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径去声 [xìng,兴趣][shèng,胜败][yìng,答应][夜也][shèng,名词][chèng chèn,相称][详注1][dèng][止水也][chèng][鞍鐙][jìng][dìng,动词][nìng][《集韻》莫定切,銘去聲][音证。《广韵》热也。《正韵》郁热。][详注2]


注1:莹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注2:橙 音凳。几属。《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匠人误钉,不可下,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发尽白。
首字词组
醒心醒睡醒酒石醒素醒事醒酒花醒豁醒亮
醒眼醒困醒寤醒黠醒鼻涕醒魇醒酒汤 
醒酒醒松醒脾醒木醒醒白白醒水醒酒池 
醒醒醒悟醒得醒目醒绽醒醉草醒药 
醒狂醒酒冰醒苏醒觉醒聩震聋醒心杖醒腔 

词语解释:醒心  拼音:xǐng xīn
(1).神志清醒。 唐 韩偓 《天鉴》诗:“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半生醉梦 郑 衞 音,一旦醒心《韶》《濩》曲。”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刘秀野闲居十五咏·春谷》:“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书醒心。”
(3).指清醒的认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总序》:“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境,皆明者之醒心。”
词语解释:醒眼  拼音:xǐng yǎn
(1).清醒的眼光。 五代 齐己 《对菊》诗:“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澹黄。”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柳亚子 《孤愤》诗:“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羣尸。”
(2).使眼睛清亮。 明 袁宏道 《致李宏甫书》:“牀头有《焚书》一部,愁可以破颜,病可以健脾,昏可以醒眼。”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且将花醒眼,莫使恨填胸。”
(3).明显突出,引人注目。
词语解释:醒酒  拼音:xǐng jiǔ
使由醉而醒。 唐 杜甫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诗:“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隄。”《三国演义》第二三回:“筵中无可为乐,我有一人,可为众官醒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此时 德泉 叫人买了水果来醒酒。”
词语解释:醒醒  拼音:xǐng xǐng
(1).清楚;清醒。 唐 白居易 《欢喜偈》之二:“眼暗头旋耳重听,唯餘心口尚醒醒。”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忆筵上,偷携手。趁歌停舞罢来相就。醒醒个,无些酒。”
(2).聪明。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钝物丰财宝,醒醒汉无钱。” 宋 范成大 《信笔》诗:“童子昔曾夸了了,主翁今但诺醒醒。”
(3).美好貌。 宋 石孝友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剑履醒醒天日表, 集英殿 下春来早。”
词语解释:醒狂  拼音:xǐng kuáng
谓狂放傲世。语本《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曰:‘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 唐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耻矜学步貽身患,岂慕醒狂躡祸阶。” 宋 朱熹 《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我亦醒狂多忤物,颇能还赠一言不?”
词语解释:醒睡  拼音:xǐng shuì
(1).假寐;打瞌睡。 唐 李洞 《对棋》诗:“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 唐 郑谷 《浯溪》诗:“渔翁醉睡又醒睡,谁道皇天最惜闲?”
(2).犹警醒。谓睡时不要睡得太熟。《水浒传》第二五回:“ 武大 道:‘却是好也!生受大嫂,今夜醒睡些个,半夜里调来我吃。’”《西游记》第五二回:“各门上小的醒睡!恐 孙悟空 又变什么,私入家偷盗。”《红楼梦》第一○九回:“ 宝釵 因命 麝月 、 五儿 给 宝玉 仍在外间铺设了,又嘱咐两个人:‘醒睡些;要茶要水,都留点神儿。’”
(3).即醒木。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副旦做排场敲醒睡科。”参见“ 醒木 ”。
词语解释:醒木  拼音:xǐng mù
说书艺人为了使听众肃静或加强语言气势,用来拍桌子的小木块。也有用玉石制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拍醒木説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説不是别的,是申 鲁 三家欺君之罪,表 孔圣人 正乐之功。”《镜花缘》第八三回:“﹝ 紫芝 ﹞於是把醒木朝桌上一拍,道:‘列位压静。’”
词语解释:醒困  拼音:xǐng kùn
消除困倦。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今日公相未出堂,众官久俟,某有一小话,愿资醒困。” 明 吕坤 《答孙月峰书》:“所谓教外别传、南宗正派,以为醒困之一助,未尝不可也。”
