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邮亭 拼音:yóu tíng
(1).驿馆;递送文书者投止之处。《墨子·杂守》:“筑邮亭者圜之。”《汉书·薛宣传》:“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 颜师古 注:“邮,行书之舍,亦如今之驛及行道馆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嶇。” 宋 沉遘 《五言道中见新月寄内》:“邮亭苦夜永,灯火寒无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
(2).邮局在街道上、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并办理小额汇款等业务的处所。词语解释:邮传 拼音:yóu chuán
(1).传舍,驿馆。 宋 王禹偁 《商於驿记后序》:“ 吴 、 越 、 江 、 淮 、 荆 、 湘 、 交 、 广 ,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於它州。” 元 周权 《宵征》诗:“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漕渠过万艘。”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1).转运官物,传送文书。《新唐书·崔衍传》:“州部多巖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宋史·王全斌传》:“邮传不通者月餘, 全斌 等甚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荔枝之祸》:“邮传者疲毙於道,极为生民之害。”
(2).传播,口耳相传。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词语解释:邮筒 拼音:yóu tǒng
(1).亦作“ 邮筩 ”。古时封寄书信的竹筒。 宋 欧阳修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诗:“邮筒不絶如飞翼,客至还无菜甲羹。” 宋 王安石 《寄张先郎中》诗:“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筩还肯寄新诗。” 清 蒲松龄 《聊斋自志》:“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2).今指邮局设在路旁供投寄信件的信筒。 巴金 《新生》:“我把信写好,晚饭后,拿出去投在邮筒里。”
(3).指书信。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山左金石志序》:“ 元 以是书本与先生商订分纂。先生蒞 楚 ,虽羽檄纷驰,而邮筒往復,指証颇多。” 清 丘逢甲 《送季平之澳门兼订来约》诗之二:“行期早吾告,慎勿惜邮筒。”
(4).指信封。 郭沫若 《瓶》诗之十一:“我在未开信前,匆匆地先把她邮筒上的名儿亲了半天。”词语解释:邮签 拼音:yóu qiān
亦作“ 邮籖 ”。 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 朱 注:漏筹谓之邮籤。”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士祯代祀南海兼怀梁孝廉佩兰屈处士大均陈处士恭尹》诗:“邮籤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清 徐葆光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诗之一:“衔纶出区夏,邮籤浩难算。八千 闽 越 路,未见溟程半。” 清 厉鹗 《送舒云亭明府还京》诗之二:“邮籤携尽室,津树引扁舟。”词语解释:邮置 拼音:yóu zhì
(1).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 张孝仲 芻牧之中,知 范特祖 邮置之役。” 李贤 注:“《广雅》曰:‘邮,驛也。’《风俗通》曰:‘ 汉 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而置之也。’”《明史·戚继光传》:“边塞逶迤,絶无邮置,使客络绎,日事将迎。”
(2).指邮政设施。 严复 《原强》:“转输、邮置、交通之事……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3).指投递书信的人。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絶胜倚市看邮置,客至还无菜甲羹。”
(4).邮寄。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乃悟校役耽懒,受书后忘为邮置,至近始检出耳。”词语解释:邮吏 拼音:yóu lì
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 唐 元稹 《梁州梦》诗序:“是夜宿 汉川驛 ,梦与 杓直 、 天乐 同游 曲江 。兼入 慈恩寺 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一本作“ 邮使 ”。 宋 苏轼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诗:“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明 何景明 《处州别驾行》:“邮吏驰,骑连连鼓靁靁,城门大开别驾来。”词语解释:邮铃 拼音:yóu líng
