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郡城 拼音:jùn chéng
(1).郡治的城垣。《南史·齐纪上·武帝》:“ 齐兴 太守 刘元宝 於郡城壍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
(2).郡治所在地。 唐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妾 白 姓。有息女 秋练 ,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於今结想,至絶眠餐。”词语解释:郡斋 拼音:jùn zhāi
郡守起居之处。 唐 白居易 《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李商隐 《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 赵翼 《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词语解释:郡国 拼音:jùn guó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词语解释:郡邑 拼音:jùn yì
府县。 唐 元稹 《茅舍》诗:“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风尘催战鼓,郡邑走降书。”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郡邑久萧条,如患染肢肤。”词语解释:郡守 拼音:jùn shǒu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汉 唐 因之; 宋 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驰往,无敢留者。” 清 黄之隽 《海啸歌》:“郡守告予往勘灾, 华 娄 两宰同去来。”词语解释:郡阁 拼音:jùn gé
见“ 郡閤 ”。
词语解释:郡閤
亦作“ 郡阁 ”。 借指郡守的府院。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烦;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清 方文 《休夏》诗:“今岁远游依郡阁,且如结制闭僧扉。” 清 邵长蘅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潮吞 章 贡 江声急,翠削 匡庐 郡閤多。”词语解释:郡县 拼音:jùn xiàn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词语解释:郡侯 拼音:jùn hòu
(1).爵名。 晋武帝 封 羊祜 为 南城侯 ,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历代因之。 金 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公之下。 元 与 金 同, 明 以后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2).一郡之长,知府。 闽 徐夤 《寄僧寓题》诗:“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词语解释:郡政 拼音:jùn zhèng
一郡之政事。词语解释:郡符 拼音:jùn fú
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于 泉 于 虔 ,始执郡符,遂殿 交州 ,抗节 番禺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翻身落霄汉,失脚到泥涂。 博望 移门籍, 潯阳 佐郡符。”自注:“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 江州 司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惟 忠定公 万夫之杰,屡剖郡符,有声烈烈。”词语解释:郡章 拼音:jùn zhāng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始从郎署,出领郡章。”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臣谬通属籍,叨假郡章。”词语解释:郡郭 拼音:jùn guō
(1).郡城的郊野。 唐 张继 《阊门即事》诗:“试上 吴 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2).郡城。 唐 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诗:“ 餘杭 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清 施闰章 《溪涨》诗:“舟航浮郡郭,荇藻罥楼臺。”词语解释:郡吏 拼音:jùn lì
郡守的属官。《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赵元淑 以郡吏从班,见司徒而不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词语解释:郡府 拼音:jùn fǔ
郡守的官署。《晋书·谢尚传》:“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 尚 造乌布帐。”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词语解释:郡治 拼音:jùn zhì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滇池县 ,郡治,故 滇国 也。”
