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首字词组
遣兴遣信遣官遣哀遣召遣词立意遣愁索笑遣暑
遣使遣问遣嫁遣令遣将调兵遣恶遣罪遣狱之化
遣愁遣情遣累遣决遣价遣斥遣言措意遣流
遣怀遣将遣除遣币遣兴陶情遣释遣谪遣犯
遣送遣行遣言遣唤遣将征兵遣遇遣词造意遣差
遣闷遣车遣还遣具遣适遣昼遣动遣刑
遣日遣书遣词遣施遣纪遣散遣俘 
遣戍遣奠遣寄遣唐使遣返遣用遣发 
遣归遣欲遣辞遣员遣辞措意遣派遣制 
遣闲遣意遣军遣声遣词措意遣策遣兵调将 

词语解释:遣兴  拼音:qiǎn xìng
抒发情怀,解闷散心。 唐 杜甫 《可惜》诗:“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元 曾瑞 《喜春来·寻乐》曲:“湖山遣兴还诗债,杖履寻芳释闷怀。”《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偶尔遣兴之作,颇不足观。” 袁鹰 《不灭的诗魂》:“他一生写了那么多诗,却很少单纯消闲遣兴的笔墨。”
词语解释:遣使  拼音:qiǎn shǐ
谓派遣使者。《韩非子·八经》:“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奏遣使迎复》:“礼部会奏,虏请遣使迎復,当从。”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决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诗。”
词语解释:遣愁  拼音:qiǎn chóu
犹消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 唐文宗 被宦官监视,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
词语解释:遣怀  拼音:qiǎn huái
犹遣兴。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香山·达道》:“ 白氏 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远道之人,率多爱之。” 元 元怀 《拊掌录》:“公文采甚奇,但前次被公喫了酒,后极索寞,今次不敢相留,留此酒以自遣怀。”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愁苦可以遣怀,欢娱亦可以致感,知此者,可以读坚白石斋之诗矣。” 清 毛秀惠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试不售诗以慰之》:“重阳风雨滞幽斋,失意人难作遣怀。”
词语解释:遣送  拼音:qiǎn sòng
(1).送嫁。谓以财物送女出嫁。《宋书·武帝纪下》:“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
(2).旧指术士以法术驱逐妖邪。《禅真逸史》第十三回:“前者在城之日,何日不烧符念咒遣送,并没一些灵验,无法可处。”
(3).发送。 瞿秋白 《乱弹·“匪徒”》:“最近 上海 不是有九百多 日本 兵因为‘思想不稳’而被遣送回国吗?”
(4).犹送葬。指丧葬礼仪。《东观汉记·东海恭王彊传》:“王恭逊好礼,以德自终,敕官属遣送,务行约省,茅车瓦器,以成王志。”
词语解释:遣闷  拼音:qiǎn mèn
排解烦闷。 唐 李群玉 《旅泊诗》:“短篇纔遣闷,小酿不供愁。”《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委 ﹞同那一班恶少,暂在庄上遣闷。”《禅真逸史》第三一回:“﹝ 张善相 ﹞每日带两个家僮,挟一张弩弓,出城射猎遣闷。”
词语解释:遣日  拼音:qiǎn rì
消遣、打发时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参政书》之一:“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 明 徐渭 《又答兄子官人书》:“孱不粟者久,遣日惟杯中物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故 少陵 以穷愁寂寞之身,藉诗遣日。”
词语解释:遣戍  拼音:qiǎn shù
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 陆梁 地,为 桂林 、 象郡 、 南海 ,以适遣戍。”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放盗归山何猖獗,囹圄长羈待遣戍。”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时在戊戌八月十五日,由刑部解赴兵部,遣戍 新疆 。”
词语解释:遣归  拼音:qiǎn guī
(1).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汉书·孔光传》:“太后从弟子 傅迁 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后汉书·郭伋传》:“ 伋 到郡,招怀山贼 阳夏 赵宏 、 襄城 召吴 等数百人,皆束手诣 伋 降,悉遣归附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犹遣返。 明 张敬修 《张文忠公行实》:“厚礼 那吉 ,遣归, 俺答 感泣。”
词语解释:遣闲  拼音:qiǎn xián
打发闲暇。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二:“﹝ 临川 化度 淳藏主 《山居》诗﹞几度遣閒何处好,水声山色里游行。”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七章(一):“近代艺术只求替有闲阶级制造遣闲工具,满足骄奢淫逸者的快感欲。”
