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共17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选胜选人选车选官图选骚选兵选科选购
选甚选用选任选吏选置选事选文选贤任能
选抡选诗选试选定选郎选纳选首选阅
选士选举选良选理选徒选学选仙图选除
选佛场选锋选曹选楼选日选授选作选费
选官选材选擢选拔选词选命选君选题
选贤选德选体选书选拣选尚选优选顷
选才选取选仙选耎选舞选家选刷选金
选择选部选名选集选差选懦选期选配
选调选场选众选籍选练选造选格选闲

词语解释:选胜  拼音:xuǎn shèng
寻游名胜之地。 唐 张籍 《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探幽皆一絶,选胜又双全。” 宋 陆游 《风入松》词:“万金选胜鶯花海,倚疎狂驱使青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搜奇不让古人痴,选胜氊椎每自随。”
词语解释:选甚  拼音:xuǎn shèn
管甚,论甚。犹言不管,不论。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溪船》诗:“选甚天时晴未晴,舟行终是胜山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 元 马致远 《乔牌儿》套曲:“选甚谁低谁高,谁强谁弱!”
词语解释:选抡  拼音:xuǎn lún
亦作“ 选论 ”。 选拔;选择。 宋 苏辙 《代李谏议谢免罪表》:“衰门无振起之望,英齿絶荣华之心。自蒙选抡,遂歷禁近。” 宋 刘安世 《论堂除之弊》:“人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庶长择僚佐,以次选论,不容虚受。” 元 黄镇成 《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仗引陪供奉,官联属选抡。”
词语解释:选士  拼音:xuǎn shì
(1). 周 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录取乡人中德业有成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诗》称‘釐尔女士’,夫女而称士,然则《王制》学校中之进士、选士、秀士、俊士岂有别焉。”
(2).泛指选拔人才。《旧唐书·杨绾传》:“国之选士,必藉贤良。”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卦卜佳音》:“祝告先贤,为选士文场献锦篇。”
(3).挑选士兵。亦指精选出来的兵士。《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吕氏春秋·孟秋》:“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儁,专任有功,以征不义。”《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超乘尽三属,选士皆百金。” 李善 注:“《史记》曰: 李牧 , 赵 之良将也。 匈奴 入, 牧 选百金之士五万击之。《汉书音义》, 服虔 曰:良士直百金。言重故也。”
词语解释:选佛场  拼音:xuǎn fó chǎng
唐 代 天然禅师 初习儒,将入 长安 应举,途逢禅僧,谓选官不如“选佛”,“今 江西 马大师 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 天然 改变初衷,出家习禅。后因以“选佛场”指开堂、设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丈道恒禅师》:“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 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禪床上,扑倒头便睡。” 清 赵翼 《分校杂咏·封门》:“由来选佛场高甚,隔断红尘路莫寻。”
词语解释:选官  拼音:xuǎn guān
(1).古代称主管铨选的官,指吏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韩康伯 ﹞母 殷 ……语 康伯 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 康伯 亦甚相知。 韩 后果为吏部尚书。”《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 宋 韩琦 《论青苗》:“如不愿请领,即具结罪状,入马递申,以凭选官晓諭。”
(2).指听候吏部选任官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他母亲姓 白 ,是个京师人,当初 徐 家老爷在京选官,,娶了来家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大郎 道是选官须得使用纔有好地方,只得把膏腴之产尽数卖掉……只靠着女壻选官之后,再图兴旺,所以毫不吝惜。”
词语解释:选贤  拼音:xuǎn xián
选用贤能的人。《管子·戒》:“三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 汉 刘向 《说苑·君道》:“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
词语解释:选才  拼音:xuǎn cái
选拔人才。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夫 李錡 据 吴 楚 之雄,兼榷管之利,选才养士,向十五年。”
词语解释:选择  拼音:xuǎn zé
(1).挑选;选取。《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 唐 杜牧 《代人举蒋係自代状》:“伏以封还詔书,駮正时事,职业实重,选择宜精。”《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我止有一女,所恨未能选择佳壻,若早知,可以商议。” 陈毅 《向秀丽歌》:“你学会了在紧要关头进行选择,爱护人民的事业重于爱护自己。”
(2).指拣选吉利日子。《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少年时也知道地理,也知道算命,也知道选择。”参见“ 选日 ”。
词语解释:选日  拼音:xuǎn rì
选定日子。旧时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选个吉利日子。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老相公不必迟慢,便结綵楼,选日成亲。”《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若得娘子肯与老身做时,娘子是一点福星,何用选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及至 江西 ,值大寇叛乱,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