古时邮人用以表示邮传信号的铃铎。 唐 唐彦谦 《夜坐》诗:“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宋 赵师秀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翁卷 游 崆峒 ,一已烦邮铃。”词语解释:邮驿 拼音:yóu yì
驿站,传舍。传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置,曰驿。《后汉书·袁安传》:“公事自有邮驛,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宋 曾巩 《驾部制》:“舆马輦乘之奉,邮驛圉牧之治,中臺要务,主以郎曹。敷求得人,俾任吾事。” 清 陈廷敬 《平滇雅·滇池》诗:“降幡夕竖,逆骇纵横,林野涂脑,邮驛递颅。”词语解释:邮程 拼音:yóu chéng
驿道,驿路。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双龙扶画舫,万马罢邮程。”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一:“ 桐城 宗老鬢如丝,赏我邮程记日词。”泛指旅程。 郁达夫 《卖花声·送外东行》词:“无语算邮程,暗自心惊。”词语解释:邮舍 拼音:yóu shè
(1).驿站,馆驿。《旧唐书·杨发传》:“ 发 以严为理,军乱,为军人所囚,致於邮舍。”《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会 閔帝 出奔,与 晋高祖 相遇於途,遂俱入 卫州 ,泊於邮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臺军 李印书 随都司 刘德 行山中……晚宿邮舍。”
(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礼记·郊特牲》“邮表畷” 唐 孔颖达 疏:“邮若邮亭,屋宇处所……造此邮舍,田畯处焉。”词语解释:邮递 拼音:yóu dì
(1).传舍,驿站。《新唐书·兵志》:“﹝ 开元 ﹞九年又詔:‘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復缘以升之。’” 清 郑鉽 《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其次问关征,再喜有邮递。”
(2).邮寄,由邮局递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并 山东 李璮 《封齐王制詔》一宗,从行都邮递,缄以示予。” 老舍 《〈骆驼祥子〉附录》:“《宇宙风》迁到 桂林 ,《祥子》也又得到出版的机会,但因邮递不便,在 渝 蓉 各地就很少见到它。”
(3).邮寄的书信。 唐 李涉 《庐山得元侍御书》诗:“正着白衣寻古寺,忽然邮递到云峯。”词语解释:邮书 拼音:yóu shū
邮寄来的书信。《后汉书·张奂传》:“足下仁篤,照其辛苦,使人未返,復获邮书。” 清 方文 《喜孙豹人见访予为稍迟虞山之行因作歌》:“ 虞山老人 八十二,邮书期晤情非轻。”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邮书入手喜还惊,认押开封见姓名。”词语解释:邮馆 拼音:yóu guǎn
馆驿,传舍。《旧唐书·张建封传》:“太守 韩择木 具礼郊迎,置於邮馆。”《宋史·王宾传》:“ 宾 规起公署、邮馆,供帐之器咸具。”词语解释:邮人 拼音:yóu rén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先师古语,到今具存,虽带徒百人以上,位博士文学,邮人门者之类也。”
(2).驿站的小吏。《新唐书·藩镇传·李载义》:“时大酋 李畅 者,晓华人语,尤凶黠。既就馆,横须索,抶疻邮人。”《旧唐书》作“驛吏”。
(3).指集邮的人。《人民邮电报》1991.1.19:“去年首套‘庚午年’邮票一出,即引起邮人议论纷纷。”
(4).归咎别人。邮,通“ 尤 ”。怨恨。《荀子·成相》:“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 杨倞 注:“不可尤责於人,自美其身。”词语解释:邮夫 拼音:yóu fū
古称驿卒。 唐 张籍 《伤歌行》:“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 唐 白居易 《唐故武昌军节度使元公墓志铭》:“自 越 抵京师,邮夫获息肩者万计。”词语解释:邮便 拼音:yóu biàn
邮政。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邮便、电信事业,若发邮、发电者加多时,则添电杆、添邮局、添局丁,所费有限。”词语解释:邮寄 拼音:yóu jì
谓由邮务机构传递。泛指传送。 唐 雍陶 《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诗:“此中邮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先命礼部铸印,内阁撰册,邮寄军前。”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得信之后不到十天,S城的《学理七日报》社忽然接续着邮寄他们的《学理七日报》来了。”词语解释:邮骑 拼音:yóu qí
