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郑卫郑风郑环郑王郑曲郑虔三绝郑奏郑三绝
郑老郑乡郑州梨郑璞郑舞郑草郑凤荣郑公泉
郑重郑女郑司农郑贾郑卫之音郑氏虫郑康成婢郑光祖
郑公乡郑五郑庄驿郑义郑昭宋聋郑六郑口郑重其辞
郑驿郑履郑花郑校人郑氏丫环郑公听履郑市郑重其事
郑声郑白郑渠郑琴郑玄家婢郑君里郑律成郑五歇后体
郑圃郑笺郑绵郑公风郑燮郑孔郑工捐郑五歇后
郑谷郑音郑樱桃郑旦郑服郑图郑家诗婢郑时门
郑州郑鼠郑国渠郑商郑牛触墙成八字郑女花郑庄好客郑家婢妾
郑生郑公里郑学郑生谷郑氏群虎郑国三良郑侠图 

词语解释:郑卫  拼音:zhèng wèi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词语解释:郑老  拼音:zhèng lǎo
指 东汉 郑玄 。 玄 字 康成 , 北海 高密 (今属 山东省 )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 汉 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晋 束晳 《玄居释》:“偶 郑老 於海隅,匹 严叟 於僻 蜀 。”
词语解释:郑重  拼音:zhèng zhòng
(1).频繁,反复多次。《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颜师古 注:“郑重,犹言频烦也。重,音直用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郑重詔监督,一一听指麾。”
(2).殷勤切至。 唐 白居易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綺紫氛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石曼卿 ﹞他日试使人通郑重,则闭门不纳,亦无应门者。”《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过访已自叨荣,奈何復金玉煇煌,郑重如此?可谓视葑菲如琼枝矣。”
(3).犹珍重。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去,仍为僧,抑为儒,均自便……好自为之,前途郑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 许 置酒相款,至二更,乃命烛导别驾登楼,郑重而去。” 清 郝懿行 《证俗文·方言》:“﹝郑重,﹞今人俱作珍重用,非 汉 人意也。”
(4).庄重。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七言絶句,初盛 唐 既饶有之,稍以郑重,故损其风神。”
(5).慎重;认真严肃。《朱子语类》卷九一:“大抵前辈礼数,极周详郑重。”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引 宋 陈文龙 《上贾似道启》:“郑重千钧之判,料理一介之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万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财,尤宜郑重。” 袁鹰 《深深的怀念》:“‘同志,你们回 北京 ,给我们带句话吧。’ 张朝满 大爹突然转过头来,郑重地对我们说。”
词语解释:郑公乡  拼音:zhèng gōng xiāng
《后汉书·郑玄传》:“国相 孔融 深敬於 玄 ,屣履造门。告 高密县 为 玄 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 郑君 乡宜曰 郑公乡 。’”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唐 皇甫冉 《馆陶李丞旧居》诗:“词藻世传 平子 赋,园林人比 郑公乡 。” 唐 李群玉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诗:“唯应 孔北海 ,为立 郑公乡 。”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三:“未便带符 韩 尉座,已如里改 郑公乡 。”
词语解释:郑驿  拼音:zhèng yì
见“ 郑庄驛 ”。
词语解释:郑庄驿  拼音:zhèng zhuāng yì
汉 郑当时 (字 庄 )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 长安 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驛”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月夜》词:“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 郑庄 驛?” 明 潘纬 《送友人北游》诗:“经过 郑庄 驛,好问 孟尝 门。” 清 毛奇龄 《客吴门喜遇金副使巡驿感赠》诗:“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寻 郑庄 驛。”亦省作“ 郑驛 ”。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参见“ 郑庄好客 ”。
词语解释:郑声  拼音:zhèng shēng
(1).原指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音乐。因与 孔子 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 郑国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韶》响难追, 郑 声易启。”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关雎》所以不作也,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参见“ 郑音 ”。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清 王夫之 《四书稗疏·论语·郑声》:“医书以病声之不正者为郑声,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注:“ 戴元礼 曰:‘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 张锡驹 曰:‘郑声者,神气虚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词语解释:郑音  拼音:zhèng yīn
