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逾月逾半逾秋逾科逾笄逾境逾封逾阈
逾千逾日逾载逾弱逾常逾备逾序逾闲荡检
逾时逾期逾望逾越逾纪逾午逾夕逾历
逾旬逾迈逾官逾度逾假不归逾垠逾山越海逾加
逾远逾闲逾墙逾瞬逾墉逾延逾额逾沙轶漠
逾岁逾甚逾处逾进逾检逾庖而宴逾陟逾滥
逾年逾涯逾宿逾礼逾涉逾千越万逾限逾梱
逾垣逾矩逾倍逾量逾法逾恒逾龄逾格
逾分逾邈逾等逾贯逾墙钻穴逾波逾防逾曳
逾壮逾冠逾春逾节逾次超秩逾年历岁逾阙逾捆

词语解释:逾月  拼音:yú yuè
亦作“踰月”。
(1).古代礼制,士死后要满一个月,到第二个月才下葬,称为“逾月”之制。《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 杨伯峻 注:“踰月者,歷二月也。” 宋 穆修 《徐文质墓志铭》:“生能葬以其道,正合士礼踰月之制。”
(2).谓时间超过一个月。 汉 蔡邕 《述行赋》:“ 延熹 二年秋,霖雨逾月。” 南唐 李建勋 《送人诗》:“相见未逾月,堪悲远别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乐饮逾月,忽飘然浮海去,逾岁而归。”
(3).犹言一个月后。 宋 秦观 《录宝林事实》:“逾月,赐号 宝林禪院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逾月, 小谢 书居然端好,生偶赞之。”
词语解释:逾千  拼音:yú qiān
超过一千。 清 魏源 《秦中杂感》诗之一:“ 孔 孟 辙轘州未九, 尹 聃 牛背筴逾千。”《文汇报》1989.5.2:“ 湖州 发动社会齐抓共管,逾千初中流生返校。”《光明日报》1989.10.24:“中日友好医院开院五年培养人才逾千。”
词语解释:逾时  拼音:yú shí
亦作“踰时”。
(1).超过规定的时间。《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不苦踰时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惟逾时之役,怀怨旷之思。”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有邻家取水女子,可十数岁,怪每日来於井上,则逾时不去,忽堕井中而溺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队第二队本邀余于午后四时前往谈话,归已逾时,住处被移至 崇德祠 。”
(2).一会儿;片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繆 噪逾时,其子方知,扶持归家。” 潘漠华 《晚上》:“店堂里坐的人们渐渐稀少下去,只剩着几个无家可归的潦鬼,还在那儿默然各自痴坐,但逾时又互相在那里顾盼。”
词语解释:逾旬  拼音:yú xún
谓时间超过十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肴粮入体,益不逾旬,以明宜生之验。” 明 郑晓 《今言》卷三:“行者逾旬,而操倍蓰之赢;居者倚门,而获牙侩之利。” 清 俞蛟 《梦厂杂著·吴小将军传》:“会余有 保阳 之役,返逾旬而客去。”
词语解释:逾远  拼音:yú yuǎn
亦作“踰远”。
(1).远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稟朔,或踰远而纳賮。” 李善 注引《孟子》:“有远行者必以賮。”
(2).犹遥远。 晋 潘岳 《寡妇赋》:“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苾芻,勤励心身,屏居修定,岁月逾远,不证圣果。” 廖平 《〈群经大义〉序》:“方今去古逾远,史册政典,日新月积,数十百倍於经传。”
词语解释:逾岁  拼音:yú suì
(1).超过一年。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夫草木无欲,寿不逾岁。”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序:“ 刘兄 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岁,职修人治。”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欧阳公辞官》:“今纔逾岁,又超转两资。”
(2).过了一年;到了第二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乐饮逾月,忽飘然浮海去,逾岁而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 清 薛福成 《〈寄龛文存〉序》:“逾岁復来,趣之益力。”
(3).犹超龄。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二五:“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於本届合例女子之后。”
词语解释:逾年  拼音:yú nián
亦作“踰年”。
