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可鄙蒙鄙仁鄙炎鄙僻鄙俭鄙廉鄙善鄙
边鄙四鄙生鄙烦鄙贱鄙粗鄙尘鄙嚣鄙
北鄙能鄙昏鄙南熏北鄙陋鄙村鄙浅鄙愆鄙
西鄙嗤鄙近鄙厌鄙乡鄙八鄙弇鄙制鄙
顽鄙朴鄙俗鄙凡鄙许鄙远鄙戆鄙讥鄙
都鄙负鄙昧鄙草鄙虚鄙椎鄙岳鄙老鄙
轻鄙卑鄙贫鄙芜鄙蚩鄙暗鄙山鄙肉食者鄙
贪鄙任鄙庸鄙讪鄙酂鄙侨鄙微鄙狂鄙
东鄙愚鄙非鄙县鄙酇鄙伧鄙智鄙嫌鄙
南鄙妍鄙朔鄙野鄙郊鄙俚鄙穷鄙琐鄙

词语解释:可鄙  拼音:kě bǐ
令人鄙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疏上,得严旨发原摺命廷臣遍閲,飭其乖谬可鄙可笑之处。” 丁玲 《韦护》第一章四:“他觉得他们很可鄙, 柯君 则更甚。”
词语解释:边鄙  拼音:biān bǐ
边疆;边远的地方。《国语·吴语》:“夫 吴 之边鄙远者,罢而未至。”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则千载之后,边鄙无虞,中国之人,得安枕而卧。” 清 李宪乔 《修堠谣》:“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泰西外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词语解释:北鄙  拼音:běi bǐ
北方边境地区。《左传·隐公元年》:“既而 大叔 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杜预 注:“鄙, 郑 边邑。” 唐 贾岛 《酬厉玄》诗:“我来从北鄙,子省涉 西陵 。”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契丹 自 晋 天福 以来,践有 幽 蓟 ,北鄙之警,略无寧岁。”
词语解释:西鄙  拼音:xī bǐ
(1).西方的边邑。《春秋·庄公十九年》:“冬, 齐 人、 宋 人、 陈 人伐我西鄙。” 杜预 注:“鄙,边邑。”《北史·齐纪下·幼主》:“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鼓譟陵之,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
(2).西面边境。《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羣臣劝即尊号, 权 不许”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往年孤以 玄德 方向西鄙,故先命 陆逊 选众以待之。” 宋 欧阳修 《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窃谓既甘心於西鄙,必得志於东藩。”
词语解释:顽鄙  拼音:wán bǐ
愚钝鄙陋。语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吏者民命,而常顽鄙,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寧。”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奉恩谬符竹,伏軾省顽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僕顽鄙之资,无与於人。”
词语解释:都鄙  拼音:dū bǐ
(1).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2).京城和边邑。《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 使都鄙有章。” 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 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借指全国。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而仪刑四方,不可不慎也。”
(3).美好和丑陋。《文选·马融〈长笛赋〉》:“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 子都 ,世之美好者;鄙,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贫富相耀,都鄙相惊,贵贱相形,愚智相倾。”
词语解释:轻鄙  拼音:qīng bǐ
(1).微贱。 三国 魏 祢衡 《鹦鹉赋》:“託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2).小看,轻视。《红楼梦》第五一回:“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郁达夫 《迟桂花》:“知客僧轻鄙似地笑了一笑说:‘还不是城里的轿夫在敲酒钱。’”
词语解释:贪鄙  拼音:tān bǐ
贪婪卑鄙。《荀子·解蔽》:“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之情不足於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 清 方文 《啖椒堂诗》:“胸怀尚洒落,慎勿习贪鄙。” 叶圣陶 《英文教授》一:“那些贪鄙的野心家,那些残酷的魔王,要吸人家的血滋养他们的身体。”
词语解释:东鄙  拼音:dōng bǐ
(1).东部边境。《春秋·襄公十二年》:“王二月, 莒 人伐我东鄙。”《左传·昭公五年》:“ 竖牛 取东鄙三十邑,以与 南遗 。”
(2).指东部僻远地方。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 仲宣 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 南朝 齐 孔稚珪 《谢赐生荔支启》:“信西 岷 之嘉珍,谅东鄙之未识。”
词语解释:南鄙  拼音:nán bǐ
