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一邱首邱金邱陇邱楚邱家邱曹邱 
丹邱比邱九邱华屋山邱归正首邱寅邱和邱 
林邱昆邱嵩邱蓟邱松邱昭邱圜邱 
山邱青邱介邱谢邱寿邱柲邱寒邱 
故邱陵邱阆邱遗邱宴邱尼邱  

词语解释:一邱  拼音:yī qiū
见“ 一丘 ”。
词语解释:一丘  拼音:yī qiū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词语解释:丹邱  拼音:dān qiū
见“ 丹丘 ”。
词语解释:丹丘  拼音:dān qiū
亦作“ 丹邱 ”。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王逸 注:“ 丹丘 昼夜常明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远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诗:“荒驛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吴伟业 《海市四首次张石平观察韵》之三:“却笑 燕 齐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词语解释:林邱  拼音:lín qiū
见“ 林丘 ”。
词语解释:林丘  拼音:lín qiū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
(1).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元 萨都剌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杀气如烟蔽林坵,孤城半掩无人鬭。”
(2).指隐居的地方。 晋 谢安 《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赋《留穷诗》,以述其志云:‘……穷自有离合,心何偏去留。踟蹰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词语解释:山邱  拼音:shān qiū
见“ 山丘 ”。
词语解释:山丘  拼音:shān qiū
亦作“ 山邱 ”。
(1).土山。《墨子·大取》:“诸以居运命者,若乡里 齐 荆 者皆是;诸以形貌命者,若山邱室庙者皆是也。”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丰侔 淮 海,富賑山丘。” 唐 李白 《江上吟》:“ 屈平 词赋悬日月, 楚王 臺榭空山丘。” 金 元好问 《横波亭》诗:“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邱。”
(2).坟墓。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宋 曾巩 《南轩》诗:“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金 元好问 《醉后诗》:“身后山丘几春草,醉来日月两秋萤。”
词语解释:故邱  拼音:gù qiū
见“ 故丘 ”。
词语解释:故丘  拼音:gù qiū
亦作“ 故邱 ”。 家乡的山丘;故乡。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二:“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八:“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蜀晤》:“蠨蛸门户,烟霞故丘,荒芜围径,庭幃白头,鷫鸘裘冷,难过秋时候。”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言藁葬在 忠州 ,又云徵还返故邱。”
词语解释:首邱  拼音:shǒu qiū
见“ 首丘 ”。
词语解释:首丘  拼音:shǒu qiū
亦作“ 首邱 ”。
(1).《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归葬故乡。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復首丘之望。”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三:“传説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2).怀念故乡。《后汉书·班超传》:“况於远处絶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因有首邱之思,遂移军於 邢州 。” 明 归有光 《娄曲新居记》:“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於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於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
(3).犹故乡。 清 黄遵宪 《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 潮州 ,竟认 潮州 作首丘。”
词语解释:比邱  拼音:bǐ qiū
见“ 比丘 ”。
词语解释:比丘  拼音:bǐ qiū
亦作“ 比邱 ”。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 元 张宪 《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 明 徐渭 《九流》诗:“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緇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
词语解释:昆邱  拼音:kūn qiū
见“ 崑丘 ”。
词语解释:昆丘  拼音:kūn qiū
亦作“崐丘”。亦作“崐邱”。 即 昆仑山 。《隋书·音乐志下》:“原载垂德, 崐丘 主神。阴坛吉礼,北至良辰。” 唐 王绩 《古意》诗之一:“材抽 嶧山 干,徽点 崑丘 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龙驭 崑丘 ,鸟发 玄圃 。” 明 何景明 《登楼凤县作》诗之二:“如闻乘八骏,早晚向 崑邱 。”
词语解释:青邱  拼音:qīng qiū
见“ 青丘 ”。
词语解释:青丘  拼音:qīng qiū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词语解释:陵邱  拼音:líng qiū
见“ 陵丘 ”。
词语解释:陵丘  拼音:líng qiū
