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独酌清酌挹酌参酌祖酌菲酌进酌裁酌
斟酌对酌野酌草酌明酌薄酌涚酌字斟句酌
杯酌觞酌霞酌缩酌佳酌句斟字酌审酌申酌
自酌试酌离酌觥酌豪酌遵酌思酌碟酌
小酌别酌樽酌燕酌品酌盛酌筹酌 
浅酌泂酌饮酌遗酌详酌鱼酌商酌 
春酌命酌残酌山酌赏酌引酌稽酌 

词语解释:独酌  拼音:dú zhuó
独饮。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独酌南轩,拥琴孤听。”《新唐书·马周传》:“ 周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明 刘基 《题梅屏》诗之二:“独酌梅花下,怜花与鬢同。”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操一瓢兮独酌,濯清泉兮汲明月。”
词语解释: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倒酒;注酒。《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词语解释:杯酌  拼音:bēi zhuó
亦作“桮酌”。
(1).一杯所盛,喻少量。《南史·何敬容传》:“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
(2).酒杯。借指酒或酒肴。 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诗:“莫怪沙边倒,偏霑杯酌餘。” 宋 杨万里 《秋夕雨馀》诗:“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予观官府之救护者,既蚀而后往,一拜而退,桮酌相命,俟其復也,復一拜而讫事。”
词语解释:自酌  拼音:zì zhuó
斟酒自饮。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韩愈 《幽怀》诗:“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明 刘基 《招隐》诗之二:“浊酒晚自酌,柴扉昼桓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词语解释:小酌  拼音:xiǎo zhuó
(1).谓随便的饮宴。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宋 惠洪 《四绝堂分题诗序》:“呼灯小酌,剧谈赋诗。”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
(2).谦称请人饮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张天翼 《新生》:“唷,哪一天要请 李先生 到舍下去小酌一下。”
词语解释:浅酌  拼音:qiǎn zhuó
浅斟,浅饮。 唐 白居易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诗:“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唐 苏郁 《步虚词》诗:“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清 纳兰性德 《缑山曲》词:“浅酌劝君休尽醉,人间百岁酒初醒。”
词语解释:春酌  拼音:chūn zhuó
春饮;春宴。 唐 杜甫 《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沙汀 《淘金记》十八:“他在二大爷的春酌席上喝了不少的酒,抬回去的半夜就落气了。”
词语解释:清酌  拼音:qīng zhuó
古代祭祀所用的清酒。《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孔颖达 疏:“言此酒甚清澈,可斟酌。”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孝曾孙 稹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曾祖 岐州 参军府君。” 宋 苏轼 《送张龙公祝文》:“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昭灵侯 张公 之神。” 章炳麟 《沉荩哀辞》:“谨以清酌庶羞奠国士 沉君 之灵。”
词语解释:对酌  拼音:duì zhuó
相对饮酒。
词语解释:觞酌  拼音:shāng zhuó
(1).亦作“ 觴勺 ”、“ 觴杓 ”。饮酒器。《韩非子·十过》:“食器雕琢,觴酌刻鏤,白壁堊墀,茵席雕文。”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繒帛为茵縟,觴勺有彩为饰,弥侈。”《宋书·礼志四》:“ 晋景帝 之於 世祖 , 肃祖 之於 孝武 ,皆傍尊也,亲执觴杓。”
(2).指饮酒。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四:“父老杂乱言,觴酌失行次。”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驹父 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一:“临行当有赠,一言劝觴酌。”
词语解释:试酌  拼音:shì zhuó
初饮。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试酌百情远,重觴忽忘天。” 王瑶 注:“初饮。”
词语解释:别酌  拼音:bié zhuó
临别饮酒。 唐 钱起 《送张少府》诗:“愁云破斜照,别酌劝行子。”
词语解释:泂酌  拼音:jiǒng zhuó
(1).谓从远处酌取。《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郑玄 笺:“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 宋 苏轼 《泂酌亭》诗:“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
(2).指供祭祀用的薄酒。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敬陈泂酌,以告明灵。”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念考槃之不见,陈泂酌以来思。”
词语解释:命酌  拼音:mìng zhuó