本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音乐,后多指俗乐。《礼记·乐记》:“ 文侯 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 对曰:‘ 郑 音好滥淫志, 宋 音燕女溺志, 卫 音趋数烦志, 齐 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元 耶律楚材 《赠景贤》诗:“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簫声变 郑 音。”
词语解释:郑圃  拼音:zhèng pǔ
(1).古地名, 郑 之 圃田 ,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西南。相传为 列子 所居。《列子·天瑞》:“ 子列子 居 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 杨伯峻 集释:“ 郑 之 圃田 ……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南之 丈八沟 及附近诸陂湖,皆其遗蹪。”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诗:“ 列子 居 郑圃 ,不将众庶分。” 明 沉璟 《义侠记·解梦》:“ 郑圃 残蕉, 邯郸 一枕,醒后偏縈方寸。”
(2).指 列子 的学说和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柳子厚 、 洪景卢 左袒 郑圃 者也, 高似孙 、 林希逸 左袒 漆园 者也。然率举一端,未极二家之造,大抵 列 之文法, 庄 之文奇。”
词语解释:郑谷  拼音:zhèng gǔ
汉 郑子真 隐居 谷口 。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仇兆鳌 注:“《扬子法言》:‘ 谷口 郑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师。’”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户外山碧,樽中酒緑。”
词语解释:郑州  拼音:zhèng zhōu
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词语解释:郑生  拼音:zhèng shēng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 交甫 。 交甫 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后世词曲中简称 郑交甫 为 郑生 。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海岸东头信步行,听琴女子最关情。有缘有分能相遇,何必江皋笑 郑生 。”
词语解释:郑风  拼音:zhèng fēng
(1).指郑公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弘 ( 郑弘 )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 郑 风邪?’其感致如此。”参见“ 郑公风 ”。
(2).《诗》十五国风之一。
词语解释:郑公风  拼音:zhèng gōng fēng
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也”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 若耶溪 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词语解释:郑乡  拼音:zhèng xiāng
同“ 郑公乡 ”。 用以美称人的乡里。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芜没 郑 乡,寂寞 杨 冢。”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郑 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清 丘逢甲 《戏迭前韵柬同集诸君》之一:“却教人忆泥中婢,八字墙高似 郑 乡。”
词语解释:郑女  拼音:zhèng nǚ
(1).指 夏姬 。 郑穆公 之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於是 郑女 曼姬,被阿緆,揄紵縞。”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郑女 , 夏姬 也。”一说,指 郑国 的女子。 吕向 注:“ 郑 女, 郑国 之女。”
(2).指 郑袖 。 战国 时 楚怀王 后( 南后 )。《文选·傅毅〈舞赋〉》:“於是 郑女 出进,二八徐侍。” 李善 注:“《淮南子》曰:鼓舞或作 郑 舞。 高诱 注曰: 郑褏 也。 楚王 之幸姬。善歌儛,名曰‘郑舞’。”
词语解释:郑五  拼音:zhèng wǔ
(1). 唐 郑綮 。因排行第五,故称。《旧唐书·郑綮传》:“明日果制下,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 郑五 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表逊让不获。”
(2).指郑五歇后体。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 汉 祚终难復,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 郑五 告之矣!’”参见“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体 ”。
词语解释:郑履  拼音:zhèng lǚ
《汉书·郑崇传》:“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中听望》诗:“ 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唐 许浑 《宴饯李员外诗》:“ 膺 舟出镇虚 陈 榻, 郑 履还京下 隗 臺。” 宋 李刘 《满庭芳·上程宪卓》词:“ 郑 履声传, 倪 经业绍,半千贤运重开。”
词语解释:郑白  拼音:zhèng bái
(1). 战国 时筑 郑国渠 的 郑国 与 汉武帝 时筑 白渠 的 白公 的并称。《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以 关中 水旱不时,议依 郑 白 故事,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 涇水 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冈卤之田。”