词语解释:遣信  拼音:qiǎn xìn
犹传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母 王夫人 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 宋 陈师道 《酬王立之》诗之一:“似怜憔悴两公客,独倚东风遣信来。”参见“ 传信 ”。
词语解释:传信  拼音:chuán xìn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
(2).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正要传信, 太清 也来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
乘驿站车马的凭证。《汉书·平帝纪》“在所为驾一封軺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
词语解释:遣问  拼音:qiǎn wèn
犹言传语问候。《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世尊 遣问 维摩 ,便於众中唤出。”
词语解释:遣情  拼音:qiǎn qíng
犹言排遣情思。 北齐 刘昼 《新论·去情》:“是以圣人弃智以全真,遣情以接物。” 宋 孙光宪 《思帝乡》词:“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下,敛羞蛾。”
词语解释:遣将  拼音:qiǎn jiàng
谓派遣将领。《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杜伏威 想道:‘我只读得召将的神咒,不曾见甚遣将的法儿,怎么打发得他去?’”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列国有罪,则遣将征之,是近於弭兵矣。”亦指调遣人员。《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好奴才,使你怎的不动,又坐坛遣将儿,使了那箇奴才去了?”
词语解释:遣行  拼音:qiǎn xíng
(1).犹言派遣发兵。《后汉书·和帝纪》:“ 烧当羌 寇 陇西 ,杀长吏,遣行征西将军 刘尚 、越骑校尉 赵世 等讨破之。”
(2).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得子失子》:“其嬖妾 苏氏 追悼往事,自诉宗党,述往年宠姬 崔氏 ,既孕遣行,今不知尚在否。”
词语解释:遣车  拼音:qiǎn chē
古代指送葬载牲体的车子。《周礼·春官·巾车》:“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 郑玄 注:“遣车,一曰鸞车。” 贾公彦 疏:“遣车,谓将葬遣送之车,入壙者也。”《礼记·杂记上》:“遣车视牢具。” 郑玄 注:“言车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 孔颖达 疏:“遣车,送葬载牲体之车也。”《礼记·檀弓下》“君之适长殤,车三乘” 唐 孔颖达 疏:“车三乘者,遣车也。葬柩朝庙毕,将行,设遣奠竟,取遣奠牲体臂臑,折之为段,用此车载之,以遣送亡者,故谓之遣车。”参见“ 鸞车 ”。
词语解释:鸾车  拼音:luán chē
有鸾铃的车乘。(1)人君所乘的车。四马四镳八銮,行则铃声如鸾鸣。《礼记·明堂位》:“鸞车, 有虞氏 之路也。” 郑玄 注:“鸞,有鸞、和也。”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之二:“凤輦迎风乘紫阁,鸞车避日转彤闈。”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鸞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2)送葬时用以载牲体明器的车。《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车象人。” 郑玄 注:“鸞车,巾车所饰遣车也。亦设鸞旗。” 贾公彦 疏:“云亦设鸞旗者,以其遣车有鸞和之铃,兼有旌旗。”(3)神仙所乘的车。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鸞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磵泉走鸞车,松桂拥石楼。”
词语解释:遣书  拼音:qiǎn shū
发信。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按兵守次,遣书致意。”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适欲遣书,会承来命。”
词语解释:遣奠  拼音:qiǎn diàn
古代称将葬时的祭奠。《礼记·檀弓下》“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 汉 郑玄 注:“将行,将葬也。葬有遣奠。”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二:“ 延陵 腰利剑,上国使初通,待我周游徧,逢君遣奠终。”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痛三牲之养,忽至於遣奠;悲万寿之祝,俄成於晞露。”
词语解释:遣欲  拼音:qiǎn yù
犹言排除欲念。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遣欲絶形累,无贪不行妨。”
