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御去声 [chù,处所,名词][yù,告也][详注1][yù,参与][详注2][xū][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粗去声。楚利也。又木名。出历山。][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如 亦若也。举去声。《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
注2:除 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
注3:女 《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注4:狙 叚借爲覻字而後讀去聲。周禮蜡氏注。狙司卽覻伺也。倉頡篇曰。狙,伺候也。史,漢。狙擊秦皇帝。伏虔,應劭,徐廣皆曰。狙,伺也。方言。自關而西曰素。或曰狙。郭注云。狙,伺也。此皆千恕切。
注5:椐 音据。《诗·大雅》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首字词组
遽央遽传遽戚遽忙遽亟遽篨遽淹 
遽尔遽几遽色遽容遽即遽惕遽理 
遽然遽迫遽宁遽卒遽惶遽步遽诺 
遽别遽切遽委遽人遽驿遽遥  

词语解释:遽央  拼音:jù yāng
终尽;完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一本作“调丝方未央”。 晋 陶潜 《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元 张翥 《堂堂》诗:“谓夜未遽央,已復明星明。”
词语解释:遽尔  拼音:jù ěr
(1).骤然,突然。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天胡不仁,遽尔歼夺,而今而后,谁其屏余?”《三国演义》第七回:“吾屡战屡胜,取 襄阳 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的从堂兄弟却又来周旋,说舍弟正在年富力强、前程无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
(2).急切;迅速。 唐 刘长卿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诗:“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靡由阶渐,遽尔直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询之则谓消费者多离去,故市况未能遽尔恢复。”
(3).仓促;轻率。 明 张居正 《答宣府张崌崃》:“待旨而后许市,诚为后时,但恐彼之罚处,未能如约,则我亦不可遽尔许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佐贰滥刑》:“夫何擅作威福,遽尔加刑,鞭挞之餘,又施三木,岂不谓之肆无忌惮乎?”
词语解释:遽然  拼音:jù rán
(1).骤然,突然。《淮南子·道应训》:“异日復见,曰:‘ 回 坐忘矣。’ 仲尼 遽然曰:‘何谓坐忘?’” 宋 苏洵 《几策·审势》:“如风雨雷电,遽然而至,截然而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那一只抓着 阿英 的手已经松开了,但还压在 阿英 的手上,好像不甘心遽然离开人间。”
(2).急怒貌。 金 元好问 《恶雨》诗:“恶雨恶復恶,龙公何遽然。雷轰冰墖碎,电掣玉绳连。”
(3).急躁貌。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先生怪其课文有异,乃詰之曰:‘汝年少,文字当令生嫩秀发,奈何作如许老成状?然字句间又若不可更易,是汝之能也。汝慎无遽然。’”
词语解释:遽别
急速分别
词语解释:遽传  拼音:jù chuán
指驿车和传舍。《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
词语解释:遽几  拼音:jù jǐ
急切期求。 清 吴梅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邇来仪文弥加检点,而真意反逊於前,将求一中行之道而从事,又不可以遽几,盖嗛然也。”
词语解释:遽迫  拼音:jù pò
急迫。 明 袁宏道 《纪怪》:“其求食之状,甚遽迫,极可哀怜。” 清 蒲松龄 《慰历友丧偶》诗:“来日无多真遽迫,佳人难再只吟思。”
词语解释:遽切  拼音:jù qiē
急切。 唐 骆宾王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诗:“未安胡蝶梦,遽切 鲁 禽情。”
词语解释:遽戚  拼音:jù qī
敬畏貌。 明 袁宗道 《寿封公龙川郭公七公袠序》:“大人虽性冲夷,然不能遽戚事长吏,以故令 舒城 。”
词语解释:遽色  拼音:jù sè
严厉的脸色。《后汉书·刘宽传》:“典歷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兄弟相爱友,门内谐乐,无疾声遽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为贤女则柔婉其心,虽怒甚无遽色;为悍女则拗戾其心,虽理詘无巽词。”
词语解释:遽宁  拼音:jù níng
岂,难道。 明 袁宏道 《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诸君子悼文献之久湮,思盛事可以义起也。虽微福田,遽寧恝然已乎?”
词语解释:遽委  拼音:jù wěi
指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管子·大匡》:“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职之。” 尹知章 注:“遽,今之邮驛也;委谓当有储拟,以供过者,立官以主之。”
词语解释:遽忙  拼音:jù máng
匆忙。 明 徐渭 《歌代啸》第二出:“你也忒莽撞,忒遽忙,全无些智量。”
词语解释:遽容  拼音:jù róng
惶惧的神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时 融 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词语解释:遽卒  拼音:jù zú
急促。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沧茫无形兮,往来遽卒。”
词语解释:遽人  拼音:jù rén
驿使;驿卒。《国语·晋语九》:“ 赵襄子 使 新稚穆子 伐 狄 ,胜 左人 、 中人 ,遽人来告, 襄子 将食,寻饭有恐色。”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四:“舖兵曰遽人。”
词语解释:遽亟  拼音:jù jí
急忙;立即。 宋 文同 《石姥赋》:“谓遽亟而丐况兮,缘其求而下予。”
词语解释:遽即  拼音:jù jí
立即。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有士子迫於寒馁,因请僧愿得舍利掌而观瞻,僧遂出瓶授与,遽即吞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窃见比来州牧上佐,乃两畿县令,下车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迁除,不论课最。”
词语解释:遽惶  拼音:jù huáng
惶遽,惊慌。《楚辞·九辩》“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汉 王逸 注:“卒遇譖谗,而遽惶也。”
词语解释:遽驿  拼音:jù yì
传车和驿马。《魏书·李顺传》:“诚如来言,则 凉 土之民,亦愿 魏帝 远至,何为復遽驛告警,不舍昼夜?意君之所言,殆为虚事。”
词语解释:遽篨  拼音:jù chú
簟,竹席。 汉 扬雄 《太玄·闲》:“次七:跙跙闲于遽篨,或寝之庐。”
词语解释:遽惕  拼音:jù tì
惶恐戒惧。《楚辞·大招》:“魂乎归徠,不遽惕只。” 王逸 注:“言饮食醲美,安意遨游,长无惶遽怵惕之忧也。”
词语解释:遽步  拼音:jù bù
急行,快走。《新唐书·娄师德传》:“尝与 李昭德 偕行, 师德 丰硕,不能遽步, 昭德 迟之。”
词语解释:遽遥  拼音:jù yáo
遥远貌。 唐 骆宾王 《饯李八骑曹序》:“然乃想山川之遽遥,送归将远;惜岁华之不待,行乐无时。”
词语解释:遽淹  拼音:jù yān
迅速而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斯五人遥见 如来 ,互相谓曰:‘ 一切义成 ,彼来者是。岁月遽淹,圣果不证,心期已退,故寻吾徒。宜各默然,勿起迎礼。’”
词语解释:遽理
马上或很快处理
词语解释:遽诺
马上承诺、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