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肿上声 [zhòng,轻重][zhǒng,种子][详注1][详注2][冲着][详注3][迅速]


注1:茸 音冗。草生貌。《前汉·司马相如传》丛以茏茸。《师古注》聚貌。
注2:蛩 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𧍢,江东人呼蛩。音巩。
注3:筩 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筩盖,可以取饮。
共25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珍重贵重知重取重持重车重尊重眷重
轻重气重华重分重起重引重庄重契重
名重偏重要重累重业重斤重听重宝重
过重见重倚重载重地重寄重失重雅重
自重鼎重礼重心重推重看重信重隐重
情重相重许重国重耳重器重崇重閟重
望重方重仍重归重厚重敬重安重显重
任重负重借重身重坚重端重称重叹重
爱重增重头重顾重十重凝重辎重后重
郑重深重威重言重权重严重体重景重

词语解释:珍重  拼音:zhēn zhòng
(1).爱惜;珍爱。《楚辞·王逸〈远游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辞焉。”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词,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五日》:“我送过他一小条 四川 出产的竹丝帘,他说,他的夫人甚为珍重。”
(2).保重。常用于道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宋 杨万里 《送刘觉之皈蜀》诗:“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説。” 邹韬奋 《经历·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
(3).珍贵。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诗:“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四:“丹黄字字皆珍重,为裹青毡载一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光荣啊!成功底代价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与方密之书》:“吾他日幸而得见吾 密之 ,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僕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前言》:“为了珍重史实,我所叙述的事实情节,尽量存真,不加虚构。”
(5).郑重地告诫。 宋 杨万里 《白莲》诗:“珍重儿童轻手折,緑针刺手却渠憎。” 元 侯克中 《偶成》诗之一:“黄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医子细收。” 明 袁宏道 《戒五老峰题石》诗:“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
(6).郑重;慎重。 宋 刘正翚 《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细地数了数这些钞票,然后珍重地放在 道静 手中。”
(7).难得,幸亏。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词:“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8).道谢之辞。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吕九玄 ﹞蒸字韵:‘……珍重主人偏爱客,玲瓏如对玉壶冰。’”
词语解释:轻重  拼音:qīng zhòng
(1).物体重量的大小。《左传·宣公三年》:“ 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赵岐 注:“轻重,谓斤两。”《隋书·律历志上》:“量有轻重,平之以权衡,则不失黍丝。” 茅盾 《色盲》六:“ 林白霜 慢慢地将这信笺折迭成为小方块,拈在手指上轻轻地颠着,似乎估量它的轻重。”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荀子·富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君父并立于天下,国自国,家自家,两不相涉,本无窒碍,尊号之有无,初不足为轻重也。”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庄子·让王》:“ 僖侯 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矣。 子华子 可谓知轻重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老舍 《四世同堂》四十:“我知道他是小孩子,说话不懂得轻重。”
(4).谓增减。《管子·国蓄》:“千乘之国,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新唐书·常衮传》:“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 韩滉 使度支,与 衮 皆任情轻重。 滉 恶国子习业 张参 , 衮 恶太子少詹事 赵惎 ,皆少给之。”
(5).喻贤愚,好坏。《楚辞·庄忌〈哀时命〉》:“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王逸 注:“言己如得执持权衡能无私阿,称量贤愚必不过差,各得其理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6).谓左右、影响事物。《韩非子·人主》:“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陈奇猷 集释:“轻重者,谓能左右其事,彼以为轻则轻,彼以为重则重也。”《北史·周室诸王传论》:“处 周公 之地,居上将之重,智勇冠俗,攻战如神,敌国繫以存亡,鼎命由其轻重。”《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方 蜀 汉 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胡三省 注:“言左投则 蜀 重,右投则 汉 重也。” 清 戴名世 《穷鬼传》:“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
(7).权衡;褒贬。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利害之贤,或不好士,不能为轻重,则众不归而士不附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銖两为千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各国领事时有交涉事件,而其译员恒多任意轻重,致有彼此误会之事。”
(8).真伪虚实。《史记·大宛列传》:“外国亦厌 汉 使人人有言轻重,度 汉 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 汉 使。”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汉 使言於外国,人人轻重不实。”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太史慈》:“但使 慈 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过 策 ,便前鬭,正与 策 对,得其兜鍪。”
(9).主次。《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去兵去食》:“此又权於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皎然 《诗式·明四声》:“近自 周顒 、 刘绘 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 叶圣陶 《夜》:“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轻重篇》论述最详。 清 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既得 管仲 ,与 鲍叔 、 隰朋 、 高傒 修 齐国 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 齐 人皆説。”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食,不竭之府也。”
