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首字词组
遍地遍览遍布遍赐遍该遍晓遍谢遍计所执自性
遍历遍照遍礼遍循遍迭遍见遍告遍至
遍游遍周遍窥遍爱遍地开花遍服遍拍遍眺
遍满遍搜遍遍遍睹遍体鳞伤遍谕遍师遍舞
遍野遍处遍闻遍拜遍缉遍省遍戒 
遍身遍读遍通遍舞遍存遍赊遍诫 
遍行遍及遍覆遍叠遍手钱遍谈遍祭 
遍体遍知遍积遍达遍报遍安遍祀 
遍观遍宇遍施遍举遍计所执性遍赞遍覜 

词语解释:遍地  拼音:biàn dì
满地;到处。 唐 张说 《岳州别梁六入朝》诗:“月餘遍地赏,心尽故人杯。”《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座 北京城 ,遍地是钱,就只没人去拣!”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一色穿黄军衣的队伍遍地都是,野战军已经下来了。”
词语解释:遍历  拼音:biàn lì
普遍游历。 宋 陆游 《舟中晓赋》诗:“高檣健席从今始,遍歷三 湘 与五湖。”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自 燕 踰 济 ,游於 渤海 之滨,遍歷 齐 鲁 之境。” 郭沫若 《海涛集·神泉》:“随着北伐军由 广东 出发,经过了八省的遍历,现在又差不多孤影悄然地回到了 广东 。”
词语解释:遍游  拼音:biàn yóu
周遍游历;到处游览。《汉书·李陵传》:“ 范蠡 徧游天下。” 唐 曹松 《送僧入庐山》诗:“若到 江州 二林寺,徧游应未出云霞。” 宋 徐铉 《贬官泰州出城作》诗:“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徧游。”
词语解释:遍满  拼音:biàn mǎn
遍及;布满。《南齐书·王晏传》:“论荐党附,遍满臺府。”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清 谭嗣同 《仁学》五十:“虽流转世间,依然遍满法界。”
词语解释:遍野  拼音:biàn yě
遍布原野;到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白草遍野覆平原,緑柳分行垂两岸。” 元 耶律楚材 《戊子喜雨用马朝卿韵》之一:“遍野桑畴青幄密,连天菱壠緑云深。” 清 柯悟迟 《同治二年》:“祖母遍野寻觅,及见,终不肯来。” 杨笑影 《赤子之心》:“敌人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词语解释:遍身  拼音:biàn shēn
犹全身。《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碓捣磑磨身烂坏,遍身恰似淤青泥。”《石点头·乞丐妇重配鸾俦》:“﹝ 王播 ﹞读书未就,头巾四角不全,衣襟遍身破碎。”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上海 有电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
词语解释:遍行  拼音:biàn xíng
(1).犹言皆用,都用。《管子·国蓄》:“王者不可毕用,故五者徧行而不尽也。” 马非百 新诠:“《国准篇》云:‘请兼用五家而勿尽也。’又云:‘五家之数,皆用而勿尽’《轻重戊》云:‘并用而毋俱尽也。’即此‘徧行而不尽’之意。”
(2).周游,到处行走。《荀子·性恶》:“足可以徧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徧行天下者也。”
(3).普遍施行。《汉书·高帝纪下》:“从入 蜀 汉 ,伐 楚 ,赏未徧行,今封此,何功?”