亦作“ 陵邱 ”。 大丘;大阜。《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宋 司马光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乘高极回望,坦坦无陵邱。”
词语解释:金邱  拼音:jīn qiū
指西方的田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邱,曰沃野。” 高诱 注:“西方,金位也,因为金邱。”
词语解释:九邱  拼音:jiǔ qiū
九丘。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 楚 独有左史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邱》。”
词语解释:嵩邱  拼音:sōng qiū
见“ 嵩丘 ”。
词语解释:嵩丘  拼音:sōng qiū
亦作“ 嵩邱 ”。
(1). 嵩山 。 晋 潘岳 《怀旧赋》:“前瞻 太室 ,傍眺 嵩丘 。”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 胡 窃号,剥乱中原,虽平 伊 洛 ,填 嵩丘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 唐 贾岛 《病起》诗:“ 嵩邱 归未得,空自责迟迴。”
(2).泛指高山。 唐 韩愈 《驽骥》诗:“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三十万人,金甲貔貅,死者半之,白骨嵩邱。”
词语解释:介邱  拼音:jiè qiū
见“ 介丘 ”。
词语解释:介丘  拼音:jiè qiū
亦作“ 介邱 ”。
(1).大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歌之以禎瑞,讚之以介邱。”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唐 张九龄 《东封赦书》:“皆用事於介邱,作中於上帝。”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可纪 岱岳 ,宜登介丘。”
(2).微小的土山。介,通“ 芥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宋咸 注:“介,小也。”
词语解释:阆邱  拼音:láng qiū
即 阆风巅 。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振 玄圃 之中,抹 閬邱 之巔。”参见“ 閬风巔 ”。
词语解释:阆风巅  拼音:láng fēng diān
山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 昆仑 之巅。《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 閬风巔 ;其一角正西,名曰 玄圃堂 ;其一角正东,名曰 崑崙宫 。”
词语解释:陇邱  拼音:lǒng qiū
田垄;土丘。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炊烟遶茅屋,秋稻上陇邱。”
词语解释:华屋山邱  拼音:huá wū shān qiū
见“ 华屋山丘 ”。
词语解释:华屋山丘  拼音:huá wū shān qiū
状丽的建筑化为土丘。喻兴亡盛衰的迅速。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廿载繁华梦》第一回:“不转眼间,华屋山邱,势败运衰,便如山倒,回头一梦。”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大至胡 元 杀掠, 满清 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词语解释:蓟邱  拼音:jì qiū
见“ 蓟丘 ”。
词语解释:蓟丘  拼音:jì qiū
亦作“ 蓟邱 ”。 古地名。在 北京 城西 德胜门 外西北隅。《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 报遗 燕惠王 书曰:‘ 蓟丘 之植,植於 汶 篁。’” 张守节 正义:“ 幽州 蓟 地西北隅,有 蓟丘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古迹》:“ 蓟丘 ,在县西 德胜门 外五里西北隅,即古 蓟门 也。旧有楼臺并废,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鬱苍翠,为京师八景之一,名曰‘ 蓟门 烟树’。”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今都城 德胜门 外有 土城关 ,相传是古 蓟门 遗址,亦曰 蓟邱 。”
词语解释:谢邱  拼音:xiè qiū
见“ 谢丘 ”。
词语解释:谢丘  拼音:xiè qiū
亦作“ 谢邱 ”。 复姓。 春秋 鲁 有 谢丘章 。见《汉书·古今人表》《元和姓纂》卷九引此作“谢邱”。
词语解释:遗邱  拼音:yí qiū
亦作“ 遗坵 ”。 古墓;残冢。 清 黄叔琳 《〈一片石〉题词》:“沧桑变后遗坵在,留画诗人展墓图。” 清 彭家屏 《〈一片石〉题词》:“镇石消沉马鬣封,一抔黄土二厫中,遗邱不若 秦 樗里 , 渭水 边旁夹两宫。” 清 王堂 《〈第二碑〉题词》:“如此命骚歌永漏,恐惊山鬼泣遗邱。”
词语解释:楚邱  拼音:chǔ qiū
楚 地山丘。 唐 马戴 《楚江怀古》诗之一:“露气寒光集,微阳下 楚 邱。”
词语解释:归正首邱  拼音:guī zhèng shǒu qiū
见“ 归正首丘 ”。
词语解释:归正首丘  拼音:guī zhèng shǒu qiū
传说狐狸即使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着它所住洞穴的方向。故有“狐死正首丘”之说。语本《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孔颖达 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嚮此丘”。后因以“归正首丘”谓死于故乡。《苦社会》第二五回:“从此故乡日离日远,我们几个人,看这光景,不知还有归正首丘的日子么?”亦作“ 归正邱首 ”、“ 归正首邱 ”。 明 宋濂 《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万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於道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堪舆》:“后十年,其子经商颇利……议发槥归正首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説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参见“ 首丘 ”。