古代驿站供运送官物和投递书信所用的马匹。借指传递公文邮件的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黄文襄设幕馆事》:“公镇日危坐中堂,其邮骑至,直入馆院。” 清 陈学洙 《阅省试录见璋儿名喜而作此》诗:“簷端噪乾鹊,何事聒吾耳。南国贤书来,邮骑持片纸。”词语解释:邮折 拼音:yóu shé
为一定主题特制的,插贴相关主题邮品,并盖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的折叠式硬纸卡。
邮摺:邮品的一种。比明信片稍大。折子的封面和底印有精美图案,内贴邮票。《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摺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词语解释:邮笺 拼音:yóu jiān
书信。 清 赵翼 《接张廉船书寄答》诗:“江程千里接邮笺,棖触离怀悵各天。”词语解释:邮路 拼音:yóu lù
投递邮件的线路。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或许那边钱早就寄出来,不过邮路耽搁了,这边还没有收到。”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那是国共合作的初期,邮路看来还畅通着。”词语解释:邮船 拼音:yóu chuán
海洋上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因过去水运邮件总是委托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名。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整市场,铸钞币,创邮船,徙贫民。” 冰心 《寄小读者》七:“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条,远远的抛到岸上。”词语解释:邮件 拼音:yóu jiàn
由邮电局递送的信件、包裹等的统称。 李瑛 《汽车远去了》诗:“汽车远去了,丢给我们一包邮件。” 肖白 《书房》:“书桌上堆满散稿、邮件、烟缸……这种杂乱还不许家人‘破坏’。”词语解释:邮便局 拼音:yóu biàn jú
邮政局的旧称。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续电綫,创邮便局,以理邮政。”词语解释:邮券 拼音:yóu quàn
方言。即邮票。详“ 邮票 ”。
词语解释:邮票 拼音:yóu piào
邮电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邮票》:“邮票,黏票於信面,以为已纳邮费之证,由政府印製局印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 陈太太 :两位 张小姐 ,每天坐在窗口封信封,贴邮票,街上有什么事,全都看得见。”《羊城晚报》1991.11.9:“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邮票还有‘邮券’、‘邮钞’、‘邮飞’、‘邮资’、‘邮资券’等别称。”词语解释:邮司 拼音:yóu sī
指 清 时邮传部。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铜 ( 铜林 )与余同官邮司,弱小而有名士习。”词语解释:邮务局 拼音:yóu wù jú
邮局的旧称。 邦钺 《五卅后的上海邮务工人》:“所以邮务局低级职工们--邮务生、拣信生、邮差、听差、苦力等--应该联合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工作。”词语解释:邮务 拼音:yóu wù
邮政事务。《中国语文》1991年第2期:“信封上写收信人的姓名,是写给邮务人员看的,不需要写出发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词语解释:邮马 拼音:yóu mǎ
驿站供邮卒和过往官吏乘用的马匹。 唐 沉亚之 《栎阳县丞小厅记》:“大者乘马至百,小者不下十餘,邮马尽死於道。” 清 侯方域 《代宋太保赠卫商城序》:“有贫不能赴试者,给之邮马;又计其道里饮食费。”词语解释:邮包 拼音:yóu bāo
由邮电局寄递的包裹。。亦指装着邮件的包裹。 李瑛 《乡邮员》诗:“肩上背着邮包,脸上挂满笑。”词语解释:邮候 拼音:yóu hòu
见“ 邮堠 ”。
词语解释:邮堠 拼音:yóu hòu
亦作“ 邮候 ”。 传舍,馆驿。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若使吾心为邮候,忧乐喜怒,至而不久舍,毋令少宿则善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孔承恭 上言:举令文‘贱避贵’之类四条,乞置木牌,立於邮堠,以为民告诉,行之。”词语解释:邮传部 拼音:yóu chuán bù
清 末官署名。 光绪 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 民国 改为交通部。 夏仁虎 《旧京琐记·朝流》:“邮传部之设, 张百熙 为尚书, 胡燏棻 、 唐绍仪 为左右侍郎。”《清史稿·德宗纪二》:“﹝ 光绪 三十二年九月﹞增设邮传部、海军部、军諮府、资政院、审计院。”词语解释:邮使 拼音:yóu shǐ
(1).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详“ 邮吏 ”。