词语解释:遣意  拼音:qiǎn yì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构思立意。 金凤 《难忘的一课》:“她果然仔细阅读和反覆推敲了文稿的结构、布局、用词和遣意。”
词语解释:遣官  拼音:qiǎn guān
派遣官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 廖恭敏 为刑部左侍郎,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但令抚按及按察司,自清刑狱,其遣官俟丰年再议。”
词语解释:遣嫁  拼音:qiǎn jià
犹出嫁。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二:“以女年长,将遣嫁。访得某翁所在,貽书告之。” 清 方式济 《蜀锦曲》:“姊妹綺年俱遣嫁,空闺寂处兰膏卸。”
词语解释:遣累  拼音:qiǎn lèi
谓去除拖累。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故明者刳情以遣累,约慾以守贞。”《西游补》第十四回:“ 唐僧 毫不介意,对 小月王 笑道:‘小弟遣累也。’”
词语解释:遣除  拼音:qiǎn chú
犹排除。《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婆罗门人我如山,﹝我﹞悉遣除慢易。”
词语解释:遣言  拼音:qiǎn yán
犹遣词。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妇学》:“故其遣言,雅而有则,真而不秽。”参见“ 遣言措意 ”。
词语解释:遣言措意  拼音:qiǎn yán cuò yì
同“ 遣辞措意 ”。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陆贄 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词语解释:遣还  拼音:qiǎn huán
犹遣返。谓遣送回原来的地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司命一日误召 武陵 女子 李娥 ,今得遣还。”一本作“ 遣返 ”。
词语解释:遣词  拼音:qiǎn cí
亦作“ 遣辞 ”。 运用词语。《新唐书·徐浩传》:“四方詔令,多出 浩 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四:“ 宋 时史舘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为业,讳之即非实録,书之即难遣辞。”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喜雪献裴尚书》……等诗,又復措思极细,遣词极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凡题咏之作,遣词当有分寸。”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所以他的遣辞用典,有许多地方是惟独熟于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够了然。”
词语解释:遣寄  拼音:qiǎn jì
遣怀和寄志。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观其深者,则以嘆夫词人才士,穷老孤覊,无聊遣寄之所作。”
词语解释:遣辞  拼音:qiǎn cí
见“ 遣词 ”。
词语解释:遣词  拼音:qiǎn cí
亦作“ 遣辞 ”。 运用词语。《新唐书·徐浩传》:“四方詔令,多出 浩 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四:“ 宋 时史舘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为业,讳之即非实録,书之即难遣辞。”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喜雪献裴尚书》……等诗,又復措思极细,遣词极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凡题咏之作,遣词当有分寸。”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所以他的遣辞用典,有许多地方是惟独熟于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够了然。”
词语解释:遣军  拼音:qiǎn jūn
派遣军队,发兵。 清 龚自珍 《最录汉诗三种》:“或於游畋夸禽兽焉用,或於遣军、皷军、劳军焉用。”
词语解释:遣哀  拼音:qiǎn āi
犹言抒发哀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髮,必施天昏。”
词语解释:遣令  拼音:qiǎn lìng
犹指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成公知琼 ﹞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 清 林则徐 《安东县民岳廷杰京控董干案审明定拟折》:“ 岳廷杰 中途患病先回,遣令 岳廷兰 顶名,赴步军统领衙门呈控。”
词语解释:遣决  拼音:qiǎn jué
处理,解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旧例,丞相待漏於庐,然巨烛尺尽始晓,将入朝,尚有留桉遣决未尽。”
词语解释:遣币  拼音:qiǎn bì
古代婚嫁礼仪之一。求婚时男方向女方赠送币帛等礼物。 明 徐渭 《谢督府胡公启》:“明公宠以书记,念及室家,为之遣币而通媒,遂使得妇而养母。”
