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遵渚 拼音:zūn zhǔ
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原谓鸿雁循着水中小洲飞翔。后用以形容鸿飞。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感别惨舒翮,思归乐遵渚。” 唐 刘禹锡 《含辉洞述》:“遵渚之鸿,有时而飞。”词语解释:遵陆 拼音:zūn lù
沿着陆路;走陆路。《诗·豳风·九罭》:“鸿飞遵陆,公归不復。” 宋 杨万里 《江行七日阻风至繁昌舍舟出陆》诗:“管取如今遵陆了,云开风顺水东流。” 胡蕴 《过临平》诗:“舟来 禾郡 初遵陆,车到 临平 不断山。”词语解释:遵养 拼音:zūn yǎng
谓顺应时势或环境而积蓄力量。《晋书·明帝纪》:“属 王敦 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崎嶇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谢使,再遣兵马蹂践 涇原 ,朝廷方务遵养,不復诛讨。”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崎嶇诸王幕,沉湎务遵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则以见时未至而事未起,则 文王 遵养以为道;时已至而事已集,则 武 周 忧劳以见功。”词语解释:遵涂 拼音:zūn tú
见“ 遵途 ”。
词语解释:遵途 拼音:zūn tú
亦作“ 遵涂 ”。 谓遵循道路前进。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衝蒙涉田,未若遵涂之疾也。”《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 越 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梁书·张缅传》:“径遵途乎鄂渚,迹 孙氏 之霸基。” 宋 余靖 《辛捕罪人丁过而不救辞云家有急事救疗判》:“眷彼遵涂之人,式冀执兵之助。”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诗:“乘舟坐无聊,遵途岸转杳。”词语解释:遵时 拼音:zūn shí
谓顺应时势。 明 梅膺祚 《字汇·首卷》:“遵时:近世事繁,字趋便捷,徒拘乎古,恐戾於今,又以今时所尚者酌而用之。”词语解释:遵行 拼音:zūn xíng
遵照实行。《梁书·徐勉传》:“主者其按以遵行,勿有失坠。”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凡郡县有一善政及一切禁令,士夫皆当率先遵行,以为百姓之望。”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不幸 中国 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作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词语解释:遵鸿 拼音:zūn hóng
指顺渚而飞的鸿雁。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上官仪 《奉和颍川公秋夜》:“涸浦落遵鸿,长飆送巢燕。”词语解释:遵礼 拼音:zūn lǐ
遵守礼法。《汉书·成帝纪》:“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 唐太宗 《咏司马彪〈续汉志〉》:“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词语解释:遵海 拼音:zūn hǎi
沿着海岸。《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瑯琊 。”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主船者曰:‘吾老於遵海,未尝遇此变。’” 郭沫若 《归去来·浪花十日》:“遵海而行,东手有浆岩的石山直达至岸。”词语解释:遵旧 拼音:zūn jiù
依照旧法。《汉书·谷永传》:“陛下即位,委任遵旧,未有过政。”《梁书·敬帝纪》:“并缮庙堂,供备祀典,四时荐秩,一皆遵旧。”词语解释:遵依
遵照词语解释:遵守 拼音:zūn shǒu
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宋 张齐贤 《铭坐右》:“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封神演义》第三十回:“今元旦,遵守朝廷国礼,进宫朝贺,乃敬上守法之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从此就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 北平 曾 家。”词语解释:遵途 拼音:zūn tú
亦作“ 遵涂 ”。 谓遵循道路前进。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衝蒙涉田,未若遵涂之疾也。”《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 越 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梁书·张缅传》:“径遵途乎鄂渚,迹 孙氏 之霸基。” 宋 余靖 《辛捕罪人丁过而不救辞云家有急事救疗判》:“眷彼遵涂之人,式冀执兵之助。”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诗:“乘舟坐无聊,遵途岸转杳。”词语解释:遵道 拼音:zūn dào
