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首字词组
遏云遏绝遏渐防萌遏郁遏失遏猪遏恶遏佚
遏行云遏捺遏隐遏阻遏药遏过遏塞遏勒
遏密遏刘遏音遏阳遏私遏云社遏匿遏截
遏籴遏乐遏障遏防遏讼遏制政策遏抑遏恶扬善
遏云歌遏止遏阏遏逸遏御遏制遏岨 
遏流云遏灭遏閟遏夺遏废遏勃遏折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
词语解释:遏行云  拼音:è xíng yún
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
词语解释:遏密  拼音:è mì
(1).指帝王等死后停止举乐。《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 传:“遏,絶;密,静也。” 孔颖达 疏:“四海之人, 蛮 、 夷 、 戎 、 狄 ,皆絶静八音而不復作乐。” 宋 王安石 《知人》:“ 晋王 广 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 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方期再迴 灵武 之鑾,谁意遽掩 苍梧 之驾。八音遏密,千里震惊。” 清 毛奇龄 《〈长生殿院本〉序》:“会国恤止乐……言官谓遏密读曲大不敬,赖圣明宽之,第褫其四门之员,而不予以罪。”
(2).为皇帝居丧期间。《北史·魏京兆王子推传》:“今朝廷犹在遏密之中,便议此事,实用未安。” 唐 元稹 《顺宗挽歌词》之一:“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让朝。謳歌同戴 启 ,遏密共思 尧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蹇氏父子》:“其子 序辰 ……居 元符 遏密中,肆音乐自娱。”
(3).指皇帝之死。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后 黄州 赦回,值 神宗 升遐之后,途次 扬州 ,作诗题壁,又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之句,……当遏密之后而有‘花鸟欣然’之语,亦太不检矣。”
词语解释:遏籴  拼音:è dí
禁止购买谷米。《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糴,无有封而不告。”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曲防遏糴,以幸其灾;纵谍用间,以乘其失。” 清 唐孙华 《米贵》诗:“抑价与遏糴,此策古无稽。”
词语解释:遏云歌  拼音:è yún gē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
词语解释:遏流云  拼音:è liú yún
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
词语解释:遏绝  拼音:è jué
(1).诛灭;灭绝。《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絶 苗 民,无世在下。” 孔颖达 疏:“ 尧 哀矜众被杀戮者不以其罪,乃报以暴虐者以威,止絶 苗 民,使无世位在於下国,言以刑虐故灭之也。”《汉书·翟义传》:“遏絶继嗣,变剥适庶。” 柳亚子 《哀女界》:“大抵三从七出,所以禁錮女子之体魄;无才是德,所以遏絶女子之灵魂。”
(2).阻止禁绝。《后汉书·孔融传》:“遏絶詔命,断盗贡篚。”《北史·隋纪下·炀帝》:“遏絶往来。” 清 陈确 《近言集》:“人欲不必过为遏絶,人欲正当处,即天理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假使遏绝革新,屠杀改革者的人物,改革后也就同浴改革的光明,那所处的倒是最稳妥的地位。”
词语解释:遏捺  拼音:è nà
压制;按捺。《朱子语类》卷三二:“若使其心地不平,有矜伐之心,则虽十分知是职分之所当为,少间自是走从那一边去,遏捺不下。少间便説,我却尽职兮,你却如何不尽职兮!便自有这般心。”
词语解释:遏刘  拼音:è liú
制止杀戮。《诗·周颂·武》:“嗣 武 受之,胜 殷 遏刘,耆定尔功。” 毛 传:“刘.杀。” 郑玄 笺:“遏,止。嗣子 武王 ,受 文王 之业,举兵伐 殷 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杀也。息宰二字,有止杀之义,即《诗》所云遏刘也。’”一说为灭绝。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词语解释:遏乐  拼音:è lè
犹遏音。 宋 曾巩 《仁宗皇帝挽词》之三:“遏乐四夷均,感格英灵在。”
词语解释:遏止  拼音:è zhǐ
阻止。《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遏讼者,遏止狱讼者也。”《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子 之清,虽弃十乘而不顾,然 崔氏 无君,其恶已著,而略不能遏止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张綵》:“ 苑洛 《见闻録》独称 綵 遏止逆 瑾 功德数事。” 叶灵凤 《女娲氏之遗孽》:“我只得在前面的椅上,用口紧噙着我的食指,以期减杀这不可遏止的悲哀。”
词语解释:遏灭  拼音:è miè
(1).堵塞净尽。