词语解释:名重  拼音:míng zhòng
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词语解释:过重  拼音:guò zhòng
指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
词语解释:自重  拼音:zì zhòng
(1).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汉书·魏相传》:“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曾君墓志铭》:“其家故贫,然君为人节廉自重。”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予少行天下,求自重之士与之游而不可得。”
(2).自己重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 欒布 哭 彭越 ,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梁书·文学传下·刘勰》:“ 勰 自重其文,欲取定於 沉约 。”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太祖 曰:‘ 佗 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又看册子,和议已决, 秦檜 挟 金 人以自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宋 苏轼 《与蹇序辰书》之二:“惟万万为国自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临纸悵塞,惟千万自重不宣。”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惟万万自重不宣。”
(5).自累。《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郑玄 笺:“重,犹累也。”
(6).物体自身的重量。
词语解释:情重  拼音:qíng zhòng
情谊深厚,亲密。《水浒传》第六九回:“他自愿去。説这 李行首 ,是他旧日的表子,好生情重,因此前去。”
词语解释:望重  拼音:wàng zhòng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词语解释:任重  拼音:rèn zhòng
(1).负重,载重。承受重物。《国语·鲁语上》:“吾闻之,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而致远道者,以筋力也。”
(2).担负重大的责任。《国语·周语上》:“夫天事恆象,任重享大者必速及,故 晋侯 诬王,人亦将诬之。”《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以 元膺 年少任重,以记事戒之,令:‘一切学朕所为,则可以保国。’”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制曰:朕眷顾疆宇,寤寐俊贤,愿得瓌材任重之人,以建经营告成之业。”
词语解释:爱重  拼音:ài zhòng
(1).喜爱和看重。《韩非子·内储说上》:“ 卫嗣君 重 如耳 ,爱 世姬 ,而恐其皆因爱重以壅己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此皆宫闈中新翻曲,帝尤所爱重。”《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却説 玄宗 天子心下实是爱重 李白 ,只为宫中不甚相得,所以疎了些儿。” 田汉 《关汉卿》第二场:“人家爱重你,就为的你有这个好处,你知道吗?”
(2).爱惜尊重。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 亮 自惟少年时不自爱重,晚方悔悟,乡閭故不齿也。”
词语解释:郑重  拼音:zhèng zhòng
(1).频繁,反复多次。《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颜师古 注:“郑重,犹言频烦也。重,音直用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郑重詔监督,一一听指麾。”
(2).殷勤切至。 唐 白居易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綺紫氛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石曼卿 ﹞他日试使人通郑重,则闭门不纳,亦无应门者。”《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过访已自叨荣,奈何復金玉煇煌,郑重如此?可谓视葑菲如琼枝矣。”
(3).犹珍重。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去,仍为僧,抑为儒,均自便……好自为之,前途郑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 许 置酒相款,至二更,乃命烛导别驾登楼,郑重而去。” 清 郝懿行 《证俗文·方言》:“﹝郑重,﹞今人俱作珍重用,非 汉 人意也。”
(4).庄重。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七言絶句,初盛 唐 既饶有之,稍以郑重,故损其风神。”
(5).慎重;认真严肃。《朱子语类》卷九一:“大抵前辈礼数,极周详郑重。”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引 宋 陈文龙 《上贾似道启》:“郑重千钧之判,料理一介之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万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财,尤宜郑重。” 袁鹰 《深深的怀念》:“‘同志,你们回 北京 ,给我们带句话吧。’ 张朝满 大爹突然转过头来,郑重地对我们说。”
词语解释:贵重  拼音:guì zhòng
(1).位高任重。《韩非子·内储说下》:“大臣贵重,敌主争事,外市树党,下乱国法,上以刼主,而国不危者,未尝有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条侯 亚夫 自未侯为 河内 守时, 许负 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将军是 张王 得力之人,贵重用事,势焰赫奕。”
(2).指位高任重的大臣。《管子·明法解》:“人主不参验其罪过,以无实之言诛之,则姦臣不能无事贵重而求推誉,以避刑罚而受禄赏焉。”
(3).高贵尊严。《后汉书·崔駰传》:“及 宪 为车骑将军,辟 駰 为掾。 宪 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 駰 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 五代 齐己 《赠询公上人》诗:“威仪何贵重,一室贮冰清。”《官场现形记》第七回:“翻译説:‘外国人请贵重客,都是主人自己把菜一份一份的分好,然后叫细崽端到客人面前。’”
(4).器重;看重。《汉书·金日磾传》:“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 胡 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唐 白居易 《赠王山人》诗:“贵重荣华轻寿命,知君闷见世间人。”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5).尊重,持重。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明 王文禄 《求志编》卷一:“今之为官者,太自尊大而贵重,与民隔絶。”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三章:“哎,主任,光咱父子俩说话,那两个手脚不贵重的人,咱叫他们来年再入社不行吗?”