(2). 郑国渠 和 白渠 的并称。在今 陕西 省境。 汉 班固 《西都赋》:“下有 郑 白 之沃,衣食之源。”《文选·左思〈吴都赋〉》:“绕霤未足言其固, 郑 白 未足语其丰。” 刘逵 注:“ 郑 白 ,二渠名。”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良田区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润肥腴。 郑 白 决 漳 ,莫之能拟。”
词语解释:郑笺  拼音:zhèng jiān
(1). 汉 郑玄 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 郑玄 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诗:“问《传》轻 何 学,言《诗》詆 郑 笺。”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二:“诗家总爱 西崑 好,独恨无人作 郑 笺。”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满城风雨重阳近,欲替 潘 诗作 郑 笺。”
词语解释:郑音  拼音:zhèng yīn
本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音乐,后多指俗乐。《礼记·乐记》:“ 文侯 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 对曰:‘ 郑 音好滥淫志, 宋 音燕女溺志, 卫 音趋数烦志, 齐 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元 耶律楚材 《赠景贤》诗:“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簫声变 郑 音。”
词语解释:郑鼠  拼音:zhèng shǔ
《后汉书·应劭传》:“昔 郑 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 周 。” 李贤 注引《尹文子》:“ 郑 人谓玉未琢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遇 郑 贾,人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战国策》亦然。今此乃云‘ 郑 人以乾鼠为璞’便与二説不同。此云‘乾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后以“郑鼠”比喻真伪混淆或以假乱真。《全唐诗》卷七八七载《人不易知》:“ 郑 鼠今奚别, 齐 竽或滥吹。” 唐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郑 鼠寧容者, 齐 竽久舍诸。”参见“ 郑璞 ”。
词语解释:郑璞  拼音:zhèng pú
古代 郑国 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 侔於 西山 ,一眄之荣, 郑 璞踰於 周 鼎。”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词语解释:郑公里  拼音:zhèng gōng lǐ
同“ 郑公乡 ”。 宋 张耒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之四:“曾过 郑公 里,得御 李膺 车。”
词语解释:郑环  拼音:zhèng huán
春秋 时 晋 韩宣子 有玉环,其一在 郑国 商人手中, 宣子 向 郑伯 请环, 子产 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 唐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自将 荆 璞比,不与 郑 环同。”
词语解释:郑州梨  拼音:zhèng zhōu lí
古时 郑州 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三出:“好儿好女,两情廝綰繫。如鸞凤对双飞,都夸道郑州梨。” 钱南扬 注:“郑州梨,比喻甜蜜。”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我孩儿,恁聪惠,娶得媳妇百事宜。郑州梨,一对儿……天生一对共谐和。”
词语解释:郑司农  拼音:zhèng sī nóng
指 汉 经学家 郑众 。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多才 陆平原 ,硕学 郑司农 。”
词语解释:郑庄驿  拼音:zhèng zhuāng yì
汉 郑当时 (字 庄 )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 长安 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驛”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月夜》词:“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 郑庄 驛?” 明 潘纬 《送友人北游》诗:“经过 郑庄 驛,好问 孟尝 门。” 清 毛奇龄 《客吴门喜遇金副使巡驿感赠》诗:“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寻 郑庄 驛。”亦省作“ 郑驛 ”。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参见“ 郑庄好客 ”。
词语解释:郑庄好客  拼音:zhèng zhuāng hào kè
《史记·汲郑列传》:“ 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 郑庄 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幘。” 宋 姚述尧 《减字木兰花》词:“ 郑庄 好客,故遣红妆飞大白。”
词语解释:郑花  拼音:zhèng huā
花名。即山矾。 宋 黄庭坚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序:“ 江 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 王荆公 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宋 杨万里 《雨中送客有感》诗:“老子今晨偶然去,李花全落郑花开。”参见“山矾”。
词语解释:山矾  拼音:shān fán
(1).花名。常绿灌木。春开白花,芳香。 宋 黄庭坚 《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 王荆公 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宋 杨万里 《万安出郭早行》诗:“玉花小朵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2).代指弟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黄梅淡冶山矾靚,犹及双清好到家。”此以黄梅、山矾两花代指 龚氏 二子 橙 (兄) 陶 (弟)。参见“ 山矾弟 ”。