(4).佛教语。指任何认识发生时,都会生起的心理活动。因带有普遍性,故名。 清 龚自珍 《通明观科判》:“初禪第二支之观,又为四支如左:观心行。大行。徧行。随意。”
词语解释:遍体  拼音:biàn tǐ
浑身,满身。《隋书·李德林传》:“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絶。” 元 王和卿 《拨不断·长毛小狗》曲:“遍体浑身都是毛,我道你有似箇成精物,咬人的苕菷。” 巴金 《探索集·春蚕》:“我虽然伤痕遍体,但是我掏出来交给读者的仍然是那一颗燃烧的心。”
词语解释:遍观  拼音:biàn guān
谓观览周遍。《史记·苏秦列传》:“乃闭室不出,出其书徧观之。”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歷九宫兮徧观,睹祕藏兮宝珍。” 唐 韩愈 《贺庆云表》:“五采五色,光华不可徧观。”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吾常以为 孔子 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徧观而尽识也。”
词语解释:遍览  拼音:biàn lǎn
(1).普遍阅读。 唐 白居易 《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宋史·司马光传》:“ 光 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2).到处游观。 宋 王巩 《甲申杂记》:“御笔亲制置一图,出 元丰 尚书省是也,既成,亲幸遍览,悉如初旨。”
词语解释:遍照  拼音:biàn zhào
普遍照耀;全部察见。《韩诗外传》卷六:“日月之明,徧照天下。”《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人知之於物也浅矣。而欲徧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汉 马融 《广成颂》:“於是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徧照。”
词语解释:遍周  拼音:biàn zhōu
周遍。 三国 魏 嵇康 《述志》诗之一:“殊类难徧周,鄙议纷流离。”《坛经·般若品》:“心量广大,徧周法界。”
词语解释:遍搜  拼音:biàn sōu
普遍寻求。 唐 李绅 《过吴门》诗:“故馆曾閒访,遗基亦徧搜。” 唐 李洞 《送东宫贾正字之蜀》诗:“若次江边邑,宗诗为徧搜。”
词语解释:遍处  拼音:biàn chǔ
到处;处处。《禅真逸史》第三回:“侠骨天生金百炼,芳声遍处人钦羡。” 清 俞蛟 《梦厂杂著·轶事·双凤传觞齐昌江》:“ 齐昌 境内,遍处皆池沼,既可灌田,復可养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便带了全眷,来到 上海 ,在静安寺路租了一所洋房住下,遍处访问名医。”
词语解释:遍读  拼音:biàn dú
全部阅读;通读。《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 衡 , 衡 曰:‘愿得主人书徧读之。’”徧,一本作“ 遍 ”。《宋史·张昭传》:“未冠,徧读九经,尽通其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古来诗人的集子很多,仅只 唐 人的集子已经不少了,哪能一一徧读呢!”
词语解释:遍及  拼音:biàn jí
普遍地达到、分布。《禅真逸史》第三八回:“主公初任 楚州 ,仓廒不足,税赋甚轻,若欲賑济,难以遍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世旌表,岂能遍及?穷乡蔀屋湮没不彰者,在在有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关羽庙遍及京城、大镇、名山、险要。”
词语解释:遍知  拼音:biàn zhī
全都知道。《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徧知天下,而徧知天下无数。”《墨子·尚同中》:“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赏之。”《荀子·儒效》:“君子所谓知者,非能徧知人之所知之谓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由是观之,彼之謳歌众数,奉若神明者,盖仅见光明一端,他未徧知。”徧,一本作“ 遍 ”。
词语解释:遍宇  拼音:biàn yǔ
犹言全部空间。 郭沫若 《瓶》之十六:“在那时,遍宇都是幽香,遍宇都是清响。”
词语解释:遍布  拼音:biàn bù
分布到所有的地方;散布到各个地方。《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平地遍布黄金,树枝银钱皆满。” 蔡东藩 《南北史演义》第四九回:“﹝ 尒朱荣 ﹞虽居外藩,遥制朝政,宫廷内外,遍布心腹,伺察 魏 主动静。”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这和我们现在遍布全球的第一代 华 人一样,都是为祖国的天灾人祸所迫,飘洋过海。”
词语解释:遍礼  拼音:biàn lǐ
(1).普遍礼聘。《墨子·鲁问》:“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徧礼四邻诸侯,敺国而以事 齐 ,患可救也。”
