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首字词组
逻逤逻候逻士逻厂逻倅逻巡逻逤檀逻袖
逻卒逻些逻堡逻捕逻侦逻将逻逮逻舍
逻逤槽逻人逻事逻楂儿逻伺逻卫逻辑逻缉
逻娑逻守逻挲逻杯逻所逻逼逻络 
逻兵逻子逻护逻打逻惹逻辑思维逻送 
逻檀逻察逻主逻刹逻役逻辑学逻莎 
逻骑逻哨逻司逻吏逻弋逻辑电路逻车 

词语解释:逻逤  拼音:luó suò
见“ 逻娑 ”。
词语解释:逻娑  拼音:luó suō
亦作“ 逻逤 ”。亦作“ 逻莎 ”。亦作“ 逻挲 ”。
(1).地名。即 逻些 , 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 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 咸亨 元年, 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乌孙 部落家乡远, 逻娑 沙尘哀怨生。”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 滹沱河 东军迴探, 逻逤城 孤雁著行。”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 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 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乐些城》:“ 乐些 ,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 ’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 胜儿 调弄逻娑拨。” 元 吴莱 《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词语解释:逻卒  拼音:luó zú
亦作“ 逻倅 ”。 巡逻的士兵。《新唐书·温庭筠传》:“丐钱 扬子院 ,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王武功妻》:“久而稍听其出入,遂伺隙告逻卒,执僧到官,伏其辜。”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訶,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半夜敲门不喫惊,始可日间睡觉,不则一闻剥啄,即是逻倅到门矣。”
词语解释:逻逤槽  拼音:luó suò cáo
用 西藏 逻逤檀木制造的琵琶面上架弦的部件。 宋 陆游 《琵琶》诗:“ 西蜀 琵琶逻逤槽,梨园旧谱《鬱轮袍》。” 清 厉鹗 《过丁茜园斋观陈洪绶合乐图》诗:“凤纹逻逤槽,只有 阿蛮 省。”参见“ 逻逤檀 ”。
词语解释:逻逤檀  拼音:luó suò tán
西藏 产的檀木。古时 蜀 地制作琵琶,常用逻逤檀为槽,音色俱佳。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 白季贞 使 蜀 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文献通考·乐十》:“ 唐 天宝 中,宦者 白秀正 使 西蜀 ,回献双凤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辉光,隐若圭璧,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亦省作“ 逻檀 ”。
词语解释:逻娑  拼音:luó suō
亦作“ 逻逤 ”。亦作“ 逻莎 ”。亦作“ 逻挲 ”。
(1).地名。即 逻些 , 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 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 咸亨 元年, 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乌孙 部落家乡远, 逻娑 沙尘哀怨生。”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 滹沱河 东军迴探, 逻逤城 孤雁著行。”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 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 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乐些城》:“ 乐些 ,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 ’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 胜儿 调弄逻娑拨。” 元 吴莱 《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词语解释:逻兵  拼音:luó bīng
巡逻的士兵。 元 仇远 《元夕放夜》诗:“逻兵酣卧忘鐘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清 方元鹍 《都门杂咏》:“堆子场坊设逻兵,齐呼夜栅止人行。”
词语解释:逻檀  拼音:luó tán
见“ 逻逤檀 ”。
词语解释:逻逤檀  拼音:luó suò tán
西藏 产的檀木。古时 蜀 地制作琵琶,常用逻逤檀为槽,音色俱佳。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 白季贞 使 蜀 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文献通考·乐十》:“ 唐 天宝 中,宦者 白秀正 使 西蜀 ,回献双凤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辉光,隐若圭璧,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亦省作“ 逻檀 ”。
词语解释:逻骑  拼音:luó qí
巡逻的骑兵。《晋书·刘琨传》:“﹝ 段末波 ﹞密遣使齎 羣 ( 刘羣 )书请 琨 为内应,而为 匹磾 ( 段匹磾 )逻骑所得。”《新唐书·李安远传》:“ 贞观 初,尝命统逻骑都下,督盗贼。”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不经之语》:“逻骑至 古北口 ,寻与平章下 山西 。” 清 尤侗 《铁夫人》诗:“逻骑缚来坐咒诅,夫妇牵连入圜土。”
词语解释:逻候  拼音:luó hòu
(1).巡逻侦察;巡察稽查。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有 绥阳 小谷,虽山崖絶险,谿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 章炳麟 《五无论》:“今法令滋章,其所庇仍在强者,贫民以为盗受诛,寧止亿兆,其或逻候森严,不得恣意,则转死於煤坑中耳。”
