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醉乡 拼音:zuì xiāng
亦作“ 醉鄊 ”。 指醉酒后神志不清的境界。 唐 王绩 《醉乡记》:“ 阮嗣宗 、 陶渊明 等十数人,并游於醉乡。” 元 徐再思 《蟾宫曲·西湖夏宴》:“只此是人间醉鄊,更休题天上天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大郎 终日懵懵醉乡,没些搭煞,不加提防。” 清 张锡祚 《田家诗》:“惟我喜饮酒,醉鄊数往復。”《红楼梦》第二四回:“﹝ 倪二 ﹞此时正从欠钱人家索债归来,已在醉乡,不料 贾芸 碰了他,就要动手。”词语解释:醉眼 拼音:zuì yǎn
醉后迷糊的眼睛。 唐 杜甫 《九日登梓州城》诗:“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我这里问春风桃李无言,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这朦胧的发祥地,由我看来,--虽然是 冯乃超 的所谓‘醉眼陶然’--也还在那有人爱,也有人憎的官僚和军阀。”词语解释:醉翁 拼音:zuì wēng
(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词语解释:醉墨 拼音:zuì mò
谓醉中所作的诗画。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醉中偶作见寄次韵》:“怜君醉墨风流甚,几度题诗 小谢 斋。”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词:“天外三山,洲边一鷺, 李白 题诗处。锦袍安在,淋漓醉墨飞雨。” 清 黄景仁 《屠清渠丈过饮醉后作山水幅见遗》诗:“我歌君饮万事足,更看醉墨挥淋漓。”词语解释:醉梦 拼音:zuì mèng
亦作“ 醉夣 ”。 谓人糊里糊涂如醉如梦。 唐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宋 苏轼 《次韵胡完夫》:“相从杯酒形骸小,笑説平生醉梦间。” 元 卢挚 《蟾宫曲·橙杯》:“酒入诗肠,醉夣醒来,齿颊犹香。”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任封疆而持节鉞。”词语解释:醉舞 拼音:zuì wǔ
犹狂舞。 唐 李白 《邠歌行上新平长兄粲》:“ 赵 女长歌入彩云, 燕 姬醉舞娇红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醉舞且摇鸞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清 丘逢甲 《重有忆迭前韵》:“东风吹楼作醉舞,一枝夜泣梨花雨。”词语解释:醉魂 拼音:zuì hún
犹醉梦。 宋 张耒 《观梅》诗:“不如痛饮卧其下,醉魂为蝶栖其房。” 宋 石孝友 《蓦山溪》词:“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 石门 而下……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词语解释:醉人 拼音:zuì rén
(1).喝醉酒的人。 唐 王驾 《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教我扶将他起来把衣换了,他正是醉人难叫。”
(2).令人陶醉。 茅盾 《子夜》二:“这门现在关着,偶或闪开了一条缝,便有醉人的脂粉香和细碎的笑语声从缝里逃出来。” 高士其 《你们知道我是谁》诗:“我走过美丽的花园,花儿正在开放,知道我来到,它就发出醉人的芬芳。” 徐迟 《三峡记·芬芳颂》:“又是这股清香,浓郁幽远。我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多么醉人,多么新鲜!”词语解释:醉客 拼音:zuì kè
(1).喝醉酒的人。《后汉书·吴祐传》:“又 安丘 男子 毋丘长 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 长 杀之而亡。”
(2).指好饮酒的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唐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诗:“ 高阳 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宋 陆游 《醉落魄》词:“江湖醉客,投杯起舞遗乌幘。”
(3).木莲的谑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木芙蓉为醉客。”词语解释:醉饱 拼音:zuì bǎo
(1).谓酒食过度。《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孔颖达 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饜足过度之名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於肆,醉饱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包探,冒险家, 英国 姑娘, 菲洲 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体上搔搔痒的。”
(2).“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词语解释:醉玉 拼音:zuì yù
