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邪正 拼音:xié zhèng
(1).邪恶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宋 苏轼 《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 清 卢文弨 《注〈颜氏家训〉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词语解释:邪说 拼音:xié shuō
荒谬有害的言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苏轼 《道德》:“去圣益远,邪説滋炽。”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邪説既纷紜,大道日离畔。” 老舍 《二马》第五段:“她跑了,咱们还要她……自要她肯不再念那些邪说谬论!”词语解释:邪见 拼音:xié jiàn
佛教指无视因果道理的谬论。泛指乖谬不合理的见解。《大乘起信论》:“所谓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綺语,远离贪嫉、欺诈、諂曲、瞋恚、邪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 清 沉大成 《读〈通典·职官〉》:“ 末摩尼 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誑惑黎元,宜严加禁断。”词语解释:邪魔 拼音:xié mó
(1).妖魔。《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点检邪魔百万般,拟捉如来似等闲。”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嘱付那 开封府 户尉门神当住他那外道邪魔。”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
(2).旧谓魔鬼造成惑乱慧性、妨碍修行的变态心理。《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那些邪魔永不沾染,就是好了!”《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今日你命光发露,透出你的智慧,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斩断你的邪魔吗?” 曹禺 《日出》第四幕:“他没有表情,呆滞地望着 李石清 ,如同中了邪魔一样。”词语解释:邪思 拼音:xié sī
犹邪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不是三生应判与,直须慧剑断邪思。”词语解释:邪佞 拼音:xié nìng
(1).奸邪,伪善。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 莽 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权。”《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景 以 冯延巳 、 常梦锡 为翰林学士……而 延巳 等皆以邪佞用事, 吴 人谓之‘五鬼’。” 明 方孝孺 《春风和气堂记》:“或用之而参以邪佞之人,虽欲为春,不可得也。”
(2).奸邪小人。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今宜斥退邪佞,投之四裔;引纳方直,令在左右。”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太学博士 石介 ,因作《庆历圣德颂》,其词太激,邪佞切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察邪佞,护善类。”词语解释:邪径 拼音:xié jìng
亦作“ 邪逕 ”。
(1).比正道近便的小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时謌謡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滓。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 清 顾图河 《任运》诗:“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
(2).比喻不正当的行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背真原,驀邪逕,夸俊夸能头上骋。” 明 何景明 《何子·上作》:“正道坏则邪径成,公室衰则私门盛。” 章炳麟 《魏武帝颂》:“布贞士於周行,遏苞苴於邪径。”词语解释:邪师 拼音:xié shī
指左道旁门的传教师。《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镇壤(禳)宅舍觅高荣,卜问邪师求喜庆。” 明 宋濂 《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 温 有邪师曰大明教,造饰殿堂甚侈,民之无业者咸归之。君以其瞽俗眩世,且名犯国号,奏毁之。”词语解释:邪气 拼音:xié qì
亦作“ 邪炁 ”。
(1).中医指伤人致病的因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素问·欬论》:“皮毛先受邪气。”《云笈七籤》卷三六:“诸风瘑疾尠不在卧中得之,卧则百节不动,故受邪炁。”
(2).妖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道士曰:‘君身邪气縈绕,何言无?’”《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作‘龙亶’,含在口里,专能避一切邪气。”