词语解释:郑渠  拼音:zhèng qú
见“ 郑国渠 ”。
词语解释:郑国渠  拼音:zhèng guó qú
古代 关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 韩国 水工 郑国 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 关中 成为沃野。 汉 魏 时为 泾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閒説 秦 ,令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为渠,并 北山 东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 关中 为沃野,无凶年, 秦 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 郑国渠 。”《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
词语解释:郑绵  拼音:zhèng mián
古代 郑 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 秦 篝 齐 缕, 郑 绵络些。”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 鲁 縞薄,寒衣缝处 郑 绵多。”
词语解释:郑樱桃  拼音:zhèng yīng táo
东晋 列国 后赵 石季龙 所宠爱的优僮。 季龙 惑之,先后为杀二妻。参阅《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后用为男宠之典。 俞锷 《无题》诗之四:“肠断争如 贺梅子 ,魂销输与 郑樱桃 。”
词语解释:郑国渠  拼音:zhèng guó qú
古代 关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 韩国 水工 郑国 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 关中 成为沃野。 汉 魏 时为 泾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閒説 秦 ,令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为渠,并 北山 东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 关中 为沃野,无凶年, 秦 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 郑国渠 。”《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
词语解释:郑学  拼音:zhèng xué
(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隋书·经籍志一》:“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郑学》:“ 郑君 尽注三《礼》,发挥旁通,遂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礼》是 郑 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 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 ,不必更求各家。 郑 学之盛在此, 汉 学之衰亦在此。”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词语解释:郑王  拼音:zhèng wáng
经学家 郑玄 与 王肃 的并称。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晋 初郊庙之礼,皆 王肃 説,不用 郑 义。其时 孔晁 、 孙毓 等。申 王 駮 郑 , 孙炎 、 马昭 等,又主 郑 攻 王 ,齗齗於 郑 王 两家之是非,而 两汉 顓门无復过问。”
词语解释:郑璞  拼音:zhèng pú
古代 郑国 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 侔於 西山 ,一眄之荣, 郑 璞踰於 周 鼎。”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词语解释:郑贾  拼音:zhèng jiǎ
(1). 东汉 经学家 郑兴 和 贾逵 的并称。《后汉书·郑兴传》:“ 兴 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长於歷数,自 杜林 、 桓谭 、 卫宏 之属,莫不斟酌焉。世言《左氏》者多祖於 兴 ,而 贾逵 自传其父( 贾徽 )业,故有 郑 贾 之学。”
(2). 东汉 经学家 郑玄 和 贾逵 的并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所著《经史答问》数卷,其畅发 郑 贾 之学,直接嫡乳,非他稍知皮毛之可比者。” 清 邓湘皋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 邹君 ﹞尝曰:里巷迂生,抱学究一经,不知 郑 贾 为何人。”
郑国 商人。《战国策·秦策三》:“ 周 人怀朴过 郑 贾,曰:‘欲买朴乎?’” 宋 辛弃疾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词:“ 郑 贾正应求死鼠, 叶公 岂是好真龙。”
词语解释:郑义  拼音:zhèng yì
指 东汉 经学家 郑玄 受 马融 之学,为《易经》《尚书》等所作的注释。《隋书·经籍志一》:“ 玄 作《易注》, 荀爽 又作《易传》。 魏 代 王肃 、 王弼 ,并为之注……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今殆絶矣。”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 王鸣盛 《尚书后案》,专主 郑 义。”
词语解释:郑校人  拼音:zhèng xiào rén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 , 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赵岐 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日谁非郑校人》:“公( 王介甫 )至 金陵 ,每得生鱼,多放池中,有门生作诗曰:‘直须自到池边看,今日谁非 郑 校人?’”