(2).郡守的治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上元 吴县 放灯,﹝知县 王子溶 ﹞召太守为客,郡治乃寂无一人。”词语解释:郡邸 拼音:jùn dǐ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汉书·宣帝纪》:“ 邴吉 为廷尉监,治巫蛊於郡邸。”《北史·循吏传·柳俭》:“拜 弘化 太守, 俭 清节愈励。 大业 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赐 俭 帛二百匹, 绚 ( 郭绚 )、 肃 ( 敬肃 )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詔初从闕庭至。”
(2).借指郡国。 唐 封敖 《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斋坛。”词语解释:郡丞 拼音:jùn chéng
郡守的副贰。 唐 元稹 《授李昆滑州司马制》:“将议奬劳,是宜加秩。郡丞宪吏,用表兼荣。”词语解释:郡将 拼音:jùn jiāng
郡守。郡守兼领武事,故称。《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 李贤 注:“郡将,郡守也。”《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绣 见 延年 新将” 唐 颜师古 注:“新为郡将也,谓郡守为郡将者,以其兼领武事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於是追拜 畿 为 河东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时 ( 张时 ) 畿 ( 杜畿 )相见,於仪当各持版。 时 叹曰:‘昨日功曹,今为郡将也!’”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郡将》:“郡将始见《马援传》。 宋 时郡守称郡将,盖以朝臣出知列郡,其结衔称知某州军州事者。”词语解释:郡庭 拼音:jùn tíng
郡署的公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蛮人持﹝筇竹杖﹞至 瀘 叙 间卖之……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太不直则亦能羣讼于郡庭而易之。”词语解释:郡课 拼音:jùn kè
《后汉书·百官志五》:“﹝令、长、侯国之相﹞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 汉 代指郡对属县官吏的年终考绩。后因以“郡课”借指基层地方官的治绩。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词语解释:郡寄 拼音:jùn jì
谓作郡太守。《宋史·黄洽传》:“ 艺祖 惩藩镇偏重之失,不欲兵民之权聚於一夫之手。今使主兵官兼郡寄,是合兵民权为一。” 宋 陆游 《会庆节贺表》之二:“兹膺郡寄,復在王畿。”词语解释:郡王 拼音:jùn wáng
爵位名。其名始于 西晋 。 唐 宋 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 清 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夫人姓 卢氏 , 范阳 人……少府监 西平 郡王赠工部尚书之夫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绍兴 年间,行在有个 关西 延州 延安府 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 咸安 郡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前年有一位郡王奉旨管理神机营,他便对人家説:‘我今天得了这个差使,一定要把神机营整顿起来。’”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及《通志·职官六·历代王侯封爵》。词语解释:郡志 拼音:jùn zhì
地方志的一种。记录一郡山川、物产、人文等情况的书。 宋 范成大 著有《吴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咏·东古山》:“郡志名 东古 ,村人号 比山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 洛阳 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词语解释:郡兵 拼音:jùn bīng
地方武装力量。 汉 沿 秦 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 汉武帝 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 唐 代府兵,基本上沿袭 秦 汉 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词语解释:郡下 拼音:jùn xià
谓郡守所在地。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説如此。”词语解释:郡閤
亦作“ 郡阁 ”。 借指郡守的府院。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烦;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清 方文 《休夏》诗:“今岁远游依郡阁,且如结制闭僧扉。” 清 邵长蘅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潮吞 章 贡 江声急,翠削 匡庐 郡閤多。”词语解释:郡庠 拼音:jùn 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 元 王恽 《谒武惠鲁公林墓》诗:“清秩銓华省,羣英萃郡庠。”词语解释:郡公 拼音:jùn gōng
爵名。 晋 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 明 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晋书·王沉传》:“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郡公》:“ 后汉 光武 建武 十三年以土无二王,爵不过公,於是以 太 原王 章 为 齐公 、 鲁王 兴 为 鲁公 ,功臣悉为公。 晋 始曰开国郡公也。”词语解释:郡博 拼音:jùn bó