(1).谓时间超过一年。《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踰年称公。” 汉 班固 《白虎通·爵》:“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夫人 滎阳 郑氏 ……有贤行,侍君疾,逾年不下堂。” 宋 苏舜钦 《答李锐书》:“但一诣门奉谢,又不相见,迄今将逾年矣。”
(2).一年以后;第二年。《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齐琼》:“逾年牝死,犬加勤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朱昂 ﹞敭歷清贵三十年,晚以工部侍郎恳求归 江陵 ,逾年方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许公言》:“未数月, 子冲 一夕无疾而亡,踰年, 金 入寇。”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 袁 逾年升 直 臬,仍治军事。”
(3).经历年岁。 章炳麟 《訄书·原人》:“ 意大利 初併於 日耳曼 ,逾年百五十,而 米兰 与 伦巴多 人始立民主,斯其为殊类也。”
词语解释:逾垣  拼音:yú yuán
亦作“踰垣”。
(1).翻越墙头。《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孟子·滕文公下》:“ 段干木 踰垣而辟之。”《梁书·良吏传·何远》:“收捕者至, 远 逾垣以免。”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传》:“言讫, 象 踰垣而归。” 明 李东阳 《东山先生有两广之命奉寄》诗:“缩手未闲终坐巧,逾垣欲避转愁偏。”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团丁﹞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 阿Q 抓出来。”
(2).《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后因以“逾垣”谓男女私会偷情。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如不弃粪土,敬订踰垣,面诉离忱,以表永诀耳。”
词语解释:逾分  拼音:yú fèn
亦作“踰分”。 超越本分;过分。《尉缭子·将令》:“左中右军,皆有分职,若逾分而上请者死。”《陈书·姚察传》:“顷来忝窃,久知逾分,特以东朝攀奉,恩纪谬加。” 唐 段成式 《剑侠传·任愿》:“数口之家寒绵暑葛,日食膏鲜,自谓踰分。” 清 包世臣 《再与杨李子书》:“然奬借逾分,又有未甚喻意之处,故復进以相开,惟足下照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所望各商界本此精神,为国珍重,勿为懦怯之举动,勿存逾分之心思,勿一往直前,勿虎头蛇尾,则罢市七日之光荣,永保而不坠矣。”
词语解释:逾壮  拼音:yú zhuàng
亦作“踰壮”。 谓已过壮年。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 朱行中 自右史带假龙出典数郡,年纔踰壮。” 清 黄廷鉴 《藏书二友记》:“两君年方逾壮,假之以岁月,要之以不息,他年 稽瑞 之楼、 爱日 之庐,有突过于 絳云 、 汲古 者。”
词语解释:逾半  拼音:yú bàn
犹过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 逸 云:‘吾不闲养生,自然长寿。 郭璞 尝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逾半。’”一本作“ 餘半 ”。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稗乘有补正史》:“ 逸 自言:‘吾不闲养生, 郭璞 为筮五百岁,今始逾半。’”
词语解释:逾日  拼音:yú rì
过一天;明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逾日,有妇人抱状,自言为亡者妻。”
词语解释:逾期  拼音:yú qī
亦作“ 逾朞 ”。亦作“踰期”。 过了一年,到了第二年。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天乎!吾哭伯姊姑,逾朞,又哭吾妹而誌之。”
亦作“ 逾朞 ”。亦作“踰期”。 超过所规定的限期;脱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自生逾期,数访音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举人充吏会试》:“奏臣等俱中 宣德 七年乡举,以疾病会试踰期。” 清 俞蛟 《梦厂杂著·平南仲传》:“ 杨 於是休於旅舍,而 平 则逾期不返。”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六六回:“第二页写的是:‘因为需钱使用,情借 芮 姓二百元龙洋,见条付款,不得逾期短少。’”
词语解释:逾迈  拼音:yú mài
