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督邮秦邮边邮客邮达书邮都邮效邮玄衣督邮
书邮音邮轻邮驿邮军邮便郵惠邮 
置邮便邮亭邮公邮豫章邮 玷邮投邮 
高邮诗邮杜邮寄书邮丽邮鬼督邮罪邮 
山邮致书邮无邮集邮乡邮庚邮街邮 
置书邮避贤邮星邮外邮通邮平原督邮玷邮 
传邮石邮付邮航邮邛邮骑邮孙邮 

词语解释:督邮  拼音:dū yóu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词语解释:书邮  拼音:shū yóu
(1).传送信件的人。语本《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 宋 杨万里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三:“归鸿欲下还飞去,不作书邮有底忙?”
(2).指信札。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七:“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金 元好问 《和白枢判》:“书邮但觉浮沉久,诗卷何缘唱和曾。”
词语解释:置邮  拼音:zhì yóu
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焦循 正义:“置、邮、传三字,同为传递之称。以其车马传递谓之置邮,谓之驛。其传递行书之舍,亦即谓之置邮,谓之驛。” 唐 杨炯 《〈王子安集〉旧序》:“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舟檝避潢潦,置邮疾飞驰。”按,古制,置为马递,邮为步递,原有区别,后即混用。
词语解释:高邮  拼音:gāo yóu
借指 江苏 高邮 王念孙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词语解释:山邮  拼音:shān yóu
(1).山中的驿站。 唐 王维 《送祢郎中》诗:“孤鶯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宋 梅尧臣 《寒食日过荆山》诗:“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元 柳贯 《后滦水秋风词》诗:“山邮纳客供次舍,土屋迎寒催墐藏。” 明 袁宏道 《暮雨》诗:“山邮听夜雨,梦里滑车轮。”
(2).指驿站提供的交通工具。 唐 张九龄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诗:“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
词语解释:置书邮  拼音:zhì shū yóu
本作“致书邮”。 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唐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御史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唐 陆龟蒙 《送友人之湖上》诗:“欲寄一函聊问讯, 洪乔 寧作置书邮?”
词语解释:传邮  拼音:chuán yóu
传递,传送。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卷六跋:“至於电气聿兴,风行殆遍,质分乾溼,气薄阴阳,以传邮则万里瞬通,以製用则百方咸备。”
驿站。 唐 谭用之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诗:“僕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鵰鶚弄高秋。” 宋 方岳 《唐律》诗之四:“日月双车轂,乾坤一传邮。”
词语解释:秦邮  拼音:qín yóu
今 江苏省 高邮县 的别称。 秦 时于此筑台置邮亭,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五·扬州府》:“ 高邮 废县,今州治, 秦 高邮亭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 秦邮 王鼎 ,字 仙湖 。为人慷慨有力,广交游。” 清 曹寅 《和秋谷见寄韵》:“何由嬾酌 秦邮 酒,双擘蛮笺坐 碧山 。”
词语解释:音邮  拼音:yīn yóu
书信。 南朝 陈 徐陵 《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临 江 总轡,企望音邮。”
词语解释:便邮  拼音:biàn yóu
顺便传递邮件。亦指顺便代人传递书信的人。 宋 苏轼 《菩萨蛮·回文》词:“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宋 王迈 《祭海丰宰颜养智文》:“怀此美人,在天一方,物色便邮,将寄双鲤。”
词语解释:诗邮  拼音:shī yóu
寄诗酬和的信函。 元 戴表元 《题萧子西诗卷后》:“每兵休事定,輒一会合,必有诗邮。” 清 查慎行 《送陈秋田宰荔浦》诗:“真羡 杨蘧 挈家去,王程如砥接诗邮。”
词语解释:致书邮  拼音:zhì shū yóu
送信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 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词语解释:避贤邮  拼音:bì xián yóu
唐 代驿站名。即 阳城驿 。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我愿避公讳,名为 避贤邮 。” 宋 王禹偁 《不见阳城驿》诗:“不见 阳城驛 ,空吟昔人诗,谁改 避贤邮 ,唱首 元微之 。”亦称“ 避贤驛 ”。 唐 白居易 《和〈阳城驿〉》:“改为 避贤驛 ,大署於门楣。”
词语解释:石邮  拼音:shí yóu
见“ 石尤风 ”。
词语解释:石尤风  拼音:shí yóu fēng
传说古代有商人 尤某 娶 石 氏女,情好甚笃。 尤 远行不归, 石 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 元 伊世珍 《琅嬛记》《江湖纪闻》。后因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南朝 宋 孝武帝 《丁督护歌》之一:“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 唐 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诗:“寧知 巴峡 路,辛苦石尤风。” 宋 杨亿 《荷花》诗:“洒从琼蕊露,吹任石尤风。”亦省作“ 石尤 ”、“ 石邮 ”。 唐 李商隐 《拟意》诗:“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 明 张煌言 《答曹云霖监军书》:“弟栖迟 沙关 ,几三月矣。金尽粟空……只得仍图北返。两番鼓棹,又为石尤留滞。”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柳沟晓发》词:“人去似春休,巵酒曾将酹石尤。” 王大觉 《月夜渡淀湖歌》:“我被石尤妒,屡把归期误。”