(3).不正当的风气或行为。《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唐 吕温 《张荆州画赞》:“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矣。” 茅盾 《一个女性》:“人们即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无邪气,却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阴险鬼祟。”词语解释:邪淫 拼音:xié yín
亦作“ 邪婬 ”。
(1).邪恶纵逸。《史记·夏本纪》:“毋教邪淫奇谋。” 宋 苏辙 《进策·民政上》:“盖天下之民邪淫不法纷乱而至於不可告语者,非今世而然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奏扬敦厚 羲 农 俗,荡涤邪淫 郑 卫 音。”
(2).奸淫;下流的行为。《大乘起信论》:“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就礼拜 卧师 为师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二:“ 三爷 卖完了关子,便用着邪淫的眼睛,挤溜骨碌地眨摩着捡铺子的小媳妇和大姑娘。”
(3).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医之治疾也,鍼其膏肓,絶其根源,然后邪淫不生。”词语解释:邪溪 拼音:xié xī
亦作“ 邪谿 ”。 若耶溪 。《文选·张协〈七命〉》:“ 楚 之阳劒, 欧冶 所营, 邪谿 之鋌, 赤山 之精。”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越王 勾践 有寳劒五,闻於天下。客有能相劒者,名曰 薛烛 ,王召而问之,对曰:‘当造此劒之时, 赤堇 之山破而出锡, 若耶 之溪涸而出铜。’” 宋 梅尧臣 《舟中遇雪》诗:“欲问 邪溪 转,今朝奈兴何。” 宋 曾巩 《五龙堂祈雨文》:“乃四月以旱,祷於 邪溪 薤山 ,应时得雨。” 清 厉鹗 《雨宿卧龙山僧舍分韵》:“ 邪溪 风日好,试上采菱舟。”词语解释:邪法 拼音:xié fǎ
妖术,不正的法术。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死生人。 太宗 令於飞骑中拣壮勇者试之,如言而死,如言而苏。帝以告太常卿 傅奕 。 奕 曰:‘此邪法也。’”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临清寇略》:“﹝ 王伦 ﹞又诡称遇异人授符籙,能召鬼神诸邪法,以惑愚民。”词语解释:邪路 拼音:xié lù
(1).较正道近便的小路。 唐 储光羲 《野田黄雀行》:“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2).比喻不正当的途径。 唐 王建 《寄崔列中丞》诗:“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据这件珍珠衫,一定是邪路上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并不是迷信那世俗折口福的话,但是精明的是正路,刻薄的是邪路,一个人何苦正路不走,走了邪路呢?”词语解释:邪许 拼音:yé hǔ
亦作“ 邪軤 ”。亦作“ 邪謣 ”。 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即号子声。一人领呼称为号头,众人应和称为打号。《文子·微明》:“今夫挽车者,前呼邪軤,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吕氏春秋·淫辞》“前乎舆謣” 汉 高诱 注:“舆謣或作邪謣。前人倡,后人和,举重劝力之歌声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五:“入闸闸为阻,千夫万夫挽邪许。” 王统照 《鬼影》:“满舱面上尽是些邪许相呼的工人。”词语解释:邪僻 拼音:xié pì
亦作“ 邪辟 ”。
(1).乖谬不正。《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红楼梦》第一百回:“ 薛蝌 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2).品行不端的人。《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词语解释:邪宗 拼音:xié zōng
旁门左道;非正统的流派。《封神演义》第七八回:“仗伊恶党污仙教,番聚邪宗枉横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小说和戏曲, 中国 向来是看作邪宗的,但一经西洋的‘文学概论’引为正宗,我们也就奉之为宝贝。”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然则文言大将,盖非白话邪宗之敌矣。”词语解释:邪风 拼音:xié fēng
(1).中医指伤人致病之风。《云笈七籤》卷三六:“善其术者,可以攻遣百病,消逐邪风及中恶。”
(2).缺乏根据的消息。《西游记》第三九回:“ 八戒 道:‘师父莫信他。他原説不用过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那长老信邪风,又念紧箍儿咒,慌得 行者 满口招承。”
(3).不健康的风气。如:顶住邪风,发扬正气。词语解释:邪人 拼音:xié rén
心术不正的人。《管子·正世》:“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履蹊径以侥速,推货贿以争津者,邪人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艶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君子;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邪人用之而乱及天下。”词语解释:邪神 拼音:xié shén