(2).指边境侦察敌情的哨所、土堡。候,“ 堠 ”的古字。《北史·獠传》:“ 始欣 谋将南叛。 始欣 族子 愷 时为 隆城 镇将,密知之,严设逻候,遂禽 梁 使人,并封 始欣 詔书、铁券、刀剑、衣冠之属,表送行臺。” 宋 文同 《豳州》诗:“逻候不惊烽燧息,高原闲猎旧将军。”
词语解释:逻些  拼音:luó xiē
藏语的音译。 吐蕃 的都城。即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都城号为 逻些城 。”《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 逻些城 。”
词语解释:逻人  拼音:luó rén
巡逻之人;巡察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四:“﹝ 黄绥 ﹞言为 涇原 总管,尝夜雪临边,顾有马跡,使逐得之,乃 夏 之逻人当四更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化 中,中官 汪直 用事,多使逻人詗察诸司不法。”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东坡 诗文,及身已盛行。当 徽宗 禁錮 苏 黄 集甚严,至有藏於衣褐,间道出京,为逻人所获者。”
词语解释:逻守  拼音:luó shǒu
巡逻守卫。 明 史玄 《旧京遗事》:“﹝京军﹞惟遇警则呼名上城逻守,分汎结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荍中怪》:“时近村有盗稼者,因命佃人,乘月輦运登场;俟其装载归,而自留逻守。” 易宗夔 《新世说·贤媛》:“妃既不得志,乃思自戕,而侍者日夜逻守之。”
词语解释:逻子  拼音:luó zǐ
逻卒。《新唐书·康承训传》:“屯 任山 ,须 勛 至劫取之,遣逻子羸服覘贼。”
词语解释:逻察  拼音:luó chá
巡逻侦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武 嘱干僕逻察 林儿 , 林儿 夜归,为逻者所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一日蒙召对,上问以元旦何事,具以实告。上嘉其不欺,出袖中一叶还之。当时逻察之严如此。”
词语解释:逻哨  拼音:luó shào
巡逻岗哨。 清 黄宗羲 《怪说》:“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訐者二三,絶气沙墠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於十死者矣。”
词语解释:逻士  拼音:luó shì
巡逻兵。《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復恭 与 守亮 等自 閬州 将北奔 太原 ,趋 商山 ,至 乾元 ,为 韩建 逻士所禽。”《新唐书·宦者传下·李晟传》:“逻士得 姚令言 、 崔宣 谍者, 晟 命释缚,饭饮之,遣还。”
词语解释:逻堡  拼音:luó pù
巡逻部队驻守的土堡。 明 李东阳 《五宜高公传》:“又并江高山置逻堡为久计。”
词语解释:逻事  拼音:luó shì
谓从事巡逻侦探工作。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紫姑伸狱》:“又明年,军人有来 临安 请衣粮者,茶肆中偶与人言,遂为逻事者所捕。”
词语解释:逻挲  拼音:luó suō
见“ 逻娑 ”。
词语解释:逻娑  拼音:luó suō
亦作“ 逻逤 ”。亦作“ 逻莎 ”。亦作“ 逻挲 ”。
(1).地名。即 逻些 , 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 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 咸亨 元年, 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乌孙 部落家乡远, 逻娑 沙尘哀怨生。”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 滹沱河 东军迴探, 逻逤城 孤雁著行。”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 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 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乐些城》:“ 乐些 ,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 ’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 胜儿 调弄逻娑拨。” 元 吴莱 《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词语解释:逻护  拼音:luó hù
巡守。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起为率府副率,总两 浙 诸州兵甲。移 齐州 ,封禪 岱宗 ,命引兵逻护岳下。”
词语解释:逻主  拼音:luó zhǔ
旧时地方上负责巡逻治安事情的头目。《梁书·武帝纪上》:“三月辛卯, 延陵县 华阳 逻主 戴车 牒称云:‘十二月乙酉,甘露降 茅山 ,弥漫数里。’”
词语解释:逻司  拼音:luó sī
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宋书·明帝纪》:“自今凡窃执官仗,拒战逻司,或攻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诸条,悉依旧制。”《新唐书·武元衡传》:“逻司传譟,盗杀宰相,连十餘里,达朝堂,百官恟惧,未知主名。”
词语解释:逻厂  拼音:luó chǎng
指 明 代的特务机构。 明 祝允明 《猥谈·无故之死》:“京师人产儿,一头两身,弃诸野。一丐取示人以乞钱,俄顷观者墻立,鬨传於逻厂中人,白於内,未报。”
词语解释:逻捕  拼音:luó bǔ
巡察搜捕。《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 思明 多遣壮士窃官军装号,督趣运者,责其稽缓,妄杀戮人,运者骇惧;舟车所聚,则密纵火焚之;往復聚散,自相辨识,而官军逻捕不能察也。” 宋 叶适 《醉乐亭记》:“贪胥所窥,暴令绳之,必逻捕以酒,夺其笑语,械缚挞击,破产纳钱,不如是,榷利不数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语未已,即有黑衣数十百人继来,共坐於堂,命左右逻捕男女,无少长,悉以挺敲杀之。”
词语解释:逻楂儿  拼音:luó zhā ér
方言。找岔子。《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説你打了他孩子,要逻楂儿和人嚷。”
词语解释:逻杯  拼音:luó bēi