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 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 。” 张载 注:“南鄙, 荆州 也。”
词语解释:蒙鄙  拼音:méng bǐ
愚昧鄙陋。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猥以蒙鄙之姿,得覩希世之宝。”《旧唐书·郭子仪传》:“臣诚蒙鄙,识昧古今。”
词语解释:四鄙  拼音:sì bǐ
(1).四方边境地区。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五稼屡丰,四鄙不扰。” 宋 王安石 《开元行》:“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群臣辑睦,四鄙无事。”
(2).指四境边民。《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时则训》:“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 高诱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
词语解释:能鄙  拼音:néng bǐ
能者与无能者。《尹文子·大道上》:“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
词语解释:嗤鄙  拼音:chī bǐ
讥笑鄙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齐 世有 席毗 者,清干之士,官至行臺尚书,嗤鄙文学。” 宋 苏轼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二:“将作监丞 李士京 者,邪佞小人,众所嗤鄙。”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希世应时之人,见而不嗤鄙之者鲜矣。”
词语解释:朴鄙  拼音:pǔ bǐ
(1).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庄子·渔父》:“ 孔子 伏軾而叹曰:‘甚矣, 由 之难化也,湛於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表》:“復念朴鄙之资,不足以适时;蹇浅之学,不足以揆事。” 明 徐渭 《西施山书舍记》:“ 勾践 作宫其间,以教 西施 、 郑旦 ,而用以献 吴 。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
(2).指质朴鄙野的人。《韩诗外传》卷四:“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交乱朴鄙。”
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庄子·胠箧》:“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宋 曾巩 《汉广亭》诗:“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宋 王安石 《爱日》诗:“咨予愁病躯,朴鄙人所戏。”
词语解释:负鄙  拼音:fù bǐ
凭恃边邑。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负恃边鄙也。”
词语解释:卑鄙  拼音:bēi bǐ
(1).低微鄙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北史·于翼传》:“ 明帝 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 萧撝 王褒 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2).低下粗俗。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词中如 刘改之 辈,词本卑鄙,虽负一时重名,然观其词,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鸾仙》:“是后开鸞必至,所言皆卑鄙琐陋,呶呶不休,皆厌恶之。”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他们说白话文卑鄙,没有价值;他们说年青人作品幼雅,贻笑大方。”
(3).(品质、言行)低级、恶劣。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 绩溪 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 清 张杓 《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货有定额,不容增减;价则现给,无事拖延。姦商復何所图而甘为卑鄙耶!”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 蓝东阳 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 聂绀弩 《我对小品文的意见》:“ 林先生 已经不是讽刺,简直就肯定杂文的流行是由于作者堕落、卑鄙、偷懒、投机。”
(4).指卑鄙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六艺备则卑鄙化为君子,众誉集则孤陋邈乎贵游。” 唐 韩愈 《送许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词语解释:任鄙  拼音:rèn bǐ
战国 秦武王 的力士。官至 汉中 郡守, 昭王 十九年死。《韩非子·守道》:“用力者为 任鄙 ,战如 賁 育 ,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史记·秦本纪》:“ 武王 有力好戏,力士 任鄙 乌获 孟説 皆至大官……﹝ 昭王 十三年﹞ 任鄙 为 汉中 守。”《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 人谚曰:‘力则 任鄙 ,智则 樗里 。’”