词语解释:遣唤  拼音:qiǎn huàn
犹传唤。 句道兴 本《搜神记》:“ 子京 曰:‘我共见 梁元皓 为朋友,其人先死,今已奏闻阎罗王遣唤我来,共他为期,不可失时。’”
词语解释:遣具  拼音:qiǎn jù
指嫁妆。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嫁女取一时名人,饰遣具,从夫子所向,不以族姓当对分毫拣择为近昵恩爱也。”
词语解释:遣施  拼音:qiǎn shī
犹赠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於今无会因。”一本作“ 遗施 ”。
词语解释:遣唐使  拼音:qiǎn táng shǐ
日本 派遣至我国 唐 朝的使节。公元630-895年间,遣 唐 使到达 唐 朝者共十四次(一说实为十三次)。使团人员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学僧及工作人员,一次人数往往多至数百人。 中国 的文物制度因而传入 日本 。
词语解释:遣员  拼音:qiǎn yuán
犹言差遣人员。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迨议款粗有成局,各使遣员来告,并出示草案。”
词语解释:遣声  拼音:qiǎn shēng
犹发音。 晋 陆机 《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词语解释:遣召  拼音:qiǎn zhào
犹传呼。稗海本《搜神记》卷八:“ 宗仁 曰:‘公可率意暗书逝者名氏,识之付某,当即遣召。’”参见“ 传呼 ”。
词语解释:传呼  拼音:chuán hū
(1).传声呼喊。《汉书·萧望之传》:“ 仲翁 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 颜师古 注:“传声而呼侍从者,甚有尊宠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两 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刘过 《沁园春》词:“径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2).谓口语相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参、阴声相近,盖传呼之谬耳。”
(3).传唤。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 梓 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於 梓 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昨夜城头吹篳篥,教坊也被传呼急。”如:传呼电话。
词语解释:遣将调兵  拼音:qiǎn jiàng diào bīng
见“ 遣兵调将 ”。
词语解释:遣兵调将  拼音: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犹言调兵遣将。《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説 延州 府丞 汤思忠 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 中山先生 以为 袁氏 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极称自由。”亦作“ 遣将调兵 ”、“ 遣将徵兵 ”。《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姜子牙 ﹞你既是 崑崙 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 魏 主 嗣 欲乘丧南侵,报復旧怨,因将 宋 使执回,即日遣将徵兵,进攻 滑臺 。”
词语解释:遣价  拼音:qiǎn jià
谓差遣仆人。 元 李存 《哀祝明远》诗:“寄书或浮沉,遣价胡不克。”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 文襄 於丙夜遣价来言:翼日早十鐘散直后,即来寓有话面谈,当在寓静候。”
词语解释:遣兴陶情  拼音:qiǎn xìng táo qíng
遣释意兴,陶冶情趣。《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首词説着人世上诸般戏事,皆可遣兴陶情。”
词语解释:遣将征兵  拼音:qiǎn jiàng zhēng bīng
见“ 遣兵调将 ”。
词语解释:遣兵调将  拼音: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犹言调兵遣将。《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説 延州 府丞 汤思忠 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 中山先生 以为 袁氏 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极称自由。”亦作“ 遣将调兵 ”、“ 遣将徵兵 ”。《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姜子牙 ﹞你既是 崑崙 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 魏 主 嗣 欲乘丧南侵,报復旧怨,因将 宋 使执回,即日遣将徵兵,进攻 滑臺 。”
词语解释:遣适  拼音:qiǎn shì
犹言遣兴舒情。《歧路灯》第十回:“ 潜斋 也问了些各省保举曾否齐集,引见在於何日,守候日久作何遣适的话。”