词语解释:醒松  拼音:xǐng sōng
犹惺忪。刚苏醒貌。 宋 毛滂 《生查子·春日》词:“烟暖柳醒鬆,雪尽梅清瘦。”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鬆説梦些。”
词语解释:醒悟  拼音:xǐng wù
亦作“ 醒寤 ”。
(1).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状态中清醒过来。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法华经·信解品》:“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定必死。’转更惶怖,闷絶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復与语。’” 唐 元稹 《出门行》:“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2).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汉 王充 《论衡·佚文》:“ 赵佗 王 南越 ,倍主灭使,不从 汉 制…… 陆贾 説以 汉 德,惧以帝威,心觉醒悟,蹶然起坐。”《朱子语类》卷十八:“‘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田妃 恍然醒悟:这首诗对女子确有点不吉利。”
词语解释:醒酒冰  拼音:xǐng jiǔ bīng
食物名。即水晶脍。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三·易物名》:“ 山谷 喜为物易名……水晶膾则易为醒酒冰。” 宋 高观国 《菩萨蛮·水晶脍》词:“一洗醉魂清,真成醒酒冰。”参见“ 水晶鱠 ”。
词语解释:水晶鲙  拼音:shuǐ jīng kuài
亦作“ 水晶膾 ”。 将切细的鱼、肉碎片配以佐料,经烹煮、冷冻后而成的半透明块状食品。 宋 曾慥 《类说·扫愁帚醒酒冰》:“ 东坡 以 洞庭 春色为扫愁帚, 山谷 以水晶膾为醒酒冰。”
词语解释:醒酒石  拼音:xǐng jiǔ shí
石名。 唐 李德裕 于 平泉 别墅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有醒酒石, 德裕 尤所宝惜,醉即踞之。《新五代史·杂传七·张全义》:“ 全义 监军尝得 李德裕 平泉 醒酒石。 德裕 孙 延古 ,因託 全义 復求之。” 清 赵翼 《题杨斐园研堂长卷》诗:“ 平泉 醒酒石,忽落他人手。”
词语解释:醒寤  拼音:xǐng wù
见“ 醒悟 ”。
词语解释:醒悟  拼音:xǐng wù
亦作“ 醒寤 ”。
(1).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状态中清醒过来。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法华经·信解品》:“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定必死。’转更惶怖,闷絶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復与语。’” 唐 元稹 《出门行》:“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2).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汉 王充 《论衡·佚文》:“ 赵佗 王 南越 ,倍主灭使,不从 汉 制…… 陆贾 説以 汉 德,惧以帝威,心觉醒悟,蹶然起坐。”《朱子语类》卷十八:“‘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田妃 恍然醒悟:这首诗对女子确有点不吉利。”
词语解释:醒脾  拼音:xǐng pí
(1).消遣解闷。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书》:“听彼俚歌,聆此笑语,謔弄片时,亦足供醒脾之用。”《红楼梦》第八回:“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
(2).谓令人快慰。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秋收大队多醒脾,一声哨子吹,人们就到齐。”
词语解释:醒得
懂得,知道
词语解释:醒苏  拼音:xǐng sū
犹苏醒。《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多少内人喷水救,须臾得活却醒甦。”
词语解释:醒素  拼音:xǐng sù
犹清醒。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
词语解释:醒黠  拼音:xǐng xiá
清醒机智。 唐 白居易 《家酿新熟每尝辄醉妻侄等劝令少饮因成长句以谕之》:“六十三翁头雪白,假如醒黠欲何为?”
词语解释:醒木  拼音:xǐng mù
说书艺人为了使听众肃静或加强语言气势,用来拍桌子的小木块。也有用玉石制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拍醒木説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説不是别的,是申 鲁 三家欺君之罪,表 孔圣人 正乐之功。”《镜花缘》第八三回:“﹝ 紫芝 ﹞於是把醒木朝桌上一拍,道:‘列位压静。’”
词语解释:醒目  拼音:xǐng mù
(1).谓睁眼不眠。 宋 梅尧臣 《永叔赠酒》诗:“一夕復一夕,醒目常不眠。”
(2).显眼,引人注目。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神船》:“遂登舟,伏船头上舱中眺望,模糊不甚醒目。”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八章:“代表们都穿上新分的较为醒目的衣裳。”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四章:“这里插着一个很大的木牌,写着醒目的大字。”
(3).谓使眼目清新。 郭小川 《中国的秋天》诗:“面对这无限风光,怎能不醒目动心!”