词语解释:愚鄙  拼音:yú bǐ
愚昧鄙陋。《汉书·王莽传上》:“虽性愚鄙,至诚自知。”《隋书·房彦谦传》:“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 杨谅 之愚鄙、羣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明史·沉鍊传》:“今大学士 嵩 ,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於铁石。” 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先生当代大君子,乃肯垂念愚鄙之夫。”
词语解释:妍鄙  拼音:yán bǐ
犹美恶,好丑。 宋 苏轼 《雨中看牡丹》诗之三:“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词语解释:仁鄙  拼音:rén bǐ
仁爱与鄙薄。《淮南子·本经训》:“礼义廉耻不设,毁誉仁鄙不立。”《淮南子·本经训》:“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諝,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
词语解释:生鄙  拼音:shēng bǐ
谓萌生贪鄙之心。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周子居 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 ,则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宋 欧阳修 《答李秀才启》:“昔人以三日不见尚或嗟於生鄙,羣居久离则弗能於无过。”参阅《后汉书·黄宪传》
词语解释:昏鄙  拼音:hūn bǐ
愚昧鄙陋。《旧唐书·陆贽传》:“是知甿俗昏鄙,识昧高卑,不可以尊极临,而可以诚义感。”《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无名氏《东阳夜怪录》:“今此是 潁川 ,况侧聆 卢曹长 所念,开洗昏鄙,意爽神清。”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故任其骄恣,智虑日就昏鄙,惟知一己便利之私。”
词语解释:近鄙  拼音:jìn bǐ
(1).犹俚俗。《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讖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者。”
(2).鄙薄。《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至若淫妄之徒,世自近鄙,源流蔑然,固不足论。”
词语解释:俗鄙  拼音:sú bǐ
庸俗鄙俚。亦指庸俗鄙俚之气。 南朝 陈后主 《春色禊辰尽当曲宴各赋十韵》:“坐客听一言,随吾祛俗鄙。”
词语解释:昧鄙  拼音:mèi bǐ
谓浅陋无知。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即事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诗:“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
词语解释:贫鄙  拼音:pín bǐ
贫穷鄙陋。《长寿王经》:“ 长寿王 问婆罗门:‘贤者从何来?将欲何之?’婆罗门言:‘我远国贫鄙之道士,遥闻此国 长寿王 好喜布施,周救贫羸,吾故远来,欲从乞匄,用自生活,不知王意,於今云何?’”
词语解释:庸鄙  拼音:yōng bǐ
平庸鄙俗。《南齐书·王思远传》:“臣实庸鄙,无足奬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
词语解释:非鄙  拼音:fēi bǐ
非议鄙薄。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
词语解释:朔鄙  拼音:shuò bǐ
北部边邑。 晋 卢谌 《赠崔温诗》:“朔鄙多侠气,岂唯地所固。”
词语解释:炎鄙  拼音:yán bǐ
指南方边远地区。 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
词语解释:烦鄙  拼音:fán bǐ
繁杂卑俗。 唐 元稹 《遣昼》诗:“客来伤寂寞,我念遗烦鄙。”
词语解释:南熏北鄙  拼音:nán xūn běi bǐ
南薰,指 虞 、 舜 《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 殷 纣 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夫南薰北鄙,祸福相淫;感物穷微,兴亡是繫。”
词语解释:厌鄙  拼音:yàn bǐ
厌恶、鄙视。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向所搤捥而不得者,渐乃厌鄙而不屑御。”
词语解释:凡鄙  拼音:fán bǐ
平庸鄙陋。《晋书·庾亮传》:“臣凡鄙小人,才不经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尔朱荣 马邑 小 胡 ,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闕,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之二:“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唐 人深於诗者多,而此等议论乃传至今,事固有幸不幸也。” 明 宋濂 《孝经集善序》:“若夫古文并 安国 之注,其亡已久,世儒欲崇古学,妄撰 孔 传,又伪为《闺门》一章,文句凡鄙,不合经典,将何所取徵哉?”
