语解释:指北针 拼音:zhǐ běi zhēn
指南针。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一幕:“ 李有国 同志,这是 毛主席 送给你们的指北针。”参见“ 指南针 ”。
词语解释:指南针 拼音:zhǐ nán zhēn
(1).利用磁针指着南北两方的性能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参阅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仪》。
(2).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真是箇试金石、指南针。”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我决不藏匿起来,但可惜我连自己也没有指南针,到现在还是乱闯。”词语解释:指针 拼音:zhǐ zhēn
(1).指示方向的针。亦指钟表指示时间或仪表指示度数的针。
(2).比喻辨别方向的依据。 鲁迅 《书信集·致杜衡》:“但我想,去掉译序,是很不好的,读者失去好指针,吃亏不少。” 郭沫若 《战声集·题廖仲恺先生遗容》:“奈何惨遭毒弹,使我们早失指针。”词语解释:曲别针 拼音:qǔ bié zhēn
由一条弯成环圈的金属丝构成的器具,轻压即可分开,能把几张纸夹在一起词语解释:时针 拼音:shí zhēn
钟表面上的针形零件,有长针和短针之别,短针指示“时”,称“时针”。词语解释:强心针 拼音:qiáng xīn zhēn
能使心脏肌肉收缩力量增加和心脏搏动次数减慢从而使心脏排出的血量增加,改进血液循环的针剂。多用来救治休克、心力衰竭等。喻指能使人心得到激励,局面得以维持的行动或措施。 茅盾 《手的故事》:“无论如何,他这一手的确有强心针的作用。”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六:“ 愈之 迟疑了一个星期的光景,终竟就了职。这对于在低潮期中苦闷着的同人,尤其在科长离职之后的一科,好象是一支强心针。”词语解释:晕针 拼音:yùn zhēn
在接受针刺治疗时头晕、呕吐甚至昏厥词语解释:忌针 拼音:jì zhēn
旧俗谓女子忌动针线。《红楼梦》第二十回:“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却都是閒时。”参见“ 忌作 ”。词语解释:水底捞针 拼音:shuǐ dǐ lāo zhēn
比喻希望极少。《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得诗》:“芦花月白难寻路,水底捞针岂见针。”词语解释:教育方针 拼音:jiào yù fāng zhēn
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例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词语解释:唱针 拼音:chàng zhēn
装在唱机唱头上的针,一般由钢或人造宝石制成。它跟随声盘纹道的调制,把所得机械运动传送给唱头的换能元件,使之转换为相应的声频信号。词语解释:定盘针 拼音:dìng pán zhēn
即指南针。比喻衡量是非的标准。 云窝 《教育通论》:“无一言不以古人为护身符,无一事不以古人为定盘针。”词语解释:秒针 拼音:miǎo zhēn
手表或钟上用以指示秒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