(6).价值高;珍贵。《红楼梦》第二四回:“像这贵重的,都送给亲友,所以我得了些冰片、麝香。”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种本子,在他是算作贵重的善本。” 王西彦 《隔膜》:“这样的丝袜子哪里会不贵重呢,说是要三百块钱一双哩。”
词语解释:气重  拼音:qì zhòng
气性大。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贤弟,你也忒气重了些。”
词语解释:偏重  拼音:piān zhòng
(1).不平,不公平。《左传·哀公十六年》:“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饜,偏重必离。” 宋 苏轼 《策别十五》:“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况自古转餉以人权米,以米权银,必三相称,乃无偏重。”
(2).特别看重。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科目》:“不知进士偏重之弊,积二三百年,非大破成格,虽有他材亦无繇进用矣。”
(3).着重一方面。 秦牧 《花城·思想和感情的火花》:“杂文是散文的一支,它是比较偏重于说理的。”
词语解释:见重  拼音:jiàn zhòng
受到重视。《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语 乐令 :‘名士无多人,故当容 平子 知。’” 刘孝标 注引《王澄别传》:“ 澄 风韵迈达,志气不羣。从兄 戎 、兄 夷甫 ,名冠当年。四海人士,一为 澄 所题目,则二兄不復措意,云‘已经 平子 ’,其见重如此。” 明 何景明 《何子·处与》:“在疏则恩当而见重,在戚则分当而见轻。”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
词语解释:鼎重  拼音:dǐng zhòng
(1).指国家重任。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沙汰海内,料简贞实,抽援表达,与之同兰芳,任鼎重。”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明 鹿善继 《与齐群玉张凤图书》:“仰藉年兄鼎重,先达於 李老公祖 。” 明 鹿善继 《与张溶吾书》:“本县念其素修,欲为申请,仰乞鼎重於太尊老公祖前,稍一斡旋,但得申至学臺,或可望留一綫。”
词语解释:相重  拼音:xiāng zhòng
互相敬重。 郭沫若 《雄鸡集·团结、工作、批评》:“现在是文人艺人相重,团结在一起,真正和兄弟姊妹骨肉手足一样。”
词语解释:方重  拼音:fāng zhòng
端方持重。《后汉书·牟融传》:“明年,代 伏恭 为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 宋 欧阳修 《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公性方重,寡言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屠枰石》:“ 宋 韩亿 性方重,累官尚书左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 齐 方重有风采,自初仕,未尝至权门。”
词语解释:负重  拼音:fù zhòng
(1).身负重物。《庄子·盗跖》:“侅溺於冯气,若负重而行上也,可谓苦矣。”《魏书·高阳王雍传》:“或累纪征戍,靡所不涉;或带连年,负重千里。”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后有数南人负重追随。” 萧乾 《雁荡行》一:“在雨中,浮动着那么多负重的脚伕。”
(2).担负重任。《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陆逊 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积芦灰以塞鸿水,断鰲足以立四极,非弘毅负重之士,孰能与於此乎!”
词语解释:增重  拼音:zēng zhòng
加重;增强。《后汉书·隗嚣传》:“增重赋敛,刻剥百姓。” 宋 苏轼 《李之纯可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治办之能,尝见於用;忠厚之质,不移於势,是用进登书殿,增重使指。”《孽海花》第十八回:“此次出洋,必能争回多少利权,增重多少国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揆郑〈哀政闻社员〉》:“今以最新之名词,号召天下,且援引老成黄耉如 马良 者,以增重党势。”
词语解释:深重  拼音:shēn zhòng
犹言重重迭迭。 唐 张九龄 《晚憩王少府东阁》诗:“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
(1).深厚;深广。《后汉书·王閎传》:“公受恩深重,当俯伏号泣,何事久持璽綬以待祸至邪!”《南史·蔡兴宗传》:“僕荷眷深重,故吐去梯之言。”《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保安 ﹞虽与 仲翔 从未识面,然素知其为人义气深重,肯扶持济拔人的。”
(2).指罪孽、灾难、苦闷等程度深。《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曹公 表 策 为讨逆将军,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惟 术 狂惑,为恶深重。” 宋 苏轼 《缴进沉起词头状》:“ 沉起 所犯深重,永不叙用。” 周立波 《第一夜》:“我们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这边正有深重的忧愁的心事,望得见的那边却有轻松的快乐的歌声。”
(3).犹慎重。《三国志·魏志·邢颙传》:“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
词语解释:知重  拼音:zhī zhòng
赏识;看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 东海王 镇 许昌 ,以 王安期 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元和 中,进士 李贺 善为歌篇, 韩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绅之间每加延誉。”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儿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李生 ﹞通晓吏事,又且廉谨明干,甚为 深州 太守所知重。”
词语解释:华重  拼音:huá zhòng
高贵,显要。《南齐书·百官志》:“侍中, 汉 世为亲近之职, 魏 晋 选用,稍增华重,而大意不异。”《新唐书·宦者传序》:“其在殿头供奉,委任华重,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省长官》:“中书、尚书令在 西汉 时为少府官属…… 魏 晋 以来,浸以华重, 唐 初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
词语解释:要重  拼音:yào zhòng
犹重要。多指重要的职位或地域。《北齐书·段荣传》:“然僻於好色,虽居要重,微服间行。”《新唐书·张宿传》:“諫议职要重,当待贤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五年》:“ 岳 ( 贺拔岳 )以 夏州 被边要重,欲求良刺史以镇之。”
词语解释:倚重  拼音:yǐ zhòng
依靠器重。《新唐书·杜让能传》:“ 让能 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明史·徐达传》:“是时称名将,必推 达 ( 徐达 )、 遇春 ( 常遇春 )。两人才勇相类,皆 太祖 所倚重。” 郭沫若 《李白和杜甫·杜甫与严武》:“既比之以 刘先帝 的股肱 关羽 ,又比之以 汉光武 所倚重的 寇恂 。”