词语解释:草鄙  拼音:cǎo bǐ
草野鄙陋。多用作谦词。《国语·吴语》:“今 句践 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垂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执事?”《战国策·赵策三》:“ 郑同 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草鄙之人,不达大谊,辱奬训之厚,敢不尽愚。” 清 戴名世 《答某书》:“不肖草鄙之人,抱膝荒江,絶意世事。”
词语解释:芜鄙  拼音:wú bǐ
文章杂乱浅薄。例如:辞义芜鄙。
词语解释:讪鄙  拼音:shàn bǐ
讥笑鄙视。《魏书·王慧龙传》:“司徒 长孙嵩 闻之,不悦,言於 世祖 ,以其嘆服南人,则有訕鄙国化之意。”
词语解释:县鄙  拼音:xiàn bǐ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荀子·富国》:“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吕氏春秋·孟夏》:“命司徒,巡行县鄙。” 高诱 注:“县,畿内之县。县,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 晋 大夫而专制其位,是 晋 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词语解释:野鄙  拼音:yě bǐ
(1).古代指离城较远的地方。亦指村野。《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晏子春秋·杂下十二》:“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此臣之罪也。”《吕氏春秋·行论》:“ 华元 言於 宋昭公 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 宋 为野鄙也。’”
(2).粗野鄙陋。《韩诗外传》卷一:“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神将﹞又言:‘ 尧 舜 在天为左、右相, 文王 典枢密, 孔子 居翰苑。’其语多野鄙可笑。”
词语解释:僻鄙  拼音:pì bǐ
偏执鄙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对》:“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悦矣。”
词语解释:贱鄙  拼音:jiàn bǐ
下贱卑鄙。 明 陈于陛 《意见·文章》:“若乞儿从墦间乞得,酒肉虽多,终贱鄙可耻也。”
词语解释:陋鄙  拼音:lòu bǐ
浅薄平庸。《北史·高昂传》:“性好为诗,言甚陋鄙。”
词语解释:乡鄙  拼音:xiāng bǐ
郊野、乡间。 明 何景明 《与侯都阃书》:“今郊廛乡鄙之民,捐空庐,去田亩,诀兄弟,叛父母而出者,闻皆卖其妻子,身为奴婢。”
词语解释:许鄙  拼音:xǔ bǐ
古代传说中的善相马者。
词语解释:虚鄙  拼音:xū bǐ
虚伪卑鄙。亦指虚伪卑鄙之人。《晋书·傅玄传》:“陛下圣德,龙兴受禪……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引此文作“未退虚鄙之士以惩不恪”。
词语解释:蚩鄙  拼音:chī bǐ
(1).粗野拙劣。蚩,通“ 媸 ”。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緑水》之节,然后东野 巴 人蚩鄙益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沉起书》:“僕之狭陋蚩鄙,而膺 东阿 、 昭明 之任,又自惧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揣骨相之始,今特村盲蚩鄙为之耳。”
(2).嗤笑鄙视。蚩,通“ 嗤 ”。《南史·宋庐江王褘传》:“ 文帝 诸子, 褘 尤凡劣,诸兄弟并蚩鄙之。”《南史·文学传·吴迈远》:“ 迈远 好自夸而蚩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輒掷地呼曰:‘ 曹子建 何足数哉!’”