见“ 醉玉頽山 ”。
词语解释:醉玉颓山 拼音:zuì yù tuí shā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頽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宋 秦观 《满庭芳》词:“ 相如 ,方病酒,一觴一咏,宾有羣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頽山。” 宋 史浩 《瑞鹤仙·劝酒》词:“且赢取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頽山,是处有人扶著。”亦省作“ 醉玉 ”。 宋 黄庭坚 《采桑子》词:“楼臺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醉玉东西,少箇人人暖被携。” 宋 石孝友 《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词:“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词语解释:醉帽 拼音:zuì mào
醉汉的帽子。 宋 陆游 《梅花绝句》之十:“今年真负此花时,醉帽何曾插一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卖花声断 蓝桥 暮,记吟鞭醉帽曾经处。”词语解释:醉如泥 拼音:zuì rú ní
(1).烂醉貌。《后汉书·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唐 李贤 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清 李福 《浣溪沙》词:“望里层层众緑齐,春风也怕子规啼,只须饮到醉如泥。”
(2).酒杯名。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卷下:“ 延羲 在位,为长夜之饮,锻银叶为酒杯,以赐饮羣下。银叶既柔弱,因目之为冬瓜片,又名之曰醉如泥。”词语解释:醉红 拼音:zuì hóng
(1).酒醉后颜面泛红色。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词:“传杯犹似少年豪,醉红浸雪毛。” 宋 范成大 《三登乐》词:“归鬢任霜,醉红未老。”
(2).指红花。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二:“浓緑扶疏云对起,醉红撩乱雪争开。” 宋 黄庭坚 《寄杜家父》诗之二:“风尘点污青春面,自汲寒泉洗醉红。”词语解释:醉颜 拼音:zuì yán
醉后的面色。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 陈毅 《泗宿道中》诗:“古 邳 解鞍马,煮酒醉颜酡。”词语解释:醉语 拼音:zuì yǔ
醉后的胡言。 唐 卢纶 《无题》诗:“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宋 次道 集 颜鲁公 文为十五卷,诗才十八首,多是 湖州 宴会联句诗,公必在其间,又有大言、小言、乐语、滑语、谗语、醉语。” 明 王世贞 《乱后初入吴舍弟小酌》诗:“不堪追往昔,醉语亦伤神。”词语解释:醉面 拼音:zuì miàn
醉颜。 宋 黄庭坚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之六:“ 公择 醉面桃花红,人百忤之无愠容。” 宋 葛长庚 《十月十四夜》诗:“月透诗情冷,风吹醉面凉。”参见“ 醉颜 ”。
词语解释:醉颜 拼音:zuì yán
醉后的面色。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 陈毅 《泗宿道中》诗:“古 邳 解鞍马,煮酒醉颜酡。”词语解释:醉酒 拼音:zuì jiǔ
喝醉了酒的状态。例如:老年人们在贫民窟中以睡眠消除醉酒。词语解释:醉脸 拼音:zuì liǎn
醉后的面色。 宋 苏轼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醉脸春融,斜照 江 天一抹红。” 宋 张耒 《和陈器之谢王渑池牡丹》:“御袍黄粉天然薄,醉脸胭脂分外殷。”词语解释:醉春风 拼音:zuì chūn fēng
(1).词牌名。又名《怨东风》。参阅《词谱》十四。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词语解释:醉狂 拼音:zuì kuáng
谓沉醉。 唐 白居易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诗:“春初携手春深散,无日花间不醉狂。”词语解释:醉笔 拼音:zuì bǐ
谓酒酣使笔,或吟诗作文,或写字绘画。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 宋 杨万里 《醉笔呈尚长道》诗跋:“ 尚长道 十年离索,杯酒话旧,憮然隔世,醉笔无律令,亦情之至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只见他写的下款是:‘ 吴下 雪渔 江笠 醉笔。’”词语解释:醉尉 拼音:zuì wèi
