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末字词组
南郑严郑魏郑邴郑流郑贾马许郑繁郑 
雅郑放郑后郑先郑二郑许郑孔郑 
毛郑服郑卓郑马郑贾马服郑匹郑疋郑 

词语解释:南郑  拼音:nán zhèng
周 畿内邑。 周穆王 都此。因在 镐京 南,故称。又因在 新郑 西,也叫 西郑 。《竹书纪年·穆王元年》:“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 昭宫 ,命 辛 伯 餘靡 。冬十月,筑祇宫于 南郑 。”《穆天子传》卷四:“吉日丁酉,天子入于 南郑 。”
词语解释:雅郑  拼音:yǎ zhèng
(1).雅乐和 郑 声。古代儒家以 郑 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语本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 郑 ,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 郑 。” 三国 魏 曹植 《当事君行》:“人生有所尊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隋书·音乐志下》:“虽知操弄,雅郑莫分。”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四:“操竽入 齐 人,雅郑亦复殊。”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秋空玉琴张,搏拊分雅郑。”
(2).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公集〉序》:“雅郑在人,理乱由俗。” 明 宋濂 《文原》:“雅郑不分之谓荒,本末不比之谓断,筋骸不束之谓缓,旨趣不超之谓凡:是四者贼文之形也。” 清 戴名世 《〈闽闱墨卷〉序》:“其品格之高下,辞章之雅郑,波澜之大小,皆一一自呈露於行墨之间。”
词语解释:毛郑  拼音:máo zhèng
汉 代《诗经》学者大、小 毛公 及 郑玄 的并称。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晋 豫州 刺史 孙毓 为《诗评》,评 毛 郑 、 王肃 三家同异。”参见“ 毛诗 ”、“ 毛传 ”。
词语解释:严郑  拼音:yán zhèng
汉 隐士 严君平 、 郑子真 的并称。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仰慕 严 郑 ,乐道闲居。”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词语解释:放郑  拼音:fàng zhèng
《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虽循机之思,必无谢于继《韶》;而制俗之规,犹未先于放 郑 。”
词语解释:服郑  拼音:fú zhèng
东汉 末经学家 服虔 与 郑玄 的并称。 清 王韬 《何陋轩记》:“近世之所谓陋者,岂第居室而已哉?口诵 服 郑 ,貌託 程 朱 ,宗 汉 绍 宋 ,妄立门户,此学问之陋者也。”
词语解释:魏郑  拼音:wèi zhèng
指 唐 魏徵 。 魏徵 封 郑国公 ,故称。 元 耶律楚材 《读唐诗有感复继张敏之韵》:“主上 贞观 圣,官僚 魏郑 良。”
词语解释:后郑  拼音:hòu zhèng
郑玄 的别称。 郑玄 注《周礼》,多引 郑兴 、 郑众 父子之说,后人因称 郑玄 为“后郑”, 郑兴 父子为“先郑”。
词语解释:卓郑  拼音:zhuó zhèng
卓氏 与 程郑 的并称。 卓氏 祖先 赵国 人, 秦 破 赵 时被迁到 蜀 ,居于 临邛 (今 四川 邛崃 ),冶铁致富,有家僮千人。 程郑 本 战国 时 关东 人,其祖先于 秦始皇 时被迁至 蜀郡 临邛 ,亦冶铸致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殞坑谷,朔欢 卓 郑 ,晦泣 颜原 者非十五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下》:“ 蜀郡 有豪家子,富拟 卓 郑 , 蜀 之名姝,无不毕致。”参阅《史记·货殖列传》
词语解释:邴郑  拼音:bǐng zhèng
东汉 学者 邴原 和 郑玄 的并称。 邴 郑 皆 北海郡 人。晚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时 郑玄 博学洽闻,註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 青州 有 邴郑 之学。” 清 姚鼐 《寄叶书山十丈》诗之二:“ 青州 邴 郑 原同术,林下瞻孚倏异时。”
词语解释:先郑  拼音:xiān zhèng
指 东汉 郑众 。 郑众 和时代稍后的 郑玄 都曾注解古代经书。后代注疏家为分别二 郑 ,以 郑众 曾任大司农,因称 郑司农 ;又因 郑众 辈行在先,故称 众 为先 郑 , 玄 为后 郑 。
词语解释:马郑  拼音:mǎ zhèng