邪恶之神。《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不念自是邪神类,比并天中大世尊。”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覷着 红娘 ,认做 张郎 唤……不惟道鬼病相持,更有邪神缴缠。”《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吾乃先圣之后,未尝信邪神,如何宰杀大牢,祀之于国无益之神?”词语解释:邪乱 拼音:xié luàn
(1).指邪恶骚乱之事。《管子·正世》:“人君不廉而变,则暴人不胜,邪乱不止。”
(2).指精神失常之态。 茅盾 《创造》二:“从前为要扫除 娴娴 的乐天达观名士气派的积滞,所以冒险用了破坏性极强的大黄巴豆,弄成了 娴娴 现在的昏瞀邪乱的神气。”词语解释:邪山 拼音:xié shān
佛教语。喻谬论。以高山譬况,故有此喻。 唐 刘禹锡 《赠长沙赞头陀》诗:“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峯。” 唐 刘禹锡 《送慧则法师上都因呈广宣上人》诗引:“行而宣教者,摧破邪山之支也。”词语解释:邪心 拼音:xié xīn
不正当的念头。《穀梁传·隐公元年》:“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荀子·大略》:“我先攻其邪心。”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廖莹中 辑注引 方世举 曰:“《古今注》:‘ 吴大帝 有宝剑六,三曰辟邪。’”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此人有絶美的姿容,最为妇人所爱慕,他却能禁止邪心,不做淫荡之事。” 萧红 《生死场》二:“我早看她起了邪心,看她摘一个柿子要半天工夫;昨天把柿筐都忘在河沿!”词语解释:邪行 拼音:xié xíng
(1).邪僻的行为。《管子·权修》:“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 汉 贾谊 《新书·藩伤》:“然而权力不足以侥幸,势不足以行逆,故无骄心,无邪行。”《百喻经·效其祖先急速食喻》:“世间凡夫,亦復如是,不达正理,不知善恶作诸邪行,不以为耻。” 唐 元稹 《代九九》诗:“僻性嗔来见,邪行醉后知。”
(2).斜向行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
(3).方言。异乎寻常。 曹禺 《日出》第三幕:“大洋钱来了她向外推,你说这不是邪行?”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我看今天这飞机有点邪行。”又如:天气冷得邪行。词语解释:邪魅 拼音:xié mèi
作祟害人的鬼怪。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云笈七籤》卷六四:“除邪魅,耐寒暑,皮肤润泽,髭鬢不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或由恐怖之餘,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词语解释:邪言 拼音:xié yán
谬论。《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今骨肉未寒,一旦为邪言所惑,顿欲改适,莫説被外人谈议,只怕自己肉心上也过不去哩。”词语解释:邪臣 拼音:xié chén
奸诈的官吏。《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 汉 陆贾 《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邪臣怀妬嫉,譎计何从攄。”词语解释:邪门 拼音:xié mén
(1).比喻邪念,坏主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自此邪门关,因兹法户开。”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他们不用想在咱们矿山里玩邪门。” 杨朔 《洗兵马》上:“别看他粘糊糊的,装的老实,肚子里比谁都坏,净想邪门。”
(2).方言。反常,出乎意料之外。 老舍 《茶馆》第三幕:“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嘿,真他妈的邪门!我还没为 端宣 着急,你着哪门子急呢?他又不是你的哥哥!”词语解释:邪意 拼音:xié yì
不正当的意念。《汉书·律历志上》:“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后汉书·杨赐传》:“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词语解释:邪枉 拼音:xié wǎng
(1).邪曲;不合正道。《管子·形势解》:“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於灭亡,而不自知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
(2).指奸邪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宋书·蔡廓传》:“ 高祖 以 廓 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奬拔廉直,沮抑邪枉。”词语解释:邪谋 拼音:xié móu
邪恶的计谋;阴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刘向 以为明年 淮南王 安 入朝,与太尉 武安侯 田蚡 有邪谋。” 唐 白居易 《薛中丞》诗:“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为和议貽祸至烈,伏求博采讜论,力黜邪谋,早决大计,转危为安。”词语解释:邪赢 拼音:xié yíng