词语解释:选调  拼音:xuǎn diào
(1).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居业 ﹞滞选调三十餘年,年六十餘,始转京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 孝宗 时,有 王过 者, 蜀 人,著雋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詔除翰林院编修。”
(2).选拔抽调。《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
词语解释:选人  拼音:xuǎn rén
(1). 唐 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后沿用之。 唐 张籍 《答刘竞》诗:“ 刘君 久被时抛掷,老向城中作选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选人之制始於 唐 ,自中叶以来,藩镇自辟召,谓之版授,时号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摄之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昔有选人 陈 某,过 沧州 ,资斧匱竭,无可告贷。”
(2).指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朕昔奉朝请,望侍从大臣以为皆天下选人,今多不然;闻学士之言,始知有人矣。”
词语解释:选用  拼音:xuǎn yòng
(1).指选择任用官吏。《汉书·循吏传·龚遂》:“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 歙 为富州。宰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选用,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王国内文武官员,国王得自己选用。”
(2).选择使用或运用。《诗刊》1978年第5期:“ 董老 的诗篇,除少数简古语汇,为表意、适韵的便利确切而不得不精审选用外,大部分都流露出学习民歌与当代口语的新鲜感。”《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第一个例句尽可能选用时代最早的,最后一个例句则用时代最晚的,以体现该词该义的历史起迄。”
词语解释:选诗  拼音:xuǎn shī
《选》体诗。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若学诗而不知有《选》诗,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朱文公 云: 李 、 杜 、 韩 、 柳 ,初亦学《选》诗。然 杜 韩 变多,而 柳 李 变少。” 清 张佩纶 《论闺体诗》之五“《北征》指向 叔皮 寻,诗赋同流《选》理深”自注:“ 杜 诗:‘熟精《文选》理。’今人动以《选》诗求之,不特不知《选》,并不知 杜 。 杜 之长篇,全从 萧 《选》之文脱胎;《北征》即取 叔皮 赋题,是其金鍼最明者。”参见“ 选体 ”。
词语解释:选体  拼音:xuǎn tǐ
(1).旧称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所选诗歌的风格体制。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选诗时代不同,体製随异,今人例谓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又如《文选》诸诗,乃 昭明太子 一时偶取入集,初非立体,而后世作诗者,乃创立一名,曰:‘此为选体。’尤非确论。”
(2).仿《文选》风格体制所写的作品。 清 侯方域 《与任王谷论文书》:“ 六朝 选体之文,最不可恃。”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他因为要问木匠讨一点油灰,写好了一张语录体的字条,但怕别人说他‘反对白话’,便改写了白话的、选体的、桐城派的三种。”
(3).旧指铨选官员的规例。《宋书·蔡兴宗传》:“谨依选体,非私 安都 ( 薛安都 )。”
词语解释:选举  拼音:xuǎn jǔ
(1).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 隋 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北史·牛弘传》:“ 弘 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 隋 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 弘 识度之远。”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 严复 《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 梅福 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 三代 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2).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词语解释:选锋  拼音:xuǎn fēng
(1).古代指挑选精锐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六韬·武锋》:“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驍骑、驰阵、选锋。”《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宋 岳飞 《奏颍昌捷状》:“ 贵 遂令踏白军统制 董先 、选锋军副统制 胡清 守城。”《明史·戚继光传》:“又置輜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这次起义……从各省调集大批优秀骨干,并组成有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支数百名的‘选锋’(先锋队、敢死队),担负发难的重任。”
(2).指某种事物的先驱。 宋 杨时 《观梅赠胡康侯》诗:“欲驱残腊变春风,惟有梅花作选锋。”
词语解释:选材  拼音:xuǎn cái
(1).挑选合适的人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知此则知选材之法,当如染匠之受衣,有以白衣使漂者,受之,易为力也。”