(2).一一礼拜。 唐 皇甫冉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徧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清史稿·仁宗纪》:“ 嘉庆 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禪,上侍 高宗 徧礼於堂子、 奉先殿 、 寿皇殿 。”
词语解释:遍窥
周览,尽见
词语解释:遍遍  拼音:biàn biàn
(1).犹密密。
(2).谓一遍又一遍地。形容频繁。 宋 司马光 《阍吏》诗:“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徧徧辞。”徧徧,一本作“遍遍”。
词语解释:遍闻  拼音:biàn wén
全都闻知。《墨子·尚同中》:“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赏之。”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恐远所谿谷山泽之民不徧闻,檄到,亟下县道。”
词语解释:遍通  拼音:biàn tōng
全部通晓。 汉 王充 《论衡·实知》:“虽有一能,未能徧通。”《宋书·恩倖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而刑政纠杂,理难徧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歜音义》:“《日知録》忽以此一字,讥 陆 孔 诸儒不能徧通南北之学,请得质之。”
词语解释:遍覆  拼音:biàn fù
普遍覆盖;普遍覆育。《韩非子·大体》:“上不天则下不徧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后汉书·袁敞传》:“留心曲意,特加徧覆。”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包含徧覆,有天下之量。” 明 张居正 《归葬事毕谢恩疏》:“斯实仰荷我皇上至仁徧覆,大孝宏敷,故臣得以少释终天之恨,曲全乌鸟之情。”
词语解释:遍积  拼音:biàn jī
谓有所偏爱而使之聚积。《后汉书·周景传》:“﹝司徒 韩演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徧积一门!’”徧,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引作“偏”。
词语解释:遍施  拼音:biàn shī
普遍施与。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閤下之财,不可以徧施於天下,在择其人之贤愚而厚薄等级之可也。”
词语解释:遍赐  拼音:biàn cì
普遍赏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赐大夫,大夫不受。”《汉书·黥布传》:“ 汉 诛 梁王 彭越 ,盛其醢以徧赐诸侯。”《后汉书·马武传》:“远方贡珍甘,必先徧赐列侯,而太官无餘。”
词语解释:遍循  拼音:biàn xún
全部遵循。《汉书·司马迁传》:“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
词语解释:遍爱  拼音:biàn ài
特别喜爱。 葆光子 《物妖志》引 唐 陆勋 《志怪录》:“某惟此女,徧爱之,前后医疗,已数百緡,如得愈,何惜千文乎!”
词语解释:遍睹  拼音:biàn dǔ
普遍见到;观览周遍。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乎?” 宋 吕祖谦 《卧游录》:“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徧覩。”
词语解释:遍拜  拼音:biàn bài
谓一一拜谢。亦泛指一一行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盈 出,徧拜之。” 杜预 注:“谢众之忠己。”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遂徧拜 城 与 仲舒 等曰:‘诸諫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也!’”《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徧拜 位 等曰:‘ 神功 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 神功 之过乎!’”
词语解释:遍舞  拼音:biàn wǔ
亦作“ 徧儛 ”。 指上古六代的所有舞乐。舞,同“ 儛 ”。《左传·庄公二十年》:“ 王子頽 享五大夫,乐及徧舞。”《国语·周语上》:“ 王子頽 饮三大夫酒, 子国 为客,乐及徧儛。” 韦昭 注:“徧儛,六代之乐。谓 黄帝 曰《云门》, 尧 曰《咸池》, 舜 曰《簫韶》, 禹 曰《大夏》, 殷 曰《大濩》, 周 曰《大武》也。一曰:‘诸侯、大夫徧儛。’”
词语解释:遍叠  拼音:biàn dié
指大型套曲中的乐曲次序。 唐 王建 《送宫人入道》诗:“弟子抄将歌遍叠,宫人分散舞衣裳。” 宋 王观国 《学林·徧》:“乐章次第谓之遍叠。”
词语解释:遍达  拼音:biàn dá
普遍地达到。《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宰牛杀马,祭赛天地诸神,誓众於野,作檄文遍达各郡。”
词语解释:遍举  拼音:biàn jǔ
全面概括;全部列举。《荀子·正名》:“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汉 班固 《西都赋》:“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新唐书·百官志一》:“其名类繁多,莫能徧举。”