用欺诈手段牟取财利。《文选·张衡〈西京赋〉》:“何必昬於作劳?邪赢优而足恃。” 薛综 注:“昬,勉也;邪,伪也;优,饶也。言何必当勉力作勤劳之事乎?欺伪之利,自饶足恃也。”《史记·货殖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废居善积,倚市邪赢。”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二:“所务穀为本,邪赢无乃劳。”词语解释:邪学 拼音:xié xué
不正当的学说。《荀子·大略》:“语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此家言邪学之所以恶儒者也。”词语解释:邪伪
邪恶诈伪。 汉 贾谊 《新书·春秋》:“故贤主者,不以草木禽兽妨害人民,进忠正而远邪伪,故民顺附而臣下为用。”《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贪嗔痴慢,諂誑邪伪,覆藏其中,未曾少许改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讲学见绌》:“又论南太宰 湛若水 学术偏陂,志行邪伪,乞斥之。”词语解释:邪幅 拼音:xié fú
古代缠裹足背至膝的布。《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毛 传:“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 郑玄 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舃” 唐 孔颖达 疏:“邪缠束之,故名邪幅。”词语解释:邪曲 拼音:xié qǔ
(1).不正直。《荀子·非相》:“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论曰: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邪曲而得,不若正直而失。”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坐正殿,令洞开诸门直望之,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小有邪曲,人皆见之。’”
(2).指品性不正的人。 清 唐甄 《潜书·贱奴》:“明示以便进之门,邪曲进,贤正沮矣。”词语解释:邪计 拼音:xié jì
邪诈的计谋。《后汉书·虞诩传》:“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新唐书·李德裕传》:“陛下照其邪计,从党人中来,当遏絶之。”词语解释:邪妄 拼音:xié wàng
乖谬;不合常理。 宋 叶适 《陈君墓志铭》:“奉持其心,不使一思虑杂於邪妄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自省念虑或涉邪妄。”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词语解释:邪揄 拼音:yé yú
亦作“ 邪歈 ”。 嘲笑;戏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鵩来閒暇何须怪,鬼见邪歈岂易禁。”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不材如 櫆 ,举世邪揄。公独左顾,栽植其枯。”词语解释:邪障 拼音:xié zhàng
佛教语。邪恶的业障。《金屋梦》第四一回:“母亲见 金桂 梦中啼哭,忙来推醒,原来灯暗空床闻蟋蟀,那里有月明金屋列笙歌,道家谓之色魔,禪家谓之邪障。”词语解释:邪险 拼音:xié xiǎn
邪恶凶险。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説,若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张诚一》:“邪险害政,有亏孝行。”词语解释:邪道 拼音:xié dào
(1).不正当的言行;不正的路。《荀子·儒效》:“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史记·儒林列传序》:“故 孔子 閔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三节:“一个人走了邪道,你劝他,你厉声批评他,他会恨你。”
(2).旁门左道;妖异的方术。《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 孔颖达 疏引 汉 卢植 曰:“左道谓邪道。”《参同契》卷下:“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袁仁林 注:“邪道,岐出背戾之术。” 清 阮元 《封泰山论》:“ 秦始皇 、 汉武帝 之求长生, 光武帝 之用讖纬, 宋真宗 之得天书,皆以邪道坏古礼,不足为封禪咎。”《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方纔这个娘儿们太不对眼,还沾着有点子邪道。”
(3).蹊跷;奇怪。《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又加着骡夫店家两下里攛掇,都説这人来的邪道,躲了他为是。”词语解释:邪辟 拼音:xié pì
见“ 邪僻 ”。
词语解释:邪僻 拼音:xié pì
亦作“ 邪辟 ”。
(1).乖谬不正。《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红楼梦》第一百回:“ 薛蝌 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2).品行不端的人。《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词语解释:邪徒 拼音:xié tú
邪恶的人。《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遂起慈悲善根力,方便降伏邪徒,不假干戈,寧劳士马。”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会上方喜新贵人,议分南北郊。又欲令皇后出蚕北郊,而擿其不合者以邪徒闢之,中外惴惴。”词语解释:邪念 拼音:xié niàn