词语解释:郑琴  拼音:zhèng qín
《列子·汤问》载: 郑国 乐师 师文 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迴,草木发荣;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 端方 《陶斋藏石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怀民墓志》:“ 郑 琴再寝, 吴 涕重零。” 唐 元稹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 邹 律寒气变, 郑 琴祥景奔。”
词语解释:郑公风  拼音:zhèng gōng fēng
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也”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 若耶溪 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词语解释:郑旦  拼音:zhèng dàn
春秋 末年 越国 美女名。相传曾与 西施 同时被 越王 勾践 献给 吴王 夫差 为妃。 汉 袁康 《越绝书·内经九术》:“ 越 乃饰美女 西施 、 郑旦 ,使大夫 种 ( 文种 )献之於 吴王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明 屠隆 《綵毫记·罗袜争奇》:“分甚么丑和妍,总不辨 西施 、 郑旦 。”
词语解释:郑商  拼音:zhèng shāng
指 春秋 郑国 商人 弦高 。 秦 师将侵 郑 ,适 高 入 周 经商,遇 秦 师于 滑 。 高 以牛十二,谓奉 郑 君之命犒师。 秦 师以为 郑国 有备,灭 滑 而还。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国语·周语中》“ 秦 师将袭 郑 ……是行也, 秦 师还” 三国 吴 韦昭 注:“ 郑 商觉之,矫以 郑伯 之命犒之,故还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贩牛之 郑 商,可以退敌师。”
词语解释:郑生谷  拼音:zhèng shēng gǔ
同“ 郑谷 ”。 唐 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缅怀 郑生谷 ,颇忆 严子瀨 。”
词语解释:郑曲  拼音:zhèng qǔ
春秋 郑国 的乐曲。多指俗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 郑 曲也。” 范文澜 注:“盖讥其词之不雅耳。”
词语解释:郑舞  拼音:zhèng wǔ
亦作“ 郑儛 ”。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舞蹈。《楚辞·招魂》:“二八齐容,起 郑 舞些。” 王逸 注:“ 郑 舞, 郑国 之舞也。或曰:郑舞,郑重屈折而舞也。” 汉 张衡 《南都赋》:“於是 齐 童唱兮列 赵 女,坐南歌兮起 郑 儛。”
词语解释:郑卫之音
1.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礼记·乐记》:“ 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2.泛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3.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参见“ 郑声 ”。
词语解释:郑声  拼音:zhèng shēng
(1).原指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音乐。因与 孔子 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 郑国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韶》响难追, 郑 声易启。”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关雎》所以不作也,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参见“ 郑音 ”。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清 王夫之 《四书稗疏·论语·郑声》:“医书以病声之不正者为郑声,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注:“ 戴元礼 曰:‘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 张锡驹 曰:‘郑声者,神气虚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词语解释:郑音  拼音:zhèng yīn
本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音乐,后多指俗乐。《礼记·乐记》:“ 文侯 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 对曰:‘ 郑 音好滥淫志, 宋 音燕女溺志, 卫 音趋数烦志, 齐 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元 耶律楚材 《赠景贤》诗:“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簫声变 郑 音。”
词语解释:郑昭宋聋  拼音: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子 使 申舟 聘於 齐 ,曰:‘无假道於 宋 。’亦使 公子冯 聘於 晋 ,不假道於 郑 。 申舟 以 孟诸 之役恶 宋 ,曰:‘ 郑 昭 宋 聋, 晋 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 犀 而行。及 宋 , 宋 人止之……乃杀之。” 杜预 注:“昭,明也。聋,闇也。”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郑 昭 宋 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騖於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闇,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词语解释:郑氏丫环  拼音:zhèng shì yā huán
同“ 郑玄家婢 ”。 清 李渔 《风筝误·题鹞》:“又不要他文章应举诗刻板,只求他免貽笑与那 郑氏 丫环。”
词语解释:郑玄家婢  拼音:zhèng xuán jiā b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 玄 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復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郑玄家婢”指知书的婢仆。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团圆》:“完名未必论葑菲,也不愧 郑玄 家婢。”
