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词组
未遂径遂直遂顺遂鬯遂夭遂径行直遂天年不遂
不遂乡遂陶遂六遂问遂畅遂径情直遂盌遂
茂遂遂遂谐遂化遂全遂畎遂曲遂 
成遂下遂决遂郊遂达遂夫遂补遂 
称遂长遂蹊遂井遂允遂寰遂功成名遂 
乃遂阳遂贺遂陶陶遂遂上遂斧遂犯罪未遂 
生遂宠遂冢遂希遂撽遂急张拒遂犯罪既遂 
果遂须遂半身不遂丰遂尊遂强直自遂坦遂 

词语解释:未遂  拼音:wèi suì
指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刘沧 《春晚旅次有怀》诗:“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投河未遂 申徒狄 ,伏剑应期 温次房 。”如:未遂政变;犯罪未遂。
词语解释:不遂  拼音:bù suí
(1).不能生长。《墨子·尚同中》:“五穀不孰,六畜不遂。”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气衰则生物不遂。”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故其长育天下之材,使之成就,则如萝蒿之在大陵,无有不遂。”
(2).不顺利。《楚辞·九章·思美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3).不成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宋 王安石 《陆忠州》诗:“低回得坎坷,勛业终不遂。”《红楼梦》第一○一回:“纵放家奴,倚势凌辱军民,以致因姦不遂,杀死节妇等。”
词语解释:茂遂  拼音:mào suì
繁荣滋长。 唐 郭子仪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新唐书·陈子昂传》:“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风雨时,草木茂遂。”《宋史·乐志九》:“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词语解释:成遂  拼音:chéng suì
犹成功。达到目的。《文子·道德》:“不慈不爱,不能成遂。”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君子此行,慎勿易名,名将远布矣。然而成遂之后,二十年间,名字终当改矣。” 明 归有光 《应制论·圣人之心公天下》:“万物之巨者细者,高者下者,栽者倾者,成遂者,天閼者,变易者,流迁者……彼固以随乎气之所至。”
词语解释:称遂  拼音:chēng suì
(1).谓承续,因袭。《国语·周语下》:“有 崇伯 鮌 ,播其淫心,称遂 共工 之过, 尧 用殛之于 羽山 。” 韦昭 注:“称,举也。举遂 共工 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2).成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 迁 在 沇州 ,乃简朱轩授使 司马登 ,令纘茂前绪称遂休功。”
称心遂意。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子不忍之心。”
词语解释:乃遂
就,于是
词语解释:生遂  拼音:shēng suì
生育;生长。 汉 贾谊 《新书·辅佐》:“春三月,缓施生遂,动作百物。”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枕中》:“故天生万物之时,圣人命之曰春。春不生遂者,天不重为春。”
词语解释:果遂  拼音:guǒ suì
犹言如愿以偿。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五行有驛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説。必令驛马时发,官鬼克身,所望阶荣,便当果遂。”
词语解释:径遂  拼音:jìng suì
犹直捷。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篇一》:“若求其实,则上章所云‘人而不仁如礼何’者,乃为径遂。”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七言律,平叙易於径遂,雕鏤失之佻巧,比五言为尤难。”
词语解释:乡遂  拼音:xiāng suì
(1). 周 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乃具文书会行省及 蒙古 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成功论》:“其微至於乡遂都鄙之吏,其远至於荒徼之外,人主罔不致其人以为之治焉。” 清 钮琇 《觚賸·粤社以榕》:“余补官东 粤 ,其土之宜木,唯榕最高大而寿,郊廛乡遂,无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
(2).指乡大夫。《周礼·夏官·大司马》:“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师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 郑玄 注:“乡遂,乡大夫也。”
词语解释:遂遂  拼音:suì suì
(1).安舒貌。《诗·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毛 传:“容仪可观,佩玉遂遂然。” 汉 贾谊 《新书·容经》:“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
(2).随行貌。《礼记·祭义》:“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復入然。” 郑玄 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
(3).茂盛貌。《尔雅·释训》:“烝烝遂遂,作也。” 郭璞 注:“皆物盛兴作之貌。”《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夏侯湛 《春可乐赋》:“桑冉冉以奋条,麦遂遂以扬秀。”
词语解释:下遂  拼音:xià suì
犹下坠。中医谓脉气下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
词语解释:长遂  拼音:cháng suì
生长育成。《墨子·天志中》:“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穀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