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楚辞·离骚》:“彼 尧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 桀 紂 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荀子·儒效》:“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於身而处之以遵道。” 汉 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也已矣。”词语解释:遵路 拼音:zūn lù
(1).谓遵循道路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2).犹出发。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以 贞观 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卢肇 , 袁州 宜春 人,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於产, 肇 幼贫乏。与 颇 赴举,同日遵路,郡牧於离亭饯 颇 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中途为土寇所掠。”词语解释:遵制 拼音:zūn zhì
谓遵照典章制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此本朝故事,皆遵制导引矣。”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皇城外门,有石碑,云是官员下马处。余即遵制步进。”词语解释:遵义
依从正义词语解释:遵令 拼音:zūn lìng
遵从命令。《水浒传》第九五回:“ 吴学究 又教 宋先锋 传令,须分扎营寨……如 李药师 六花阵之法。众将遵令。” 清 魏源 《筹海篇·议款》:“观禁烟新令初颁,各国遵令。”词语解释:遵崇 拼音:zūn chóng
敬重;崇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佛涅槃后未久,此国先王 鑠迦罗阿迭多 敬重一乘,遵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词语解释:遵奉 拼音:zūn fèng
遵照奉行。《史记·秦始皇本纪》:“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詔,永承重戒。”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词语解释:遵循 拼音:zūn xún
(1).犹遵照。 汉 樊毅 《修西岳庙记》:“世主遵循,永享歷年。”《清史稿·礼志二》:“礼贵制宜,孝当承志,两朝遗训,宜谨遵循。”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对于革命作家来说,他们的共同任务,他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2).见“ 遵遁 ”。
词语解释:遵遁 拼音:zūn dùn
亦作“ 遵循 ”。 逡巡。却退貌。《管子·小问》:“公遵遁繆然远,二三子遂徐行而进。”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遵遁与逡巡同。”《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 避席,遵循而却。”词语解释:遵条 拼音:zūn tiáo
遵守规则条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主诏书》:“遵条上天享永福,犯条过刀陷沉海。”词语解释:遵迹 拼音:zūn jì
(1).谓遵循先人的往迹。《楚辞·天问》:“ 昏 微遵迹,有狄不寧。” 王逸 注:“遵,循也。迹,道也。” 姜亮夫 校注:“遵迹者,循其先人之往迹,即王 恒 寻服牛事也。”
(2).指遵照。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魏象枢 ﹞遭母忧,丧葬号为遵迹古礼。”词语解释:遵节 拼音:zūn jié
谓遵守法度。《后汉书·窦武传》:“由是 绍 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后汉书·郅寿传》:“ 寿 案察之,无所容贷……於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词语解释:遵法 拼音:zūn fǎ
(1).遵循效法。《后汉书·荀爽传》:“遵法 尧 汤 ,式是 周 孔 。”
(2).遵守法纪。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謨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僖元年》:“ 旦 为宰相,务遵法守度,重改作,善於议奏,言简理顺。”词语解释:遵晦 拼音:zūn huì
退居以待时机。 明 唐顺之 《书〈王氏传家录〉后》:“岂其翊赞于遵晦之日者,不及乎纯熙大介之会;其居而守社稷者,固不如行而扞牧圉之为劳也歟?” 清 顾炎武 《杨明府永言今复来吴下感旧有赠》诗:“与君遵晦意,不负一成谋。”词语解释:遵业 拼音:zūn yè
遵守世业。《逸周书·谥法》:“秉德遵业曰烈。”《汉书·景帝纪赞》:“ 孝景 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於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宋 韩维 《庙议》:“子孙遵业,万世蒙泽。”词语解释:遵绳 拼音:zūn shéng
遵守法度。《荀子·王霸》:“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词语解释:遵约 拼音:zūn yuē
遵照约定。 贾植芳 《剩余价值论》:“各种关于 子固 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涌现着,直到觉得混乱和疲惫。我没有遵约去他那里。”词语解释:遵禁 拼音:zūn jìn
