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首字词组
郢中郢中歌郢中吟郢词郢中律郢书郢石郢上篇
郢人郢门郢中唱郢市歌郢上曲郢人斤斧郢爰 
郢曲郢唱郢中客郢曲文郢刃郢斫郢氏斤 
郢客郢斤郢调郢城篇郢斧郢人斫垩郢人运斧 
郢路郢雪郢中词郢中质郢声郢人斤斲郢政 
郢匠郢中曲郢匠斤郢中雪郢书燕说郢握郢客曲 
郢城郢都郢质郢削郢阙郢才郢匠挥斤 
郢歌郢市郢工郢中篇郢中白雪郢正郢客词 

词语解释:郢中  拼音:yǐng zhōng
郢 都。借指古 楚 地。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史记·楚世家》:“﹝ 齐 ﹞相曰:‘不可, 郢中 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
词语解释:郢人  拼音:yǐng rén
(1).指善歌者;歌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世称善歌者,皆曰‘ 郢 人’。 郢州 至今有 白雪楼 ,此乃因 宋玉 《问》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 郢 人善歌,殊不考其义。”参见“ 郢客 ”。
(2).《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用“郢人”喻知己。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 人逝矣,谁可尽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丧 法虔 之后……常谓人曰:‘昔 匠石 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絃於 钟子 。’” 宋 黄庭坚 《留王郎》诗:“ 郢 人怀妙质,聊欲运吾斤。”
(3).借指 楚国 人。《吕氏春秋·义赏》:“ 郢 人之以两版垣也, 吴起 变之而见恶。” 高诱 注:“ 郢 , 楚 都也。 楚 人以两版筑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宋玉 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则歌者非 郢 人也。”
词语解释:郢客  拼音:yǐng kè
(1).指歌手、诗人。 唐 姚合 《咏雪》:“飞随 郢 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迴。” 明 李东阳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 郢 客高词渐寡和, 杜陵 新赠怯轻为。”亦特指诗人 屈原 。 清 赵与楩 《九日杂咏》:“寒食弔 之推 ,端阳悲 郢 客。”
(2).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宋 刘克庄 《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词:“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笑而今,轻 郢 客,重《巴人》。”
词语解释:郢曲  拼音:yǐng qǔ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词语解释:郢客  拼音:yǐng kè
(1).指歌手、诗人。 唐 姚合 《咏雪》:“飞随 郢 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迴。” 明 李东阳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 郢 客高词渐寡和, 杜陵 新赠怯轻为。”亦特指诗人 屈原 。 清 赵与楩 《九日杂咏》:“寒食弔 之推 ,端阳悲 郢 客。”
(2).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宋 刘克庄 《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词:“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笑而今,轻 郢 客,重《巴人》。”
词语解释:郢路  拼音:yǐng lù
(1).通往 郢都 的路途。谓重返国门之路。《楚辞·九章·抽思》:“惟 郢 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2).喻指歌坛文场。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虽雅调清歌,诚寡和於 郢 路。”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 巫山 赋綵云, 郢 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 巴 人皆卷舌。”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城  拼音:yǐng chéng
犹 郢都 。 清 吴兆宽 《寄怀小修弟》诗:“万里江涛接 郢城 ,上游节鉞坐论兵。”
词语解释:郢歌  拼音:yǐng gē
指高雅的诗文。 唐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诗:“ 郢 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元 揭傒斯 《病中初度次韵奉酬并呈诸君子》:“ 郢 歌追《白雪》, 汉 赋愜《长杨》。” 清 潘其灿 《癸卯岁暮感怀》诗:“ 郢 歌《白雪》谁怜寡, 蜀 道青天始信难。”