亦作“踰迈”。
(1).过去;消逝。《书·秦誓》:“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孔 传:“言我心之忧,欲改过自新,如日月并行过,如不復云来。” 晋 陶潜 《自祭文》:“寒暑逾迈,亡既异存。”《晋书·惠帝纪》:“然日月踰迈,已涉新年。”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故其所以自信而喜,为无忝所生,为死而不朽,乃不觉逾迈之,可悲也。”
(2).超越。《南齐书·谢朓传》:“去夏之事,颇有微诚,赏擢曲加,踰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
词语解释:逾闲  拼音:yú xián
亦作“踰闲”。 越出法度。《论语·子张》:“ 子夏 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闲,犹法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大德无踰闲者,谓正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夫荡妇逾闲,诚为有罪。”
词语解释:逾甚  拼音:yú shèn
犹更甚,过甚。《淮南子·主术训》:“矫拂其本而事脩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无以异於执弹而来鸟,捭棁而狎犬,乱乃逾甚。” 高诱 注:“逾,益也。”《百喻经·比种田喻》:“即使四人,人擎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 唐 道宣 《箴傅奕上废省佛僧表》:“军民逃役,剃髮隐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岁月不除,姦伪逾甚。”
词语解释:逾涯  拼音:yú yá
亦作“踰涯”。
(1).超过界限。 唐 柳宗元 《代韦永州谢上表》:“过量逾涯,每深兢惕。”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宠秩踰涯,心魂战越。” 元 揭傒斯 《上李秦公书》:“其未行者,必次第而行之,僕何敢踰涯越分而进以貽教玉人之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仰蒙老大人过爱,奬任逾涯,每不弃駑駘,饰以连钱,加之驱策。”
(2).越过边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是午水势垂垂,逾涯拍岸。”
词语解释:逾矩  拼音:yú jǔ
亦作“踰矩”。 超越法度。《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矩,法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亲有尊卑,位有上下,各死其事,事不踰矩,执权而伐。”《魏书·释老志》:“欲令永遵此制,无敢踰矩。” 王尧 《文成公主的故事》:“慈爱人民,礼敬 藏王 ,动不越规,行不逾矩。”
词语解释:逾邈  拼音:yú miǎo
亦作“踰邈”。 相差较远;遥远。《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踰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絶。” 南朝 梁 刘昭 《〈后汉书〉注补志序》:“而岁代逾邈,立言湮散,义存广求,一隅未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楯。” 元 袁裒 《求志赋》:“睇修途之逾邈兮,饮余马乎 江 濒。”
词语解释:逾冠  拼音:yú guān
谓年龄超过二十岁。 清 许奉恩 《里乘·吾乡某太史》:“吾乡某太史登第时,年甫逾冠,少年选事,戏为文一通,就庙焚之。” 清 吴趼人 《历史小说总序》:“人至通才,年已逾冠,虽欲补习,苦无时晷。” 李详 《清故举人内阁中书盐城陶君墓志铭》:“年甫逾冠,嗛然若有不足。”
词语解释:逾秋  拼音:yú qiū
亦作“踰秋”。 过了秋天;秋后。 汉 王充 《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农政全书》卷十三引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某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 明 何景明 《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
词语解释:逾载  拼音:yú zǎi
犹逾年。 清 张伯行 《答黎宁光书》:“僕莅 吴 逾载,无所竖立,实深蚉负之虞。”
词语解释:逾望  拼音:yú wàng
亦作“踰望”。
(1).遥望;远望。 汉 冯衍 《显志赋》:“陟 陇山 以踰望兮,眇然览于八荒。”《后汉书·班超传》:“ 超 妹同郡 曹寿 妻 昭 上书请曰:‘延颈踰望,三年於今。’”
(2).超过原来的希望。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柳夫人》:“ 赵 出舱,笑曰:‘来何暮也!’见 翟 ,惊喜逾望。”