遵守禁令。《南史·刘潜传》:“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 清 杨英 《先王实录·永历十三年》:“各官兵能遵禁不扰,即是提督统镇之声名。”词语解释:遵职 拼音:zūn zhí
亦作“ 遵軄 ”。 遵守职分。《史记·三王世家》:“臣 青翟 、臣 汤 等宜奉义遵职,愚憧而不逮事。”《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宋 沉遘 《入内东头供奉官綦元亨可内殿崇班制》:“其往遵軄,毋弃前効。”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窃惟 淳熙 中,天下治安,天子恭己,羣臣遵职,中都官贵重,留久者尤幸甚。”词语解释:遵尧 拼音:zūn yáo
指遵照 帝尧 之办法。《后汉书·卢植传》:“谨略陈八事: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厉,四曰备寇,五曰修礼,六曰遵 尧 ,七曰御下,八曰散利……遵 尧 者,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宜依黜陟,以章能否,纵不九载,可满三岁。” 李贤 注:“《书》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 孔安国 注:‘三年考功,三考九年,能否幽明有别,升进其明者,黜退其幽者,此皆 唐 尧 之法也。’”词语解释:遵而不失 拼音:zūn ér bù shī
见“ 遵而勿失 ”。
词语解释:遵而勿失 拼音:zūn ér wù shī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 高帝 与 萧何 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 参 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亦作“ 遵而不失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词语解释:遵禀 拼音:zūn bǐng
犹言遵照禀承。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伏望圣慈速赐指挥,以凭遵禀施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词语解释:遵让 拼音:zūn ràng
按照礼节谦让。《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礼数可也有箇往还,你也该让我往左边去回箇礼才是,怎么也就没箇遵让。”词语解释:遵理 拼音:zūn lǐ
遵循情理。《吕氏春秋·长攻》:“此三君者,其有所自而得之。不备遵理,然而后世称之,有功故也。” 高诱 注:“遵,循也。理,道也。” 陈奇猷 校释:“理即《当务》‘信而不当理’之理,即今所谓情理。 高 训为‘道’,未洽。‘不备遵理’,谓此三君不尽循情理以行事。”词语解释:遵王履 拼音:zūn wáng lǚ
指一种近乎 孔子 所穿式样的履。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宣宗 性儒雅,令有司傚 孔子 履,製进,名‘鲁风鞵’。宰相诸王傚之而微杀其式,别呼为‘遵王履’。”词语解释:遵示 拼音:zūn shì
遵照指示。 清 林则徐 《保山案犯审明定拟并酌撤官兵折》:“此又该处民人畏慑军威,输诚悔罪,一切遵示办理,求免剿洗之实情也。”词语解释:遵用 拼音:zūn yòng
遵照实行或办理。《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於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至於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 明太祖 初行《洪武正韵》,世人尚未遵用。”词语解释:遵生 拼音:zūn shēng
犹卫生。 严复 《救亡决论》:“且为将不知天时之大律,则暑寒风雨,将皆足以破军;未闻遵生之要言,则疾疫伤亡,将皆足以损众。”词语解释:遵述 拼音:zūn shù
遵循。《后汉书·袁安传》:“三帝积累,以遗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业。”词语解释:遵酌 拼音:zūn zhuó
遵循参照。《北史·崔光传》:“陛下遵酌前王,貽厥后矩,天下为公,亿兆己任。”词语解释:遵脩 拼音:zūn xiū
见“ 遵修 ”。
词语解释:遵修 拼音:zūn xiū
亦作“ 遵脩 ”。 犹言遵循修治。《史记·周本纪》:“﹝ 不窋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脩其绪,脩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汉书·匡衡传》:“君遵修法度,勤劳公家,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三国志·蜀志·刘永传》:“朕承天序,继统大业,遵脩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 龟 蒙 ,世为藩辅。” 宋 元绛 《熙宁四年大飨明堂御札》:“维仁祖之武,宜谨於遵修。”词语解释:遵道秉义 拼音:zūn dào bǐng yì
犹言遵守道义。 唐 柳宗元 《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词语解释:遵遁 拼音:zūn dùn
亦作“ 遵循 ”。 逡巡。却退貌。《管子·小问》:“公遵遁繆然远,二三子遂徐行而进。”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遵遁与逡巡同。”《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 避席,遵循而却。”词语解释:遵而勿失 拼音:zūn ér wù shī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 高帝 与 萧何 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 参 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亦作“ 遵而不失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词语解释:遵德 拼音:zūn dé