谓部分地概括、列举。《荀子·正名》:“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三》:“疑此‘徧’字乃‘偏’字之误。上云‘徧举之’,乃普徧之义,故曰‘大共名也’;此云‘偏举之’,乃一偏之义,故曰‘大别名也’。”
词语解释:遍该  拼音:biàn gāi
全部包容。 宋 高文虎 《兰亭博议序》:“直有括囊流略,包举艺文,徧该緗素,殫极丘坟之意。”
词语解释:遍迭  拼音:biàn dié
指大型套曲中的乐曲次序。
词语解释:遍地开花  拼音:biàn dì kāi huā
比喻好事情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魏焕宗 等《山区巧打麻雀战》:“ 史家寨 的民兵,掌握了敌人夜间出动的规律,打了他个伏击; 军城 游击小组配合部队,以突然袭击的办法,消灭了鬼子二十多人……总之,这两三天是遍地开花。”
词语解释:遍体鳞伤  拼音:biàn tǐ lín shāng
(1).谓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徐迟 《狂欢之夜》:“可是,这时诗人已经遍体鳞伤,他一出门,就跌了交。”
(2).比喻破坏严重,到处可见。 夏衍 《广州在轰炸中》:“经过这十多天的轰炸, 广州 是遍体鳞伤了。”
词语解释:遍缉  拼音:biàn jī
到处搜捕在逃的犯人。《六部成语注解·刑部》:“遍缉,遍处搜求而擒之也。”
词语解释:遍存  拼音:biàn cún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词语解释:遍手钱  拼音:biàn shǒu qián
旧称正常收入以外所得的钱。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妾价腾贵至五千緡,不復论箇数,既成券,父母亲属又诛求,谓之徧手钱。”参见“ 偏手 ”。
词语解释:偏手  拼音:piān shǒu
外快。指正当收入之外的收入。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郑范溪书》:“偏手之説,信有之也。时 满 酋尚幼,不与其事,今见其兄独专厚利,故比例横索耳。”《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如出得二百两与众人,另外我要一百两偏手,若肯出这数,即今就同你去。”《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这五百是过付的,那二百是 伍小川 、 邵次湖 两个的偏手,不在禀帖上。”
词语解释:遍报  拼音:biàn bào
(1).一一报答。《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之 燕 ,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2).犹通告。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宣州孟郎中》:“入白神,神许诺,仍敕健步徧报所属土地。”
词语解释:遍计所执性  拼音:biàn jì suǒ zhí xìng
见“ 徧计所执自性 ”。
词语解释:遍计所执自性  拼音:biàn jì suǒ zhí zì xìng
佛教语。由于不知诸法本空,而普遍计度,执迷为有,谓之“徧计所执自性”。如绳本非蛇,妄计为蛇。与“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佗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第一自性,惟由意识周徧计度刻画而成,若色若空,若自若佗,若内若外,若能若所,若体若用,若一若异,若有若无,若生若灭,若断若常,若来若去,若因若果,离于意识,则不得有此差别,其名虽有,其义絶无,是为徧计所执自性。”亦省称“徧计所执性。”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徧计所执性,以为固然。”
词语解释:遍晓  拼音:biàn xiǎo
全都知道。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宣布詔书,劳来不怠,令百姓徧晓圣德,莫不霑濡。”
词语解释:遍见  拼音:biàn jiàn
(1).普遍见到。《吕氏春秋·知度》:“明君者,非徧见万物也,明於人主之所执也。”
(2).普遍会见。《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及出为侯,大与 汤 交,徧见 汤 贵人。”
词语解释:遍服  拼音:biàn fú
全部臣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 杜预 注:“唯顺,故天下徧服。”
词语解释:遍谕  拼音:biàn yù
普遍晓喻。《国语·晋语八》:“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徧諭,而无除。”
词语解释:遍省  拼音:biàn shěng
周 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五年所举者,称“徧省”。详“ 徧存 ”。
词语解释:遍存  拼音:biàn cún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词语解释:遍赊  拼音:biàn shē
犹言遍及远处。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游跡则雁池鳧渚,閲歷徧赊;行装则玉格贝编,讨搜独富。”
词语解释:遍谈  拼音:biàn tán