谓一杯接一杯。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金兰判袂》:“请吾兄宝马先旋,待愚弟逻杯相饯。”
词语解释:逻打  拼音:luó dǎ
拦截殴打。《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回目:“ 草里蛇 逻打 蒋竹山 , 李瓶儿 情感 西门庆 。”
词语解释:逻刹  拼音:luó shā
恶鬼的通称。 清 郑燮 《哭犉儿》诗之四:“啼号莫倚娇怜态,逻刹非而父母来。”参见“ 罗刹 ”。
词语解释:罗刹  拼音:luó chà
(1).梵语的略译。最早见于古 印度 颂诗《梨俱吠陀》,相传原为 南亚次大陆 土著名称。自 雅 利安 人征服 印度 后,凡遇恶人恶事,皆称罗刹,遂成恶鬼名。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五:“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 姮娥 何殊於罗刹,天堂何别於地狱!”
(2).古国名。在 婆利国 东。《新唐书·南蛮传下·婆利》:“其东即 罗刹 也,与 婆利 同俗。 隋煬帝 遣 常骏 使 赤土 ,遂通中国。”按, 婆利 故地在今 印度尼西亚 加里曼丹岛 或 巴厘岛 。
(3). 俄罗斯 在 清 代的旧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俄罗斯 人来边境者,国初呼为 罗刹 , 康熙 二十四年踞 雅克萨城 。”
(4). 罗刹江 的省称。 唐 元稹 《重夸州宅旦暮景色》诗:“为问西州 罗刹 岸,涛头衝突近何如?”参见“ 罗刹江 ”。
词语解释:罗刹江  拼音:luó chà jiāng
钱塘江 别名。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 边地欲浮。”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浙江潮候》:“ 浙江 一名 钱唐江 ,一名 罗刹江 。所谓罗刹者,江心有石,即 秦望山 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
词语解释:逻吏  拼音:luó lì
从事巡逻侦察工作的官吏。《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权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军数万,与 先主 并力”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备 从 鲁肃 计,进住 鄂县 之 樊口 , 诸葛亮 诣 吴 未还, 备 闻 曹公 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 权 军。” 明 陈献章 《秋晚诗》:“市有屠牛杌,江连逻吏舟。”
词语解释:逻倅  拼音:luó cuì
见“ 逻卒 ”。
词语解释:逻卒  拼音:luó zú
亦作“ 逻倅 ”。 巡逻的士兵。《新唐书·温庭筠传》:“丐钱 扬子院 ,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王武功妻》:“久而稍听其出入,遂伺隙告逻卒,执僧到官,伏其辜。”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訶,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半夜敲门不喫惊,始可日间睡觉,不则一闻剥啄,即是逻倅到门矣。”
词语解释:逻侦  拼音:luó zhēn
犹逻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惟使斋童逻侦焉。”
词语解释:逻伺  拼音:luó sì
巡逻侦察。 明 徐渭 《赠严宗源序》:“日所与伍者,十数逻伺卒。”
词语解释:逻所  拼音:luó suǒ
指巡逻哨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有一人,以小船载年少妇,以大刀插著船,挟暮来至逻所。”《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每逢逻所,輒以杖叩船曰:‘何处觅 庾冰 ? 庾冰 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 冰 仅免。” 胡三省 注:“逻所,谓津要置逻卒之所。”
词语解释:逻惹  拼音:luó rě
招惹。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那里怕逻惹着囊揣的这秀才,兀良我则怕生諕杀软弱的裙釵。”
词语解释:逻役  拼音:luó yì
巡逻的差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倘为逻役所获,重罹网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番役》:“《客燕杂记》云:罗织之狱,自厂达衞、衞达西曹者,则请原逻役坐堂后听审,名曰録事。”
词语解释:逻弋  拼音:luó yì
巡逻。 孙中山 《就陈炯明叛变事件致海外同志书》:“六月十六日之变, 文 於事前二小时得 林直勉 、 林拯民 奔告,於叛军逻弋之中,由间道出总统府,至 海珠 。”
词语解释:逻巡  拼音:luó xún
犹巡逻。 清 王韬 《拟请建蒋芗泉中丞专祠议》:“设立砲船,分段逻巡。” 闻一多 《春光》诗:“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词语解释:逻将  拼音:luó jiāng
执行巡防任务的将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相问讯既毕,逻将适还去。”《宋书·恩倖传·寿寂之》:“鞭尉吏,斫逻将。”《梁书·武帝纪上》:“二月辛酉,逻将 徐灵符 又於 山东 见白麞一。”
词语解释:逻卫  拼音:luó wèi
巡逻保卫。《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於 牛头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军 论弓仁 为 朔方军 前锋游弈使,戍 诺真水 为逻衞。”
词语解释:逻逼  拼音:luó bī
犹逼逻。安排。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大婆辞已,逻逼行李。”
词语解释:逻辑思维  拼音:luó ji sī wéi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同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
词语解释:逻辑学  拼音:luó ji xué
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旧称论理学、名学。 黎锦明 《社交问题》:“学了逻辑学的人,十个有九个精于麻雀!”