词语解释:郢中歌  拼音:yǐng zhōng gē
(1).指《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喻贤、不肖。《文选·张协〈杂诗〉之五》:“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 越 ……瓴甋夸璵璠,鱼目笑明月。不见 郢中 歌,能否居然别?” 李周翰 注:“ 郢中 之歌有《阳春》《巴人》二曲,《阳春》高曲,和者甚少,《巴人》下曲,和者数千人,故知能否斯别,亦犹章甫与断髮之异,而贤者与小人不同。”
(2).指高雅的诗歌创作。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一听 郢中 歌,阳春回草木。” 清 姚鼐 《往与长沙郭昆甫游历城》诗:“孤吟詎比 郢中 歌,语人真若 辽东 贡。”
词语解释:郢门  拼音:yǐng mén
犹 郢都 。 唐 郎士元 《题刘相三湘图》诗:“今朝 平津 邸,兼得 瀟湘 游,稍辨 郢门 树,依然芳杜洲。” 唐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诗:“ 郢门 千里外,莫恠尺书迟。”
词语解释:郢唱  拼音:yǐng chàng
格调高雅的诗文。 五代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诗:“ 郢 唱转高谁敢和, 巴 歌相顾自销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三用韵》:“錚鏦闻 郢 唱,次第发 巴 音。”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李于麟》:“感此 郢 唱稀,伤彼 楚 工惑。”亦作“ 郢中唱 ”。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且泛篱下菊,还聆 郢中 唱。”参见“ 郢曲 ”。
词语解释:郢曲  拼音:yǐng qǔ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词语解释:郢斤  拼音:yǐng jīn
同“ 郢匠挥斤 ”。 宋 李曾伯 《醉蓬莱·寿别制垣》词:“ 汉 橐班高, 郢 斤名重,喜动旌旗色。” 宋 卫宗武 《摸鱼儿·咏小园晚春》词:“剪裁妙语频賡唱,巧胜 郢 斤 般 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变调者,变古调为新调也……若止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因创二法(缩长为短、变旧为新)以告世之执 郢 斤者。”
词语解释:郢雪  拼音:yǐng xuě
见“ 郢中白雪 ”。
词语解释:郢中白雪  拼音:yǐng zhōng bái xuě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诗:“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词语解释:郢中曲  拼音:yǐng zhō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赖君赠我 郢中 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明 何景明 《雪中简贾长教》诗:“知君 郢中 曲,高调和人稀。”亦作“ 郢中篇 ”。 唐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诗:“彩毫飞白云,不减 郢中 篇。 楚 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词语解释:郢都  拼音:yǐng dōu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国都。故址在今 湖北 江陵 东北。《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极?” 洪兴祖 补注:“ 前汉 南郡 江陵 县,故 楚 郢都 。 楚文王 自 丹阳 徙此。后九世 平王 城之。”
词语解释:郢市  拼音:yǐng shì
郢都 。 唐 元稹 《楚歌》之三:“岂料奔 吴 士,鞭尸 郢市 门。”参见“ 郢都 ”。
词语解释:郢都  拼音:yǐng dōu
春秋 、 战国 时 楚 国都。故址在今 湖北 江陵 东北。《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极?” 洪兴祖 补注:“ 前汉 南郡 江陵 县,故 楚 郢都 。 楚文王 自 丹阳 徙此。后九世 平王 城之。”
词语解释:郢中吟  拼音:yǐng zhōng yín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诗:“多君有知己,一和 郢中 吟。” 明 徐祯卿 《古意》诗:“空为 郢中 客,不见 郢中 吟。”
词语解释:郢中唱  拼音:yǐng zhōng chàng
见“ 郢唱 ”。
词语解释:郢唱  拼音:yǐng chàng
格调高雅的诗文。 五代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诗:“ 郢 唱转高谁敢和, 巴 歌相顾自销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三用韵》:“錚鏦闻 郢 唱,次第发 巴 音。”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李于麟》:“感此 郢 唱稀,伤彼 楚 工惑。”亦作“ 郢中唱 ”。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且泛篱下菊,还聆 郢中 唱。”参见“ 郢曲 ”。