不正当的念头。《云笈七籤》卷九八:“心坚志静,固无邪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只如常相处,并不曾起一毫邪念,説一句戏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心地朴诚,即狐不敢近。知为妖魅所惑者,皆邪念先萌耳。”词语解释:邪声 拼音:xié shēng
犹邪音。 唐 元稹 《华原磬》诗:“工师小贱 牙旷 稀,不辨邪声嫌雅正。”词语解释:邪蒿 拼音:xié hāo
野生植物名。高二三尺。复叶,叶纹皆斜,夏开小白花,根叶可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邪蒿》:“邪蒿,草名,野生,茎高二尺许,叶为复叶,分歧甚多。夏开小白花,为复繖形花序。其根、叶,古以为蔬。”词语解释:邪术 拼音:xié shù
不正当的方术;妖术。《晏子春秋·外篇下一》:“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左道邪术,假託鬼怪者,谓之通灵神人。”《花月痕》第四八回:“ 剑秋 、 小岑 起先道是妖妇有些邪术。” 巴金 《长生塔》:“他们一定在暗中用邪术诅咒皇帝。”词语解释:邪慝 拼音:xié tè
犹邪恶。《孟子·尽心下》:“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后汉书·窦何传赞》:“上惛下嬖,人灵动怨。将纠邪慝,以合人愿。”《明史·吕大器传》:“ 士英 、 大鋮 ,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清 秦笃辉 《平书·经学上》:“心术不正,则所谓明经术者,皆邪慝也。”词语解释:邪孽 拼音:xié niè
邪恶的人或事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 汉灵帝 梦见 桓帝 怒曰:‘ 宋皇后 有何罪过,而听用邪孽,使絶其命?’”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狮》:“吾用圣人之经,以临邪孽,如将汤沃残雪耳。”词语解释:邪恶 拼音:xié è
(1).邪辟罪恶。《尹文子·大道下》:“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於邪恶而求其利。”《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乃为外道邪恶妖女之所欺誑。” 叶紫 《星》第二章六:“她可以排除邪恶的人们的诱惑,她可以抑制自家的奔放的感情。”
(2).行为不正而又凶恶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夫天道赏善而刑淫,天工人其代之,故凡立王者,将以诛邪恶而养正善。”词语解释:邪论 拼音:xié lùn
谬说,邪曲之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青蝇不能秽垂棘,邪论不能惑 孔 墨 。”词语解释:邪锋 拼音:xié fēng
邪恶的风气。《明史·刘宗周传》:“一曰明国是,无以邪锋危正气……私交重,君父轻,身自树党,而坐他人以党,所谓长邪锋而危正气也。”词语解释:邪谗 拼音:xié chán
指邪恶谗佞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有邪谗荧惑其君,执法诛之。”词语解释:邪沴 拼音:xié lì
妖邪灾沴。 宋 苏轼 《上皇帝书》:“一消一息,一呼一吸,昼夜与天地相通。差舛毫忽,则邪沴之气干之矣。”词语解释:邪遁 拼音:xié dùn
《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后以“邪遁”谓言词不合正道而隐伏诡谲。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卒以自陷于偏詖邪遁之归,而不适乎大中至正之矩。”词语解释:邪津 拼音:xié jīn
佛教语。指邪见之所在。 唐 慧净 《杂言》诗:“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词语解释:邪蹊 拼音:xié qī
犹邪路。《参同契》卷下:“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 明 洪应明 《菜根谭续编》:“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词语解释:邪谲 拼音:xié jué
邪恶诡诈。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四:“ 汉氏 方版荡,羣阉恣邪譎。”词语解释:邪辞 拼音:xié cí
亦作“ 邪词 ”。 不合正道的言论。《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七国以前皆良史乎?而史墨之邪词,纪於《左氏》焉。”词语解释:邪书 拼音:xié shū
内容不正而有害的书。《红楼梦》第五一回:“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词语解释:邪政 拼音:xié zhèng
指背离王道的政令、政策。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至 政 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 仪 、 韦 、 斯 之邪政,驰騖 起 、 翦 、 恬 、 賁 之用兵。”词语解释:邪子 拼音:xié zǐ
诈伪邪行的人。 汉 贾谊 《新书·藩伤》:“既已令之为藩臣矣,为人臣下矣,而厚其力,重其权,使有骄心而难服从也,何异於善砥莫邪而予邪子?自祸必矣。”词语解释:邪戛 拼音:xié jiá