词语解释:遣纪  拼音:qiǎn jì
谓因有事而差遣仆人。 清 郑志鸿 《常语寻源》卷上:“《左传》 僖公 廿四年, 晋文公 反国, 秦伯 送 卫 于 晋 三千人,实纪纲之僕。按今称人僕曰尊纪,有使事曰遣纪,本此。”
词语解释:遣返  拼音:qiǎn fǎn
谓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司命一日误召 武陵 女子 李娥 ,今得遣返。”一本作“ 遣还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念其年幼无知,改为遣返回乡。”
词语解释:遣辞措意  拼音:qiǎn cí cuò yì
谓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引作“遣词措意”。
词语解释:遣词措意  拼音:qiǎn cí cuò yì
见“ 遣辞措意 ”。
词语解释:遣辞措意  拼音:qiǎn cí cuò yì
谓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引作“遣词措意”。
词语解释:遣词立意  拼音:qiǎn cí lì yì
同“ 遣辞措意 ”。 《隋唐演义》第三十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词语解释:遣恶  拼音:qiǎn è
犹除恶。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是以明者纳规於未形,採言於患表,从善如转圜,遣恶如讎敌。”
词语解释:遣斥  拼音:qiǎn chì
犹斥逐。《后汉书·独行传·李充》:“此妇无状,而教 充 离间母兄,罪合遣斥。”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既负吹嘘之际,甘从遣斥之罪。” 明 张居正 《荆门州题名记》:“少不如意,即被遣斥。”
词语解释:遣释  拼音:qiǎn shì
排遣释解。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谈笑把杯鐺,遣释赖文字。”
词语解释:遣遇  拼音:qiǎn yù
对险恶的遭遇作自我遣释。
词语解释:遣昼  拼音:qiǎn zhòu
谓久雨至午稍停。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凡久雨至午少止,谓之遣昼。”
词语解释:遣散  拼音:qiǎn sàn
(1).犹释放。《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
(2).犹解散。 唐 李德裕 《故文昌右相岑长倩》:“ 长倩 与地官尚书 格辅元 竟不署名,以 中宗 在东宫,不可更立 武承嗣 ,言词切直,仍责上书者遣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只因和局有了消息,这里便先把新募的营勇,遣散了两营。”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 即墨 人民﹞纷纷派出了代表,来到了我军司令部,要求遣散伪军。”
词语解释:遣用  拼音:qiǎn yòng
使用,运用。 清 林则徐 《广东舟师实难分遣赴浙会剿片》:“虽通省外海水师额兵向有二万,而分之则见少,实尚不敷遣用。”
词语解释:遣派  拼音:qiǎn pài
犹派遣。 吴樾 《〈暗杀时代〉自序》:“盖经此次之搜括,则东南各省脂膏竭罄,而学务必不能兴,军务必不能整,餉项必不能裕,游学必不能遣派。” 巴金 《卢骚与罗伯斯庇尔》:“却同时遣派了她的‘红花侠’去援助反动派打倒罗伯斯庇尔。” 许地山 《集外·萤灯》:“群臣都劝他和平解决,于是遣派了最信任的宰相来到 难胜 军帐中与他议论。”
词语解释:遣策  拼音:qiǎn cè
随葬物的清单。《仪礼·既夕礼》:“书遣於策。” 郑玄 注:“策,简也;遣犹送也,谓所当藏茵以下。” 贾公彦 疏:“则尽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赠死者玩好之物,名字多,故书之於策。”《文物》1976年第10期:“遣策,不仅是墓葬随葬品的清单……它对于墓葬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词语解释:遣愁索笑  拼音:qiǎn chóu suǒ xiào
消愁求乐。 清 孙原湘 《〈履园丛话〉序》:“ 履园主人 於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著《丛话》二十四卷,间以示予曰:‘吾以是遣愁索笑也。’”
词语解释:遣罪  拼音:qiǎn zuì
旧时指发配犯人于边远地方的罪刑。 清 林则徐 《访获护送鸦片之巡船人役审明定拟折》:“ 尹亚全 熬卖烟膏,将来拏获,罪应拟遣罪上减二等,拟以杖一百徒二年半。”
词语解释:遣言措意  拼音:qiǎn yán cuò yì
同“ 遣辞措意 ”。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陆贄 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词语解释:遣谪  拼音:qiǎn zhé
犹贬谪。《好逑传》第三回:“况父亲被朝廷遣謫,是个有罪之人。” 清 李调元 《再过杨升庵墓有感》诗:“ 蜀 人固自例遣謫, 潮阳 儋耳 无此患。”
词语解释:遣词造意  拼音:qiǎn cí zào yì
同“ 遣辞措意 ”。 吴晗 《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词语解释:遣动  拼音:qiǎn dòng
犹调动。《西游补》第三回:“此事决非别人干得,断然是 孙行者 ……如今遣动天兵,又恐生出事来,不若求佛祖再压他在 五行山 下。”
词语解释:遣俘  拼音:qiǎn fú