词语解释:郢曲  拼音:yǐng qǔ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词语解释:郢中客  拼音:yǐng zhōng kè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后以“郢中客”喻歌手。 唐 孟浩然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歌疑 郢中 客,态比 洛川 神。” 宋 范仲淹 《青郊》诗:“愿得 郢中客 ,共歌臺上春。” 明 徐祯卿 《古意》诗:“空为 郢中客 ,不见 郢中 吟。”
词语解释:郢调  拼音:yǐng diào
指 楚 地的歌曲。 唐 王勃 《采莲赋》:“徘徊 郢 调,悽愴 燕 歌。”亦指高雅的曲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 ]:‘恐污尊听,不敢胡弹。’[ 云 ]:‘何必太谦,愿闻 郢 调。’”
词语解释:郢中词  拼音:yǐng zhōng cí
美称他人的辞章。 唐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 郢中 词。” 宋 谢薖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赋丽谁为 梁 苑 客,调高难和 郢中 词。” 明 高启 《与诸公饮绿茗园》诗:“诗流 洛下 咏,歌艷 郢中 词。”亦作“ 郢词 ”。 唐 方干 《叙雪献员外》诗:“ 谢 守来吟才更逸, 郢 词先至彩毫端。”
词语解释:郢匠斤  拼音:yǐng jiàng jīn
同“ 郢匠挥斤 ”。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脱略 磻溪 钓,操持 郢 匠斤。” 仇兆鳌 注:“ 磻溪 ,言遇合之迟。 郢 匠,言锋鋩之利。”
词语解释:郢质  拼音:yǐng zhì
郢 地有 匠石 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宋元君 听说后,召 匠石 试之。 匠石 说:“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参阅《庄子·徐无鬼》。后因以“郢质”喻指契合无间的知音。《晋书·嵇康传》:“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 郢 质。”亦作“ 郢中质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大雅》思 文王 ,《颂》声久崩沦,安得 郢 中质,一挥成风斤!”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 太白 尝论诗曰:‘将復古道,非我而谁?’《雅》《颂》之作, 太白 自负者如此。然安得《雅》《颂》之人识之,使 郢中 之质能当 匠石 之运斤耶!”
词语解释:郢工  拼音:yǐng gōng
郢 匠。 宋 黄庭坚 《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世有斵泥手,或不待 郢 工。”参见“ 郢匠 ”。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词  拼音:yǐng cí
见“ 郢中词 ”。
词语解释:郢中词  拼音:yǐng zhōng cí
美称他人的辞章。 唐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 郢中 词。” 宋 谢薖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赋丽谁为 梁 苑 客,调高难和 郢中 词。” 明 高启 《与诸公饮绿茗园》诗:“诗流 洛下 咏,歌艷 郢中 词。”亦作“ 郢词 ”。 唐 方干 《叙雪献员外》诗:“ 谢 守来吟才更逸, 郢 词先至彩毫端。”
词语解释:郢市歌  拼音:yǐng shì gē
高雅优美的乐歌。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隐忍 阳城 笑,喧传 郢市 歌。”
词语解释:郢曲文  拼音:yǐng qǔ wén
美称高雅的诗文。 唐 孟郊 《酬友人寄新文》诗:“览君 郢 曲文,词彩何冲融。”
词语解释:郢城篇  拼音:yǐng chéng piān
比喻高雅的诗篇。 唐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诗:“送君扬檝去,愁絶 郢城 篇。”
词语解释:郢中质  拼音:yǐng zhōng zhì
见“ 郢质 ”。
词语解释:郢质  拼音:yǐng zhì
郢 地有 匠石 者,能用斧头削除人鼻端的白粉而不伤其鼻。 宋元君 听说后,召 匠石 试之。 匠石 说:“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参阅《庄子·徐无鬼》。后因以“郢质”喻指契合无间的知音。《晋书·嵇康传》:“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 郢 质。”亦作“ 郢中质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大雅》思 文王 ,《颂》声久崩沦,安得 郢 中质,一挥成风斤!”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 太白 尝论诗曰:‘将復古道,非我而谁?’《雅》《颂》之作, 太白 自负者如此。然安得《雅》《颂》之人识之,使 郢中 之质能当 匠石 之运斤耶!”
