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式遏横遏阏遏驱遏郁遏检遏枉遏制遏
壅遏掩遏蹙遏雍遏逼遏捍遏沮遏肃遏
止遏镇遏陂遏靖遏底遏抵遏断遏势不可遏
抑遏阻遏邀遏静遏杜遏夭遏怒不可遏寝遏
拥遏防遏遮遏障遏铎遏控遏禁遏堤遏

词语解释:式遏  拼音:shì è
(1).《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郑玄 笺:“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为:遏制;制止。《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乱,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梁书·王茂传》:“ 茂 以不能式遏姦盗,自表解职,优詔不许。” 宋 司马光 《言程戡第二札子》:“ 赵谅祚 数违旧制,易姓建官,妄有邀求,不遵朝命, 戡 不能式遏,而容纳其使。”
(2).防卫;抵御。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周书·梁昕传》:“寻又移镇 阎韩 。式遏边垒,甚著诚信。”《隋书·达奚长儒传》:“ 长儒 受任北鄙,式遏贼寇,所部之内,少将百倍。” 唐 李德裕 《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议其中有未尽处须更令分析谨连如前》:“又近者 回鶻 攻劫 云州 ,渐入内地,节级城守,莫能式遏。亦未见邻近堡栅首尾救援者。” 明 杨慎 《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晏粲倚 文翁 ,式遏怀 葛亮 。”
词语解释:壅遏  拼音:yōng è
亦作“ 壅蔼 ”。 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 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 宋 范仲淹 《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 清 林则徐 《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 、 肇 、 新 、 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 ,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
词语解释:止遏  拼音:zhǐ è
阻止;抑制。《晋书·华谭传》:“后为 纪瞻 所荐,而为 顾荣 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唐 白居易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竞渡相传为 汨罗 ,不能止遏意无他。” 宋 范仲淹 《奏为契丹请绝元昊进贡利害》:“臣窃见 契丹 来书,称朝廷曾请 契丹 止遏 元昊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宰 止遏不住,惹恼性子,夺过一根棒来,打得众人四分五落,不敢近前。”
词语解释:抑遏  拼音:yì è
抑制;遏止。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抑遏 刘馥 ,相厚益隆。”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父曰:‘真 严挺之 之子!’而每抑遏,恐小其器耳。”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四:“人须当任性,何可强自抑遏,以求人道好。” 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
词语解释:拥遏  拼音:yōng è
阻塞,阻拦。《史记·龟策列传》:“ 桀 紂 之时,与天争功,拥遏鬼神,使不得通。”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道拥遏不得行。自 孔子 以至于兹,而 秦 復重禁之。” 唐 白居易 《和新楼北园偶集》:“归去勿拥遏,倒载逃难遮。”《宣和遗事》后集:“前日为军马拥遏至此。”
词语解释:横遏  拼音:héng è
拦阻。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而此帝国主义,实以民族主义为之根柢;故欲横遏此帝国主义之潮流者,非以民族主义,筑坚墉以捍之,则如泛桃梗於洪涛之上而已矣。”
词语解释:掩遏  拼音:yǎn è
(1).阻抑,压制。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二:“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清 戴名世 《答朱生书》:“独其胸中之思,掩遏抑鬱无所发洩,则尝见之文辞,虽不求工,颇能自快其志。”
(2).犹抹煞。《宣和书谱·孔琳之》:“方时以刚正自力,不能阿諛当前者,故奄奄众人后。至於作字之工,人不得掩遏也。”
词语解释:镇遏  拼音:zhèn è
(1).平定;制止。《宋书·刘锺传》:“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词语解释:阻遏  拼音:zǔ è
阻挡;阻止。《东周列国志》第九回:“阻遏不住,大败而走。”《明史·外国传五·三佛齐》:“由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 清 朝官府中的个别开明的人士也已感到革命潮流是不可阻遏的了。”