词语解释:逾官  拼音:yú guān
亦作“踰官”。 超越本职权限。《管子·法禁》:“莫敢超等踰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韩非子·难三》:“ 申子 曰:‘治不踰官,虽知不言。’” 梁启雄 解:“治理政事不应踰越出本官职权之外。”
词语解释:逾墙  拼音:yú qiáng
亦作“踰墙”。
(1).跳越墙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踰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禄山 矫捷非常,踰墙逃去。” 徐玉诺 《一只破鞋》:“那时城里的人都以为是匪将进门了,大家乱逾墙奔避。”
(2).偷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拟作夜谈,各陈所愿。固不为投梭之拒,亦非效逾墙之徒。”参见“ 逾墙钻穴 ”。
词语解释:逾墙钻穴  拼音:yú qiáng zuàn xué
亦作“逾墙钻隙”。亦作“逾墙窥隙”。亦作“踰墙钻穴”。
词语解释:逾处  拼音:yú chǔ
犹言远离居处。《吕氏春秋·任地》:“操事既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 洪诚 《训诂学》第三章第二节:“‘民乃逾处’,谓人民终年苦作,不能掌握有利的时机,所以不能任地而处。逾处即远离其居。”
词语解释:逾宿  拼音:yú sù
过了一夜,到第二夜。《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唐 卢肇 《逸史·孟简》:“ 包君 乃当时雇船携往,仅百餘里,逾宿方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猎犬》:“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
词语解释:逾倍  拼音:yú bèi
超过一倍。 唐 高彦休 《阙史·御楼前一日雨》:“先是有以隻轮载土而鬻者,每乘不逾三十钱,至是幸时之急,遂高其价,逾倍方止。”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朝鲜讲求武备疏》:“ 光绪 元、二年间,亦曾自製后门枪,因工费甚鉅,较之购自外洋者价几逾倍,即经停止。”
词语解释:逾等  拼音:yú děng
亦作“踰等”。 超越等级;超过一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举不踰等,则位班也。择善而举,则世隆也。” 汉 贾谊 《新书·时变》:“今俗侈靡,以出伦逾等相骄,以富过其事相竞。”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王一见注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帝以 章懿太后 不逮养,故宠外家踰等。” 清 王诒寿 《暨阳道中与沉晓湖学博书》:“躑躅岑旷,难苦逾等。”
词语解释:逾春  拼音:yú chūn
春天以后。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隆冬之月,寒气用事,水凝为冰,逾春气温,冰释为水。”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自是 越 人至秋亦隐山间,逾春乃出。” 明 郑晓 《今言》卷二:“使人皆舘京师,逾春始遣还。”
词语解释:逾科  拼音:yú kē
犹言违反法令。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闭囚须报,或有弹劾,动便歷年,吏坐逾科。”
词语解释:逾弱  拼音:yú ruò
亦作“踰弱”。 年过二十。 明 唐顺之 《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 懋中 始未有子,而孺人齿仅踰弱也,然已数忧之。”
词语解释:逾越  拼音:yú yuè
亦作“踰越”。 跨越;超越。《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东观汉记·吴祐传》:“ 祐 諫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旧多珍怪。’”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亦何必居丧上书,逾越典礼,进逆耳之説,求终身之弃,而自置於贫贱之地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惟 褚筠心 学士斋宿时,梦一丽人携之行,逾越墙壁,如踏云雾。” 吴晗 《清华杂忆》:“原来清华大学虽然是资产阶级的学校,封建性却也很浓,同样是教授,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艾青 《光的赞歌》:“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 岷山 !”