词语解释:边邮  拼音:biān yóu
犹边陲。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边邮之患,手足之疥搔也,中国之用,胷背之熛灼也。” 宋 张咏 《悼蜀四十韵》:“边邮未肃清,何颜食天爵。” 清 王韬 《制战舰》:“惟期分守险要,出入河道,便于往来守御,斯足以固边邮而卫社稷矣。”今本作“边陲”。参见“ 边陲 ”。
词语解释:边陲  拼音:biān chuí
亦作“ 边垂 ”。亦作“ 边埵 ”。
(1).犹边境。《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郑伯 ﹞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 晋 左思 《魏都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唐 李白 《代赠远》诗:“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白敏中》:“ 崔鉉 诗云:‘边埵万里注恩波,宇宙羣方洽凯歌。’”《全唐诗》 崔鉉 诗作“边陲”。 元 柳贯 《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诗:“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想此日开酺会,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远謫,去边陲。” 郭小川 《祝酒歌》:“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2).边缘。 骆宾基 《罪证》九:“﹝ 大盘岭 ﹞虽然并不算高,但岭背露出阴云的边陲。”
词语解释:轻邮  拼音:qīng yóu
指快速传递书信的人。 清 朱彝尊 《刺梅园饯别陆进游汝阳》诗:“餘事 机 云 时唱和,莫忘日下置轻邮。”
词语解释:亭邮  拼音:tíng yóu
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 徐锴 繫传:“亭邮立木为表……古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邮,过也,所以止过客也。”《宋史·礼志十一》:“ 绍兴 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 渊圣皇帝 御名,见於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亭邮表名,又为圭名,又为姓氏,又为木名,当各以其义类求之。’”
词语解释:杜邮  拼音:dù yóu
见“ 杜邮亭 ”。
词语解释:杜邮亭  拼音:dù yóu tíng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 战国 属 秦 。 秦昭王 赐 白起 剑,令其自杀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北有 杜邮亭 ,去 咸阳 十七里,今名 孝里亭 ,中有 白起祠 。”亦省称“ 杜邮 ”。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明年赐剑如 杜邮 ,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参见“ 杜邮之戮 ”。
词语解释:杜邮之戮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 秦 名将 白起 埋怨 秦王 不听他的话而遭 楚 魏 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 免 白起 为士伍,遣之出 咸阳 。至 杜邮 , 复 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 白起 死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 杜邮 之戮。”
词语解释:无邮  拼音:wú yóu
没有罪过。《国语·晋语二》:“ 优施 曰:‘我优也,言无邮。’” 韦昭 注:“邮,过也。”《吕氏春秋·乐成》:“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 高诱 注:“邮字与尤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三传多古字》:“三《传》多古字……《国语》则无罪曰无邮。”
词语解释:星邮  拼音:xīng yóu
信使。 清 赵翼 《滇城》诗:“独客经过相识少,驂驔连夕过星邮。” 清 赵翼 《将军凯旋》诗:“靖海功高缚两酋,凯旋喜气溢星邮。”
词语解释:付邮  拼音:fù yóu
投交邮局寄送。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这回是要托你仍在 翁隆盛 买三斤茶……该茶叶店如也可以代寄,那就托他们代寄罢。否则,如无便人,托你付邮。”
词语解释:客邮  拼音:kè yóu
(1).驿站的旅舍。 宋 沉遘 《和中甫新开湖》:“渺渺春波百里浮,昔游曾是一扁舟。十年人事都如梦,犹识河边旧客邮。”
(2).旧时在 中国 领土上设立的外国邮局。鸦片战争以后, 英 、 法 、 美 、 日 、 德 、 俄 等国先后在 中国 沿海口岸及一些大中城市私设邮局,侵犯 中国 主权,后经斗争,自1917年陆续撤销。
词语解释:驿邮  拼音:yì yóu
传递文书、信件的机构。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西域记》云:塞外无驛邮,往往以烽代驛。”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词语解释:公邮  拼音:gōng yóu
指驿站小吏。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诗:“儒冠假郡印,践更若公邮;况多办职吏,谁肯恣吟謳。”
词语解释:寄书邮  拼音:jì shū yóu
传送书信的人。邮为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故称。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问:‘郎何之?’答云:‘为人作寄书邮。’”
词语解释:集邮  拼音:jí yóu
收集和保存各种邮票。 夏衍 《我也爱好集邮》:“我从青年时期开始集邮。”《扬子晚报》1990.8.2:“其中四枚最新发现的解放区花卉图邮票……令集邮行家和观众惊叹不已。”
词语解释:外邮  拼音:wài yóu