词语解释:礼重  拼音:lǐ zhòng
礼敬尊重。《北齐书·儒林传·冯伟》:“王下厅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阶而上,留之宾馆,甚见礼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礼重师傅,引见輒先拜。”《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禪牀。’王尤加礼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独有公爱妾 李氏 ……恒礼重 四娘 ,往往相顾恤。”
词语解释:许重  拼音:xǔ zhòng
称许;看重。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世祖皇帝 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説帐中,常见许重。”
词语解释:仍重  拼音:réng zhòng
犹频繁。《汉书·成帝纪》:“三年春正月己卯朔,日有蚀之。詔曰:‘天灾仍重,朕甚惧焉。’” 颜师古 注:“仍,频也。”
词语解释:借重  拼音:jiè zhòng
(1).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引 宋 王铚 《跋范仲尹墓志》:“假名 梅圣俞 ,毁及 范文正公 ,而天下骇然不服矣。且 文正公 与 欧阳公 梅公 立朝同心,詎有异论?特 圣俞 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 明 李贽 《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瞿秋白 《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可是,又舍不得他这个‘老头儿’,偏偏还要借重他。”
(2).用作请人帮忙的敬词。 清 李渔 《意中缘·入幕》:“我这幕府缺人,要借重先生秉笔。” 田汉 《洪水》第一场:“县长说要借重你哩。”
(3).指从别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帮助。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还要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
词语解释:头重  拼音:tóu zhòng
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匀称;失去平衡。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参见“ 头重脚轻 ”。
词语解释:头重脚轻  拼音:tóu zhòng jiǎo qīng
(1).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失去平衡。《水浒传》第十六回:“只见这十五箇人头重脚轻,一箇箇面面厮覷,都輭倒了。”《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甌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
(2).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配合诸色时,较重的即较深的颜色应放在较轻的即较浅的颜色之下,否则观者会觉得头重脚轻而感到不稳定不愉快。”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词语解释:威重  拼音:wēi zhòng
(1).威严庄重。《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迁 张掖 太守,有威重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王公贵人,辱詈其僕从,在僕从未必辱,而自己反损威重矣。” 姚雪垠 《燕辽纪事》:“这使他不能不放下总督大臣的威重气派,尽力做到平易近人。”
(2).威权;威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吴起 为 楚悼王 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服章无殊,则威重不著;名位不同,则礼物异数。” 宋 司马光 《乞不拣退军置淮南札子》:“朝廷欲姑务省事,復为收还,则顿失威重。”
(3).威严持重的神态、气度。《汉书·王商传》:“﹝ 王商 ﹞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餘,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絶人。”《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重。”
(4).指威严持重的人。《魏书·袁翻传》:“是以镇边守塞,必寄威重;伐叛柔服,实赖温良。”
词语解释:取重  拼音:qǔ zhòng
得到重视。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故儒其名者,必奔走贵势之门,以希光宠而取重焉。”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彼方有所挟以取重於人主,而人主又尝自恃其往日之英断,以为彼有所不敢肆也。”
词语解释:分重  拼音:fēn zhòng
茂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盘石篇》:“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 余冠英 注:“‘分’同‘纷’,纷重是盛多貌。”
词语解释:累重  拼音:lèi zhòng
堆积繁多;厚重。《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王逸 注:“言车载众轻之物,以折其轴而不可乘,其过咎由重絫杂载众多之故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滋润含垢,恩贷累重。”
(1).家属资产。《汉书·匈奴传上》:“ 匈奴 闻,悉远其累重於 余吾水 北。” 颜师古 注:“累重,谓妻子资产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淮 进军趣 西海 ,欲掩取其累重。”
(2).引申指家庭负担重。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但以禄廩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 衍 知 兗州 时,州县官有累重而素贫者,以公租所得均给之。”
词语解释:载重  拼音:zài zhòng
谓交通工具负担重量。 清 顾嗣协 《杂兴》诗:“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巴金 《寒夜》二七:“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衰老的车夫,吃力地推着一辆载重的车子,一步一步地往前面走。” 李广田 《老渡船》:“这人与一只载重的老渡船无异,坚实、稳固,而又最能适应水面上一切颠颠簸簸,风风雨雨。”
词语解释:心重  拼音:xīn zhòng
(1).犹心切。《西游记》第二七回:“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2).谓思虑过多。《红楼梦》第七八回:“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不能那么心重啊,四奶奶!”