(2).压灭。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五·生克制化》:“凡生中有尅者,谓如木生火,火盛则木为灰烬。火生土,土盛则火被遏灭。”
词语解释:遏渐防萌  拼音:è jiàn fáng méng
犹言杜渐防萌。
词语解释:遏隐  拼音:è yǐn
遮掩;掩盖。《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
词语解释:遏音  拼音:è yīn
谓帝王等死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唐 宋璟 《请停仗内音乐奏》:“四齐虽许作乐,三载犹在遏音。” 宋 欧阳修 《治平元年与赵康靖公书》:“湖园清旷,春物嚮荣,然尚在遏音,必未欲会聚。”
词语解释:遏障  拼音:è zhàng
阻挡;阻止。《淮南子·缪称训》:“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遏障之於邪,开道之於善,而民乡方矣。”
词语解释:遏阏  拼音:è è
扼制;压抑。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七章:“以言防则不能防之,而徒有虚名,致遏閼人权,违逆天理。”
词语解释:遏閟  拼音:è bì
阻止。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二十》:“乃其藉择执之功,己千己百而后得者,必於私欲之发,力相遏閟,使之出而无所施於外,入而无所藏於中。”
词语解释:遏郁  拼音:è yù
压抑郁结。 李大钊 《平民主义》:“然而在那削小、屈辱、衰弱、消亡、罹灾殃、受祸患的一方,其无限的烦冤,无限的痛苦,遏郁日久,亦必迸发而谋所以报复与抵抗。”
词语解释:遏阻  拼音:è zǔ
亦作“ 遏岨 ”。 阻止;拦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吕梁 在 离石县 西,今于县西歷山寻 河 ,并无遏岨。”《宛署杂记·志遗一》引 明 李时 《敕建永济桥记》:“每届夏秋,则众水漫流故道,运军遏阻,固不但褰裳濡轨而已。”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六:“虽他们的具有‘千方百计’本领的‘父亲’,也难于遏阻这个狂澜了。”
词语解释:遏阳  拼音:è yáng
遮阳。 晋 嵇含 《羽扇赋》序:“ 吴 楚 之士多执鹤翼以为扇,虽曰出至南鄙,而可以遏阳隔暑。”
词语解释:遏防  拼音:è fáng
防止;阻止。《晋书·刘毅传》:“但纲维不革,自非纲目所理。 寻阳 接 蛮 ,宜示有遏防,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
词语解释:遏逸  拼音:è yì
掩盖和丢弃。 唐 熊执易 《武陵郡王马公神道碑》:“古人有言,遏逸前光,令子罔愆,继序不忘。”
词语解释:遏夺  拼音:è duó
(1).拦路抢劫。《吕氏春秋·安死》:“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智巧穷屈,无以为之,於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藪,扑击遏夺。”《韩诗外传》卷五:“於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离圣王光烈之日久远。”
(2).强行剥夺。《淮南子·缪称训》:“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夺也。” 高诱 注:“言至道之人其心先定,不可临以利,夺其志也。”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復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主中馈而已,非徒抑塞人才,遏夺人权,亦暴殄天地之精英甚矣。”
词语解释:遏失  拼音:è shī
见“ 遏佚 ”。
词语解释:遏佚  拼音:è yì
断绝;丧失。《书·君奭》:“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 孔 传:“惟众共存在我后嗣子孙,若大不能恭承天地,絶失先王光大之道,我老在家则不得知。”《汉书·王莽传上》引作“遏失”。
词语解释:遏药  拼音:è yào
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清 陈确 《药食鉴》:“徒以初起时既误服凉药遏药,以深其毒。”
词语解释:遏私  拼音:è sī
遏止邪私。
词语解释:遏讼  拼音:è sòng
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遏讼者,遏止欲讼者也。” 贾公彦 疏:“有人见欺犯,欲向官所讼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词语解释:遏御  拼音:è yù
阻挡防御。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 镇江 营譁然大散,又无遏御。”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十月初六日禀曾国藩等》:“添调……艇钓礮船九隻分赴 丈亭 、 太平桥 、 姚江 等处,棱巡遏御。”
词语解释:遏废  拼音:è fèi
半途而废。 清 侯方域 《刘次邻字说》:“倘坏焉而不及敷,弱焉而不及张,闇焉而不及昭,因循遏废而至於无可表见,即假之以卿大夫之位,其庸有以愈耶?”