词语解释:阳遂  拼音:yáng suì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词语解释:宠遂  拼音:chǒng suì
谓使之尊荣显达。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故为政者,明督工商,勿使淫伪;困辱游业,勿使擅利;宽假本农,而宠遂学士,则民富而国平矣。” 彭铎 校正:“《楚语》注:‘宠,荣也。’《礼记·緇衣》注:‘遂,犹达也。’谓使之荣达也。”
词语解释:须遂  拼音:xū suì
复姓。见《左传·庄公十七年》
词语解释:直遂  拼音:zhí suì
(1).直的通道。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以淫諛諂诬为族类,以中正和平为罪疾;以通行直遂为颠蹶,以逆施反鬭为安佚。”
(2).谓直接达到目的;顺利获得成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年少气鋭,不识几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3).谓直截表达。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唐 诗亦有直遂者,何以独咎 宋 人?” 李元洛 《诗的意境》:“它(诗歌)不能象一般散文那样论言直遂,而要饱含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以打动读者。”
词语解释:陶遂  拼音:táo suì
旺盛地生长。《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畎瀆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李贤 注:“ 薛君 注《韩诗》曰:‘陶,畅也。’《尔雅》曰:‘遂,生也。’”
词语解释:谐遂  拼音:xié suì
谓顺心遂意,事可成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摄大乘论释》卷九:“如所欲为无不谐遂,故名成就。”
词语解释:决遂  拼音:jué suì
即决拾。决,通“ 抉 ”。《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郑玄 注:“决,犹闓也,以象骨为之,著大臂指,以钩弦闓体也。遂,射韛也,以韦为之,所以遂弦也。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参见“ 决拾 ”。
词语解释:决拾  拼音:jué shí
(1).决,通“ 抉 ”。古代射箭用具。决,扳指,多以骨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拾,套袖,革制,套在左臂上,用以护臂。《诗·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毛 传:“决,鉤絃也;拾,遂也。”《仪礼·大射》:“小射正奉决拾以笥,大射正执弓。” 汉 张衡 《东京赋》:“决拾既次,彫弓斯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手以挥絃,使其指节纍纍,几类弯弓之决拾。”
(2).决,通“ 抉 ”。谓射箭。《国语·吴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造弓造矢之人,未必尽嫻决拾。”
(3).决,通“ 抉 ”。借指弓弩。《清史稿·圣祖纪三》:“朕自幼读书,寻求治理。年力胜时,挽强决拾。”
词语解释:蹊遂  拼音:qī suì
见“ 蹊隧 ”。
词语解释:蹊隧  拼音:qī suì
亦作“ 蹊遂 ”。
(1).小路。《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辙 《祭八新妇黄氏文》:“风波恐惧,蹊遂颠絶。”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穷巷之宅,不当蹊隧者,视露田而弱,当孔道者,鱼池勿如别为差品。”
(2).门径,门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当时一二年间,几至於姦无蹊隧,而政有根本矣。”
词语解释:贺遂  拼音:hè suì
复姓。《通志·氏族五》:“ 晋州 稽胡 , 晋 初赐姓 呼延 ,居 西州 。 后魏 正始 中, 呼延勤 为 定州 刺史於 定阳镇 ,赐姓 贺遂 氏。因住 南汾州 仵城县 ,音讹者又为 贺悦 。”
词语解释:冢遂  拼音:zhǒng suì
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 西次三经 之首,曰 崇吾 之山,在 河 之南,北望 冢遂 。” 郭璞 注:“山名。”
词语解释:半身不遂  拼音:bàn shēn bù suí
病名。半身瘫痪,多由脑内出血所引起。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半身不遂,手节拘急;行步饮食,须人扶助。” 杨朔 《桃树园》:“ 石老海 病的有年数了,半身不遂,两条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树枝,瘫在炕上不能动弹。”
词语解释:顺遂  拼音:shùn suì
(1).谓顺其自然成长。 宋 曾巩 《礼部尚书制》:“威仪度数之详,声音律吕之别,莫不属焉。精微之至,所以统和天人,顺遂万物,其体可谓大矣。”《花城》1981年第5期:“一种是无所顾忌的向上奋争的欲望,你顺遂了它,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2).顺当,顺利;合乎心意。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五圣为祟》:“是晚,此人即入室求欢,言从我,令汝家富厚顺遂,不从即祸至矣。” 沙汀 《淘金记》二六:“他并不明确知道已经有了什么阻碍,但是相信百事顺遂却又不行。” 王西彦 《风雪》三:“我一看他那张脸儿,他那副神色,我就晓得他是一个倒霉鬼,心里总有什么不大顺遂的事儿。”
词语解释:六遂  拼音:liù suì
周制 :京城外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分为六遂,每遂有遂人掌其政令。《周礼·地官·遂人》:“大丧,帅六遂之役而致之,掌其政令。” 郑玄 注:“遂人主六遂,若司徒之於六乡也。六遂之地,自远郊以达于畿,中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焉。 郑司农 云:遂谓王国百里外。”
词语解释:化遂  拼音:huà suì