遍语。谓一一说明。 晋 夏侯湛 《从祖叔权幼权序》:“﹝ 叔权 ﹞弟 荣 ,字 幼权 ,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輒识之。 文帝 闻而请焉。宾客百餘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徧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徧,《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裴松之 注引《世语》作“遍”。
词语解释:遍安  拼音:biàn ān
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叙》:“所以为治教者,亦仅如 东周 、 刘蜀 、 萧詧 之徧安而已。”徧,一本作“ 偏 ”。
词语解释:遍赞  拼音:biàn zàn
遍告。《史记·魏公子列传》:“至家,公子引 侯生 坐上坐,徧赞宾客,宾客皆惊。” 司马贞 索隐:“赞者,告也。谓以 侯生 遍告宾客。”
词语解释:遍谢  拼音:biàn xiè
一一辞别。《新唐书·文艺传下·欧阳秬》:“临刑,色不橈,为书徧谢故人,自誌墓,人皆怜之。”
词语解释:遍告  拼音:biàn gào
犹通告。《司马法·仁本》:“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史记·五帝本纪》:“徧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史记·赵世家》:“ 屠岸贾 者,始有宠於 灵公 ,及至於 景公 而 贾 为司寇,将作难,乃治 灵公 之贼以致 赵盾 ,徧告诸将。”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徧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託以死。”
词语解释:遍拍  拼音:biàn pāi
犹节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南 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舷,皆有徧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词语解释:遍师  拼音:biàn shī
偏师。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若 老官屯 偏在东岸,止需留徧师羈縻之。”
词语解释:遍戒  拼音:biàn jiè
普遍告诫。《国语·周语上》:“ 稷 则徧戒百姓,纪农协功。”戒,一本作“ 诫 ”。
词语解释:遍诫  拼音:biàn jiè
见“ 徧戒 ”。
词语解释:遍戒  拼音:biàn jiè
普遍告诫。《国语·周语上》:“ 稷 则徧戒百姓,纪农协功。”戒,一本作“ 诫 ”。
词语解释:遍祭  拼音:biàn jì
普遍祭祀。《礼记·曲礼上》:“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徧祭之”《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唐 孔颖达 疏:“徧祭於山川、丘陵、坟衍、古之圣贤之羣神。”
词语解释:遍祀  拼音:biàn sì
普遍祭祀。《国语·楚语下》:“天子徧祀羣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
词语解释:遍覜
周 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三年所举者,称“徧覜”。详“ 徧存 ”。
词语解释:遍存  拼音:biàn cún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词语解释:遍计所执自性  拼音:biàn jì suǒ zhí zì xìng
佛教语。由于不知诸法本空,而普遍计度,执迷为有,谓之“徧计所执自性”。如绳本非蛇,妄计为蛇。与“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佗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第一自性,惟由意识周徧计度刻画而成,若色若空,若自若佗,若内若外,若能若所,若体若用,若一若异,若有若无,若生若灭,若断若常,若来若去,若因若果,离于意识,则不得有此差别,其名虽有,其义絶无,是为徧计所执自性。”亦省称“徧计所执性。”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徧计所执性,以为固然。”
词语解释:遍至  拼音:biàn zhì
(1).悉至。《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明德以昭之,和声以听之,以告徧至,则无不受休。” 韦昭 注:“至,神至也。”
(2).遍及。《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汉 郑玄 笺:“从郊而至宗庙,奠瘞天地之神,无不齐肃而尊敬之,言徧至也。” 孔颖达 疏:“无不者,广及之辞,言其祭祀徧至也。”
词语解释:遍眺  拼音:biàn tiào
周 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三年所举者,称“徧覜”。详“ 徧存 ”。
词语解释:遍存  拼音:biàn cún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词语解释:遍舞  拼音:biàn wǔ
见“ 徧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