词语解释:郢中雪  拼音:yǐng zhōng xuě
见“ 郢中白雪 ”。
词语解释:郢中白雪  拼音:yǐng zhōng bái xuě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诗:“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词语解释:郢削  拼音:yǐng xuē
郢 正。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卷八:“堊鼻者, 郢 人也;斲削者,匠 石 也。今人曰 郢 削、 郢 正、 郢 斤,是以匠 石 之斲,属之 郢 人,大非。”参见“ 郢匠 ”。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中篇  拼音:yǐng zhōng piān
见“ 郢中曲 ”。
词语解释:郢中曲  拼音:yǐng zhō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赖君赠我 郢中 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明 何景明 《雪中简贾长教》诗:“知君 郢中 曲,高调和人稀。”亦作“ 郢中篇 ”。 唐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诗:“彩毫飞白云,不减 郢中 篇。 楚 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词语解释:郢中律  拼音:yǐng zhōng lǜ
对友人诗作的美称。 唐 杜荀鹤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因酬 郢中 律,霜鬢数茎新。”
词语解释:郢上曲  拼音:yǐng shà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李损之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应知 郢上 曲,高唱出东堂。”亦作“ 郢上篇 ”。 清 吴雯 《雨亭王公雪中旋旆喜成二十韵》:“徒领风人旨,难酬 郢上 篇。”
词语解释:郢刃  拼音:yǐng rèn
斧削,删改。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所得或忧逢 郢 刃,凡言皆欲夺天机。”参见“ 郢匠挥斤 ”。
词语解释:郢匠挥斤  拼音:yǐng jiàng 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载,匠 石 挥斧削去 郢 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序》:“ 周 官置臬, 郢 匠挥斤,异态神行,全模化造。”
词语解释:郢斧  拼音:yǐng fǔ
郢正,斧正。 清 蒲松龄 《代孙蕙答王鼐旧工部启》:“又《哇吹》一册,幸惟 郢 斧。”
词语解释:郢声  拼音:yǐng shēng
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唐 皎然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诗:“身当 青山 秀,文体多 郢 声。”
词语解释:郢书燕说  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 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后因以“郢书燕説”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八》:“《家语》: 齐 太史 子餘 嘆美 孔子 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言无位而空王之也。 董仲舒 对策云‘见素王之文’, 贾逵 《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皆因《家语》之言而失其义,所谓 郢 书 燕 説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即 康节 最通数学,亦仅以奇偶方圆,揣摩影响,实非从推步而知。故持论弥高,弥不免 郢 书 燕 説。”
词语解释:郢阙  拼音:yǐng quē
犹 郢都 。 唐 司空图 《春愁赋》:“莫不惨澹伤神,迴环縈虑,念 郢 闕以回首,忆帝乡之归路。”
词语解释:郢中白雪  拼音:yǐng zhōng bái xuě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诗:“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词语解释:郢书  拼音:yǐng shū
郢 人夜书 燕 相国书,火不明,谓持烛者云:“举烛”,因误将“举烛”书入。后因以“郢书”指讹误的书信。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燕 相説 郢 书, 越 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参见“ 郢书燕説 ”。
词语解释:郢书燕说  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 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后因以“郢书燕説”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八》:“《家语》: 齐 太史 子餘 嘆美 孔子 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言无位而空王之也。 董仲舒 对策云‘见素王之文’, 贾逵 《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皆因《家语》之言而失其义,所谓 郢 书 燕 説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即 康节 最通数学,亦仅以奇偶方圆,揣摩影响,实非从推步而知。故持论弥高,弥不免 郢 书 燕 説。”