化育生成。《文子·自然》:“天圆而无端,故不得观其形;地方而无涯,故莫能窥其门。天化遂,无形状;地生长,无计量。”
词语解释:郊遂  拼音:jiāo suì
亦作“ 郊隧 ”。
(1).犹郊野。《文选·张衡〈西京赋〉》:“便旋閭阎,周观郊遂。” 高步瀛 义疏:“《周礼·地官·序官》‘遂人’注: 郑司农 曰:‘遂,谓王国百里之外。’”亦指国都周围地区。 晋 左思 《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三国志·魏志·李典传》:“征戍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2).泛指边远之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戍谴奚奴》:“把 淮阳 刺史与那奚奴,一移郊遂,一追官誥。”
词语解释:井遂  拼音:jǐng suì
亦作“ 井隧 ”。 周 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宋书·后废帝纪》:“井遂有辨,閭伍无杂。”《宋史·陶弼传》:“井隧荡然,人不乐其生。”
词语解释:陶陶遂遂  拼音:táo táo suì suì
相随行貌。《礼记·祭仪》:“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復入然。” 郑玄 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 孔颖达 疏:“孝子思念亲深,及至祭后,想像亲来形貌,陶陶遂遂如,似亲将復反更入然。” 陆德明 释文:“陶,音遥。”
词语解释:希遂
希望实践
词语解释:丰遂  拼音:fēng suì
谓生物充分发育成长。 汉 蔡邕 《太尉杨赐碑》:“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羣生丰遂,太和交薄。”
词语解释:鬯遂  拼音:chàng suì
畅遂。鬯,通“ 畅 ”。谓生物生长舒肆旺盛。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六朝顺叙,百嘉鬯遂。” 明 归有光 《送郡太守历下金侯考绩序》:“原田沃美,生物鬯遂。”
词语解释:问遂  拼音:wèn suì
亦作“ 问坠 ”。 询问水中可涉的途径。《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荀子·大略》:“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 杨倞 注:“遂,谓径隧,水中可涉之径也。”
词语解释:全遂  拼音:quán suì
完全遵从。《晋书·礼志中》:“ 司马孚 等奏曰‘方今 荆 蛮未夷,庶政未乂,万机事殷,动劳神虑,岂遑全遂圣旨,以从至情。’”
词语解释:达遂  拼音:dá suì
显达顺遂。《吕氏春秋·知分》:“人亦有困穷屈匱,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 高诱 注:“达,通;遂,成。”
词语解释:允遂  拼音:yǔn suì
实现,成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徒步於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词语解释:上遂  拼音:shàng suì
谓上达于天道。《庄子·天下》:“其于本也,宏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成玄英 疏:“言至本深大,申畅开通,真宗调适,上达玄道也。”
得逞,达到目的。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词语解释:撽遂  拼音:qiào suì
驱使成熟。《墨子·天志中》:“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 孙诒让 间诂:“《韩非子·説林下》篇云:‘有欲以御见 荆王 者,曰:臣能鹿。’《庄子·至乐》篇云:‘ 庄子 至 楚 ,见空髑髏,撽以马箠。’ 成玄英 疏云:‘撽,打击也。’依《韩子》‘撽鹿’义推之,疑当为驱御之义。遂或当为逐之譌,然下文云以长遂五穀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则遂字又似非误,未能质定也。”
词语解释:尊遂  拼音:zūn suì
尊贵显达。《战国策·齐策四》:“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词语解释:夭遂  拼音:yāo suì
夭折与寿终。《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存亡分流,夭遂同期。” 张铣 注:“夭,少死;遂,终也。言存亡虽且殊途,夭与寿终同期於死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曰:‘君子修身以俟命’,‘知命者不立於巖墙之下’。何者?是夭遂之实也。”
词语解释:畅遂  拼音:chàng suì
畅茂顺遂。谓顺利而茁壮地生长。 唐 无名氏 《律吕相召赋》:“天理不姦,物情和愜,草木以之而畅遂,乾坤於焉而交接。” 清 戴名世 《书〈咏兰诗〉后》:“﹝兰﹞往往有虫嚙之……而众草蒙翳条达畅遂无有害之者。”
词语解释:畎遂  拼音:quǎn suì
亦作“甽遂”。 田中小水沟。 唐 李翱 《平赋书》:“凡百里之州,为方十里者百……丘墓乡井之所聚,甽遂沟瀆之所渠,大计不过方十里者三十有六。”
词语解释:夫遂  拼音:fū suì
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取火於日,故名阳遂,取火於木为木遂者也。”参见“ 阳燧 ”。
词语解释:阳燧  拼音:yáng suì
见“ 阳遂 ”。
词语解释:寰遂  拼音:huán suì
畿内和乡遂。《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騖望分寰遂,矖目尽都甸。” 李善 注:“寰,犹畿也。《穀梁传》曰:寰内诸侯;《周礼》有六乡六遂。” 吕延济 注:“遂,乡遂也。”
词语解释:斧遂  拼音:fǔ suì
上古部落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战国策·秦策一》作“补遂”。
词语解释:急张拒遂  拼音:jí zhāng jù suì
见“ 急张拘诸 ”。
词语解释:急张拘诸  拼音:jí zhāng jū zhū