(2).旧时指邮递员。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凡忆 秋帆 病耗,仅得之己之空想,初未曾有绿衣邮使将恶消息来也。”
词语解释:邮吏 拼音:yóu lì
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 唐 元稹 《梁州梦》诗序:“是夜宿 汉川驛 ,梦与 杓直 、 天乐 同游 曲江 。兼入 慈恩寺 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一本作“ 邮使 ”。 宋 苏轼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诗:“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明 何景明 《处州别驾行》:“邮吏驰,骑连连鼓靁靁,城门大开别驾来。”词语解释:邮电局 拼音:yóu diàn jú
办理邮政电信业务的机构。《人民邮电报》1991.1.10:“刚到邮电局那年,他被分配到 枣林坪 邮电所跑乡邮。”词语解释:邮庭 拼音:yóu tíng
邮亭。 明 陆采 《明珠记·吐衷》:“佳人,差去皇陵扫汎,邮庭邂逅,对面难亲。”参见“ 邮亭 ”。
词语解释:邮亭 拼音:yóu tíng
(1).驿馆;递送文书者投止之处。《墨子·杂守》:“筑邮亭者圜之。”《汉书·薛宣传》:“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 颜师古 注:“邮,行书之舍,亦如今之驛及行道馆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嶇。” 宋 沉遘 《五言道中见新月寄内》:“邮亭苦夜永,灯火寒无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
(2).邮局在街道上、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并办理小额汇款等业务的处所。词语解释:邮封 拼音:yóu fēng
指邮件的外封包装。 李远荣 《建筑学家梁思成》:“那时 梁思成 常常出国,回国后又忙于工作,因此积压了大批信件期刊,连邮封都未拆开。”词语解释:邮坛 拼音:yóu tán
集邮界。例如:邮坛轶闻。词语解释:邮售 拼音:yóu shòu
以邮寄的方法卖东西词语解释:邮品 拼音:yóu pǐn
指集邮爱好者所搜集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邮折等。《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折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扬子晚报》1991.1.21:“ 苏 沪 将联合举办新春邮品拍卖周。”词语解释:邮子 拼音:yóu zǐ
驿卒。《新唐书·元稹传》:“徙 浙东 观察使, 明州 岁贡蚶,役邮子万人,不胜其疲。 稹 奏罢之。”词语解释:邮堠 拼音:yóu hòu
亦作“ 邮候 ”。 传舍,馆驿。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若使吾心为邮候,忧乐喜怒,至而不久舍,毋令少宿则善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孔承恭 上言:举令文‘贱避贵’之类四条,乞置木牌,立於邮堠,以为民告诉,行之。”词语解释:邮檄人 拼音:yóu xí rén
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人。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瞿童》:“﹝ 唐德宗 贞元 ﹞十八年春, 润州 邮檄人,於 延陵县 界,见一少年前行。”词语解释:邮检 拼音:yóu jiǎn
谓检查邮件。 曹靖华 《飞花集·不尽铁浪滚滚来》:“对革命作家,少捕杀,对进步书店,少封闭。多用软刀和暗箭手法。邮检和暗扣,就是这种扒手方式之一。”词语解释:邮政编码 拼音:yóu zhèng biān mǎ
一种用来识别每一个邮政投递区的、包括若干个数字或字母的代码词语解释:邮电 拼音:yóu diàn
邮政、电信的并称。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五章:“邮电梗塞,传闻异辞。”词语解释:邮片 拼音:yóu piàn
即明信片。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你只要我偶尔写张邮片来告你以安否。”词语解释:邮汇 拼音:yóu huì
通过邮电局汇款。如:参赛费一律邮汇。词语解释:邮政局 拼音:yóu zhèng jú
邮局。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二章:“你还不晓得,就是省内邮政也不通啦! 老赵 早已手谕邮政局停止收发一切函件。” 梁斌 《红旗谱》二十:“﹝ 江涛 ﹞路过邮政局的时候,把寄给爷爷的信投了,就回到学校里。”参见“ 邮局 ”。
词语解释:邮局 拼音:yóu jú
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词语解释:邮报 拼音:yóu bào
邸报。 清 曹禾 《顾玉川传》:“﹝ 顾玉川 ﹞尤厚 虞山 钱 宗伯 谦益 。宗伯传臚及第第三人, 玉川子 以其捷音归,归五日而邮报至。”《林则徐日记·嘉庆二十一年二月初八日》:“ 福建 提塘送到旧腊二十六日家书一封,云附邮报寄来。”参见参见“邸报”。词语解释:邮戳 拼音:yóu chuō