词语解释:国重  拼音:guó zhòng
国家的重任。《三国志·吴志·孙晧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 晧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方今主上圣明,覆幬无外,僕备位宰辅,属当国重。”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臣以寡劣,负荷国重,实赖 穆之 匡翼之。”
词语解释:归重  拼音:guī zhòng
(1).犹推重。 宋 叶适 《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始公以盛名,天下归重。”
(2).犹借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科道争为主考》:“倘有姦獘,谁为纠察?即京差不便,总必归重内帘,当使甲科就教者,復以行取,以备主考。”
词语解释:身重  拼音:shēn zhòng
有身孕
中医称感觉肢体沉重,行动不便的症状
词语解释:顾重  拼音:gù zhòng
顾念重视。《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 知微 甚加顾重,因授馆休焉。”
词语解释:言重  拼音:yán zhòng
(1).说话慎重。 汉 扬雄 《法言·修身》:“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 唐 杜荀鹤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诗:“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人。”
(2).指话说得过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老嬷道:‘言重,言重。老身怎好出口?’”《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强人听了,哈哈大笑,道:‘言重!言重!这个怎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老太太言重了!”
词语解释:持重  拼音:chí zhòng
(1).谓主持丧祭或宗庙社稷祭祀之事。《仪礼·丧服》:“何以不贰斩也?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胡培翚 正义:“持重,谓主持宗庙祭祀之重。”《汉书·师丹传》:“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復奉 定陶共皇 祭入其庙。”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邓攸 始避难”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七岁丧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2).担负重大任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论》:“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天子拜 太祖 大将军,进 彧 为 汉 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
(3).举重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宋建 曰:‘…… 黄氏 诸倩见 建 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建 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 建 病得之好持重。”
(4).稳重;谨慎。《史记·韩长孺列传》:“ 张羽 力战, 安国 持重,以故 吴 不能过 梁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新进之士喜勇鋭,老成之人多持重。” 茅盾 《喜剧》三:“想起我们同学的时候,你是多么持重,总不肯乱走一步。”
词语解释:起重  拼音:qǐ zhòng
谓吊起并搬移重物。 胡万春 《特殊性格的人》:“我和起重工人一起用手把木头往下揿。” 樊天胜 《阿扎与哈利》:“但我还是决定作最严格的预防措施,对大副说:‘全体集合,加固前后锚缆,固定甲板器材和放下起重吊杆,立即行动。’”
词语解释:业重  拼音:yè zhòng
佛教语。谓罪孽深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业重身心,把往事思量遍。”《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想是 苏 门前世业重,今日遭此冤劫,不如死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念奴前身业重,绑十指筝絃簫孔;慵线懒针,几曾解女红。”
词语解释:地重  拼音:dì zhòng
地利富厚。《管子·侈靡》:“地重人载,毁敝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是以下名而上实也。”《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自 汧 雍 以东至 河 华 ,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为邪。” 张守节 正义:“言 关中 地重厚,民亦重难不为邪恶。”
词语解释:推重  拼音:tuī zhòng
推许尊重。《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光禄勋 河东 裴儁 等”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裴氏家记》:“既长知名,为 蜀 所推重也。”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文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 张中丞 特起 新蔡 …… 王次公 絶推重之。”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重。”
词语解释:耳重  拼音:ěr zhòng
重听,听觉迟钝。 唐 张籍 《咏怀》:“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唐 韦蟾 《赠商山僧》诗:“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元 刘敏中 《南乡子·老病自戏》词:“耳重眼花多,行则欹危语则讹。”
词语解释:厚重  拼音:hòu zhòng
(1).敦厚持重。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 周勃 厚重少文,然安 刘 氏者,必 勃 也。” 宋 王安石 《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明史·刘仲质传》:“ 仲质 为人厚重篤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民厚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