词语解释:酂鄙  拼音:zàn bǐ
周 制百家为酇,五百家为鄙。泛指郊野之地。 明 张煌言 《君子以容民畜众》:“自后世伍两之制,异诸酇鄙之政,而兵农始判然矣。”
词语解释:酇鄙  拼音:zuǎn bǐ
周制百家为酇,五百家为鄙。泛指郊野之地。
词语解释:郊鄙  拼音:jiāo bǐ
城郊边远地区。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盖闻地美养禾,君人爱士,泽被无垠,光照郊鄙。” 梁启超 《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邑地者,都会之地,工商所辐輳也。野地者,郊鄙之地,农业所利用也。”
词语解释:俭鄙  拼音:jiǎn bǐ
俭陋鄙吝。 宋 洪巽 《暘谷漫录》:“守因疑其妄,然未欲遽示以俭鄙,终从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训》:“俭鄙自奉,积金百餘两,自埋斋房,妻子亦不使知。”
词语解释:粗鄙  拼音:cū bǐ
亦作“麄鄙”。 粗陋鄙俗。 宋 叶适 《温州新修学记》:“然则妄相融会者零落而不存,外为驰骤者麤鄙而不近矣。”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不求当而求新,吾恐他日復有以白晳武夫比之者矣。此花(酴醿花)无乃太麄鄙乎。” 明 归有光 《上王中丞书》:“顾前所为书,言语麤鄙,不知忌讳。”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諛词巧説,不曾习学;卑礼諂态,不曾操演。知者谓为麄鄙,不知者且以为简傲。”
词语解释:村鄙  拼音:cūn bǐ
(1).乡村,乡野。 唐 裴铏 《传奇·王居贞》:“﹝道士﹞遂曰:‘吾非人,衣者,虎皮也。夜即求食於村鄙中。’”
(2).粗鄙。 明 胡应麟 《甲乙剩言·前定命》:“都下有抄前定命者,其辞皆七言而村鄙,若今市井盲词之类。”
词语解释:八鄙  拼音:bā bǐ
八方边远之地。《文选·张衡〈东京赋〉》:“旁震八鄙,軯礚隐訇。” 薛综 注:“八鄙,四方与四角也。”
词语解释:远鄙  拼音:yuǎn bǐ
远方边邑。《墨子·尚贤上》:“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孙诒让 间诂:“远鄙即下四鄙,谓都鄙县鄙也。《书·文侯之命》 孔 疏引 郑 注云,鄙,边邑也。”
谓避开粗俗。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凡琐屑不足道之事,不记何伤?若名之为文,而俚俗鄙浅,荐绅所不道,此则昔之知言者不悬为戒律, 曾氏 所谓‘辞气远鄙’也。”
词语解释:椎鄙  拼音:zhuī bǐ
朴钝粗俗。
词语解释:暗鄙  拼音:ān bǐ
昏昧鄙陋。 宋 叶适 《宝婺观记》:“宽施忘其褊吝,朗豁消其闇鄙,德成性安,而动乐静寿之功验矣。”
词语解释:侨鄙  拼音:qiáo bǐ
鄙俚造作。侨,同“ 乔 ”。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答问》二:“《释训》一篇,最冗,最诞,最侨鄙,最不词,如 夹漈 言。”
词语解释:伧鄙  拼音:chen bǐ
粗俗。 明 胡应麟 《诗薮·元》:“余所见《沧浪棹歌》仅数十首,颇有气骨,不类 元 诸人间伤傖鄙耳。”
词语解释:俚鄙  拼音:lǐ bǐ
粗俗,不文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所谈笑概俚鄙不堪,多有醉后忿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名媛诗》:“又向来坊间有《明诗归》,更俚鄙可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
词语解释:廉鄙  拼音:lián bǐ
廉洁与贪鄙。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於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
词语解释:尘鄙  拼音:chén bǐ
鄙视,看不起。《北史·甄琛传》:“ 李凭 朋附 赵脩 ,是亲是仗,緇点皇风,尘鄙正化,此而不纠,将何以肃整阿諛,奬厉忠概?”
词语解释:浅鄙  拼音:qiǎn bǐ
粗浅鄙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文字浅鄙,殆不可寻。”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辱承扶掖之盛心,恐不察其浅鄙而期许过实。”
词语解释:弇鄙  拼音:yān bǐ
弇陋。 清 吴殿麟 《答任幼直先生书》:“所为文章,空疏弇鄙,不足邀巨公盼睞明矣!”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足不出里巷,目不覩邱坟,所与交接者又絶少当世通人名士,方弇鄙自愧,何敢言诗?”