斜持戈矛。谓邪击。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飞猱无整阵,翩鶻有邪戞。”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 孙汝听 曰:‘邪戞,邪击也。鶻亦以喻军士。’”一本作“ 邪戛 ”。词语解释:邪倾 拼音:xié qīng
歪斜。词语解释:邪党 拼音:xié dǎng
邪恶的帮派。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选举实则忠贤进,选虚伪则邪党贡。”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或至私与之人,甚至污滥苟且、人皆不齿録,亦称同志,曲为回护,使人疾为邪党。” 清 吴敏树 《京师寄家人书》:“不过纠呼邪党,以张声势。”词语解释:邪涎 拼音:xié xián
口水。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四回:“这等説慟与不慟,还只得淌淌邪涎。”词语解释:邪派 拼音:xié pài
不正派。《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政 ﹞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词语解释:邪物 拼音:xié wù
(1).指违背礼法的邪秽之物。《礼记·祭统》:“及其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2).旧指能造成灾祸的妖邪之物。《西游记》第六二回:“ 行者 道:‘怪哉!怪哉!这早晚有三更时分,怎么得有人在这顶上言语?断乎是邪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词语解释:邪造 拼音:xié zào
斜向行进。 汉 王逸 《九思·遭厄》:“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词语解释:邪虐 拼音:xié nüè
邪恶暴虐。《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词语解释:邪游 拼音:xié yóu
不正当的游乐。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吾落拓邪游,生涯罄尽。亲戚豪族,无相顾者,独此叟三给我,我何以当之?”词语解释:邪议 拼音:xié yì
奸邪之议。《汉书·刘向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及 秦檜 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词语解释:邪燥 拼音:xié zào
中医指使人耗伤津液的邪气或药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新郑论事矛盾》:“ 保 ( 冯保 )私进邪燥之药,以损圣体,先帝遂至弥留。”词语解释:邪火 拼音:xié huǒ
(1).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指体弱引起的虚火。《红楼梦》第八三回:“以鱉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茅盾 《子夜》十九:“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 吴荪甫 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额角上的邪火也渐渐退去。”
(2).邪恶的怒火。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五章:“隐蔽在胸窝的邪火和深藏在心底的仇恨翻涌上来了。”
(3).方言。谓凶横不易对付。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新调来的伪队长--外号‘大老鸹’的--还邪火。他到酒店喝酒,肉铺称肉,不论买什么东西,都不给钱。”词语解释:邪路货 拼音:xié lù huò
喻指不正派的人。《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金有方 又是邪路货,每日携他在马吊场中去吊。”词语解释:邪见网 拼音:xié jiàn wǎng
佛教语。谓邪见参差交错如网。形容邪见深广。《智度论》卷十一:“是入邪见网,烦恼破正智。离诸清浄戒,唐苦堕异道。”亦省作“ 邪网 ”。《大乘起信论》:“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於邪网。”词语解释:邪见幢 拼音:xié jiàn zhuàng
佛教指邪人所标榜的邪见,以大将之幢旗为喻。《三论玄义》:“善巧説法,燃正法炬,灭邪见幢。”《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但愿诸佛起慈悲,邪幢不久皆摧折。”词语解释:邪谟 拼音:xié mó
邪恶的计谋。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然后朝无遗政,物无遁情,虽有佞人邪謨,莫得而进也。”词语解释:邪门歪道 拼音:xié mén wāi dào
指不正当的门路或途径。如:你当个体户我不反对,可不能搞邪门歪道。词语解释:邪讇 拼音:xié chǎn
见“ 邪諂 ”。
词语解释:邪谄 拼音:xié chǎn
亦作“ 邪讇 ”。 邪恶而谄谀。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是以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进。”《汉书·翟方进传》:“﹝ 涓勋 ﹞詘节失度,邪讇无常,色厉内荏。” 颜师古 注:“讇,古諂字也。”《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无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而 味道 ( 苏味道 )辈模稜邪諂,荣宠牝朝,器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