词语解释:逻辑电路  拼音:luó ji diàn lù
实现数字信号逻辑运算和操作的电路。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前者的逻辑功能与时间无关,即不具记忆和存储功能,后者的操作按时间程序进行。由于只分高、低电平,抗干扰力强,精度和保密性佳。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数字控制、通信、自动化和仪表等方面。
词语解释:逻逤檀  拼音:luó suò tán
西藏 产的檀木。古时 蜀 地制作琵琶,常用逻逤檀为槽,音色俱佳。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 白季贞 使 蜀 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文献通考·乐十》:“ 唐 天宝 中,宦者 白秀正 使 西蜀 ,回献双凤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辉光,隐若圭璧,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亦省作“ 逻檀 ”。
词语解释:逻逮  拼音:luó dǎi
犹逻逼。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郡邑迫东厢,狂来忘逻逮,冉冉日将倾,理筇方即迈。”
词语解释:逻辑  拼音:luó ji
(1).思维的规律。 沙汀 《还乡记》二:“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很有根据的。” 王西彦 《夜宴》一:“不过,按照 廖淑宇 先生自己的逻辑讲起来,却实在是有几分冤枉的。”
(2).客观的规律性。 艾芜 《谈短篇小说》:“认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会生活的某些客观规律,即生活的逻辑。” 杨沫 《林道静的道路》:“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3).顺理成章;符合规律。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至于联合变化的方法,他指出:一个剧情可以逻辑地引起第二个剧情。”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个大黑痣,因此他是 黑李 ;弟弟没有那么个记号,所以是 白李 ;这在给他们送外号的中学生们看,是很合逻辑的。”
(4).指逻辑学。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词语解释:逻络  拼音:luó luò
比喻巡防严密犹如罗网。 明 陈子龙 《报夏考功书》:“而逻络忽严,津梁顿絶,时无 文 ( 文种 ) 范 ( 范蠡 ), 会稽 甲盾,復尔崩离。”
词语解释:逻送  拼音:luó sòng
捕捉解送。《新唐书·忠义传上·李公逸》:“至 襄城 ,为贼逻送 洛阳 。”
词语解释:逻莎  拼音:luó shā
见“ 逻娑 ”。
词语解释:逻娑  拼音:luó suō
亦作“ 逻逤 ”。亦作“ 逻莎 ”。亦作“ 逻挲 ”。
(1).地名。即 逻些 , 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 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 咸亨 元年, 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乌孙 部落家乡远, 逻娑 沙尘哀怨生。”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 滹沱河 东军迴探, 逻逤城 孤雁著行。”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 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 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乐些城》:“ 乐些 ,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 ’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 胜儿 调弄逻娑拨。” 元 吴莱 《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词语解释:逻车  拼音:luó chē
俄罗斯 的旧称。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絶域纪略》云: 逻车国 所遇,皆擅鸟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后十餘载,又有 逻车国 侵 黑龙江 …… 逻车 即 罗刹 之转音,乃 鄂罗斯 部落也。”
词语解释:逻袖  拼音:luó xiù
捋起袖子。
词语解释:逻舍  拼音:luó shè
犹逻所。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石曼卿》:“《西清诗话》云: 曼卿 官册府时,五更趋朝,见二举子繫逻舍,望 曼卿 号呼请救。” 明 李东阳 《道士洑夜泊次韵》:“市船南北语,逻舍短长更。” 清 恽敬 《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 文清公 谢不敏,遂怒而出,而城门已闔,不得已,宿於护军校之逻舍,其拳拳于世如此。”
词语解释:逻缉  拼音:luó jī
犹侦缉。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得旨派往督缉,乃赴 商州 、 檄州 ,同 李景莲 逻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鹃红女史》:“久之,女案骤发,逻缉綦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