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洽入声 [详注1][详注2][与歃同。尝也。][《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


注1:筴 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筴。《注》牢,豕室。筴,木栏。同栅。
注2:哈 hā,音喢。《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论训》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韵》本作歃。又姓。《正字通》杨慎希姓有哈永森。动词
首字词组
邺侯邺宫邺侯书邺瓦邺下名邺台邺侯架邺架之藏
邺中邺都邺架邺下才邺苑邺京邺中七子邺台瓦

词语解释:邺侯  拼音:yè hòu
唐 李泌 贞元 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 邺县侯 ,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若士大夫之家所藏,在前世如 张华 载书三十车, 杜兼 聚书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皆号藏书之富。” 明 何景明 《蓉溪书屋》诗:“一经 韦相 业,万卷 鄴侯 家。”参见“ 鄴侯书 ”。
词语解释:邺侯书  拼音:yè hòu shū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书二万餘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饌。 鄴侯 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鄴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平分太仓粟,尽读 鄴侯 书。”
词语解释:邺中  拼音:yè zhōng
指 三国 魏 的都城 邺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 邺镇 东。后世多以“鄴中”指代 三国 魏 。 唐 刘长卿 《铜雀台》诗:“君不见 鄴中 万事非昔是,古人不在今人悲。”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虽 谢康乐 拟 鄴中 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 清 计东 《邺城吊谢茂秦山人》诗:“ 鄴中 怀古正秋风,词赋深惭 谢氏 工。”
词语解释:邺宫  拼音:yè gōng
(1).指 邺京 宫殿。 晋 陆云 《登台赋》序:“ 永寧 中,参大府之佐於 鄴都 ,以时事巡行 鄴 宫三臺。”
(2).特指 魏王 世子 曹丕 所居之宫。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建安 末,余时在 鄴 宫,朝游夕讌,究欢愉之极。”
词语解释:邺都  拼音:yè dōu
指 邺城 。因曾作都城,故名。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朝发 鄴都 桥,暮济 白马津 。” 晋 陆云 《岁暮赋》序:“ 永寧 二年春,忝宠北郡,其夏又转大将军右司马於 鄴都 。”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三:“ 湘 浦烟波无旧跡, 鄴都 兰菊有遗风。”
词语解释:邺侯书  拼音:yè hòu shū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书二万餘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饌。 鄴侯 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鄴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平分太仓粟,尽读 鄴侯 书。”
词语解释:邺架  拼音:yè jià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邺侯 ,即 李泌 。后因以“鄴架”比喻藏书处。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 鄴 架籤论万, 曹 仓卷累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欲集全 宋 词,则亦不过壮观 鄴 架,於本源无涉,亦可不必。”
词语解释:邺瓦  拼音:yè wǎ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词语解释:邺台瓦  拼音:yè tái wǎ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词语解释:邺下才  拼音:yè xià cái
指 邺中 七子。七子同时以文学齐名,皆与 魏 太子 丕 友善。后亦用以美称有文才的人。 唐 贾曾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招贤已从 商山 老,託乘还徵 鄴下 才。”参见“ 鄴中七子 ”。
词语解释:邺中七子  拼音:yè zhōng qī zǐ
即 建安 七子。 东汉 建安 中的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以文学齐名,同居 邺中 ,故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 体”原注:“ 汉 末年号。 曹子建 父子及 鄴中 七子之诗。”
词语解释:邺下名  拼音:yè xià míng
邺中 七子的才名。 唐 皇甫冉 《闲居作》诗:“学 谢 淹中术,诗无 鄴下 名。”参见“ 鄴下才 ”、“ 鄴中七子 ”。
词语解释:邺苑  拼音:yè yuàn
指 邺都 的宫苑。 清 尤珍 《邺都怀古》诗:“ 鄴 苑人空花自落, 铜臺 伎散鸟争呼。”
词语解释:邺台  拼音:yè tái
曹操 为 魏 王,在 邺 起 冰井 、 铜雀 、 金虎 三台。其中 铜雀台 最有名。 唐 郑愔 《铜雀妓》诗:“日斜 漳浦 望,风起 鄴臺 寒。”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赋夸 梁苑 雪,歌起 鄴臺 风。” 靳荣藩 注:“《一统志》:三臺在 临漳县 西南 鄴城 内西北隅。”
词语解释:邺京  拼音:yè jīng
邺都 。 汉 末, 曹操 为 魏 王,定都于此。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竝载游 鄴京 ,方舟汎河广。”《北齐书·文苑传序》:“ 鄴京 之下,烟霏雾集。”《隋书·经籍志一》:“ 后汉 鐫刻七经,著於石碑,皆 蔡邕 所书……其得至 鄴 者不盈太半。至 隋 开皇 十六年,又自 鄴京 载入 长安 。”
词语解释:邺侯架  拼音:yè hòu jià
同“ 鄴架 ”。 明 杨焯 《宣德窑脂粉箱歌为莱阳姜仲子赋》:“药房艺圃比清閟,玉轴牙籤 鄴侯 架。” 清 查慎行 《酬同年张声伯秦中见怀之作》诗:“ 娄东 富文献,世守 鄴侯 架。”
词语解释:邺中七子  拼音:yè zhōng qī zǐ
即 建安 七子。 东汉 建安 中的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以文学齐名,同居 邺中 ,故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 体”原注:“ 汉 末年号。 曹子建 父子及 鄴中 七子之诗。”
词语解释:邺架之藏  拼音:yè jià zhī cáng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之十一:“如贵地友人家有 鄴 架之藏,欲一就观。”
词语解释:邺台瓦  拼音:yè tái wǎ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词语解释:邺瓦  拼音:yè wǎ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词语解释:邺台瓦  拼音:yè tái wǎ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