《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 霸陵亭 。 霸陵 尉醉,呵止 广 。 广 骑曰:‘故 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 广 宿亭下。”后常用“醉尉”作势利小人的代名词。《梁书·何敬容传》:“ 会稽 谢郁 致书戒之曰:‘草莱之人,闻诸道路,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甚休,甚休!’” 唐 杜甫 《南极》诗:“乱离多醉尉,愁杀 李将军 。” 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一朝谢病逢醉尉, 灞亭 不识故将军。” 清 吴兆骞 《过恭顺侯吴公寓斋奉赠》诗:“年侵渐觉豪游少,官罢方知醉尉多。”词语解释:醉醺 拼音:zuì xūn
酒醉貌。 唐 白居易 《醉后戏题》诗:“今夜醉醺罗綺暖,被君融尽玉壶冰。” 后蜀 欧阳炯 《巫山一段云》词:“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 元 朱庭玉 《哨遍·风情》套曲:“醉醺直恁身躯软,到压的我黄金釧儿扁。”词语解释:醉魄 拼音:zuì pò
酒醉之身。 宋 柳永 《宣清》词:“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词语解释:醉醺醺 拼音:zuì xūn xūn
亦作“ 醉熏熏 ”。亦作“ 醉薰薰 ”。 半醉貌。 汉 张衡 《东京赋》:“君臣欢康,具醉熏熏。”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见醉薰薰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诗:“青门酒楼上,欲别醉醺醺。”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曹禺 《雷雨》第一幕:“坐着汽车,醉醺醺,直对你说胡话的那位是谁呀?”词语解释:醉月 拼音:zuì yuè
对月酣饮。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张云汀》:“尝与先王饮於清流激湍飞觴醉月之候。”词语解释:醉枕 拼音:zuì zhěn
借指醉梦。 宋 石孝友 《踏莎行》词:“沉水销红,屏山掩素,锁窗醉枕惊眠处。” 宋 石孝友 《谒金门》词:“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説。”词语解释:醉石 拼音:zuì shí
(1). 庐山 名胜名。相传为 晋 诗人 陶渊明 醉后常卧的一块大石。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三:“又三里过 栗里源 ,有 陶令 醉石。 陶令 名 潜 ,字 元亮 ,或曰字 渊明 ……所居 栗里 ,两山间有大石,仰视悬瀑,平广可坐十餘人。 元亮 自放以酒,故名醉石。”
(2). 唐 李德裕 的醒酒石。 李德裕 喝醉了酒,便蹲踞于上,故称。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陶泓 不称 管城 沐,醉石可助 平泉 醒。” 王十朋 集注引《唐馀录》:“ 李德裕 於 平泉别墅 ,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有醒酒石, 德裕 尤所寳惜,醉即踞之。”词语解释:醉心 拼音:zuì xīn
(1).倾心;佩服。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朝廷之重,莫过乎礼,虽经策具存,而精通盖寡。自郊丘故事,宗庙事宜,大君之所旁求,丞相之所卒问,羣儒拱手,宗祝醉心。” 清 王戬 《读〈放翁集〉》诗:“南渡四杰俱惊才,醉心尤在 渭南伯 。”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的面目清秀,甚至于可以说美,但不是一看就使人醉心的那种男子。”
(2).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 宋 陆游 《题梅汉卿醉经堂》诗:“它人烂醉锦瑟傍,君独醉心编简香。” 清 邹祗谟 《远志斋词衷》:“ 袁籜菴 以乐府擅名,自谓醉心 马 贯 音学。”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六讲:“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
(3).令人陶醉。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听到有些醉心的说话的时候,下巴总要慢慢挂下,将嘴张了开来。”词语解释:醉昏 拼音:zuì hūn
沉醉貌,昏沉貌。《战国策·赵策四》:“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 宋 张耒 《局中负暄读书》诗之三:“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亦作“ 醉昏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休於浊世醉昏昏,须臾便是无常到。”词语解释:醉经 拼音:zuì jīng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游 河间 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后以“醉经”指潜心经学。 宋 胡錡 《耕禄藳·拟米秫除祭酒诰》:“盖桥门冠带之地,必资醉经鉅贤而为之长。”词语解释:醉态 拼音:zuì tài
醉后的神态。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 宋 沉端节 《念奴娇》词:“醉态天真,半羞微敛,未肯都开了。”《新华日报》1991.3.25:“ 林维凡 在昆剧《醉皂》中饰演醉皂。各种醉步和醉态,是塑造这一人物的重要手段。”词语解释:醉乡侯 拼音:zuì xiāng hòu