谓遣还俘虏。 伍修权 《在安理会上的发言》:“早在 日本 投降以后不久, 美国 军队即以协助国民党政府‘受降’‘遣俘’为名,开始了侵略 台湾 的各种准备活动。”
词语解释:遣发  拼音:qiǎn fā
(1).发送。起程,出发。《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至八月饮酎毕,大鸿臚奏遣发,乃许之。”
(2).送亲,发送嫁妆。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十:“ 晋 太元 中,有士人嫁女於近村者,至时,夫家遣人来迎,女家好遣发,又令女乳母送之。”
(3).指流放发配。 明 张宁 《方洲杂言》:“﹝ 汤允勣 ﹞坐不法除官,编籍 常州 ,遣发之日,诸故旧皆出饯。”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遂即成为犯人,原审讯人判他‘因事生风,妄希耸听’,拟把他遣发 乌噜苏木齐 种地。”
(4).指送葬。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医疗棺敛,寄攒遣发,皆一力任之。”
(5).犹派遣。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至於远方无赖,託名士兵报効,希图卤掠,羣然麇至,在此不由军门之征调,在彼不由督抚之遣发,坐费粮餉,骚扰地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憨顿 私自逃走,将军 马喇 并提督 孙 令 肃州 总兵官 潘育龙 遣发官兵追杀。” 子虚子 《湘事记》:“乃与 余 抚谋,调遣各营分驻 常 辰 衡 永 各处,日有遣发,率不给子弹。”
(6).犹遣散。《红楼梦》第五八回:“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 尤氏 等便议定,待 王夫人 回家回明,也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参见“ 遣散 ”。
(7).排遣,打发。 沙汀 《困兽记》二六:“打破这个牢笼,跟着他远走高飞呢,或者就这样吞声饮泪,遣发她更加无望的岁月?”
词语解释:遣散  拼音:qiǎn sàn
(1).犹释放。《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
(2).犹解散。 唐 李德裕 《故文昌右相岑长倩》:“ 长倩 与地官尚书 格辅元 竟不署名,以 中宗 在东宫,不可更立 武承嗣 ,言词切直,仍责上书者遣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只因和局有了消息,这里便先把新募的营勇,遣散了两营。”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 即墨 人民﹞纷纷派出了代表,来到了我军司令部,要求遣散伪军。”
词语解释:遣制  拼音:qiǎn zhì
袪逐制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 泰安 张太华 ,富吏也。家有狐扰,遣制罔效。”
词语解释:遣兵调将  拼音: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犹言调兵遣将。《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説 延州 府丞 汤思忠 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 中山先生 以为 袁氏 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极称自由。”亦作“ 遣将调兵 ”、“ 遣将徵兵 ”。《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姜子牙 ﹞你既是 崑崙 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 魏 主 嗣 欲乘丧南侵,报復旧怨,因将 宋 使执回,即日遣将徵兵,进攻 滑臺 。”
词语解释:遣暑  拼音:qiǎn shǔ
犹消暑。 鲁迅 《坟·春末闲谈》:“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
词语解释:遣狱之化  拼音:qiǎn yù zhī huà
典出《晋书·良吏传·曹摅》。 曹摅 为 临淄 令,岁夕,暂放狱囚回家,剋日令还,“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后以“遣狱之化”谓良吏治政清明。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 南阳 ,谢蒲鞭之政;任重 临淄 ,无遣狱之化。”
词语解释:遣流  拼音:qiǎn liú
发配,流放。 清 林则徐 《烧毁匪艇篷寮并拿获汉奸黄添福等审明定拟折》:“ 袁亚二 、 梁得胜 据供亲老丁单,惟係接济夷人,问拟遣流,情节较重,应不准其留养,毋庸取结查办。”
词语解释:遣犯  拼音:qiǎn fàn
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 清 林则徐 《丁灿庭等两次京控案审明定拟折》:“其遣犯除已故之 张杰 、 万重 外,现所改发者 沉聚成 、 董俊 、 段之有 三名。”
词语解释:遣差  拼音:qiǎn chà
犹差遣。 宋 王禹偁 《乞差官通摄谒庙大礼使表》:“顾筋力之不支,虑趋蹌之失度,輙伸悃愊,冀免遣差。” 明 冯梦龙 《楚江情·西楼言志》:“主命遣差,盖不繇己。” 清 洪昇 《长生殿·进果》:“上命遣差不由己,算来名利怎如閒。”
词语解释:遣刑
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