词语解释:遏猪  拼音:è zhū
谓水受阻塞而停聚为泽。《书·禹贡》“ 滎波 既猪” 孔 传:“ 滎泽 、 波水 ,已成遏猪。” 孔颖达 疏:“遏猪言壅遏而为猪,畜水而成泽,不滥溢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引作“ 滎 波 既瀦”。
词语解释:遏过  拼音:è guò
阻止产生过失。《汉书·路温舒传》:“ 秦 之时……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颜师古 注:“遏,止也。”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慎法宽惠不刻,教诲於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词语解释:遏云社  拼音:è yún shè
宋 时歌唱艺人的行会组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社会》:“又有锦体社、臺阁社、穷富赌钱社、遏云社。”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社会》:“ 霍山 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緋緑社,杂剧;齐云社,蹴毬;遏云社,唱赚。”
词语解释:遏制政策  拼音:è zhì zhèng cè
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敌对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由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6-1947年间提出,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
词语解释:遏制  拼音:è zhì
制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葛琴 《罗警长》:“那些逼近来的人脸,是怎样的失去和善,完全是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愤怒。”
词语解释:遏勃  拼音:è bó
犹郁勃。生气勃勃的样子。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剑术》:“ 木欒店寨 为 河北 一大镇,隶 武陟县 治。与县城隔一衣带水,控制三郡,据扼 河 燕 , 燕 赵 义士,歌舞其间,每至感春悲秋之际,另有一派雄壮遏勃之气象。”
词语解释:遏恶  拼音:è è
(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2).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词语解释:遏塞  拼音:è sāi
阻塞;堵塞。《晋书·刘颂传》:“遏塞流水,转为浸害, 颂 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 王芸生 《日本对辛亥革命之操纵与干涉》:“而 日本 则谓不过涔蹄之水流,易於遏塞也。”
词语解释:遏匿  拼音:è nì
掩盖隐匿。《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 唐 孔颖达 疏:“君子以遏恶扬善者,大有包容之义,故君子象之,亦当包含遏匿其恶,褒扬其善。”
词语解释:遏抑  拼音:è yì
阻止抑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圣人‘六经’之教,原本人情,而后之儒者,乃不能因其势而利导之,百计禁止遏抑,务以成 周 之蒭狗,茅塞人心,是何异壅川使之不流,无怪其决裂溃败也。” 梁启超 《说动》:“用人不问贤不肖,而多方遏抑少年意气之论兴,柄权则皆頽暮矣。”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一封信》:“潜藏在大众血流里的忿怒此后是再也遏抑不住,每一颗灼热的心,在现在都爆射出要求御侮救亡的愤火。”
词语解释:遏岨  拼音:è qū
见“ 遏阻 ”。
词语解释:遏阻  拼音:è zǔ
亦作“ 遏岨 ”。 阻止;拦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吕梁 在 离石县 西,今于县西歷山寻 河 ,并无遏岨。”《宛署杂记·志遗一》引 明 李时 《敕建永济桥记》:“每届夏秋,则众水漫流故道,运军遏阻,固不但褰裳濡轨而已。”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六:“虽他们的具有‘千方百计’本领的‘父亲’,也难于遏阻这个狂澜了。”
词语解释:遏折  拼音:è shé
因受阻止而中断。《朱子语类》卷五九:“这是本来自合恁地滔滔做去,止缘人为私意阻隔,多是略有些发动后,便遏折了。”
词语解释:遏佚  拼音:è yì
断绝;丧失。《书·君奭》:“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 孔 传:“惟众共存在我后嗣子孙,若大不能恭承天地,絶失先王光大之道,我老在家则不得知。”《汉书·王莽传上》引作“遏失”。
词语解释:遏勒  拼音:è lè
强制;控制。 郭沫若 《水平线下》:“这封信是初二的晚上到的,我得到信后,便想立刻去访他,但恐怕夜间不容易找着他的住所,我只得暂时遏勒着了。”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哼!岂有此理!不仅造假情报,而且造假警报!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
词语解释:遏截  拼音:è jié
邀截;拦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伯美 ﹞且谓前奏稽迟,是必贼 蒙 使其兄司农丞 革 ,坐局行賕,遏截御笔之所致。” 元 郝经 《班师议》:“伺隙而进,如遏截於 江 黄 津渡。”
词语解释:遏恶扬善  拼音:è è yáng shàn
(1).掩饰人之过失而褒扬他的长处。《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南史·蔡廓传》:“ 太原 孙敬玉 尝通 兴宗 侍儿,被禽反接, 兴宗 命与杖, 敬玉 了无怍容。 兴宗 奇其言对,命释缚,试以伎能,高其笔札,因以侍儿赐之,为立室宇,位至尚书右丞。其遏恶扬善若此。”
(2).指禁遏邪恶,褒扬善良。《陆象山语录》卷上:“遏恶扬善,沮姦佑良,此天地之正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