(2).浑厚庄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欲於大殿书‘大雄之殿’四字……以‘大’‘之’二字皆少笔,宜结体厚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 秦牧 《茅台·花雕瓶子》:“采取独特的形式,在朴素中注意到和谐,端庄,厚重,光泽。”
(3).厚实,有分量。 宋 岳飞 《申省进兵渡江札子》:“今据诸处申到,番伪敌马厚重,欲分路前来侵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即墨 刀尤精鍊厚重。”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的意思,以为季刊比月刊较厚重。”
(4).丰厚隆重。 唐 张鷟 《游仙窟》:“予与夫人娘子,本不相识,暂缘公使,邂逅相遇。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5).厚待,看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宁 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於益厚重 燕 。”
词语解释:坚重  拼音:jiān zhòng
坚定而从容。 汉 扬雄 《羽猎赋》:“曲队坚重,各按行伍。”《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及日暮, 光弼 秉炬徐行,部曲坚重,贼引兵躡之,不敢逼。”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茶地移营诏》:“今行营,其令各军各营,队伍宜整齐坚重。”
词语解释:十重  拼音:shí zhòng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
词语解释:权重  拼音:quán zhòng
犹权力,大权。《晏子春秋·问上九》:“内则蔽善恶於君上,外则卖权重於百姓。” 于省吾 新证:“‘权重’謰语,重亦权也。《韩非子·和氏》‘大臣贪重’,言大臣贪权也。《亡徵》‘官职可以重求’,言官职可以权求也。”《史记·殷本纪》:“ 西 伯 滋大, 紂 由是稍失权重。” 汉 荀悦 《申鉴·时事》:“今郡县无常,权轻不固,而州牧秉其权重,势异於古,非所以强干弱枝也,而无益治民之实。”
词语解释:车重  拼音:chē zhòng
辎重车。《史记·秦本纪》:“ 景公 母弟 后子鍼 有宠, 景公 母弟富,或譖之,恐诛,乃奔 晋 ,车重千乘。”《汉书·赵充国传》:“为虏所击,失亡车重兵器甚众。”《后汉书·刘焉传》:“﹝ 刘焉 ﹞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餘乘。” 李贤 注:“重,輜重也。”
词语解释:引重  拼音:yǐn zhòng
(1).载运重物。《易·繫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2).标榜,推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亦倚 魏其 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故虽公卿贵人,亦往往相为引重不少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同志益相为引重,则异己益相为忌嫉。”
词语解释:斤重  拼音:jīn zhòng
重量。《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访之羣下,咸莫能出其理。”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蜀茶法》:“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
词语解释:寄重  拼音:jì zhòng
犹借重。 郭沫若 《集外·七请》:“抒情用进步的话来说便是表现意识,他当寄重于主观的情调,这和小说之寄重于客观的认识者不同。”
词语解释:看重  拼音:kàn zhòng
重视;看得起。 鲁迅 《书信集·致陈烟桥》:“现在首先是在引起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 丁玲 《母亲》一:“可是我们老爷在日就只喜欢这位小女儿,说三姑奶奶把银钱太看重了。实在银钱不看重也不成唦。” 华山 《山中海路》二:“从前都看重金子、银子,现在国家可看重黑石头。都是宝贝啊!”
词语解释:器重  拼音:qì zhòng
(1).看重;重视。《汉书·冯野王传》:“ 野王 虽不为三公,甚见器重,有名当世。”《旧唐书·崔玄暐传》:“少有学行,深为叔父秘书监 行功 所器重。”《明史·张居正传》:“ 嘉靖 二十六年, 居正 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 徐阶 辈皆器重之。” 茅盾 《动摇》十:“我看这个人完全是投机分子。 史俊 那么器重他,想来可笑。”
(2).才能。《北史·序传》:“﹝ 李冲 ﹞少孤,为 承 训养。 承 常言,此儿器重非恒,方为门户所寄。”
(3).犹质朴,厚重。《梁书·冯道根传》:“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 周勃 之器重。”
词语解释:敬重  拼音:jìng zhòng
尊重。《韩非子·说林下》:“今君少主也,而务名,不如令 荆 贺君之孝也,则君不夺公位而大敬重公,则公常用 宋 矣。”《史记·滑稽列传》:“有詔得令乳母乘车行驰道中。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不敢停妻再娶,恐被 宋弘 所笑。众人闻之,愈加敬重。”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词语解释:端重  拼音:duān zhòng
(1).端庄稳重。 宋 欧阳修 《跋〈李西台书〉》:“ 李公 为人端重清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诸姊妹皆呼之贵人以嘲笑之;而 四娘 端重寡言,若罔闻之。”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个十分瘦弱的女人,举止端重,衣服不甚华丽。”
(2).端正凝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弇州 旧藏《汉书》,得之 吴中 陆太宰 家, 宋 板 宋 楮,字画端重,是 赵文敏 故物。”
词语解释:凝重  拼音:níng zhòng
(1).厚重;沉重。《易纬韩凿度》卷上:“圣人则象,月即轻疾,日则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凝重的空气,压迫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2).庄重;稳重。《晋书·吕光载记》:“﹝ 吕光 ﹞沉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 宋 陈亮 《胡公济墓碣铭》:“ 公济 於余为大父行,及际其晚岁泊然之时,睹其风貌敦厚,气质凝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四娘 ﹞翩然竟来。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 四娘 ;目有视,视 四娘 ;口有道,道 四娘 也;而 四娘 凝重如故。”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 林 站住了,淡然一笑,就慢步走向 金 ,态度凝重,好象捧着一满碗的水。”