戏称嗜酒者。 宋 苏轼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便可先呼报恩子,不妨仍带醉乡侯。” 王十朋 集注:“ 唐 人诗:若使 刘伶 为酒帝,亦须封我醉乡侯。”词语解释:醉目 拼音:zuì mù
醉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 宋 人 卫元规 酒后忤 宋州 丁僕射 ,书谢略曰:‘自兹囚酒星於天狱,焚醉目於 秦 坑。’人多记之。” 宋 梅尧臣 《雪中通判家饮回》诗:“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 宋 胡浩然 《万年欢》词:“罗綺娇容,十里絳纱笼烛,花艶惊郎醉目。”词语解释:醉陶陶 拼音:zuì táo táo
亦作“ 醉淘淘 ”。亦作“ 醉醄醄 ”。 醉酒快乐貌。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你欺负俺孩儿年纪小,出家人廝扇摇,喫的来滴滴邓邓醉陶陶。” 元 沙正卿 《一枝花·安庆湖雪夜》套曲:“安排下孤闷供诗料,收拾聚闲愁注酒瓢,假开怀直饮得醉淘淘。”一本作“ 醉醄醄 ”。 明 《杀狗记·雪中救兄》:“冒雪衝风,回去喫得醉醄醄,醉醄醄,醉扶归也囉。”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他每日沿街哀告,告人求食,受苦伤怀抱,你每日常快乐醉陶陶。”词语解释:醉伴 拼音:zuì bàn
酒友。 唐 元稹 《病醉》诗:“醉伴见儂因酒病,道儂无酒不相窥。” 唐 白居易 《吴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诗:“赖有 伯伦 为醉伴,何愁不解傲 松 乔 。”词语解释:醉草 拼音:zuì cǎo
(1).传说中的草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桂林 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
(2).草书。 唐 陆龟蒙 《寄淮南郑窦书记》诗:“清词醉草无因见,但钧寒江半尺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 安世 屡欲易余 东坡 醉草,未许。”词语解释:醉眸 拼音:zuì móu
醉眼。 宋 陈师道 《九日无酒书呈漕使韩伯修大夫》诗:“倦笔懒从都市出,醉眸刚为麴车回。” 元 徐再思 《人月圆·兰亭》曲:“壮怀感慨,醉眸俯仰,世事浮沉。”词语解释:醉腾腾 拼音:zuì téng téng
见“ 醉朦腾 ”。
词语解释:醉朦腾 拼音:zuì méng téng
亦作“ 醉瞢腾 ”。亦作“ 醉腾腾 ”。 形容人喝醉了酒的样子。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临风一曲醉朦腾。”一本作“ 醉腾腾 ”。 金 元好问 《晓起》诗:“学似玉山樵客了,八年流落醉腾腾。” 清 孙致弥 《感旧示魏禹平》诗:“寒灯无燄醉瞢腾,独对遗编感慨增。”词语解释:醉兀 拼音:zuì wū
见“ 醉兀兀 ”。
词语解释:醉兀兀 拼音:zuì wū wū
沉醉貌。 唐 白居易 《对酒》诗:“所以 刘 阮 辈,终年醉兀兀。” 宋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亦省作“ 醉兀 ”。 宋 苏轼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宋 辛弃疾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词:“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词语解释:醉白 拼音:zuì bái
(1).指 唐 朝诗人 李白 。《旧唐书》本传载其“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终日沉醉”,故称。 宋 赵与仁 《西江月》词:“量减难追醉 白 ,恨长莫尽题红。”
(2).堂名。在 河南 安阳 。 宋 苏轼 《醉白堂记》:“故 魏国 忠献 韩公 ,作堂於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 乐天 《池上》之诗,以为 醉白堂 之歌,意若有羡於 乐天 而不及者。”
(3).池名。在 上海市 松江县 , 清 顺治 年间诗人兼画家 顾大申 所建。 宋 韩琦 曾因爱慕 唐 诗人 白居易 而建醉白堂, 顾大申 亦慕 白居易 而以“醉白”为池名。词语解释:醉迷 拼音:zuì mí
因酒醉而迷糊不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若早是醉迷,又望坑而行,必见颠坠。” 宋 吴文英 《浣溪沙·陈少逸席用联句韵有赠》词:“湖上醉迷 西子 梦,江头春断倩离魂。” 茅盾 《子夜》三:“ 吴少奶奶 便像醉迷似的扑在 雷参谋 胸前,她的脸恰靠在 雷参谋 肩头。”词语解释:醉侯 拼音:zuì hòu
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之二:“他年謁帝言何事,请赠 刘伶 作醉侯。” 宋 陆游 《百岁》诗:“莫悲晚节功名误,即死犹堪赠醉侯。” 清 曹溶 《沁园春·节饮效稼轩体》词:“老子如今,絶交书就,封爵何劳署醉侯。”词语解释:醉胆 拼音:zuì dǎn