犹言尊崇道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弗栗特萨傥那国》:“王, 突厥 种也,深信三宝,尚学遵德。”词语解释:遵谕 拼音:zūn yù
(1).遵照皇帝的谕旨。 清 林则徐 《外商已缴鸦片请暂缓断绝茶叶大黄片》:“查外洋抛泊各躉船,已据遵諭呈缴烟土,现经臣等恭摺具奏。”
(2).遵照吩咐。《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车夫遵諭,鞭子一洒,骡子已得得而去。”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天尚未辨色,邸堂忽命材官来余寓所,促入府商议要件。余遵諭趋往。” 鲁迅 《华盖集·碎话》:“这当然也是名言,何用多说呢,就遵谕钻进研究室去。”词语解释:遵蹈 拼音:zūn dǎo
遵照实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滕胤等传论》:“ 滕胤 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 孙峻 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 宋 苏洵 《衡论下·养才》:“而其礼法风俗,尤復细密,举朝廷与四海之人,无不遵蹈。”词语解释:遵承 拼音:zūn chéng
犹遵照,遵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惟陛下审览 虞帝 优养母弟,遵承旧典,终卒厚恩。” 宋 曾巩 《谢熙宁七年历日表》:“惟竭遵承之力,庶符钦顺之心。”《天雨花》第十回:“方信伯父多才智,妇人无计不遵承。”词语解释:遵执 拼音:zūn zhí
遵照执行。 宋 叶适 《〈丁少詹文集〉序》:“此不特其子能危虑夙成,自树不堕,亦繇 少詹 裕家之法素定,有以遵执而然也。”词语解释:遵命 拼音:zūn mìng
谓遵照上级或对方的嘱咐办事。《红楼梦》第二六回:“ 冯紫英 笑道:‘这又奇了,你我这些年,那一回有这个道理的?实在不能遵命。’”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余曰:谨遵命。惟此琐屑细事,致劳中堂调停,心颇歉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遵命就是了。”词语解释:遵向 拼音:zūn xiàng
犹遵从。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又采忠顺者,增银带马紱以旌之,然后諭以好恶,立约束四,俾之遵向。”词语解释:遵学 拼音:zūn xué
遵从并学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达罗毗荼国》:“伽蓝百餘所,僧徒万餘人,皆遵学上座部法。”词语解释:遵复 拼音:zūn fù
遵循并恢复。《后汉书·朱穆传》:“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復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词语解释:遵修 拼音:zūn xiū
亦作“ 遵脩 ”。 犹言遵循修治。《史记·周本纪》:“﹝ 不窋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脩其绪,脩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汉书·匡衡传》:“君遵修法度,勤劳公家,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三国志·蜀志·刘永传》:“朕承天序,继统大业,遵脩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 龟 蒙 ,世为藩辅。” 宋 元绛 《熙宁四年大飨明堂御札》:“维仁祖之武,宜谨於遵修。”词语解释:遵候 拼音:zūn hòu
遵照等候。 明 孙传庭 《又回兵部议发陕兵回镇咨》:“已经具题,自应遵候。”词语解释:遵信 拼音:zūn xìn
遵从信任。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自为庠生时,诸经生则已遵信之如前辈人。” 明 卢象昇 《再申口外塘拨疏》:“我们就遵信上司不哄我们。”词语解释:遵养待时 拼音:zūn yǎng dài shí
同“ 遵养时晦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詎久。” 范祥雍 校注:“此言 尔朱荣 待有时机,即欲篡夺。”词语解释:遵分 拼音:zūn fēn
遵守职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词语解释:遵义市 拼音:zūn yì shì
在贵州省北部、川黔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388万(1995年)。为贵州省北部重镇、第二大工业城市。名胜古迹有桃溪寺、湘山寺、遵义会议会址等。词语解释:遵从 拼音:zūn cóng
遵照并服从。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二:“﹝ 雁山 能仁 元禪师 ﹞及其遁跡,神亦遵从,以至应缘。”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即使 白巡长 的话不能完全叫他心平气和,他也勉强的遵从。”词语解释:遵习 拼音:zūn xí
犹遵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伽蓝三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并皆遵习上座部法。”词语解释:遵例 拼音:zūn lì