词语解释:防遏  拼音:fáng è
防备遏止。《后汉书·寇恂传》:“吾今委公以 河内 ,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唐 元结 《问进士》之三:“今欲罢兵息戍,则又寇盗犹在,尚须防遏。”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对於列国,则阴削其极东之势力,既得者使之减损,未得者豫为防遏。”
词语解释:阏遏  拼音:è è
阻塞。 明 袁宗道 《小西天记》之二:“从行两童,窃放爆竹,爆声为四面羣峰閼遏,迴旋食顷方歇。”
词语解释:蹙遏  拼音:cù è
阻挡,遏止。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盖以下有沙潬,南北亘连,隔碍洪波,蹙遏潮势。”
词语解释:陂遏  拼音:bēi è
即陂堨。《三国志·魏志·郑浑传》:“ 浑 於 萧 相 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南齐书·徐孝嗣传》:“ 淮 南旧田,触处极目,陂遏不脩,咸成茂草。”参见“ 陂堨 ”。
词语解释:陂堨  拼音:bēi ài
蓄水塘。 晋 杜预 《论水利疏》:“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 宋 苏辙 《戏作家酿》诗之二:“今年利陂堨,碓声喧里閭。”《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广屯田,兴陂堨。” 胡三省 注:“以土壅水曰堨。” 元 王祯 《农书》卷三:“民间所自为溪堨水荡,难以数计,大可灌田数百顷,小可溉田数十亩,若沟渠陂堨上置水闸,以备启闭,若塘堰之水,必置溷竇,以便通洩。”
词语解释:邀遏  拼音:yāo è
拦阻。《新唐书·崔彦曾传》:“所过,先遣俳儿弄木偶,伺人情,以防邀遏。”
词语解释:遮遏  拼音:zhē è
阻止;阻挡。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剥》:“负牛上山,力劣行难,烈风雨雪,遮遏我前。” 汉 李尤 《室铭》:“室塞空隟,遮遏风寒。”
词语解释:驱遏  拼音:qū è
驱除遏止。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尚薄伐者则曰,驱遏可以禁侵暴而省征徭。曾莫知兵不鋭,垒不完,则遏之不能胜,驱之不能去也。”
词语解释:雍遏  拼音:yōng è
阻塞,壅塞。雍,通“ 壅 ”。《淮南子·主术训》:“弃公劳而用朋党,则奇材佻长而干次,守官者雍遏而不进。” 章炳麟 《定版籍》:“围田多雍遏沼泽为之,今则遍以称水田。”
词语解释:靖遏  拼音:jìng è
安定。《北史·羊祉传》:“按 祉 歷官累朝,当官允称,委捍西南,边隅靖遏。”
词语解释:静遏  拼音:jìng è
沉着地控制住。《魏书·源贺传》:“ 南安王余 为 宗爱 所杀也, 贺 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词语解释:障遏  拼音:zhàng è
阻挡,阻止。
词语解释:郁遏  拼音:yù è
见“ 鬱閼 ”。
词语解释:郁阏  拼音:yù è
亦作“ 鬱遏 ”。
(1).犹郁滞。《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高诱 注:“閼读曰遏止之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升麻》:“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 时珍 用治阳气鬱遏及元气下陷诸病。”
(2).谓受压抑,遏止。 唐 陆龟蒙 《怪松图赞》序:“及其壮也,力与石鬦,乘阳之威,怒己之轧,拔而将升,卒不胜其压,拥勇鬱遏,坌愤激訐,然后大丑彰於形质,天下指之为怪木。”
词语解释:逼遏  拼音:bī è
逼迫压制。《宋书·邓琬传》:“窥窬畿甸,逼遏两 江 ,陵上无君,暴於遐邇。”《陈书·宣帝纪》:“逼遏商贾,营谋私蓄。”
词语解释:底遏  拼音:dǐ è
遏止。底,通“ 抵 ”。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如蚁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词语解释:杜遏  拼音:dù è
禁绝,阻止。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道家之业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夫心不违仁,而明不经国,危亡之祸,无以杜遏,亦可知矣。”
词语解释:铎遏  拼音:duó è
复姓。 春秋 晋 有 铎遏寇 。《左传·成公十八年》:“ 鐸遏寇 为上军尉。” 杨伯峻 注:“ 襄 二十五年《传》 齐 有 鐸父 ,以 鐸 为姓。但据《通志·氏族略四》 鐸遏寇 以 鐸遏 为复姓。”
词语解释:检遏  拼音:jiǎn è
检查防范。《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帝忧迫近 东都 ,督诸道兵检遏,於是 凤翔 、 邠寧 、 涇原 兵守 陕 、 潼关 , 元裕 守 东都 , 义成 、 昭义 以兵卫宫。”
词语解释:捍遏  拼音:hàn è
以武力阻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又据 高平 、 谅山 二道,以捍遏内地。”
词语解释:抵遏  拼音:dǐ è
遏止。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其沿海文武将吏,有能连次鏖战、抵遏贼锋、阻贼下船不得登岸者,虽无首级,以奇功论。”