东汉 马融 与 郑玄 的并称。两人皆为经学大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敷讚圣旨,莫若注经,而 马 郑 诸儒,宏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唐 张说 《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碑》:“公生而开朗,长而英拔,非因 马 郑 之学,动合礼经;不待 孙 吴 之书,暗同兵法。” 清 刘大櫆 《送佟受兹侍读视学陕西》诗:“学人收 马 郑 ,文士得 扬 班 。”
词语解释:流郑  拼音:liú zhèng
古代 郑 地流行的民间俗乐。 汉 桓谭 《新论·启寤》:“玄酒不如 苍吾 之醇,控揭不如流 郑 之乐。”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流 郑 激 楚 ,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綺丽难忘。”参见“ 郑声 ”。
词语解释:郑声  拼音:zhèng shēng
(1).原指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音乐。因与 孔子 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 郑国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韶》响难追, 郑 声易启。”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关雎》所以不作也,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参见“ 郑音 ”。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清 王夫之 《四书稗疏·论语·郑声》:“医书以病声之不正者为郑声,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注:“ 戴元礼 曰:‘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 张锡驹 曰:‘郑声者,神气虚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词语解释:郑音  拼音:zhèng yīn
本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音乐,后多指俗乐。《礼记·乐记》:“ 文侯 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 对曰:‘ 郑 音好滥淫志, 宋 音燕女溺志, 卫 音趋数烦志, 齐 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元 耶律楚材 《赠景贤》诗:“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簫声变 郑 音。”
词语解释:二郑  拼音:èr zhèng
指 唐 郑从谠 与 郑畋 。《新唐书·郑从谠传》:“初,盗流中原, 沙陀 彊悍,而卒收其用者,盖 从讜 为 太原 重也。时 郑畋 以宰相镇 凤翔 ,移檄讨贼,两人以忠义相提衡,贼尤惮之,号‘二 郑 ’云。”
词语解释:贾马服郑  拼音:gǔ mǎ fú zhèng
指 汉 朝的四位经学大师: 贾逵 、 马融 、 服虔 、 郑玄 。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洪榜》:“心性之説, 贾 、 马 、 服 、 郑 所不详,今为 贾 、 马 、 服 、 郑 之学者亦不得详。”
词语解释:贾马许郑  拼音:gǔ mǎ xǔ zhèng
指 汉 朝的四位经学大师: 贾逵 、 马融 、 许慎 、 郑玄 。 梁启超 《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启》:“迄 同光 以后,而 贾 、 马 、 许 、 郑 之学萌芽间出。”
词语解释:许郑  拼音:xǔ zhèng
东汉 经学家 许慎 、 郑玄 的并称。 清 黄遵宪 《感怀》诗:“洎乎 许 郑 出,褎然万人杰。”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其有通人志士,或笺注校勘,效忠於 许 郑 ;或束身自爱,归命於 程 朱 。”
词语解释:匹郑  拼音:pǐ zhèng
1.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词语解释:繁郑  拼音:fán zhèng
犹繁重。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此於儷辞,固伤繁郑。”
词语解释:孔郑  拼音:kǒng zhèng
汉 经学家 孔安国 与 郑玄 的并称。《旧唐书·崔仁师传》:“时校书郎 王玄度 注《尚书》《毛诗》,毁 孔 郑 旧义,上表请废旧注。”
词语解释:疋郑  拼音:pǐ zhèng
雅乐和 郑 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或习傖荒,不分疋 郑 ,将谓文已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