词语解释:逾度  拼音:yú dù
犹过度。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风俗》:“顾其民,崇栋宇,丰庖厨,嫁娶丧葬,奢厚逾度。”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国家听之。”
词语解释:逾瞬  拼音:yú shùn
亦作“踰瞬”。 不多久;一会儿。 清 陈确 《瞽言二·眊嘱》:“ 陈子 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踰瞬而出。”
词语解释:逾进  拼音:yú jìn
亦作“踰进”。 越级提升。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大谏同名》:“即日躐除太府寺丞,迁监察御史,踰进右諫议大夫。”
词语解释:逾礼  拼音:yú lǐ
亦作“踰礼”。
(1).违反礼法。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邪言罪恶之由》:“师曰:‘若以邪言荡人淫心,使彼逾礼越禁,为罪恶之由,吾恐非止堕恶道而已。’” 林纾 《译〈贼史〉序》:“豪门朱邸沉沉中,踰礼犯分,有百倍於穷巷之荒傖者,乃百无一知。”
(2).谓行动超出礼仪所要求。《陈书·徐陵传论》:“ 孝克 砥身厉行,养亲逾礼,亦 参 閔 之志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孝行》:“ 孟景休 事亲以孝闻,丁母忧,哀毁逾礼,殆至灭性。” 清 王源 《文林郎中书科中书舍人侯君墓志铭》:“君数年来积劳成疾,至是哀毁逾礼,遂不起。”
词语解释:逾量  拼音:yú liàng
亦作“踰量”。 超过限度。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踰量,盖为此也。” 清 厉鹗 《八月十八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惊喜极逾量,綫路怵子细。” 林纾 《答周生书》:“足下重我爱我,遂有逾量之誉。故不敢不辨。”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不料一部分的青年不相信,给我开了几次送别会,演说,照相,大抵是逾量的优礼。”
词语解释:逾贯  拼音:yú guàn
超过一千钱。古以千钱为一贯。 清 林则徐 《抢劫谋命各重犯丁朋铃张耀先等审明正法摺》:“其纠抢 周万兴 家,计赃逾贯,罪止绞候。”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惟所失止洋银一元、钱五百文、布衣数件,计赃不逾贯。”
词语解释:逾节  拼音:yú jié
亦作“踰节”。
(1).超越一定的规则、分寸。《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孔颖达 疏:“礼不踰越节度也。”《吕氏春秋·处方》:“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踰节,而上不苟为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庶位踰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
(2).犹言违背节操。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冢墓》:“﹝ 倪烈妇 杨氏 ﹞夫死於 崇禎 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氏誓不逾节,豫命修壙,石刻‘鸳鸯’二字。”
词语解释:逾笄  拼音:yú jī
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记双烈》:“女父遴选殊苛,低昂不能就。女年亦逾笄矣,或讽女父稍贬焉。” 清 张伯行 《饬禁婚嫁丧葬华奢示》:“女至逾笄,不得出阁,内有怨女,外有旷夫,嫁妆之害大矣。”
词语解释:逾常  拼音:yú cháng
超过寻常。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蛮王以连姻大国,喜幸逾常。” 清 钱大昕 《钱辛楣先生年谱》:“ 嘉庆 戊寅,遭先祖之丧,(先君)哀毁逾常,鬱鬱不自释。” 潘景郑 《寄沤賸稿·谨题先大父画兰卷后》:“ 咸丰 甲寅, 文恭公 薨,哀痛逾常。”
词语解释:逾纪  拼音:yú jì
超过十二年;超过十二岁。 汉 王粲 《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一本作“踰纪”。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驱锡逾纪,而 秦 人蒙利者益众。”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护法·元崇》:“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敍,时众是瞻。” 清 黄廷鉴 《〈金文最〉序》:“迺岁未逾纪,成此巨编。”
词语解释:逾假不归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词语解释:逾墉
越过城墙
词语解释:逾检  拼音:yú jiǎn
亦作“踰检”。 超出礼法。《新唐书·刘蕡传》:“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踰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词语解释:逾涉  拼音:yú shè
亦作“踰涉”。
(1).经历,经过。《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因復传换五狱,踰涉四年,令卒以自免。”
(2).蹚水过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彼此间阻,不能逾涉。”
词语解释:逾法  拼音:yú fǎ
亦作“踰法”。 超越法度。《汉书·宣帝纪》:“越职踰法,以取名誉,譬犹践薄冰以待白日,岂不殆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宴安逾法,则矫之以教宗,递教宗淫用其权威,则又掊之以质力。”
词语解释:逾墙钻穴  拼音:yú qiáng zuàn xué
亦作“逾墙钻隙”。亦作“逾墙窥隙”。亦作“踰墙钻穴”。
词语解释:逾次超秩  拼音:yú cì chāo zhì
犹言越过次序。 林纾 《赠伍昭扆太守序》:“久之,荣於时阶进於显密之途,则非循銓资,託引援,未有逾次超秩,用才地以自进者也。”
词语解释:逾境  拼音:yú jìng
犹越境。 宋 范成大 《吴郡志·人物一》:“ 吴 徒知逾境征伐,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 五湖 之中。”《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赵和》:“县政地卑,且復逾境,何计奉雪?”