词语解释:夭遏  拼音:yāo è
见“ 夭閼 ”。
词语解释:夭阏  拼音:yāo yān
亦作“ 夭遏 ”。
(1).摧折,遏止。《庄子·逍遥游》:“﹝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夭,折也;閼,止也。”《淮南子·俶真训》:“陶冶万物与造化者为人,天地之间,宇宙之内,莫能夭遏。”《南齐书·王秀之等传论》:“高流世业,不待旁通,直轡扬鏕,莫能夭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如此论诗,使人夭閼性灵,塞断机括。”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錮蔽其聪明,夭閼其思想。”
(2).夭亡,夭折。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下》:“圣王在上,则君积於仁,而吏积於爱,而民积於顺,则刑罚废矣,而民无夭遏之诛。” 唐 白居易 《夏日作》诗:“庶几无夭閼,得以终天年。” 明 杨慎 《鬻子》:“圣王在上位,则民无夭閼,民免於三死而得三生矣。”
词语解释:控遏  拼音:kòng è
犹控制。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至於 夏 藩衝要,控遏上流,且命强兵为我临据。”
词语解释:枉遏  拼音:wǎng è
屈抑。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词语解释:沮遏  拼音:jǔ è
阻止遏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张巡 许远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 江 淮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宋 李纲 《与郑少傅书》:“其后,悉聚 浙 ,兵屯于 青溪 ,復为所破,贼势鴟张,莫之沮遏。”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若犹利用此动机为国民经济发达之媒,而偏采此沮遏此动机之制度,则所谓两败俱伤者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此其成果,以偿沮遏科学之失,绰然有餘裕也。”
词语解释:断遏  拼音:duàn è
阻拦隔断。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断遏海浦,隔截曲隈。”《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逊 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 交 土,闻刺史 滕遯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 收众斩 逊 ,州境获寧。”
词语解释:怒不可遏  拼音:nù bù kě è
愤怒得难以抑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藩臺怒不可遏,便亲自去拜臬臺。” 郭小川 《春歌》之二:“人民的胸怀呵,怒不可遏!有压迫的地方,就有风波。”
词语解释:禁遏  拼音:jìn è
犹禁阻;遏止。《东观汉记·马防传》:“上不喜之,数加谴责,所以禁遏甚备。”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大道远数者……义足以阜生财用,威足以禁遏姦非。” 唐 韩愈 《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诸寺,必有断臂臠身以为供养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即与其党聚谋,阴勒士马,禁遏邮传,惟许入不许出。”
词语解释:制遏  拼音:zhì è
抑制。《红楼梦》第八三回:“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词语解释:肃遏  拼音:sù è
严加禁止。《北史·李远传》:“ 远 敦奬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
词语解释:势不可遏  拼音:shì bù kě è
犹势不可当。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 自东 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李白 则飘扬振激,如游云转石,势不可遏。”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词语解释:寝遏  拼音:qǐn è
亦作“寑遏”。 搁置;阻止。《后汉书·种暠传》:“时所遣八使光禄大夫 杜乔 、 周举 等,多所纠奏,而大将军 梁冀 及诸宦官互为请救,事皆被寑遏。”《资治通鉴·汉顺帝汉安元年》:“八使所劾奏,多 梁冀 及宦官亲党;互为请救,事皆寝遏。” 胡三省 注:“寝者,已御其奏,寝而不行。遏者,其奏未达,遏而不上。”
词语解释:堤遏  拼音:dī è
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魏 以 吴 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 吴遵 、 诸葛诞 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