(1).使令酌酒者。《礼记·投壶》:“﹝司射﹞命酌曰:‘请行觴。’酌者曰:‘诺。’” 陈澔 集说:“司射命酌酒者行罚爵。”
(2).使令酌酒。《晋书·元帝纪》:“初镇 江 东,颇以酒废事。 王导 深以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絶。”
(3).泛指饮酒。 唐 王勃 《秋日宴季处士宅序》:“披白云而开筵,俯青溪而命酌。”
词语解释:挹酌  拼音:yì zhuó
汲取。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岂肯詰屈其支体,俯仰其容仪,挹酌於其所不喜。”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昔有僧诵经庵中,患於乏水,适有虎跑足涌泉,觱沸徐清,挹酌无竭。”
词语解释:野酌  拼音:yě zhuó
(1).指村野人自制的酒。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 王君 以山羞野酌,敬祭 颜君 之灵。”
(2).饮酒于郊野。 唐 李白 《赠闻丘居士》诗:“野酌劝茅酒,园蔬烹露葵。” 宋 苏轼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诗:“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词语解释:霞酌  拼音:xiá zhuó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入山学仙……仙人但以流霞一盃,与我饮之,輒不飢渴。”后以“霞酌”指仙酒。 唐 王勃 《七夕赋》:“奏云和,汎霞酌。” 唐 钱起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诗:“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词语解释:离酌  拼音:lí zhuó
饯别之酒。 唐 白居易 《江楼宴别》诗:“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緑袍。”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词语解释:樽酌  拼音:zūn zhuó
指饮酒之器。 唐 韦应物 《答畅校书当》诗:“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词语解释:饮酌  拼音:yǐn zhuó
斟酒而饮。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 陶渊明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唐 白居易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诗:“ 梁园 不到一年强,遥想清吟对緑觴。更有何人能饮酌,新添几卷好篇章。”
词语解释:残酌  拼音:cán zhuó
犹残酒。 唐 元稹 《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诗:“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
词语解释:参酌  拼音:cān zhuó
(1).犹言参考;酌定。《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採经礼,参酌 秦 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陈元龙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2).犹商讨。《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宋威 ﹞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 胡宗宪 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词语解释:草酌  拼音:cǎo zhuó
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到明日略备草酌,着 红娘 来请,你是必来一会,别有商议。”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设宴》:“闻老先生今日下车,学生特设草酌,在此驛相候,聊申洗尘之敬。”
词语解释:缩酌  拼音:suō zhuó
滤酒去渣。《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六彝六尊之酌,鬱齐献酌,醴齐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 郑玄 注:“缩,去滓也。”
词语解释:觥酌  拼音:gōng zhuó
(1).饮酒。 唐 韦应物 《军中冬燕》诗:“光景不知晚,觥酌岂言频。”
(2).指酒杯。 五代 李存勗 《歌头词》:“火云烁,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词语解释:燕酌  拼音:yàn zhuó
宴饮。 唐 韦应物 《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诗:“累宵同燕酌,十舍携征骑。” 唐 韦应物 《酬刘侍郎使君》诗:“朋友亦远集,燕酌在佳辰。”
词语解释:遗酌  拼音:wèi zhuó
犹济助。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若能遗酌我,称首当属仁。”
词语解释:山酌  拼音:shān zhuó
山野人家酿的酒。 唐 王勃 《圣泉宴》诗:“兰气薰山酌,松声韵野弦。” 宋 梅尧臣 《雪中访李君俞》诗:“疾呼小吏具山酌,便欲尽醉为诗狂。”
词语解释:祖酌  拼音:zǔ zhuó
犹祖饯。 宋 梅尧臣 《孙屯田召为御史》诗:“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词语解释:明酌  拼音:míng zhuó
祭祀用的清酒。《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 郑玄 注:“明酌者,事酒之上也。名曰明者,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明谓清明,故知是事酒之上清明者也。”
词语解释:佳酌  拼音:jiā zhuó
