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林逋 拼音:lín bū
(967—1028),字君复,钱塘(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诗人。他一生未做官,长期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林和靖诗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今传唱的名句词语解释:毕逋 拼音:bì bū
(1).鸟尾摆动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南朝 梁 吴均 《城上乌》诗:“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鸟乌声乐臺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2).乌鸦的别称。 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宋 杨万里 《羲娥谣》:“ 羲和 梦破欲啟行,紫金毕逋啼一声。” 清 曹寅 《鸦鸣歌》:“红窗梦破吚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词语解释:逃逋 拼音:táo bū
犹逋逃。 宋 王庭珪 《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用光 ﹞未几病,梦 陈州公 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药汝,疾其逃逋。’”《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缉捕无逃逋之患。拿贼的时候儿,一个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后患的事情。”词语解释:偿逋 拼音:cháng bū
谓偿还拖欠的债务。 清 黄景仁 《初四日复雪余少云以和诗来即迭韵奉答》:“和诗火急如偿逋,窃笑不暇嗔痴孥。”词语解释:索逋 拼音:suǒ bū
催讨欠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守土吏狎妓》:“ 璧成 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则贷之 魏 公府,凡数千金,比还,索逋者踵至。”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叶圣陶 《穷愁》:“每来索逋,輒哀颜谢。”词语解释:蠲逋 拼音:juān bū
指免除积欠的租税。《宋史·孙梦观传》:“蠲逋减赋,无算泛入者尽籍于公帑。”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君以丁缺田荒,移文制府,请悉蠲逋。”《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蠲逋薄敛,济乏省役,振废起滞,恤鰥惠寡,百姓大悦。”词语解释:亡逋 拼音:wáng bū
(1).逃遁,逃亡。 明 高启 《夏珪风雪归庄图》诗:“江云粘波晚模糊,青山忽失如亡逋。”
(2).逃亡的人。 宋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词语解释:诗逋 拼音:shī bū
诗债。 明 文徵明 《闲兴》诗:“催诗逋似催租欠,胥史在门何可逃?” 清 方文 《催租》诗:“酒债诗逋全未了,如何租吏又敲门。” 清 查慎行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诗之五:“旧积诗逋呵冻了,近添酒债典衣偿。”词语解释:宿逋 拼音:sù bū
久欠的税赋或债务。 唐 杜牧 《吏部尚书崔公行状》:“民有宿逋不可减於上供者,必代而输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章圣 践祚之初,天下宿逋,数百万计。” 明 宋濂 《贞节堂记》:“初, 思恭 尝娶妻生一子,贫寓外家, 庄 遗钱使营生产,且偿 思恭 之宿逋。” 清 赵翼 《连日笔墨应酬书此一笑》诗:“言情篇什贵雋永,岂比宿逋可催讨。”词语解释:官逋 拼音:guān bū
拖欠的官府租税。 清 吴伟业 《直溪吏》诗:“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虑双月》:“吾家寡母弱女,不欠官逋,彼自姓 陆 ,吾自姓 卢 ,若来何为者。”词语解释:旧逋 拼音:jiù bū
旧欠。《宋史·张虙传》:“帅督 新昌 旧逋, 虙 手书諫曰:‘……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 明 李东阳 《集句录引》:“有以旧逋见督者,间以应之。”词语解释:责逋 拼音:zé bū
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清 查慎行 《芜湖关》诗:“买酒例索钱,迴身若责逋。有货官尽征,无货吏横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一日, 尤 将出城责逋, 董 父子请偕, 尤 许之。”词语解释:积逋 拼音:jī bū
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 汉州 , 汉 号为繁剧, 了翁 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餘万,除科抑卖酒之弊。” 明 归有光 《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 南京 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计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 黄远庸 《借款内脉之解剖》:“即不借款,以今日积逋之重、国步之危,何尝不可致监督财政之厄!”词语解释:酒逋 拼音:jiǔ bū
犹言酒债。 宋 陆游 《秋兴》诗:“朝眠每恨妨书课,秋穫先令入酒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 耿先生 被伊终夜啁嗻,犹徵酒逋,亦何可笑。”词语解释:私逋 拼音:sī bū
谓私人拖欠的租税。 宋 戴复古 《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诗:“春秧夏苗秋遂穫,官赋私逋都了却。”词语解释:稽逋 拼音:jī bū
查究逃亡。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转输非不勤,稽逋有军令。”词语解释:负逋 拼音:fù bū
拖欠。亦指拖欠的钱财。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於是免属州负逋之緡钱廿有四万,米三万二千斛。”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姬时有父多嗜好,又荡费无度,恃姬负一时冠絶名,遂负逋数千金。”词语解释:金毕逋 拼音:jīn bì bū
即金乌。太阳。“毕逋”合音为“乌”。 明 杨慎 《南中晓寒曲》:“夜冻玉朴遫,朝寒金毕逋。”词语解释:豕窜狼逋 拼音:shǐ cuàn láng bū
狼狈逃窜貌。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看这赖功贼容颜如粪土,出辕门豕窜狼逋。”词语解释:遗逋 拼音:yí bū
指旧时拖欠的债务。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内侄女与女邻》:“于归后,父罢官,舅去世,姑老子幼,馆穀不敷半岁粮,而积有遗逋,张皇补苴,忍飢寒不顾,亲操井臼,已自忘其为珠翠紈綺中人矣。”词语解释:零逋 拼音:líng bū
吐蕃 官名。职位甚高。《新唐书·吐蕃传上》:“又有内大相曰曩论掣逋,亦曰论莽热,副相曰曩论觅零逋,小相曰曩论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副整事曰喻寒觅零逋,小整事曰喻寒波充:皆任国事。” 明 汤显祖 《紫钗记·雄番窃霸》:“生长番家,天西一架,撑犂大。家世零逋,番帐里收千马。”词语解释:迦逋 拼音:jiā bū
见“ 迦布德迦 ”。
词语解释:迦布德迦 拼音:jiā bù dé jiā
梵语kapotaka的音译。鸽子,白鸽。《正字通·鸟部》:“鸽……梵言迦布德迦,或迦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因陁罗势罗窶訶山 东北,行百五六十里,至 迦布德迦伽蓝 ,僧徒二百餘人,学说一切有部。”亦作“ 迦逋 ”。《般若灯论·观如来品》:“迦逋处造阿闥毘陀,云何言无作者耶?”原注:“迦逋处, 唐 言白鸽地。”词语解释:柔逋 拼音:róu bū
安抚逃亡的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 大夏 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词语解释:流逋 拼音:liú bū
流亡的人。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词语解释:完逋 拼音:wán bū
交纳拖欠的赋税。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无蠲赋之亏而有活民之实,无督责之难而有完逋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