(4).即醒木。 清 范述祖 《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説,不用傢伙,惟有醒目一块,纸扇一把。”参见“ 醒木 ”。
词语解释:醒木  拼音:xǐng mù
说书艺人为了使听众肃静或加强语言气势,用来拍桌子的小木块。也有用玉石制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拍醒木説介]敢告列位,今日所説不是别的,是申 鲁 三家欺君之罪,表 孔圣人 正乐之功。”《镜花缘》第八三回:“﹝ 紫芝 ﹞於是把醒木朝桌上一拍,道:‘列位压静。’”
词语解释:醒觉  拼音:xǐng jué
(1).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朱子语类》卷七一:“如睡到忽然醒觉处,亦是復气象。”《水浒传》第二回:“却説庄客 王四 一觉直睡到二更,方醒觉来。”
(2).比喻认识由模糊而清楚。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再过几百年,在四处思想都醒觉了,跟着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记载的出现。”
(3).犹醒睡,警醒。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二折:“船上人,大家小心仔细,睡便睡,要睡得醒觉些。”《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上牀同睡,又説了与 嬾龙 打赌赛之事。夫妻相戒,大家醒觉些个。”
词语解释:醒事
懂事
词语解释:醒鼻涕
擤鼻涕
词语解释:醒醒白白
明明白白
词语解释:醒绽  拼音:xǐng zhàn
方言。谓树木返青发芽。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三:“院坝里种的玉兰花还未曾含苞,迎春的杏树也还没有醒绽。”
词语解释:醒聩震聋  拼音:xǐng kuì zhèn lóng
犹言振聋发聩。 陶曾佑 《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臺中,一奋而萃此醒聵震聋之盘涡里。”
词语解释:醒酒花  拼音:xǐng jiǔ huā
牡丹花的别名。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醒酒花》:“ 明皇 与贵妃幸 华清宫 ,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递嗅其艷,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艷,尤能醒酒。’”
词语解释:醒魇  拼音:xǐng yǎn
醒时有如在恶梦中所感受到的苦恼
词语解释:醒水  拼音:xǐng shuǐ
(1).指秧苗插下后复苏存活。《小说月刊》1981年第12期:“秧插下去半个月了,别的人家跟他一天栽的秧都快封行,风一吹,沙啦沙啦响;而他承包的这块秧田的秧好像还没醒水:稀稀的稻棵子像筷子一样直立着,水面上浮着一层剥落的枯叶。”
(2).犹警觉。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二章:“ 刘二桂 说:‘最要紧的是把 金眼耀 攫住。便是查出接济他的人,要攫他也不容易的。 穿山狗 出了事,他不醒水?’”
词语解释:醒醉草  拼音:xǐng zuì cǎo
草名。旧说醉人嗅之即醒。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醒醉草》:“ 兴庆池 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於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词语解释:醒心杖  拼音:xǐng xīn zhàng
中药远志的别名。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词语解释:醒豁  拼音:xǐng huò
(1).清醒,明白。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文清语》:“吾自视衣冠体貌,无一相宜者,乃能备位政府,不致陨越者,何也?寄语郎署诸公亦可以醒豁矣。”
(2).清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把当时的局势叙述得比较醒豁。” 克非 《春潮急》三:“当问题笼统说的时候,组干部们是不容易弄醒豁的。”
(3).犹清白。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四:“说是‘下台干部’ 金东水 ,同他四姨子 许秀云 ‘不醒豁’。”
词语解释:醒酒汤  拼音:xǐng jiǔ tāng
(1).可以醒酒的羹汤。
(2).用以喻泄恨的对象。《红楼梦》第八三回:“一日,﹝ 夏金桂 ﹞吃了几杯闷酒,躺在炕上,便要借那 宝蟾 作个醒酒汤儿。”
词语解释:醒酒池  拼音:xǐng jiǔ chí
古池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西有大池,中为堂,榜之曰‘含碧’。水四面喷泻池中而阴出之,故朝夕如飞瀑而池不溢。 洛 人盛醉者走登其堂輒醒,故俗目曰‘醒酒池’。”
词语解释:醒药  拼音:xǐng yào
醒酒的药。比喻警醒世俗的佛教教义。 唐 李华 《故中岳越禅师塔记》:“请主 大云寺 ,浩浩羣醉,愿霑醒药。”
词语解释:醒腔  拼音:xǐng qiāng
觉醒明白。例如:听了你的话,我终于醒腔了。
词语解释:醒亮  拼音:xǐng liàng
犹显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有意晦不明,不妨略改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