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逝水逝景逝魄逝湍逝世逝年逝路逝迈
逝波逝止逝日逝殂逝灭逝将去汝逝踵 
逝川逝言逝物逝死逝圣逝者如斯逝逝 
逝将逝流逝鸟逝息逝往逝没逝运 

词语解释:逝水  拼音:shì shuǐ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词语解释:逝波  拼音:shì bō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词语解释: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1).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鉴逝川之勉志,悼过隟之电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诗序:“登高切送归之情,临水感逝川之嘆。” 清 孙廷铨 《挽船行》:“皆云 江 南来,束人投逝川。”
(2).比喻流逝的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离会虽相亲,逝川岂往復。” 唐 吴融 《子规》诗:“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漂荡一年年。” 毛泽东 《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词语解释:逝将
即誓将
词语解释:逝景  拼音:shì jǐng
指逝去的光阴。《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欢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 李善 注:“言人寿不留,与景俱逝而寿损,故谓之侵。” 明 沉鲸 《双珠记·因诗赐配》:“逝景迫朱颜,惻惻览青铜。”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之一:“繁华不足悼,逝景何悤悤。”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 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过。”
词语解释:逝止  拼音:shì zhǐ
犹去留。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同心离事,乃有逝止。”《文选·陆机〈文赋〉》:“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錡而难便。” 李善 注:“逝止,由去留也。” 唐 骆宾王 《浮查》诗序:“与波浮沉,随时逝止。”
词语解释:逝言  拼音:shì yán
往者之言。《文选·陆机〈赠弟士龙〉诗》:“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 李善 注:“言慷慨不平,逝者之言多感。” 吕延济 注:“慷慨叹息,往者之言多感。”
词语解释:逝流  拼音:shì liú
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方履籛 《拟江淹江上之山赋》:“安能驱此逝流兮,嗟孤衷之俯探。”
词语解释:逝魄  拼音:shì pò
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 明 何景明 《十七月夜》诗:“逝魄不长望,玉貌寧久妍?”
词语解释:逝日  拼音:shì rì
指逝去的日子。 晋 潘岳 《哀永逝文》:“逝日长兮生年浅,忧患众兮欢乐尠。”
词语解释:逝物  拼音:shì wù
指逝去的事物。 晋 陆机 《遨游出西城》诗:“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 晋 陆云 《岁暮赋》:“长叹息而永怀兮,感逝物而伤悲。” 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诘经〉中十譬赞·幻》诗:“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
词语解释:逝鸟  拼音:shì niǎo
犹飞鸟。 明 文徵明 《次韵王敬止〈秋池晚兴〉》:“逝鸟歛归翼,白云生远情。”
词语解释:逝湍  拼音:shì tuān
激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清 周準 《怀旧》诗:“老去悲丘井,情来望逝湍。”
词语解释:逝殂  拼音:shì cú
犹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嘆 明妃 奄逝殂。”
词语解释:逝死  拼音:shì sǐ
死去。《楚辞·九章·悲回风》:“寧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
词语解释:逝息  拼音:shì xī
犹遁居。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 贾昌 ﹞遂长逝息於 长安 佛寺,学大师佛旨。”
词语解释:逝世  拼音:shì shì
犹去世。《坛经·行由品》:“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万花楼》第三回:“数年前夫妇前后逝世,遗下一子 张文 。” 巴金 《怀念萧珊》三:“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候,表妹也不知道。”
词语解释:逝灭  拼音:shì miè
消逝,灭亡。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与美的逝灭,与死的逼近,与对妇人的爱,是一种同等重要的题目。”
词语解释:逝圣  拼音:shì shèng
相传麒麟为仁兽,雄者鸣叫为圣人逝去的征兆。《宋书·符瑞志中》:“﹝ 麒麟 ﹞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
词语解释:逝往  拼音:shì wǎng
犹往昔。《文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唐 李善 注:“循四时而叹其逝往之事,揽视万物盛衰而思虑纷紜也。”
词语解释:逝年  拼音:shì nián
指逝去的年岁。《光明日报》1989.10.1:“东去 大江 唱逝年,神州巨变震尘寰,八方客至尽开颜。”
词语解释:逝将去汝  拼音:shì jiāng qù rǔ
诀别之辞。《诗·魏风·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郑玄 笺:“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又《去矣行》一首云:‘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则明明有‘逝将去汝’之嘆。”
词语解释: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晋 陆机 《顺东西门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订三生。”
词语解释:逝没  拼音:shì méi
死去。 晋 潘岳 《怀旧赋》:“何逝没之相寻,曾旧草之未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孔巖 诫之曰:‘明府昔与 王 许 周旋有情,及逝没之后,无慎终之好,民所不取。’”
词语解释:逝路  拼音:shì lù
死亡之路。《敦煌变文集·八相变》:“至於北门,忽见一人,归於逝路。”
词语解释:逝踵  拼音:shì zhǒng
犹离去。《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往时 仲堪 ( 殷仲堪 )假兵 灵宝 ( 桓玄 ),旋害其族; 孝伯 ( 王恭 )授之 刘牢 ( 刘牢之 ),忠诚逝踵。”
词语解释:逝逝  拼音:shì shì
独往之意。
词语解释:逝运  拼音:shì yùn
犹逝景。运,通“ 晕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晋 陆云 《九愍·考志》:“招逝运其难徵,仪遗范而无律。”
词语解释:逝迈  拼音:shì mài
谓时光消逝。《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三国 魏 曹丕 《柳赋》:“嗟日月之逝迈,忽亹亹以遄征。”《平山冷燕》第四回:“年纪逝迈,一身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