见“ 郡博士 ”。
词语解释:郡博士 拼音:jùn bó shì
府学学官。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亦省称“ 郡博 ”。 清 赵翼 有《酬啬生郡博》诗。词语解释:郡佐 拼音:jùn zuǒ
郡丞。郡守的佐贰。 唐 常建 《潭州留别》诗:“宿帆謁郡佐,悵别依禪林。” 清 方文 《闻陈阶六给事丘曙戒编修俱外转怅然有作》诗:“ 丘 何为郡佐,咄咄殊可异。”词语解释:郡姓 拼音:jùn xìng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 薛氏 , 蜀 也,岂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词语解释:郡博士 拼音:jùn bó shì
府学学官。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亦省称“ 郡博 ”。 清 赵翼 有《酬啬生郡博》诗。词语解释:郡牧 拼音:jùn mù
郡守。郡的行政长官。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黄颇》:“ 颇 , 宜春 人,与 肇 ( 卢肇 )同乡, 颇 富而 肇 贫,同日遵路赴举。郡牧饯 颇 离亭, 肇 驻蹇十里以俟。”词语解释:郡乘 拼音:jùn chéng
郡志,郡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以神仙著郡中,则 张玄真 其人,舍是渺不復闻,即郡乘纪载亡几。” 清 周亮工 《与王隆吉书》:“顷 汪舟次 来索愚在 广陵 诸诗文,欲入郡乘。”词语解释:郡寮 拼音:jùn liáo
郡吏。寮,通“ 僚 ”。 唐 元稹 《裴温兼监察御史里行充清海军节度参谋制》:“兹惟郡寮 温 等,受知於人,为报不易,勤尽检白,可以无瑕。”词语解释:郡学 拼音:jùn xué
郡国的最高学府。《明史·太祖纪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显 立郡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绪言:“ 汉 时立太学和郡学,讲授五经,太学与郡学成为全国的大小文化中心。”参阅《汉书·循吏传·文翁》。词语解释:郡门 拼音:jùn mén
郡城之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脩复》:“ 颜真卿 为 平原 太守,立三碑,皆自撰亲书。其一立於郡门内,纪同时臺省擢牧诸郡者十餘人。”词语解释:郡伯 拼音:jùn bó
爵名。 金 置。 元 因之。 明 清 时亦称知府为郡伯。《金史·百官志一》:“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 清 方文 《元日星渚》诗之二:“春江欲去仍回首,郡伯相畱且授餐。”词语解释:郡书 拼音:jùn shū
古代史志的一种。记载乡邦耆旧事迹的方志。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 汝潁 奇士, 江 汉 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故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 圈称 《陈留耆旧》、 周斐 《汝南先贤》、 陈寿 《益都耆旧》、 虞预 《会稽典録》。此之谓郡书者也。” 浦起龙 通释:“此谓乡邦旧德之书,视史家为繁。”词语解释:郡厅 拼音:jùn tīng
郡府的厅堂。 宋 赵抃 《玉泉亭》诗:“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涧通池遶郡厅。”词语解释:郡主 拼音:jùn zhǔ
郡公主。 晋 始置。 唐 制太子之女为郡主。 宋 沿 唐 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 明 清 则亲王女为郡主。《世说新语·贤媛》“ 桓公 武 平 蜀 ,以 李势 妹为妾”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妒记》:“ 桓 平 蜀 ,以 李势 女为妾,郡主凶妒。”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词语解释:郡界 拼音:jùn jiè
亦作“ 郡堺 ”。 谓郡治范围之内。《后汉书·袁閎传》:“﹝ 閎 ﹞父 贺 ,为 彭城 相。 閎 往省謁……既而辞去, 贺 遣车送之, 閎 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宋史·褚湛之传》:“ 孝建 元年,为中书令, 丹阳 尹。坐 南郡王 义宣 诸子逃藏郡堺, 建康 令 王兴之 , 江寧 令 沉道源 下狱, 湛之 免官禁錮。”词语解释:郡廨 拼音:jùn xiè
郡府。《宋书·周朗传》:“火逸烧郡廨, 朗 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序:“诗题五字,乃真仙之词也……熟视木文,则字皆隐起成列矣。某年中,廉帅上闻,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词语解释:郡帅 拼音:jùn shuài
郡守。因其为一郡之长官,故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冬一夕, 张 ( 张圣者 )坐定,有青衣擎生荔一柈献。詰旦,遣遗郡帅。”词语解释:郡属 拼音:jùn shǔ
郡守的属员。《史记·儒林列传》:“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词语解释:郡君 拼音:jùn jūn