词语解释:郑燮  拼音:zhèng xiè
(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词语解释:郑服  拼音:zhèng fú
汉 经学家 郑玄 与 服虔 的并称。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分立时代》:“北学,《易》《书》《诗》《礼》皆宗 郑 氏,《左传》则 服子慎 ( 服虔 字)。 郑 君注《左传》未成,以与 子慎 。见於《世説新语》。是 郑 服 之学,本是一家,宗 服 即宗 郑 ,学出於一也。”
词语解释:郑牛触墙成八字  拼音:zhèng niú chù qiáng chéng bā zì
古谚语。形容 郑玄 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 唐 白居易 《双鹦鹉》诗“ 郑 牛识字吾常嘆, 丁 鹤能歌尔亦知”自注:“谚云:‘ 郑玄 家牛触墙成八字。’”
词语解释:郑氏群虎
五代 时 郑昌 八子的合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五代 闽中 郑昌 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 郑 氏羣虎’。”
词语解释:郑虔三绝  拼音:zhèng qián sān jué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郑广文 ( 虔 字)学书而病无纸,知 慈恩寺 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製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 玄宗 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金 元好问 《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一:“ 郑虔 三絶旧知名,付与时人分重轻。” 高燮 《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 黄子 静者吾所师, 郑虔 三絶人共知。”
词语解释:郑草  拼音:zhèng cǎo
《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不其侯国,故属琅邪"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后以"郑草"为书带草的别称。
词语解释:郑氏虫  拼音:zhèng shì chóng
指文辞训诂之学。因 东汉 郑玄 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虫,表示小技,含有轻视之意。 明 徐渭 《奉答青州赠鼉矶研》诗:“醉来好醮 张颠 髮,老去羞笺 郑 氏虫。”
词语解释:郑六  拼音:zhèng liù
唐 人传奇故事人物。 郑六 在 长安 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 任氏 , 郑 追而求爱,遂同居。 郑 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 郑 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不是 崔韜 逢雌虎,也不是 郑六 遇妖狐。”
词语解释:郑公听履  拼音:zhèng gōng tīng lǚ
同“ 郑履 ”。 明 李东阳 《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 郑公 听履星俱下, 列子 乘风气可骑。”
词语解释:郑君里  拼音:zhèng jūn lǐ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词语解释:郑孔  拼音:zhèng kǒng
经学家 郑玄 和 孔安国 的并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学如 郑 孔 ,文如 屈 、 宋 、 班 、 马 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
词语解释:郑图  拼音:zhèng tú
见“ 郑侠图 ”。
词语解释:郑侠图  拼音:zhèng xiá tú
《宋史·郑侠传》载, 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长沙》诗:“ 郑侠 图曾伤目击, 陈琳 檄可愈头风。” 清 杨中讷 《高邮道中书事》诗:“空怀忧国 长沙 泪,难绘流民 郑侠 图。”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中丞欲请 敖仓 粟,司諫先陈 郑侠 图。”亦省称“ 郑图 ”。 清 张英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亲见閭阎凋敝甚, 郑 图还与绘千村。”
词语解释:郑女花  拼音:zhèng nǚ huā
春秋 时 郑文公 妾 燕姞 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 穆公 。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即以“郑女花”指兰花。 清 吴伟业 《题孙铭常画兰》诗:“ 谢 家树好临芳砌, 郑 女花堪照洞房。”
词语解释:郑国三良  拼音:zhèng guó sān liáng
指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个 郑国 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宋 无名氏 《喜迁莺·贺生第三子》词:“古今三絶,惟 郑国 三良, 汉 家三杰。”
词语解释:郑奏  拼音:zhèng zòu
犹郑音。 唐 元稹 《回风变节判》:“凉风徐动於 郑 奏,遽云失节;寒谷倘移於 邹 律,何以加刑?”
词语解释:郑凤荣  拼音:zhèng fèng róng
(1937- )跳高运动员,运动健将。山东济南人。女。1957年跳过177米,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1959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词语解释:郑康成婢  拼音:zhèng kāng chéng bì
同“ 郑玄家婢 ”。 清 赵翼 《京口晤梦楼听其雏姬度曲即事》诗之五:“ 郑康成 婢 香山 嫗,只解吟诗不解歌。”
词语解释:郑口  拼音:zhèng kǒu
黄河 在 郑州 的河口。 清 光绪 十三年(公元1887年), 黄河 在 郑州 决口。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一决於 郑口 ,而 徐 豫 被灾;再决於 濼口 ,而 齐 鲁 受害。”
词语解释:郑市  拼音:zhèng shì
《汉书·郑崇传》:“上责 崇 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 颜师古 注:“言请求者多,交通宾客。”后即以“郑市”谓踵门者众,门庭若市。 唐 黄滔 《卢员外浔启》:“伏以员外断籯积学,计斗负才,龟镜词林,梯航陆海,是故门駢 郑 市,俗垫 郭 巾。”