紧张慌乱貌;局促不安貌。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他这般急张拘诸的立,那老儿一会家便怒吽吽在那柴门外。”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諕的我慌忙急遽,只索把急张拘诸的袍袖来拂,乞留屈碌的腰带来束。”亦作“ 急章拘诸 ”、“ 急獐拘猪 ”、“ 急张拒遂 ”。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我与你便急章拘诸慢行的赤留出律去,我则索滴羞跌屑整身躯。”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諕的我心儿胆儿急獐拘猪的自昏迷,手儿脚儿滴羞篤速的似呆痴。”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一折:“为甚么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张拒遂的褪。”
词语解释:强直自遂  拼音:qiáng zhí zì suì
亦作“彊直自遂”。 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东观汉记·朱晖传》:“ 暉 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絶邪,岁常丰熟,吏民畏而爱之,为之歌曰:‘强直自遂, 南阳 朱季 ,吏畏其威,民怀其惠。’”《后汉书·朱晖传》作“彊直自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敬岩注〈唐书〉》:“ 王元敬 大卿 佖 ,强直自遂,不轻许可。”《明史·高拱传》:“ 拱 以旧学蒙眷注,性强直自遂。”
词语解释:径行直遂  拼音:jìng xíng zhí suì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守节》:“观此可见守节之难,所以朝廷不设再譙之禁,与其慕虚名而貽中冓羞,不若径行直遂之为愈也。”
词语解释:径情直遂  拼音:jìng qíng zhí suì
随着心愿顺利达到目的。 毛泽东 《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参见“ 径行直遂 ”。
词语解释:径行直遂  拼音:jìng xíng zhí suì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守节》:“观此可见守节之难,所以朝廷不设再譙之禁,与其慕虚名而貽中冓羞,不若径行直遂之为愈也。”
词语解释:曲遂  拼音:qǔ suì
曲意顺从。《北史·元子思传》:“臣 顺 专执,未为平道,先朝曲遂,岂是正法!”
词语解释:补遂  拼音:bǔ suì
古国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 神农 伐 补遂 ; 黄帝 伐 涿鹿 而禽 蚩尤 …… 武王 伐 紂 ; 齐桓 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高诱 注:“ 补遂 ,国名。” 鲍彪 注:“ 补遂 ,国名,未详。”
词语解释:功成名遂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suì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唐 李白 《杂曲歌辞·悲歌》:“ 范子 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明 姚茂良 《精忠记·饯别》:“敢效劬劳,不辱君命,谈笑功成名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是因为出了一本或二本书,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得到了教授或别的什么位置,功成名遂,不必再写诗写小说了,所以永远不见了。”亦作“ 功成名就 ”。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説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説出家的延年益寿。”
词语解释:犯罪未遂  拼音:fàn zuì wèi suì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其特征:(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这一点区别于犯罪预备。如放火罪,准备火种和引火物是犯罪预备,已经点燃引火物而被人发现扑灭则是犯罪未遂。(2)未得逞,即未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这一点区别于犯罪既遂。(3)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上例),这一点区别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比犯罪既遂较小,因此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对犯罪分子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词语解释:犯罪既遂  拼音:fàn zuì jì suì
已经完成了犯罪行为,有些犯罪行为并已发生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只要完成了犯罪行为就是既遂,如诬陷罪,只要完成了诬陷行为就是既遂,而不问是否对被诬陷者发生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则必须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才算既遂,如故意杀人罪,必须发生被杀者死亡的结果才算既遂。
词语解释:坦遂  拼音:tǎn suì
平易而畅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列子 ﹞视 老聃 坦遂过之,视 庄周 驯厚过之,视 杨朱 高旷过之。”
词语解释:天年不遂  拼音:tiān nián bù suí
谓未享天年。《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雁门太守行一》:“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词语解释:盌遂  拼音:wǎn suì
古代酒客在酒肆堂口一碗即止的快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虽一人独饮,盌遂亦用银盂之类。”按, 宋 时散酒店门首多是竹栅布幕,谓之打碗遂,言只一杯也。参阅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