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菹醢 拼音:zū hǎi
亦作“葅醢”。
(1).肉酱。《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 唐 参寥子 《〈阙史〉序》:“﹝《闕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
(2).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楚辞·离骚》:“ 后辛 之菹醢兮, 殷 宗用而不长。”《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史记·吴王濞列传》:“臣 卬 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旧唐书·李密传》:“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 高阳 ,必为菹醢。” 柳亚子 《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 秦 。”词语解释:脯醢 拼音:fǔ hǎi
(1).佐酒的菜肴。《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 贾公彦 疏:“脯醢者,是饮酒肴饈,非是食饌。”《隋书·礼仪志三》:“驾将至,委奠币,荐脯醢,加羊於軷,西首。” 唐 白居易 《斋毕开素》诗:“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香。”
(2).古代酷刑。处斩之后剁肉成泥。《战国策·赵策三》:“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词语解释:醯醢 拼音:xī hǎi
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 孙希旦 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资醯以成也。” 宋 张耒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诗:“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词语解释:龙醢 拼音:lóng hǎi
用龙肉制成的酱。 汉 张衡 《南都赋》:“远世则 刘后 甘厥龙醢,视 鲁县 而来迁。”参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词语解释:俎醢 拼音:zǔ hǎi
(1).剁成肉酱。
(2).肉酱。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回回香料》:“其拌俎醢用马思答吉,形类地榭,极香。”词语解释:鲊醢 拼音:zhǎ hǎi
鱼酱。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衡州》诗:“搜寻到篋笥,鮓醢无復存。”词语解释:鲎醢 拼音:hòu hǎi
鲎肉酱。 宋 陆游 《春晚小饮》诗:“小儿偶得官楼酒,鱟醢鰌乾一醉同。”词语解释:蜃醢 拼音:shèn hǎi
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周礼·地官·川衡》“祭祀宾客共川奠” 唐 贾公彦 疏:“《醢人》云:‘馈食之豆,有蜃醢、蠯醢,蜃蠯是蛤。’”词语解释:蚳醢 拼音:chí hǎi
用蚁卵做的酱。《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蜃,蚳醢。”《礼记·内则》:“腶脩蚳醢。” 宋 梅尧臣 《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诗:“今令智者以智取,即见蚳醢传太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北户録》云:‘ 广 人於山间掘取大蚁卵为酱,名蚁子酱。’按此即《礼》所谓‘蚳醢’也, 三代 以前固以为食矣。然则 汉 人以鼃祭宗庙,何足怪哉!”词语解释:醓醢 拼音:tǎn hǎi
带汁的肉酱。《诗·大雅·行苇》:“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毛 传:“以肉曰醓醢。” 孔颖达 疏:“盖用肉为醢,特有多汁,故以醓为名。”《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 郑玄 注:“醓,肉汁也。”《金史·礼志一》:“第三行豚胉在前,醓醢酏食鹿臡次之。”词语解释:覆醢 拼音:fù hǎi
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 孔子 痛 子路 被醢于 卫 ,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后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的情谊。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君遇 孙秀 之难,闔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慟,乃树碑以记事。”词语解释:相醢 拼音:xiāng hǎi
相互残杀。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妬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词语解释:诛醢 拼音:zhū hǎi
诛杀并剁成肉酱。泛指残酷地杀害。《明史·外国传二·安南》:“而贼臣 黎季犛 父子弑主篡位,屠戮忠良,灭族者以百十数,臣兄弟妻孥亦遭害。遣人捕臣,欲加诛醢。”词语解释:蜗醢 拼音:wō hǎi
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礼记·内则》:“蜗醢而苽食雉羹。”《仪礼·士冠礼》“葵菹蠃醢” 汉 郑玄 注:“蠃醢,螔蝓醢,今文蠃为蜗。”词语解释:蜱醢 拼音:pí hǎi
蚌肉做的酱。《仪礼·既夕礼》:“东方之饌,四豆:脾析、蜱醢,葵菹、蠃醢。” 郑玄 注:“蜱,蜯也。”词语解释:螷醢 拼音:pí hǎi
蚌做的酱。《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蠯醢。”《仪礼·既夕礼》作“蜱醢”。词语解释:鹿醢 拼音:lù hǎi
鹿肉制成的酱。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则易以匹马。非兰本美也,愿子详其所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皇会》:“供品以鹿醢东酒、松茶枣汤、炉焚茅草云蕊真香。”词语解释:鱼醢 拼音:yú hǎi
鱼酱。《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鱼醢。”《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醢署﹞掌供醢醯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兎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词语解释:麋醢 拼音:mí hǎi
麋肉制成的酱。《晏子春秋·杂上二三》:“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麋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词语解释:七醢 拼音:qī hǎi
古代的七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七醢:醓、蠃、蠯、蚳、鱼、兔、鴈醢。”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异品朱樱緑笋,香葅紫蕨青葵,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词语解释:亨醢 拼音:hēng hǎi
古代的酷刑。把人用鼎镬煮杀或者剁成肉酱。《汉书·江充传》:“ 充 逋逃小臣,苟为姦譌,激怒圣朝,欲取必於万乘以復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词语解释:屠醢 拼音:tú hǎi
犹杀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何至驱市人而战,受其屠醢乎!”词语解释:烹醢 拼音:pēng hǎi
古时的两种酷刑。烹是将人煮死;醢是把人剁成肉酱。《战国策·赵策三》:“吾将使 秦王 烹醢 梁王 。”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布 ,彊如 梁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钁伏鑕,烹醢分裂。”词语解释:潜醢 拼音:qián hǎi
谓暗暗地剁成肉酱。《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雌死,潜醢以食 夏后 。”词语解释:肉醢 拼音:ròu hǎi
肉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老妈妈,若无你救我之时,险些儿做了粉齏肉醢。”词语解释:盐醢 拼音:yán hǎi
指盐和酱之类。 唐 沉亚之 《上李谏议书》:“夫真伪杂鬻,循户而唱,祈其售者,伪得十九焉。是椒桂之质类而馨辛不为也;梅醯之质类而苦酸不为也;盐醢之质类而鹺咸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