词语解释:戆鄙  拼音:gàng bǐ
愚昧粗俗。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乡党篇三》:“衣草木,食藜藿,则气必戇鄙。”
词语解释:岳鄙  拼音:yuè bǐ
接近山岳的边鄙城邑。岳,多作“岳”。《史记·周本纪》:“我南望 三涂 ,北望岳鄙。”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太行 、 恒山 连延,东北接 碣石 ,西北接 岳山 。’言北望 太行 、 恒山 之边鄙都邑也。又‘ 晋州 霍山 一名 太岳 。’” 司马贞 索隐引 杜预 云:“岳,盖 河 北 太行山 。”
词语解释:山鄙  拼音:shān bǐ
犹鄙陋。自谦之辞。《儒林外史》二十二回:“晚生山鄙之人,胡乱笔墨,蒙老先生同 冯琢翁 过奬,抱愧实多。”
词语解释:微鄙  拼音:wēi bǐ
微弱卑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君王自陈, 越国 微鄙,年穀不登,愿王请糴以入其意,天若弃 吴 ,必许王矣。”
词语解释:智鄙  拼音:zhì bǐ
指聪明与愚蠢之人。《列子·黄帝》:“ 子华 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彊弱相凌。”
词语解释:穷鄙  拼音:qióng bǐ
偏僻边远的地方。《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温公 ( 司马光 )因便宜命诸将筑堡於穷鄙,而不以闻。”
词语解释:善鄙  拼音:shàn bǐ
犹褒贬。《淮南子·人间训》:“故善鄙不同,诽誉在俗。”
词语解释:嚣鄙  拼音:xiāo bǐ
喧闹鄙俗。 清 朱仕琇 《又答李磻玉书》:“至读书一节,近市嚣鄙,在先高其志,务洁其心,不以外之闻见动吾耳目,然后有以自置。”
词语解释:愆鄙  拼音:qiān bǐ
卑鄙罪恶之事。《南齐书·郁林王纪论》:“既而諐鄙内作,兆自宫闈,虽为害未远,足倾社稷。”
词语解释:制鄙  拼音:zhì bǐ
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国语·齐语》:“ 桓公 曰:‘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 对曰:‘制鄙。’” 韦昭 注:“制野鄙之政也。”
词语解释:讥鄙  拼音:jī bǐ
讥笑鄙视。《北齐书·薛琡传》:“﹝ 薛琡 ﹞惑其谗言,逐前妻 于氏 ,不认其子,家内怨忿,竞相告列,深为世所讥鄙。”
词语解释:老鄙  拼音:lǎo bǐ
长者自谦之称。《三国志·吴志·朱异传》“ 异 字 季文 ,以父任除郎”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张惇 子 纯 与 张儼 及 异 俱童少,往见驃骑将军 朱据 。 据 闻三人才名,欲试之,告曰:‘老鄙相闻,飢渴甚矣!’”
词语解释:肉食者鄙  拼音:ròu shí zhě bǐ
谓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狭陋短浅。《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明 吴炳 《绿牡丹》第二出:“羞言馆舍,空戴儒冠。开口向人,可信 张郎 有舌;肉食者鄙,寧怜 冯子 无鱼。” 严复 《救亡决论》:“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参见“ 肉食 ”。
词语解释:肉食  拼音:ròu shí
(1).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 注:“肉食,在位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退士不居肉食之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九:“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之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鑠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
(2).以肉类以食物;亦指肉类食物。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婢妾衣紈履丝,匹庶粺饭肉食。”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以肉食投之,即攫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已经过了晌午, 阿兴 才把肉食燉好。”
词语解释:狂鄙  拼音:kuáng bǐ
(1).放诞鄙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默》:“ 默 少以歌行自负……晚节益纵酒落魄,文章尤狂鄙。”
(2).用为书疏中的谦词。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僕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
词语解释:嫌鄙  拼音:xián bǐ
看不起;厌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况且有心嫌鄙了他,越看越觉得寒酸,不足敬重起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虽然是一番取笑説话,自此 宗仁 心里毕竟有些嫌鄙 春花 不足他的意思。”
词语解释:琐鄙  拼音:suǒ bǐ
犹卑鄙。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不明白教育界情形,至于文坛,则龌龊琐鄙,真足令人失笑。”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