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逮 拼音:bù dǎi
(1).不足之处;过错。《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 孔 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汉书·文帝纪》:“詔曰……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颜师古 注:“不逮者,意虑所不及。” 唐 韩愈 《进顺宗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错。圣明所鉴,毫髮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
(2).比不上;不及。《书·周官》:“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 孔 传:“虽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而况所在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人,万万不逮。”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自觉力有不逮,但勉力为之。”词语解释:追逮 拼音:zhuī dǎi
(1).犹追捕。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紫姑伸狱》:“库官并吏辈数人,皆追逮流窜焉。”
(2).追逼。 宋 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 开封府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词语解释:访逮 拼音:fǎng dǎi
问及。《后汉书·樊宏传》:“ 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 宋 宋祁 《王贻永加食邑实封功臣制》:“至于访逮典彝,粉饰容采,眷吾近弼,预有劳焉。”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昨有岁贡自京还者,言京师皆已知之,今被访逮。”词语解释:坐逮 拼音:zuò dǎi
谓因事被追捕。 宋 王安石 《感事》诗:“乡邻銖两徵,坐逮空南亩。”词语解释:未逮 拼音:wèi dǎi
不及;没有达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早达》:“ 鈗 以紈袴起家,被遇三朝,富贵安乐,优游林下,则二公所未逮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分付 张氏 道:‘二十载恩情,今长别矣……必须教子成名,补我未逮之志。’”词语解释:顾逮 拼音:gù dǎi
照顾到;注意到。《新唐书·杨虞卿传》:“虽陛下神圣如五帝,犹宜周爰顾逮,惠以气色,使支体相成,君臣昭明。”词语解释:证逮 拼音:zhèng dǎi
谓逮捕与案情有关连的人。语本《史记·五宗世家》:“请逮 勃 所与姦诸证左。”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一:“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旧唐书·张又新传》:“及黄枢覆验,乌府追擒,证逮皆明,姦状尽得。”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伟冒范祚》:“大姓 范伟 冒武功令 祚 为祖……数犯法,至徒流,輒以赎免。 长安 人甚患苦之,然吏莫敢谁何。 敝 按其事,狱未具而召,由是辞屡变,证逮数百人。”词语解释:诬逮 拼音:wū dǎi
陷人于罪并加以逮捕。《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阿哈玛特 大恨 长卿 ,以铁冶事诬逮下吏,籍其家,使狱吏杀之。”词语解释:降逮 拼音:jiàng dǎi
下及。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爰暨 三皇 ,寔秉道真,降逮 五帝 ,继以懿纯。”词语解释:会逮 拼音:huì dǎi
谓依据文书接受逮捕。《汉书·淮南王刘安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颜师古 注:“会谓应逮书而往也。”《汉书·刑法志》:“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繫 长安 。 淳于公 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駡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词语解释:薆逮 拼音:ài dǎi
浓阴翳蔽貌。 晋 曹毗 《湘中赋》:“竹则篔簹、白、乌,实中、紺族。滨荣幽渚,繁宗隈曲。萋倩陵丘,薆逮重谷。”词语解释:讼逮 拼音:sòng dǎi
控告、捉拿。 前蜀 杜光庭 《先锋王承璲为祖母九曜醮词》:“或往逝有考延之舋,或幽阴有讼逮之文。”词语解释:逮逮 拼音:dǎi dǎi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词语解释:随逮 拼音:suí dǎi
应召;应征。《淮南子·兵略训》:“发閭左之戍,收太平之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輅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高诱 注:“随逮,应召也。”词语解释:沾逮 拼音:zhān dǎi
赏赐所及。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赐白牙镂管笔启》:“北宫象牙,猥蒙霑逮。”词语解释:逻逮 拼音:luó dǎi
犹逻逼。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郡邑迫东厢,狂来忘逻逮,冉冉日将倾,理筇方即迈。”词语解释:引逮 拼音:yǐn dǎi
株连被捕。《后汉书·蔡邕传》:“但前者所对, 质 不及闻,而衰老白首,横见引逮,随臣摧没,并入阬埳,诚寃诚痛!”词语解释:根连株逮 拼音:gēn lián zhū dǎi
犹株连。《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係累满途,囹圄成市。”词语解释:企逮 拼音:qǐ dǎi
犹企及,赶上。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於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此非经生文士之所能企逮而惜乎所见止於如此。”词语解释:僾逮 拼音:ài dǎi
凸光镜、眼镜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导名录·布帛·玻璃》:“眼镜亦名僾逮,盖用玻瓈之类为之。”词语解释:连逮 拼音:lián dǎi
牵连拘捕。《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南史·后妃传下·陈文帝沉皇后》:“ 安国 ( 张安国 )事发被诛,时后左右近侍颇知其事,后恐连逮党与并杀之。”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 太湖 边十三家, 乌程县 坐为盗,又为 宜兴县 诬六十餘人为盗,被连逮。”词语解释:骈首就逮 拼音:pián shǒu jiù dǎi
见“ 駢首就繫 ”。
词语解释:骈首就系 拼音:pián shǒu jiù xì
一并被拘禁。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駢首就繫;后嬪贵主,受辱於人。”亦作“ 駢首就逮 ”。 清 宋学洙 《张文忠公遗事》:“翁以故相终老,未有显过闻於天下,而使其子駢音就逮,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词语解释:钩逮 拼音:gōu dǎi
牵累。《新唐书·徐有功传》:“﹝ 周兴 等﹞捕将相,俾相鉤逮,掩搦护送,楚掠凝惨。”词语解释:染逮 拼音:rǎn dǎi
牵连,连累。《后汉书·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九年》:“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 胡三省 注:“染,谓狱辞所污染也。逮,谓连及也。”词语解释:流逮 拼音:liú dǎi
犹波及。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或住宅有龙神犯触,或乡关有塋壠损伤,流逮於身,致兹危厄。”词语解释:沾逮 拼音:zhān dǎi
分润。《新唐书·刘晏传》:“灾沴之乡,所乏粮耳……多出菽粟,恣之糶运,散入村閭,下户力农,不能诣市,转相沾逮,自免阻飢。”词语解释:津逮 拼音:jīn dǎi
(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词语解释:就逮 拼音:jiù dǎi
被逮捕。 汉 班固 《咏史》诗:“ 太仓 令有罪,就逮 长安 城。”《宋史·范纯仁传》:“ 纯仁 就逮,民万数遮马涕泗不得行。”词语解释:无逮 拼音:wú dǎi
来不及。《晋书·怀帝纪》:“帝谓使者曰:‘为我语诸征镇,若今日,尚可救,后则无逮矣。’”词语解释:咨逮 拼音:zī dǎi
犹问及。《新唐书·韦顗传》:“ 裴垍 、 韦贯之 、 李絳 、 崔羣 、 萧俛 皆布衣旧,继为宰相,朝廷典章,多所咨逮。”《新唐书·郗士美传》:“﹝ 郗士美 ﹞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词语解释:私逮 拼音:sī dǎi
私行逮捕。 鲁迅 《二心集·“友邦惊诧”论》:“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词语解释:袭逮 拼音:xí dǎi
犹言纷至沓来。《宋书·符瑞志下》:“伏惟陛下体乾统极,休符袭逮…… 三代 象德,不能过也。”词语解释:吸逮 拼音:xī dǎi
谓气聚集而不绝。吸,通“ 翕 ”。《古文苑·宋玉〈笛赋〉》:“其南则盛夏清微,春阳荣焉;其西则凉风游旋,吸逮存焉。” 章樵 注:“沦阴之气吸逮,言吸聚而相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