指美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 刘 名 堕 者,宿擅工酿,採挹河流,醖成芳酎……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 唐 钱起 《同严逸人东溪泛舟》诗:“欢言尽佳酌,高兴延秋望。”
词语解释:豪酌  拼音:háo zhuó
犹豪饮。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清歌侑豪酌,韵以竹肉丝。”
词语解释:品酌  拼音:pǐn zhuó
衡量,斟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
词语解释:详酌  拼音:xiáng zhuó
审核采择。 宋 王安石 《言尊号札子》:“伏维圣心,更赐详酌。”《宋史·吕端传》:“自今中书事必经 吕端 详酌,乃得闻奏。”《元典章·兵部三·站户馀粮当差》:“若蒙详酌以站户餘粮当差者,亦宜定与石数则例。”
词语解释:赏酌  拼音:shǎng zhuó
品酒。 清 魏耕 《赵瀚宅闻琴却赠》诗:“赏酌不言醉,流盼送新暉。”
词语解释:菲酌  拼音:fěi zhuó
菲薄的酒食。自谦之辞。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拟略设菲酌,借作长谈。”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章:“刚才的意思是,今天长官公署特地为 许先生 备下一点菲酌。”
词语解释:薄酌  拼音:báo zhuó
菲薄的酒食。谦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桓侯》:“ 桓侯 曰:‘岁岁叨扰亲宾,聊设薄酌,尽此区区之意。’”
词语解释:句斟字酌  拼音:jù zhēn zì zhuó
谓逐句逐字仔细推敲。 何其芳 《还乡杂记·我是怎样写起散文来的呢(代序)》:“在那两位同学中,一个正句斟字酌地翻译着一些西欧作家的散文和小说。”
词语解释:遵酌  拼音:zūn zhuó
遵循参照。《北史·崔光传》:“陛下遵酌前王,貽厥后矩,天下为公,亿兆己任。”
词语解释:盛酌
盛情款待
词语解释:鱼酌  拼音:yú zhuó
获取。《古文苑·扬雄〈蜀都赋〉》:“鱼酌不收。” 章樵 注:“鱼、酌,皆取也。”
词语解释:引酌  拼音:yǐn zhuó
谓饮酒。《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词语解释:进酌  拼音:jìn zhuó
犹斟酒。 汉 黄香 《天子冠颂》:“咸进酌于金罍,献万年之玉觴。”
词语解释:涚酌  拼音:shuì zhuó
指拭勺子以酌酒。《周礼·春官·司尊彝》:“盎齐涚酌。”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涚酌者,捝拭勺而酌也。” 孙诒让 正义引 段玉裁 曰:“ 司农 读涚为‘捝’,捝拭犹拂拭也。”一说,谓以清酒羼入用竹筐过滤。涚,滤酒使清;酌,指过滤之方法。见 林尹 《今注》
词语解释:审酌  拼音:shěn zhuó
仔细斟酌。 明 张居正 《奉旨荐举阁臣疏》:“伏乞圣明,再加审酌,於二臣之中,或简用一员,或并用二员。”
词语解释:思酌  拼音:sī zhuó
考虑斟酌。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臣伏以圣策首章曰:‘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讜直以闻其过。’又曰:‘上获其益,下输其情。’……此诚陛下思酌下言,欲闻上失,勤勤恳恳,虑臣辈有所隐情者也。”
词语解释:筹酌  拼音:chóu zhuó
考虑斟酌。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晓谕绅富捐输挑浚白茆河道工费》:“本部再四筹酌,惟有劝捐办理,庶可集事。”
词语解释:商酌  拼音:shāng zhuó
商量斟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閒尝与之商酌。”《老残游记》第十回:“絃已调好, 璵姑 与 黄龙 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 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要请各位教员看,尤其巴望先与你商酌。”
词语解释:稽酌  拼音:jī zhuó
查考。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稽酌天人,备严典礼。”
词语解释:裁酌  拼音:cái zhuó
裁量斟酌。 唐 李渤 《上封事表》:“以王道为尺,以大中为刀,度时之宜,裁酌古今,引知荡寃,驱末还本。”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科道审编事竣,裁酌因革所宜,题请行县遵守。”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顷阅报,知商务印书馆纠纷已经了结,此后当可专务开张之事,是否可请 蔡先生 再为 乔峰 一言,希兄裁酌定进止,幸甚感甚。”
词语解释:字斟句酌  拼音:zì zhēn jù zhuó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 宋 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 汉 儒所及。”《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説话,只管是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个跑堂儿的,他可晓得甚么叫作名胜!”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结论三》:“所有的发言、报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
词语解释:申酌  拼音:shēn zhuó
谓借杯酒而表达。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申酌长怀,顾望歔欷。”
词语解释:碟酌  拼音:dié zhuó
酒菜;酒席。《歧路灯》第二回:“ 谭孝移 自 丹徒 回来,邻舍街坊,无不欢喜,有送盒酒接风的,有送碟酌洗尘的,也有空来望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