(1).古代妇女的封号。 汉武帝 尊 王太后 母 臧儿 为 平原君 ,为封郡君之始。 唐 代封四品官之妻为郡君,母为郡太君。 宋徽宗 改郡君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四等, 明 唯皇室中之女子仍称郡君, 清 唯贝勒之女及亲王侧福晋之女称郡君。《北齐书·段韶传》:“启求归 朝陵公 ,乞封继母 梁氏 为郡君。”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娶 李氏 , 唐 御史大夫 栖筠 之后, 晋卿 之女,累封 建安 郡君。”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侧妃生者降二等为郡君。”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贝勒女为贝勒多罗格格,称郡君。”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
(2).妓女。 唐 孙棨 《北里志·牙娘》:“ 赵为山 ,每因宴席偏眷牙娘,谓之郡君……他日 为山 自外归,内子谓 为山 曰:‘今日颜色甚悦畅,定应是见郡君也。’”词语解释:郡倅 拼音:jùn cuì
郡佐。郡守的副职。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真宗 朝, 黄震 知 亳州 永城县 。时大旱, 王丞相 钦若 为郡倅,至邑祈雨。” 元 虞集 《送人之剑阁倅》诗:“乡人游雪界,郡倅试冰衔。” 清 姚鼐 《〈随园雅集图〉后记》:“先生故有《随园雅集图》,所图五人为 沉尚书 、 蒋编修 、 尹公子 、 陈文学 及先生……时 陈文学 年纔十八,今先生外,惟文学尚存,仕为郡倅。”词语解释:郡试 拼音:jùn shì
汉 代谓各郡于岁终讲武校猎以简选材勇之士为郡试。《后汉书·耿弇传》“﹝ 弇 ﹞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李贤 注引《汉官仪》:“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校猎,简其材力也。”词语解释:郡袭 拼音:jùn xí
谓承袭郡王之位。《红楼梦》第十五回:“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呢?”词语解释:郡邸狱 拼音:jùn dǐ yù
汉 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繫郡邸狱。”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谓诸郡邸置狱也。’据《汉旧仪》,郡邸狱治天下郡国上计者,属大鸿臚。”词语解释:郡马 拼音:jùn mǎ
郡主的丈夫。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水浒传》第九九回:“郡主郡马,屡次斩获,兵威大振,兵马直抵 昭德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这 苏州 抚臺姓 叶 ,号叫 伯芬 ,本是赫赫侯门的一位郡马。”词语解释:郡郛 拼音:jùn fú
犹郡城。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僧﹞后游郡郛,大为帅府赏识。”词语解释:郡地 拼音:jùn dì
由郡长官管辖的乡区词语解释:郡厉 拼音:jùn lì
旧时谓府州设坛祭祀本境内无人祭祀的鬼神。详“ 邑厉 ”。
词语解释:邑厉 拼音:yì lì
旧时谓县邑设坛祭祀本境内无人祭祀的鬼神。《清史稿·礼志三》:“ 顺治 初, 直省 府、州、县设坛城北郊,岁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用羊三、豕三、米饭三石、香烛、酒醴、楮帛祭本境无祀鬼神。府曰郡厉,县曰邑厉。”词语解释:郡合 拼音:jùn hé
亦作“ 郡阁 ”。借指郡守的府院。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烦;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清 方文 《休夏》诗:“今岁远游依郡阁,且如结制闭僧扉。” 清 邵长蘅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潮吞 章 贡 江声急,翠削 匡庐 郡閤多。” 词语解释:郡号 拼音:jùn hào
冠以郡名的县君封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孤寒时节教俺且充个‘张嫂’,甚富贵后教别人受郡号?” 凌景埏 校注:“县君封号上有郡地名,称‘××县君’,‘郡号’就是指县君的郡地称号。”词语解释:郡县制 拼音:jùn xiàn zhì
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词语解释:郡斋读书志 拼音:jùn zhāi dú shū zhì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词语解释:郡朝 拼音:jùn cháo
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上下通称》:“ 汉 人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亦谓之郡朝。”词语解释:郡望 拼音:jùn wàng
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 陇西 李氏 、 太原 王氏 、 汝南 周氏 等。 明 杨慎 《丹铅总录·郡姓》:“虚高族望,起於 江 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於 元魏 胡 虏之事,何足为据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群望》:“自 魏 晋 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第四,是 阿Q 的籍贯了。倘他姓 赵 ,则据现在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 陇西 天水 人也’。”词语解释:郡旄 拼音:jùn máo
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千里承恩秉郡旄,矢心曾不染秋毫。”词语解释:郡税 拼音:jùn shuì
由郡确定并由郡的官员征收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