词语解释:严重  拼音:yán zhòng
(1).指地位高、威势重的人。《管子·重令》:“故禁不胜於亲贵,罚不行於便辟,法禁不诛於严重,而害於疏远……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
(2).敬重。《史记·游侠列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明史·魏骥传》:“ 正统 中, 王振 怙宠,凌公卿,独严重 驥 ,呼‘先生’。”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吴趋 故严重 王敬臣 ,纤儿妇人,皆呼 王孝子 。”
(3).严肃稳重。《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蒜 为人严重,动止有度,朝臣太尉 李固 等莫不归心焉。” 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 苏氏 既大家,而姑 王夫人 ,太尉 文正公 之息女也,严重有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 顾都御史 佐 ,性严重,声望伟然,未尝口毁誉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黄陶菴 先生性严重,馆 牧斋 家,不肯和 柳夫人 诗。”
(4).犹严酷;严厉。《后汉书·杜林传》:“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四章:“有军兵,则军法尤严重,杀人如草芥焉。”
(5).重大。 李大钊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在我们 中国 今日的劳动界,尤其应该令这个日子含有严重的意义。”
(6).形容情势紧急危险。 巴金 《灭亡》第十六章:“等到她明白事情十分严重的时候,她就毫无主意地痛苦起来。” 杨朔 《我的改造》:“四外岗楼的探照灯闪来闪去,敌情很严重。”
(7).过于笨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世宗 命满州护军习之,号车骑营,然其制严重,难以遄行。”
词语解释:尊重  拼音:zūn zhòng
(1).敬重;重视。《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 堪 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 宋 欧阳修 《皇从侄博平侯墓志铭》:“尊重师友,执经问道无倦色。” 柔石 《二月》十:“你应该尊重舆论一些,众口是可怕的。” 巴金 《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他们是热爱 老舍 的,他们尊重这位有才华,有良心的正直、善良的作家。”
(2).尊贵;显要。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夫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才,然在尊重之位者,辅助者强,饰之者巧,靡不达也。”《史记·汲郑列传》:“人或説 黯 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崔生 叩头谢曰:‘适憩旅舍,日已迟晚。相公尊重,非时不敢具陈卑礼,伏乞哀怜,获归乡里。’”
(3).庄重;自重。《朱子语类》卷七一:“ 范文正公 等行得尊重,其人才亦忠厚。”《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官人请尊重,有话慢讲。” 曹禺 《雷雨》第二幕:“用不着你问。请你自己放尊重一点。”
(4).对对方的敬称。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敢以管见,上干尊重。”《三国志平话》卷中:“ 诸葛 问曰:‘尊重何人也?’ 玄德 曰:‘念 刘备 是 汉 朝十七代玄孙、 中山靖王 刘胜 之后,见 辛冶 太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路径不平,恐劳尊重,请登羊车,缓游园圃。”
词语解释:庄重  拼音:zhuāng zhòng
(1).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新唐书·李暠传》:“ 暠 ,美风仪,以庄重称,当时有宰相望。”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公自少庄重不苟,力学有文,乡党异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原来这位夫人,向来庄重寡言,治家严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道静 瞪着他们足有一分钟,然后庄重地转身过来,不慌不忙地走开了。”
(2).指文辞谨严,典雅端重,不浮靡虚夸。 宋 苏轼 《答舒尧文书》:“使者及门,授教及诗……大抵词律庄重,敍事精緻,要非嚣浮之作。”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至于制命之词,贵在简严庄重,乃为得体。”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后见外孙 陆崑圃 代作四章,更觉庄重,遂加润色,远寄京师。”
(3).指书体端正浑厚,与秀丽、柔弱相对。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颜 书虽庄重而痴肥,无復俊宕之致。”
词语解释:听重  拼音:tīng zhòng
谓听信倚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顷在 桂林 ,与一 韩生 者游。 韩生 嗜酒,自云有道术,初不大听重之也。”
词语解释:失重  拼音:shī zhòng
物体失去重量。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运动而引起。
词语解释:信重  拼音:xìn zhòng
信任看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倪宽 ﹞迁左内史,民甚信重之。”《南史·王准之传》:“ 至德 初,徵为左驍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吴组缃 《山洪》二九:“目今 戚先生 他们就信重我们这几个人。”
词语解释:崇重  拼音:chóng zhòng
(1).犹尊贵;高贵。《后汉书·窦融传》:“ 肃宗 即位,以公主修勑慈爱,累世崇重,加号长公主。”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任。”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以大王嗣守其国,爵命崇重,一如先大王。” 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先生德位崇重,下交于奔走之吏,先生之道益光矣。”
(2).尊重;重视。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所以篤俗训民,静一流竞。”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復本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肃宗 、 代宗 ,崇重儒术。”