词语解释:松邱  拼音:sōng qiū
指坟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邱。”
词语解释:寿邱  拼音:shòu qiū
见“ 寿丘 ”。
词语解释:寿丘  拼音:shòu qiū
亦作“ 寿邱 ”。 古地名。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史记·五帝本纪》:“﹝舜﹞作什器於 寿丘 。”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附宝 ﹞孕二十五月,生 黄帝 於 寿邱 。” 明 张居正 《轩辕皇问道治世长生颂》:“蚤徵灵瑞,叶 寿邱 之符。”
词语解释:宴邱  拼音:yàn qiū
见“ 宴丘 ”。
词语解释:宴丘  拼音:yàn qiū
亦作“ 宴邱 ”。 又称筵九。即旧时正月十九日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白云观》:“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谓之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金殿筵宴……民间无事可纪,游赏 白云观 者,谓之会神仙焉。按《帝京景物略》曰;‘燕九,又曰宴邱。’今则曰筵九。”参见“ 燕九 ”。
词语解释:家邱  拼音:jiā qiū
见“ 家丘 ”。
词语解释:家丘  拼音:jiā qiū
亦作“ 家邱 ”。“ 东家丘 ”的省称。 即 孔丘 。常以比拟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 丘 ,谓为倩人。” 张铣 注:“ 鲁 人不识 孔丘 圣人,乃云:我东家 丘 者,吾知之矣。言轻 孔丘 也。” 唐 高适 《别从甥万盈》诗:“诸生曰 万盈 ,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 丘 人莫轻。”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黜我崇彼,所谓轻其家邱者矣。”参见“ 东家丘 ”。
词语解释:东家丘  拼音:dōng jiā qiū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词语解释:寅邱  拼音:yín qiū
亦作“ 寅丘 ”。 大丘。《淮南子·说林训》:“寅邱无壑,泉原不溥。” 俞樾 《诸子平议·淮南内篇四》:“寅丘,谓大丘也。《方言》:‘夤,大也。’《广雅·释詁》同。寅即夤之叚字。言丘虽大而无壑,则泉原不溥也。”一说,有地下水之丘。 汉 高诱 注:“言污小潦水名寅。寅之邱无大壑,故泉流不得溥。”
词语解释:昭邱  拼音:zhāo qiū
见“ 昭丘 ”。
词语解释:昭丘  拼音:zhāo qiū
亦作“ 昭邱 ”。 春秋 楚昭王 墓。在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南。《文选·王粲〈登楼赋〉》:“北弥 陶牧 ,西接 昭丘 。” 李善 注引《荆州图记》:“ 当阳 东南七十里,有 楚昭王 墓,登楼则见,所谓 昭丘 。” 南朝 齐 谢朓 《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昭邱 松檟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
词语解释:柲邱  拼音:bì qiū
有树木的小山坡。《广雅·释邱》:“邱上有木为柲邱。”
词语解释:尼邱  拼音:ní qiū
即 尼丘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大野广土, 曲阜 尼邱 。” 唐 李邕 《东林寺碑》:“ 尼邱 啟於夫子, 鷲岭 保於 释迦 。”参见“ 尼丘 ”。
词语解释:尼丘  拼音:ní qiū
(1).山名。在 山东 曲阜县 东南,连 泗水 、 邹县 界。相传 孔子 父 叔梁纥 、母 颜氏 祷于此而生 孔子 。故 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唐 程弥纶 《怀鲁》诗:“ 曲阜 国, 尼丘 山, 周公 邈难问, 孔子 犹啟关。”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2).指 孔子 。《梁书·处士传·阮孝绪》:“跡既可抑,数子所以有餘,本方见晦, 尼丘 是故不足。” 清 钱谦益 《谒孔子林越翌日谒先圣庙》诗:“ 鲁 甸千年国, 尼丘 万代师。”
词语解释:曹邱  拼音:cáo qiū
见“ 曹丘 ”。
词语解释:曹丘  拼音:cáo qiū
复姓。 汉 代有 曹丘生 ,对 季布 的任侠义勇到处赞扬, 季布 因之享有盛名。事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曹丘”或“曹丘生”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平山冷燕》第十二回:“第二是大富家才子论不得:他货财广有,易于交结,故人人作 曹丘 之誉,无才往往邀有才之名,所以也论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妾非 毛遂 ,乃 曹丘生 , 十一娘 愿缔永好,请倩冰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四章:“在弟来谒之前,谬蒙老年兄与 献策兄 先为 曹丘 ,实在感愧莫名。” 清 代避 孔丘 讳,丘字作“邱”。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某宫保》:“某异乡人,此间无人相识,谁作 曹邱 者?”
词语解释:和邱  拼音:hé qiū
见“ 和丘 ”。
词语解释:和丘  拼音:hé qiū
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 和丘 ,曰 荒土 。”丘,一本作“ 邱 ”。
词语解释:圜邱  拼音:huán qiū
同“ 圜丘 ”。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圜邱之祀告以谴,泰折之享降以諐。”
词语解释:寒邱  拼音:hán qiū
见“ 寒丘 ”。
词语解释:寒丘  拼音:hán qiū
亦作“ 寒邱 ”。 荒凉的山丘;冷落寂静的山丘。《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齐 卞伯玉 《菊赋》:“佇寒丘以弥望,覿中霜之软菊。” 清 王铎 《近望牛头山》诗:“割据雄图忧后日,夕阳无语下寒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