邮政日戳的简称。是邮电局盖在邮件上,注销邮票并标明收发日期的戳子。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信是从一个遥远的边省寄来的,邮戳上的日期业已是两月以前的了。” 柯灵 《香雪海·岛》:“许多邮戳上的地名,他还是第一次接触。”词语解释:邮政储蓄 拼音:yóu zhèng chǔ xù
由邮政机构举办的居民储蓄业务。始创于英国,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邮政机构都举办储蓄业务。其储蓄种类除一般银行办理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外,还因邮政机构具有网点多等特点,有异地存取、全市通兑等储蓄。词语解释:邮政 拼音:yóu zhèng
邮电业务的一大部门。主要业务是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续电线,创邮便局以理邮政。”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邮政售票,起於 道光 十七年。” 丁玲 《韦护》第一章:“自然回信不会这样快!邮政还没有用到飞机呢。”词语解释:邮摺
邮品的一种。比明信片稍大。折子的封面和底印有精美图案,内贴邮票。《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折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词语解释:邮亭醉尉 拼音:yóu tíng zuì wèi
《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 霸陵亭 , 霸陵 尉醉,呵止 广 。 广 骑曰:‘故 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 广 宿亭下。”后因以“邮亭醉尉”为官吏干涉夜游者的典故。 清 赵翼 《白云庵遇故总兵华珠将赴军效用》诗:“部曲偏裨多已贵,邮亭醉尉漫相凌。”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将发梁溪酒后与吴园次》词:“只邮亭醉尉夜偏多,休轻猎。”词语解释:邮递员 拼音:yóu dì yuán
投递邮件的人员。词语解释:邮飞 拼音:yóu fēi
方言。即邮票。详“ 邮票 ”。
词语解释:邮票 拼音:yóu piào
邮电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邮票》:“邮票,黏票於信面,以为已纳邮费之证,由政府印製局印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 陈太太 :两位 张小姐 ,每天坐在窗口封信封,贴邮票,街上有什么事,全都看得见。”《羊城晚报》1991.11.9:“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邮票还有‘邮券’、‘邮钞’、‘邮飞’、‘邮资’、‘邮资券’等别称。”词语解释:邮钞 拼音:yóu chāo
方言。即邮票。详“ 邮票 ”。
词语解释:邮票 拼音:yóu piào
邮电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邮票》:“邮票,黏票於信面,以为已纳邮费之证,由政府印製局印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 陈太太 :两位 张小姐 ,每天坐在窗口封信封,贴邮票,街上有什么事,全都看得见。”《羊城晚报》1991.11.9:“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邮票还有‘邮券’、‘邮钞’、‘邮飞’、‘邮资’、‘邮资券’等别称。”词语解释:邮部 拼音:yóu bù
指 清 时邮传部。 夏仁虎 《旧京琐记·朝流》:“自 光绪 壬寅设外务部始定公费,而商部、邮部踵之。”词语解释:邮箱 拼音:yóu xiāng
邮局设在街道旁供人投寄信件的信箱。《文汇报》1991.1.12:“目前 上海 共有邮筒邮箱1225只。”词语解释:邮简 拼音:yóu jiǎn
书信。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且鸿雁不来,邮简亦復断絶,忧心如捣,惟有仰天痴望。”词语解释:邮籖 拼音:yóu qiān
见“ 邮籤 ”。
词语解释:邮签 拼音:yóu qiān
亦作“ 邮籖 ”。 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 朱 注:漏筹谓之邮籤。”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士祯代祀南海兼怀梁孝廉佩兰屈处士大均陈处士恭尹》诗:“邮籤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清 徐葆光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诗之一:“衔纶出区夏,邮籤浩难算。八千 闽 越 路,未见溟程半。” 清 厉鹗 《送舒云亭明府还京》诗之二:“邮籤携尽室,津树引扁舟。”词语解释:邮轮 拼音:yóu lún
航行于大洋的班轮;邮船词语解释:邮役 拼音:yóu yì
古代为官府传送物资的劳役。《宋史·张齐贤传》:“自 荆渚 至 桂州 ,水递铺夫数千户,困於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词语解释:邮巡 拼音:yóu xún