词语解释:郑律成  拼音:zhèng lǜ chéng
(1918-1976)作曲家。原籍朝鲜。1933年来中国。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及鲁艺音乐系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艺声乐教员。1945年回朝鲜。1950年起定居中国,并加入中国籍。后任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作有歌曲《延水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三百余首以及歌剧《望夫云》等。
词语解释:郑工捐  拼音:zhèng gōng juān
光绪 十三年(公元1887年), 河南 郑州 黄河 决口, 清 政府借口治 河 ,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只为近来又开了个郑工捐,捐了大八成知县的人,到省多了,压了班。”
词语解释:郑家诗婢  拼音:zhèng jiā shī bì
同“ 郑玄家婢 ”。 沉昌直 《题范茂芝寻诗读画图》诗之二:“此是 郑 家诗婢子,休将薄诉恼先生。”
词语解释:郑庄好客  拼音:zhèng zhuāng hào kè
《史记·汲郑列传》:“ 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 郑庄 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幘。” 宋 姚述尧 《减字木兰花》词:“ 郑庄 好客,故遣红妆飞大白。”
词语解释:郑侠图  拼音:zhèng xiá tú
《宋史·郑侠传》载, 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长沙》诗:“ 郑侠 图曾伤目击, 陈琳 檄可愈头风。” 清 杨中讷 《高邮道中书事》诗:“空怀忧国 长沙 泪,难绘流民 郑侠 图。”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中丞欲请 敖仓 粟,司諫先陈 郑侠 图。”亦省称“ 郑图 ”。 清 张英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亲见閭阎凋敝甚, 郑 图还与绘千村。”
词语解释:郑三绝  拼音:zhèng sān jué
唐 郑虔 诗、书、画三绝。用以称誉人多才多艺。 清 唐孙华 《挽王随庵先生》诗之一:“才名其拟 郑 三絶,翰札争夸 顾 八分。”参见“ 郑虔三絶 ”。
词语解释:郑虔三绝  拼音:zhèng qián sān jué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郑广文 ( 虔 字)学书而病无纸,知 慈恩寺 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製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 玄宗 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金 元好问 《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一:“ 郑虔 三絶旧知名,付与时人分重轻。” 高燮 《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 黄子 静者吾所师, 郑虔 三絶人共知。”
词语解释:郑公泉  拼音:zhèng gōng quán
泉名。在 浙江 绍兴 若耶溪 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若邪溪 之东,又有 寒溪 。溪之北,有 郑公泉 。泉方数丈,冬温夏凉。 汉 太尉 郑弘 宿居潭侧,因以名泉。”参见“ 郑公风 ”。
词语解释:郑公风  拼音:zhèng gōng fēng
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也”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 若耶溪 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词语解释:郑光祖  拼音:zhèng guāng zǔ
元代杂剧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曾任杭州路吏,卒于杭州。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剧作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b026梅香》《王粲登楼》等八种。另存散曲若干。
词语解释:郑重其辞  拼音:zhèng zhòng qí cí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説道:‘年兄!你今日束脩来见我,其实惭愧。’”
词语解释:郑重其事  拼音:zhèng zhòng qí shì
谓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予谈习技……其不及女工而仍郑重其事,不敢竟遗者,虑开后世逐末之门,置纺绩蚕繰於不讲也。”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词语解释:郑五歇后体  拼音:zhèng wǔ xiē hòu tǐ
唐 郑綮 的一种诗体。《旧唐书·郑綮传》:“ 綮 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 庐江 ,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新唐书·郑綮传》:“ 綮 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词语解释:郑五歇后  拼音:zhèng wǔ xiē hòu
指郑五歇后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上半部之末齣……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陈多 注:“郑五歇后,意犹‘歇后语’。 唐昭宗 时人 郑綮 善诗,诗中多用詼谐的歇后语,当时称之为‘郑五歇后体’。”参见“ 郑五歇后体 ”。
词语解释:郑五歇后体  拼音:zhèng wǔ xiē hòu tǐ
唐 郑綮 的一种诗体。《旧唐书·郑綮传》:“ 綮 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 庐江 ,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新唐书·郑綮传》:“ 綮 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
词语解释:郑时门  拼音:zhèng shí mén
同“ 郑庄驛 ”。 清 洪亮吉 《早发郑州》诗:“适逢 秦 岁首,来过 郑时 门。”
词语解释:郑家婢妾  拼音:zhèng jiā bì qiè
同“ 郑玄家婢 ”。 清 李孚青 《秋日自遣》诗:“ 郑 家婢妾如师弟, 梁氏 夫妻似主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