醉酒后的胆量。形容豪气。 金 元好问 《过希颜故居》诗之一:“缺壶声里《短歌行》,星斗阑干醉胆横。”词语解释:醉太平 拼音:zuì tài píng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瑞圣花》:“出 青城 山中,干不条,高者乃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而开,九閲月未萎也。 蜀 人号丰瑞花……浅红者为醉太平。”词语解释:醉厌厌 拼音:zuì yān yān
(1).见“ 醉懨懨 ”。
(2).词牌名。即《南歌子》。调见 宋 贺铸 《东山词》。
词语解释:醉恹恹 拼音:zuì yān yān
醉后精神不振的样子。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客舍正甘愁寂寂,郡楼遥想醉懨懨。”亦作“ 醉厌厌 ”。 宋 苏轼 《江神子·寄朱康叔》词:“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 宋 陈亮 《浣溪沙》词:“缓步金莲移小小,持盃玉笋露纤纤,此时谁不醉厌厌!”词语解释:醉步 拼音:zuì bù
醉汉不稳的脚步。《新华日报》1991.3.25:“1988年初, 林继凡 在昆剧《醉皂》中饰演醉皂。各种醉步和醉态,是塑造这一人物的重要手段。”词语解释:醉醇 拼音:zuì chún
畅饮美酒。 明 刘基 《苦斋记》:“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糲;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词语解释:醉霞 拼音:zuì xiá
比喻酒后脸泛红晕。 宋 苏轼 《哨遍·春词》:“顰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词语解释:醉中真 拼音:zuì zhōng zhēn
词牌名。即《浣溪沙》。 宋 贺铸 词有“物情惟有醉中真”句,故名。词语解释:醉容 拼音:zuì róng
醉颜。 元 乔吉 《朝天子·小娃琵琶》曲:“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词语解释:醉昏昏 拼音:zuì hūn hūn
见“ 醉昏 ”。
词语解释:醉昏 拼音:zuì hūn
沉醉貌,昏沉貌。《战国策·赵策四》:“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 宋 张耒 《局中负暄读书》诗之三:“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亦作“ 醉昏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休於浊世醉昏昏,须臾便是无常到。”词语解释:醉僧 拼音:zuì sēng
指 唐 代书法家 怀素 。 唐 苏涣 《赠零陵僧》诗:“琅诵□句三百字,何似 醉僧 颠復狂。” 宋 陆游 《草书歌》:“心空万象提寸毫,睥睨 醉僧 窥长史。” 钱仲联 校注:“醉僧指 唐 怀素 。”词语解释:醉缬 拼音:zuì xié
一种彩色缯帛的名称。 唐 李贺 《恼公》诗:“醉纈抛红网,单罗挂緑蒙。” 王琦 汇解:“醉纈即醉眼纈,单罗即单丝罗,皆当时彩色繒帛之名。”词语解释:醉熟
沉醉词语解释:醉妆 拼音:zuì zhuāng
亦作“ 醉粧 ”。
(1).醉态。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粧。”
(2).醉态的装束。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九五:“君看 红儿 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粧’。”词语解释:醉骨 拼音:zuì gǔ
(1).指 唐 武则天 妒杀 高宗 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
(2).嗜酒者的尸骨。 金 刘从益 《过尉氏怀阮籍》诗:“万古留诗名,九原消醉骨。”词语解释:醉沈 拼音:zuì shěn
指醉后所挥的墨汁。 明 王世贞 《定州画壁水二堵》诗:“惊毫欲捲 阿耨 枯,醉瀋横拖鷲头碧。”词语解释:醉东风 拼音:zuì dōng fēng
词牌名。即《清平乐》。 元 张翥 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故名。参阅《词谱》五。词语解释:醉翁亭 拼音:zuì wēng tíng
亭名。在 安徽省 滁州市 城西南 琅琊山 麓。 北宋 庆历 六年(公元1046年), 欧阳修 知 滁州 ,命僧 智 仙 修建,以为游息之所。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 醉翁亭 也。” 宋 林正大 《括贺新凉》词:“泉水潺潺峯路转,上有 醉翁亭 也。” 赵瑞蕻 《琅琊山行》:“未到 醉翁亭 我已有些醉意,因为那潺潺的 酿泉 令人迷恋。”词语解释:醉书 拼音:zuì shū
指醉帖。 唐 皎然 《送顾处士歌》:“醉书在篋称絶伦,神画开厨怕飞出。”参见“ 醉帖 ”。
词语解释:醉帖 拼音:zuì tiē
指草书。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便有好事人,敲门求醉帖。” 王十朋 集注:“《唐书》: 张旭 醉,以指头濡墨而书。”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法书苑》:僧 怀素 善草书,常作醉帖。”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直须 潮阳 老笔廻万牛,露顶 张颠 挥醉帖。”词语解释:醉泥 拼音:zuì ní