(3).古代书信末祝颂对方的用词。犹言贵体。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惟宴喜外,倍保崇重。祝望祝望。”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惟冀为时倍保崇重,无任祷颂之至。”
词语解释:安重  拼音:ān zhòng
(1).安适。《荀子·王霸》:“形体好佚而安重閒静莫愉焉,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
(2).安详稳重。《后汉书·姚期王霸祭遵传论》:“ 祭肜 武节刚方,动用安重,虽 条侯 、 穰苴 之伦,不能过也。” 宋 司马光 《进孝经指挥札子》:“体貌尊严,举止安重。” 明 高启 《跋眉庵记后》:“世方以僕僕为忠,察察为智,安重而为国之望者则以为无用。”
词语解释:称重  拼音:chēng zhòng
(1).称许看重。 宋 许顗 《彦周诗话》:“先伯父 治平 四年举进士第一,少从 丁寳臣 ,以文字为 欧阳文忠公 、 王岐公 所称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尝荐用里人 霍原 及 申理 、 张华 ,为时所称重。”
(2).指受到称许看重。《新唐书·张巡传》:“﹝ 巡 ﹞ 开元 末,擢进士第,时兄 晓 已位监察御史,皆以名称重一时。”
词语解释:辎重  拼音:zī zhòng
(1).外出时携载的物资。《老子》:“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輜重。”《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 赵王 ,乃行过 雒阳 ,车骑輜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於王者。” 清 袁枚 《新齐谐·喀雄》:“一日 周 女忽至,带来輜重甚富, 雄 惊且喜。”
(2).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新五代史·唐臣传·王建及》:“﹝ 建及 ﹞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輜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 杨朔 《征尘》:“队伍通过我们身旁,长长的一列,最后是辎重队。”
词语解释:体重  拼音:tǐ zhòng
身体的重量。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基盘的宽狭,与体重的分配,错综地变化着,有种种不同的意义。”
词语解释:眷重  拼音:juàn zhòng
爱重;器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 右丞 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歷诸贵之间,尤为 岐王 之所眷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九:“ 赵侍读 师民 …… 仁庙 时讲书后殿,説乾卦四德,至贞字,不以他音代呼,直言其字。近侍皆掩口,公徐曰:‘临文不讳。’帝目送之,顾左右曰:‘此真古儒也。’其眷重如此。”
词语解释:契重  拼音:qì zhòng
(1).谓友情深厚。 元 王沂 《寿胡琴所并酬春日见寄时寓居王宅》诗之一:“絶俗调高闻白雪,结交契重见金兰。”
(2).器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乔生 , 晋寧 人,少负才名……邑宰以文相契重。”《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老哥没有送过人的钱,何以上台也会契重你?”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二章:“可见朝廷是契重他的,只要好生巴结两年,督抚一定可靠。”
词语解释:宝重  拼音:bǎo zhòng
珍惜重视。《元史·欧阳玄传》:“片言隻字,流传人间,咸知宝重。” 明 李贽 《寄京友书》:“中有最号真切者,犹终日皇皇,计利避害,离实絶根,以宝重此大患之身,是尚得为学道人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 中国 的《孔子圣迹图》,只要是 明 版的,也早为收藏家所宝重。”
词语解释:雅重  拼音:yǎ zhòng
(1).甚器重;甚敬重。《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 何敞 及言事者多讼 酺公 忠,帝亦雅重之。”《新唐书·韦景骏传》:“始 竇怀贞 雅重其材。及执政,荐为大理正、左臺御史中丞。” 明 袁宏道 《送潜江潘明府伯和入计序》:“余雅重之,故特述以为献。”
(2).雅正持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允 字 子师 , 太原 祁 人。容仪雅重,非礼不动。”《新唐书·韩偓传》:“ 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 明 方孝孺 《宁野轩铭》:“老成先进之人,皆浑厚雅重。”《红楼梦》第五七回:“且 岫烟 为人雅重, 迎春 是个老实人。”
(3).素来重视。 明 刘基 《闻高邮纳款漫成口号》:“圣朝雅重怀柔策,诸将当知虏掠非。” 明 文徵明 《叙送陆君世明》:“国朝之制,雅重进士之科。”
词语解释:隐重  拼音:yǐn zhòng
威重,深沉稳重。隐,用同“ 稳 ”。《南齐书·吕安国传》:“ 宋 大明 末,以将领见任,隐重有干局,为 刘勔 所称。”
词语解释:閟重  拼音:bì zhòng
慎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四:“吾兄天资至高,所见必与僕同。然恐过於爱僕,以僕不能閟重为忧。”
词语解释:显重  拼音:xiǎn zhòng
(1).重视,尊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入 秦 , 秦王 与 应侯 必显重以示天下。”
(2).位高势重。《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卿父劝吾协同 曹公 ,絶婚 公路 ;吾今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
词语解释:叹重  拼音:tàn zhòng
赞叹敬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旧制,羣臣立于殿庭,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于廊下……朝既罢, 斌 于雪中拔身而去,见之者咸嘆重焉。”
词语解释:后重  拼音:hòu zhòng
(1).指贵家殉国者的后代。《墨子·号令》:“四面四门之将,必选择之有功劳之臣,及死事之后重者,从卒各百人,门将并守他门。”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云:“重者即重室子也。”
(2).部队后行的辎重。《汉书·陈汤传》:“从后与 汉 军相及,颇寇盗后重。” 颜师古 注:“重谓輜重也。”
词语解释:景重  拼音:jǐng zhòng
仰慕推重。《新唐书·高釴传》:“诸弟皆检愿友爱,为搢绅景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梁太祖 每览 太原 书檄,遥景重之,曰:‘我何不得此人也? 陈琳 、 阮瑀 ,亦不是过。’”
共25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