词语解释:逾备  拼音:yú bèi
亦作“踰备”。 跳越后墙。《淮南子·齐俗训》:“羽盖垂緌,结駟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踰备之姦。” 高诱 注:“备,后垣也。”
词语解释:逾午  拼音:yú wǔ
中午以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初九日,逾午少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仙井》:“时已逾午,颇觉饥肠雷鸣。” 叶圣陶 《穷愁》:“时已逾午,得无饥饿?”
词语解释:逾垠  拼音:yú yín
亦作“踰垠”。 犹越境。《尉缭子·战权》:“高之以廊庙之论,重之以受命之论,鋭之以逾垠之论,则敌国可不战而服。”《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一本作“踰垠”。
词语解释:逾延  拼音:yú yán
犹通连。 汉 张衡 《西京赋》:“重闺幽闥,转相逾延。”一本作“踰延”。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纵横踰延,各有攸注。”
词语解释:逾庖而宴  拼音:yú páo ér yàn
越过厨房去吃饭。逾,越过,穿过,今有“逾越”一词。庖:厨房。例如: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归有光《项脊轩志》
词语解释:逾千越万  拼音:yú qiān yuè wàn
谓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 唐 蒋防 《湘妃泣竹赋》:“岂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万,庶夫知我者谓我点点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怀怨。”
词语解释:逾恒  拼音:yú héng
超过寻常。 清 林则徐 《报告抵粤日期摺》:“蒙委任之逾恆,弥深感奋;念责成之重大,倍切悚惶。”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两宫褒奬逾恆,承恩遂由此始。”
词语解释:逾波  拼音:yú bō
亦作“踰波”。 谓后面的波浪凌越前面的波浪。《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踰波趋浥,莅莅下瀨。”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踰波,后波凌前波也。”
词语解释:逾年历岁  拼音:yú nián lì suì
亦作“踰年歷岁”。 谓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战国策·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踰年歷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词语解释:逾封  拼音:yú fēng
亦作“踰封”。 越过界限。《礼记·杂记下》:“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吊。” 郑玄 注:“踰封,越竟也。或为越疆。”
词语解释:逾序  拼音:yú xù
超越次序。 汉 朱穆 《奏记大将军梁冀》:“今反越津逾序,以大事小,以明事闇。”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二·道遵》:“一之日发其心,二之日规其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 支硎 之福地。”
词语解释:逾夕  拼音:yú xī
第二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逾夕,果偕 四姐 来。”
词语解释:逾山越海  拼音:yú shān yuè hǎi
亦作“踰山越海”。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跡罕至者,莫不踰山越海,北面称蕃。”
词语解释:逾额  拼音:yú é
犹超额。 清 林则徐 《验收白茆等河挑浚及闸坝工程摺》:“所挑宽深丈尺,多有逾额。” 清 容閎 《请创办银行章程·分行章程二十四条》:“银行於借款折息期滙各票,应收息银,须照各处市面常例议定,不得逾额。”
词语解释:逾陟  拼音:yú zhì
谓翻越山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又东一里,逾陟冈阜,忽有溪自西北注东南。”
词语解释:逾限  拼音:yú xiàn
亦作“踰限”。
(1).越出国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今 齐 列为东藩,而外私 肃慎 ,捐国踰限,越海而田,其於义固未可也。”
(2).超过限额或限期。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诸侯不专封富人,民田踰限,富过公侯,是自封也。”《宋史·食货志下三》:“ 景定 四年,以收买逾限之田,復日增印会子一十五万贯。”《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限三天人赃并获;逾限不获,定行撤委。”《“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至定货则无论已到未出及未到者,应限至本月二十二日,一併抄送到会,方可注册;如逾限则不能照定货例办理。”