馆驿巡察官。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鬼神》:“﹝ 段文昌 ﹞尝佐太尉 南康王 韦皋 为 成都 邮巡。”词语解释:邮差 拼音:yóu chāi
邮递员的旧称。 老舍 《四世同堂》二:“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六:“我在一个下乡来的邮差手里接到一束书信和报章。”词语解释:邮局 拼音:yóu jú
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词语解释:邮徽 拼音:yóu huī
旧时邮务所用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词语解释:邮费 拼音:yóu fèi
即邮资。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邮票》:“邮票,黏票於信面,以为已纳邮费之证,由政府印製局印製。”参见“ 邮资 ”。
词语解释:邮资 拼音:yóu zī
(1).邮电局按规定数额向寄邮件的人所收的费用。如:邮资标准调整后,邮票面额的组合要合理。
(2).方言。邮票。词语解释:邮购 拼音:yóu gòu
通过邮汇、邮寄手续,购买货物。多用于书刊。商店也有特设邮购部办理邮购业务的。《人民邮电报》1991.1.5:“该书邮购每册6.90元,大量购买另有优惠价格。”词语解释:邮讯 拼音:yóu xùn
邮政和电信。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坐着帆船,从他那闭塞的不通邮讯的乡下到县城里来了。”词语解释:邮袋 拼音:yóu dài
装邮件的囊袋。《人民邮电报》1991.1.8:“计算机在汇兑稽核、报刊要数、邮袋处理、邮运调度、挂号自动登单和邮政编码查询等方面得到应用。”词语解释:邮表 拼音:yóu biǎo
古代交通要道及其交叉处树立的路标。 汉 王充 《论衡·须颂》:“道立邮表,路出其下,望邮表者,昭然知路。” 刘盼遂 集解引 崔豹 《古今注》:“今之华表木,以横木交柱,状若花,形似桔槔,大路衢悉施焉。亦以表识衢路也。 秦 乃除之, 汉 始復修焉。今 西京 谓之交午木。”词语解释:邮花 拼音:yóu huā
方言。即邮票。 徐特立 《法国小学教育状况》:“又如中小学生写信,亦加限制,每人只准几封,并不宜长,由学校贴邮花代发,意在怕耽搁学生光阴。”《浙江日报》1991.1.26:“‘赤色邮花’被称为‘区票明珠’,是誉满 中 外的名贵珍品。”参见“ 邮票 ”。
词语解释:邮票 拼音:yóu piào
邮电局发卖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邮票》:“邮票,黏票於信面,以为已纳邮费之证,由政府印製局印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 陈太太 :两位 张小姐 ,每天坐在窗口封信封,贴邮票,街上有什么事,全都看得见。”《羊城晚报》1991.11.9:“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邮票还有‘邮券’、‘邮钞’、‘邮飞’、‘邮资’、‘邮资券’等别称。”词语解释:邮资券 拼音:yóu zī quàn
方言。邮票。词语解释:邮资凭证 拼音:yóu zī píng zhèng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作为交寄邮件的纳费标志。包括邮票,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邮票图案,邮资机打印的邮资符志三大类。词语解释:邮资信封 拼音:yóu zī xìn fēng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票图案的信封。有普通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等种类。词语解释:邮电所 拼音:yóu diàn suǒ
邮电局或邮电支局的派出机构。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项目也少。参见“ 邮电局 ”。
词语解释:邮电局 拼音:yóu diàn jú
办理邮政电信业务的机构。《人民邮电报》1991.1.10:“刚到邮电局那年,他被分配到 枣林坪 邮电所跑乡邮。”词语解释:邮符 拼音:yóu fú
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己卯十一月,自 襄阳 遣一介至 永州 ,持邮符见辟。予封还邮符,辞以封疆大役不敢冒昧尝试。”《清史稿·礼志十》:“凡诸国以时修贡,遣陪臣来朝……将入境,所在长吏给邮符,遴文武官数人伴送。”《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邮符,驰驛官兵所持之凭信,由兵部所给发者。”词语解释:邮车 拼音:yóu chē
运送邮件的车辆。《光明日报》1991.6.4:“为此还投资近200万元,增加了职工、邮车和处理场地。”《文汇报》1991.6.6:“可是到站后打开邮车门,却看不见接邮件的接发员。”词语解释:邮资明信片 拼音:yóu zī míng xìn piàn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图案的明信片。有普通邮资明信片、纪念邮资明信片、特种邮资明信片、贺年邮资明信片、风光邮资明信片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