依照成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清明节》:“向者从人官给紫衫、白绢、三角儿青行缠,今亦遵例支给。” 明 卢象昇 《题请抚臣叶廷桂给由疏》:“一面遵旨悉力防秋,一面遵例给由听考。” 清 魏源 《筹海篇·议款》:“观禁烟新令初颁,各国遵令,即 英国 新至货船,亦遵例具结,而 义律 驶兵船阻其入口。”词语解释:遵典 拼音:zūn diǎn
遵照祀典。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太庙》:“礼部太常寺遵典行郊禋礼。”词语解释:遵养时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
谓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此亦颂 武王 之诗,言其初有於鑠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晋书·文帝纪》:“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 元 郝经 《班师议》:“不遵养时晦,老师费财,卒无成功。”词语解释:遵凭 拼音:zūn píng
遵照;依凭。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且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然冀永有遵凭,伏望圣慈允臣所奏。”词语解释:遵养晦时 拼音:zūn yǎng huì shí
同“ 遵养时晦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词语解释:遵办 拼音:zūn bàn
遵照办理。 清 林则徐 《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倘从此即能晴霽,歉象尚不至更加,如其不然,臣惟有再行据实奏闻,仰求训示遵办。”词语解释:遵厌兆祥 拼音:zūn yàn zhào xiáng
谓遵循预兆行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 田乞 及 常 所以比犯二君,专 齐国 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词语解释:遵教 拼音:zūn jiào
遵守教导。《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是老弟用何等妙计能叫他照方才説的那样遵教呢?”《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小弟的事全仗大哥费心,还有什么不遵教的。”词语解释:遵敕 拼音:zūn chì
谓遵照皇帝的诏令。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 沉约 ﹞至是与宴 华光殿 中,遵敕赋诗,夸张战绩。”词语解释:遵效 拼音:zūn xiào
依照仿效。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唯《东观》以 平林 、 下江 诸人列为载记。后来作者,莫之遵效。”词语解释:遵巡 拼音:zūn xún
顺着;沿着。 汉 仲长统 《昌言》:“以丈夫之智,犹不能久处公正,长思利害,耽荣乐宠,死而后已;又况妇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谦虚节俭,深图远虑,为国家校计者乎?”词语解释:遵履 拼音:zūn lǚ
遵循履行。《三国志·蜀志·王平传》:“﹝ 王平 ﹞遵履法度,言不戏謔,从朝至夕,端坐彻日。”词语解释:遵式 拼音:zūn shì
遵照法度或规定。 晋 潘岳 《南阳长公主诔》:“二子遵式,匪严而峻。” 清 林则徐 《英兵船阻挠该国商船具结进口折》:“此时他国货船遵式具结者,固许进埔。”词语解释:遵序 拼音:zūn xù
依次,顺着次序。《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 黄帝 ,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词语解释:遵帅 拼音:zūn shuài
见“ 遵率 ”。
词语解释:遵率 拼音:zūn lǜ
亦作“ 遵帅 ”。 犹服从,遵从。《北史·崔昂传》:“帝寻幸 晋阳 ,将发,敕递相遵率;不者,命 昂 以闻。” 清 林则徐 《遵旨宣布英国罪状并设法驱逐该国船只出口折》:“臣等跪读之下,仰见我皇上乾纲独断,震叠诸番,训示严明,俾有遵率。”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大皞 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和齐,以遵率王道者数年。”词语解释:遵旨 拼音:zūn zhǐ
谓遵照皇帝谕旨。 明 卢象昇 《起解罪帅疏》:“盖 全昌 ( 张全昌 )旧 宣 帅也,是以遵旨就近起解,不敢稽延。”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官员遣戍,首站多宿 天宁寺 ,已算遵旨出京。”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二十回:“画工当然遵旨,待绘竣后,又由 子业 ( 宋 前废帝 刘子业 )入庙亲览。”词语解释:遵率 拼音:zūn lǜ
亦作“ 遵帅 ”。 犹服从,遵从。《北史·崔昂传》:“帝寻幸 晋阳 ,将发,敕递相遵率;不者,命 昂 以闻。” 清 林则徐 《遵旨宣布英国罪状并设法驱逐该国船只出口折》:“臣等跪读之下,仰见我皇上乾纲独断,震叠诸番,训示严明,俾有遵率。”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大皞 以降,力政经营,并包殊族,使种姓和齐,以遵率王道者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