词语解释:逾龄  拼音:yú líng
犹超龄。 王晓籁 《得天花前抗建录》:“及夏,入公民训练团,组织特别班,为市民倡,专为逾龄者而特设。” 谷风 《加勒比海上的黄昏》:“这就不容许首相不追想到十五年前,也正是他的外相任内,为了急于得到五十艘逾龄的驱逐舰,以应付当时日益严重的潜艇战。”
词语解释:逾防  拼音:yú fáng
亦作“踰防”。 逾越某种防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妇则既有定偶,弗敢踰防。”
词语解释:逾阙  拼音:yú quē
亦作“踰闕”。 越过宫门。谓不忠于朝廷。《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愿陛下原其踰闕之愆,采其毫毛之善,使得国恩,保全终始矣。”
词语解释:逾阈  拼音:yú yù
亦作“踰閾”。
(1).跨过门限,出家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伯有 赋《鶉之賁賁》,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逾閾,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杜预 注:“閾,门限。”一本作“踰閾”。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嵇耸殁为文信国公冥幕》:“公诺,载拜退,逾閾,惊寤。”
(2).引申为超越界限。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盖自有知,即以相殉,莫能踰閾,遑云削迹哉。”
词语解释:逾闲荡检  拼音:yú xián dàng jiǎn
亦作“踰闲荡检”。 越出法度,不遵守道德规范。《明史·杨时乔传》:“踰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弹词《醒世缘》第六回回目:“踰闲荡检不肖行为,问舍求田殖民事业。”《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这些色情描写有时含蓄……在正统士大夫眼里也自然仍是逾闲荡检的,还不止‘艳浮’而已。”
词语解释:逾历  拼音:yú lì
亦作“踰歷”。 经历,经过。《宋书·谢晦传》:“甫逾歷其三稔,实周回其未再。”《宋书·索虏传》:“是以蒙践霜雪,踰歷险难,匡国寧民,肃清四表。”
词语解释:逾加  拼音:yú jiā
犹更加。《禅真逸史》第三九回:“ 樵云 道:‘ 老钟 向来逾加羸瘦,近有十餘日不食。’”
词语解释:逾沙轶漠  拼音:yú shā yì mò
亦作“踰沙軼漠”。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踰沙軼漠之贡,府无虚月。”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於是自昔辨髮卉裳,覊縻之所未至;踰沙軼漠,言语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
词语解释:逾滥  拼音:yú làn
亦作“踰滥”。 过度;漫无限度。《南齐书·王融传》:“且王公百司,唯贤是举,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踰滥,岂应‘訾毁’?”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唐 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敕,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先帝虽英断特出,独於此不甚加意,故一时之謚,不无踰滥。”
词语解释:逾梱  拼音:yú kǔn
亦作“踰梱”。 谓越过妇女应守的礼义。梱,通“ 閫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乙集·静女私通陈彦臣》:“静女既为禁制,不许踰梱。”
词语解释:逾格  拼音:yú gé
亦作“踰格”。 犹破格。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自今凡非分之恩,踰格之赏,无復滥及,庶大义克尽,微志获伸。”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胡雅斋书》:“踰格之恩,宜从上出。”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兹復恭膺巽命,渥邀逾格之恩;畀晋升阶,宠荷超迁之秩。”
词语解释:逾曳  拼音:yú yè
亦作“踰曳”。 跳越。
词语解释:逾捆  拼音:yú kǔn
同“逾梱”
(1).亦作"逾捆"。 2.谓越过妇女应守的礼义。捆,通"阃"。
词语解释:逾梱  拼音:yú kǔn
亦作“踰梱”。 谓越过妇女应守的礼义。梱,通“ 閫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乙集·静女私通陈彦臣》:“静女既为禁制,不许踰梱。”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