指酒。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饭糲添香味,朋来有醉泥。” 唐 杜牧 《醉后题僧院》诗:“离心忽忽復悽悽,雨晦倾瓶取醉泥。”词语解释:醉西施 拼音:zuì xī shī
(1).牡丹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醉西施者,粉白花,中间红晕,状如酡颜。”
(2).曲牌名。见《全元散曲》。词语解释:醉花阴 拼音:zuì huā yīn
(1).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宋 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首,即用此调。
(2).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官。词语解释:醉兀兀 拼音:zuì wū wū
沉醉貌。 唐 白居易 《对酒》诗:“所以 刘 阮 辈,终年醉兀兀。” 宋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亦省作“ 醉兀 ”。 宋 苏轼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宋 辛弃疾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词:“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词语解释:醉帖 拼音:zuì tiē
指草书。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便有好事人,敲门求醉帖。” 王十朋 集注:“《唐书》: 张旭 醉,以指头濡墨而书。”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法书苑》:僧 怀素 善草书,常作醉帖。”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直须 潮阳 老笔廻万牛,露顶 张颠 挥醉帖。”词语解释:醉晕 拼音:zuì yùn
喻红色。 宋 范成大 《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寿安红深色粉红多叶易种且耐久》:“丰肌弱骨自喜,醉晕粧光总宜。” 元 刘因 《沙沟二咏·漱霞岩》:“苍凉苏病骨,醉晕浮巖幽。”词语解释:醉象 拼音:zuì xiàng
佛教语。疯狂如醉的恶象。比喻为害极大的迷乱之心。《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若有人常起,色姓财富慢,是人如醉象,不见险恶岸。” 南朝 梁简文帝 《八关斋制序》:“宜制此心虵,祛斯醉象,立制如左,感勉听思。” 唐 崔致远 《奏请僧弘鼎充管内僧正状》:“所冀身掛金襴,逞养鹰之雋气;手持玉柄,制醉象之狂徒。”词语解释:醉蓬莱 拼音:zuì péng lái
词牌名。调见 宋 柳永 《乐章集》。参阅《词谱》二五。词语解释:醉红妆 拼音:zuì hóng zhuāng
词牌名。调见 宋 张先 《子野词》。词有“一般妆样百般娇”及“郎未醉有金貂”句,因取以为名。参阅《词谱》九。词语解释:醉眼缬 拼音:zuì yǎn xié
一种彩帛名。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花鬟醉眼纈,龙子细文红。”参见“ 醉纈 ”。
词语解释:醉缬 拼音:zuì xié
一种彩色缯帛的名称。 唐 李贺 《恼公》诗:“醉纈抛红网,单罗挂緑蒙。” 王琦 汇解:“醉纈即醉眼纈,单罗即单丝罗,皆当时彩色繒帛之名。”词语解释:醉豪 拼音:zuì háo
称颂酒量很大的人。 宋 张耒 《同器之游大宋陂值雨》诗:“诗倚醉豪连卷写,酒逢勍敌百分斟。”词语解释:醉圣 拼音:zuì shèng
唐 人对 李白 的敬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醉圣》:“ 李白 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 太白 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圣》:“ 李白 醉圣。”词语解释:醉乡春 拼音:zuì xiāng chūn
(1).词牌名。调见 宋 秦观 《淮海词》。因词中有“春色又添多少”及“醉乡广大人间小”句,故名。又名《添春色》。参阅《词谱》七。
(2).曲牌名。词语解释:醉扶归 拼音:zuì fú guī
曲牌名。南、北曲仙吕宫过曲。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词语解释:醉暖 拼音:zuì nuǎn
酒后身上发热。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歌舞》:“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一本作“ 醉煖 ”。词语解释:醉貌 拼音:zuì mào
犹醉面。 唐 白居易 《醉中对红叶》诗:“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词语解释:醉落魄 拼音:zuì luò tuò
词牌名。即《一斛珠》。调见 宋 晏几道 《小山词》。参阅《词谱》十二。词语解释:醉花间 拼音:zuì huā jiān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曲名。调见《花间集》。参阅《词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