城外的驿站。《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颜杲卿 ﹞乃矫贼命召 钦凑 计事, 钦凑 夜还, 杲卿 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 唐 李绅 《过吴门》诗:“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
词语解释:航邮  拼音:háng yóu
航空邮政、航空邮件或航空邮递简称
词语解释:达书邮  拼音:dá shū yóu
传递书信的人。《北堂书钞》卷一三○及《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守,临去,郡下人因附书有餘函。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咒之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达书邮。’”
词语解释:军邮  拼音:jūn yóu
军队系统内的邮政工作。负责邮递军队内部以及军内同军外互寄的公私函件、报刊、图书资料等,有时还承办汇兑、包裹等业务。
词语解释:豫章邮  拼音:yù zhāng yóu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以“豫章邮”指带信的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约婚》:“[生]莫不是 豫章 邮乘风便,[丑]我们又不是 殷洪乔 。”
词语解释:丽邮  拼音:lì yóu
谓心怀怨恨。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一·南都大略》:“且皇胤犹存,璇宫可辨,如怀痛丽邮,处置得所……则强藩弭衅,黔首翕风。”
词语解释:乡邮  拼音:xiāng yóu
谓在村镇间投递邮件。《人民邮电报》1991.1.10:“刚到邮电局那年,他被分配到 枣林坪 邮电所跑乡邮。”
词语解释:通邮  拼音:tōng yóu
国家、地区之间有邮件来往。 欧阳山 《圣地》一二七:“我要和 重庆 的妈妈通封信,他们左推右搪,总是说不能通邮,带又带不出去。”《人民邮电报》1991.1.12:“许多城市颁布了确保楼房通邮的条例、通知。”
词语解释:邛邮  拼音:qióng yóu
指古代 蜀郡 邛 地的邮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请处 蜀郡 严道 邛 邮,遣其子母从居。” 司马贞 索隐:“ 严道 有 邛莱山 ,有邮置,故曰‘ 蜀道 邛 邮’也。”
词语解释:都邮  拼音:dōu yóu
古指邮驿总站。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故世为谚曰‘思都邮,斩令头’云。” 刘琳 校注:“邮,驛站;都邮,盖邮驛总站之意,此指 成都 。”
词语解释:便郵
顺便替人传送书信的人
词语解释: 玷邮
缺点,过错
词语解释:鬼督邮  拼音:guǐ dū yóu
(1).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鬼督邮》:“此草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曰鬼独摇草,后人讹为鬼督邮尔。因其专主鬼病,犹司鬼之督邮也。古者传舍有督邮之官主之。徐长卿、赤箭皆治鬼病,故并有鬼督邮之名,名同而物异。”
(2).徐长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徐长卿》
(3).天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词语解释:庚邮  拼音:gēng yóu
更替驿递。庚,通“ 更 ”。 宋 邹登龙 《送表兄赵奏院赴南外知宗》诗:“丙枕或思前夜席,庚邮寧肯后锋车。”
词语解释:平原督邮  拼音:píng yuán dū yóu
劣酒的隐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 桓温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均官名。
词语解释:骑邮  拼音:qí yóu
指乘马传递文件或书信的人。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下:“ 忠介 ( 邹元标 )宗解悟, 恭定 ( 冯从吾 )重躬行。先生( 刘宗周 )为两家骑邮,通彼我之怀。”
词语解释:效邮  拼音:xiào yóu
效尤。仿效坏的行为。《国语·晋语四》:“夫邮而效之,邮又甚焉,效邮,非礼也。”
词语解释:惠邮  拼音:huì yóu
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五例》:“故有録必披,无简可略,匪但专集宜寻,亦作他书别见,则网罗之宜广也。见闻或限于方隅,惠邮尚资夫益友。”
词语解释:投邮  拼音:tóu yóu
投寄信件
词语解释:罪邮  拼音:zuì yóu
犹罪尤。《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妤》:“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邮。” 颜师古 注:“言主上之恩,比於天地,虽有罪过,不废弃也。”参见“ 罪尤 ”。
词语解释:罪尤  拼音:zuì yóu
罪过。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尤。”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直气麤,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於人。”《水浒传》第八十回:“ 宋江 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
词语解释:街邮  拼音:jiē yóu
古亭名。《文选·潘岳〈西征赋〉》:“尔乃越 平乐 ,过 街邮 。” 李善 注:“ 平乐 ,馆名也。 酈善长 《水经注》曰: 梓泽 西有一原,古旧亭处,即 街邮 也。”《宋书·五行志二》:“ 晋惠帝 永熙 中, 河内 温县 有人如狂,造书曰:‘……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形 街邮 ,路人为叹。’”
词语解释:玷邮  拼音:diàn yóu
缺点,过错。邮,通“ 尤 ”。《新唐书·柳公权传》:“﹝ 郭旼 ﹞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
词语解释:孙邮  拼音:sūn yóu
古时善驾马者。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昔騏驥之於 吴 坂,可谓困矣,及其 伯乐 相之, 孙邮 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词语解释:玄衣督邮  拼音:xuán yī dū yóu
龟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龟名玄衣督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