词语解释:郢人斤斧  拼音:yǐng rén jīn fǔ
同“ 郢匠挥斤 ”。 宋 苏辙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庄子 谈空 惠子 听, 郢 人斤斧俟忘形。”
词语解释:郢斫  拼音:yǐng zhuó
同“ 郢匠挥斤 ”。 清 赵翼 《次韵酬袁子才见寄之作》:“技有鼻伤非 郢 斫,音无肉味是 虞 韶。”
词语解释:郢人斫垩  拼音:yǐng rén zhuó è
同“ 郢匠挥斤 ”。 元 刘敏中 《最高楼》词:“ 郢 人斵堊元无迹,仙家种玉不论畦。”
词语解释:郢人斤斲  拼音:yǐng rén jīn zhuó
同“ 郢匠挥斤 ”。 唐 刘禹锡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郢 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词语解释:郢握  拼音:yǐng wò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并书〉》:“ 和氏 之璧,焉得独曜於 郢 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於 随 掌。” 刘良 注:“ 郢 , 楚 地。 随 , 随侯 也。 和 璧明珠,虽出 随 楚 ,其宝玩亦不专在 随 楚 。此喻 諶 不得独留於 琨 处也。”后亦借指 和氏 璧。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况 牙 絃入契, 郢 握称珍,欣传赏奏之徵,免茹投光之嘆。”
词语解释:郢才  拼音:yǐng cái
犹 郢 匠。 明 李东阳 《雪》诗:“ 郢 才工已甚,迟拙幸无嫌。”参见“ 郢匠 ”。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正  拼音:yǐng zhèng
犹斧正。以诗文就正于人。 清 缪彤 《与颜光敏书》:“伏枕偶得二诗,书呈大方郢正。”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卷八:“堊鼻者, 郢 人也;斲削者, 匠石 也。今人曰郢削、郢正、 郢 斤,是以 匠石 之斲,属之 郢 人,大非。”参见“ 郢匠 ”。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石  拼音:yǐng shí
指 匠石 。 楚 郢都 巧匠。《云笈七籤》卷九六:“愧无 郢石 运,盖彼自然颖。”参见“ 郢匠 ”。
词语解释: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词语解释:郢爰  拼音:yǐng yuán
楚国 金币名。《考古通讯》1957年第1期:“‘郢爰’是黄金质,世称‘印子金’。最早记载,见于 宋 代 李石 《续博物志》及 沉括 《梦溪笔谈》中。它的制法是在一块金板上划出许多规则的小方格,格内有篆文‘郢爰’二字。形式似印章,故称为‘印子金’……‘郢爰’是 楚国 金币。”
词语解释:郢氏斤  拼音:yǐng shì jīn
同“ 郢匠挥斤 ”。 清 李渔 《怜香伴·蹴居》:“我私心,还自忖,怕遇着多才女伴联闺韵,那时节有技难藏 郢 氏斤。”
词语解释:郢人运斧  拼音:yǐng rén yùn fǔ
同“ 郢匠挥斤 ”。 《人民日报》1957.5.10:“这真不亚于 郢人 运斧的本领,也不弱于西医开肠破肚所需要的准确与细心。”
词语解释:郢政  拼音:yǐng zhèng
郢正,斧正。 明 黄中 《重刻朱子年谱记》:“且身处孤陋,书籍不全,暂作 裨諶 之补,祈请诸君更为郢政。” 清 魏际瑞 《与子弟论文》:“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 郢 人,易曰‘郢政’。”
词语解释:郢客曲  拼音:yǐng kè qǔ
指曲高和寡的乐曲。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吾徒忘贵贱,世路混愚贤。国中 郢 客曲,海上 伯牙 絃,知音真未易,投分剧堪怜。”参见“ 郢曲 ”。
词语解释:郢曲  拼音:yǐng qǔ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词语解释:郢匠挥斤  拼音:yǐng jiàng 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载,匠 石 挥斧削去 郢 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序》:“ 周 官置臬, 郢 匠挥斤,异态神行,全模化造。”
词语解释:郢客词  拼音:yǐng kè cí
格调高雅的诗文作品。 清 孙枝蔚 《曾庭闻同客延令别予先归凄然有赠》诗之五:“且和《巴人》调,休高 郢 客词。论文遭侧目,飘泊竟何为。”
词语解释:郢上篇  拼音:yǐng shàng piān
见“ 郢上曲 ”。
词语解释:郢上曲  拼音:yǐng shàng qǔ
比喻高雅的诗作。 唐 李损之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应知 郢上 曲,高唱出东堂。”亦作“ 郢上篇 ”。 清 吴雯 《雨亭王公雪中旋旆喜成二十韵》:“徒领风人旨,难酬 郢上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