(2).选择适用的材料或素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黄山谷 ﹞则书卷比 坡 更多数倍,几於无一字无来歷,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寧不工而不肯不典,寧不切而不肯不奥。”《诗刊》1978年第5期:“我国有一派水墨写意画,精于选材,深于立意。”
词语解释:选德  拼音:xuǎn dé
挑选贤德者。《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 隋 牛弘 《大射登歌》:“优贤饗礼洽,选德射仪成。” 元 元明善 《太师淇阳忠武王碑》:“朝廷议功选德,必首三家焉。”
词语解释:选取  拼音:xuǎn qǔ
(1).挑选取用。《左传·哀公元年》“择不取费” 晋 杜预 注:“选取坚厚,不尚细靡。”《元史·选举志三》:“部拟翰林兼国史院令史同臺令史一体出身,於各部令史内选取。” 周作人 《上下身》:“有些人把生活也分作片段,仅想选取其中的几节,将不中意的梢头弃去。”
(2).谓选日成亲。取,通“ 娶 ”。 唐 薛调 《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闻选取之议。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 …… 仙客 发狂,唯恐姻亲之事不谐也。”
词语解释:选部  拼音:xuǎn bù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词语解释:吏部  拼音:lì bù
(1).旧官制六部之一。 汉 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 东汉 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 魏 、 晋 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清 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韩子苍 言, 欧阳文忠公 寄 荆公 诗云:‘ 翰林 风月三千首, 吏部 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 谢朓 于 宋明帝 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 沉约 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文忠 之意,直使 谢朓 事。”
(3).指 唐 韩愈 。 韩愈 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宋 江端友 《韩碑》诗:“ 淮西 功业冠吾 唐 , 吏部 文章日月光。”
词语解释:选场  拼音:xuǎn chǎng
(1).科举考试的试场。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议亲》:“春榜动,选场开,收拾行李,上京科举。”《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话説大 宋 徽宗 宣和 三年上春间,黄榜招贤,大开选场。”
(2).从一部戏剧中挑选出的某一场。《文汇报》1991.1.1:“上海京剧院在晚会上演出了三出折子戏:《望江亭》选场《庙遇》《铡美案》《凤还巢》。”
词语解释:选车  拼音:xuǎn chē
精选出来的兵车。《吕氏春秋·贵因》:“故选车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 紂 为禽。”《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故 李牧 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西抑彊 秦 ,南友 韩 魏 。”
词语解释:选任  拼音:xuǎn rèn
(1).主铨选之职。指吏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七年,固辞选任,帝所重违,詔加中书监,犹参掌选事。” 李善 注:“选任,尚书令也。” 唐 元稹 《李从易宗正丞》:“凡在选任,每难其人。” 宋 强至 《代韩待制到任谢史馆相公启》:“易甚难之选任,俾总外臺;得尝失之宠荣,復联内阁。”
(2).挑选任用。 郑观应 《亚西亚协会创办大旨》:“董事由会长选任,司事由董事选任。”《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的选任,以股东会出席股东过半数行之。”
词语解释:选试  拼音:xuǎn shì
古代选拔官吏所进行的考试。《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卿一人……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唐 韩愈 《些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州家举进士,选试繆所当。”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 汴州 举进士, 愈 为考官,试《反舌无声》诗, 籍 中等。” 元 倪瓒 《寄德常别驾》诗之三:“可无振厉新科格,选试能平定不颇。”
词语解释:选良  拼音:xuǎn liáng
(1).选择优秀的人才。《司马法·用众》:“选良次兵,是为益人之强。”
(2).指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关于文艺的不朽性》:“再进一步便是自己的民族性的优越,本民族是天帝的选良,是神明的胄裔。”
词语解释:选曹  拼音:xuǎn cáo
官名。主铨选官吏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姿聪明,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跡可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山公 将去选曹,欲举 嵇康 , 康 与书告絶。”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就便觐省》诗:“顷者游上国,独能光选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帝 初,置常侍曹尚书一人,主公卿二千石;曹尚书一人,主郡国二千石,盖选曹之所始也。”
词语解释:选擢  拼音:xuǎn zhuó
选拔提升。《后汉书·伏湛传》:“古者选擢诸侯以为公卿,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宋 苏辙 《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臣儒术空踈,吏能浅薄,早蒙选擢,屡典方州。” 明 李东阳 《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
词语解释:选体  拼音:xuǎn tǐ
(1).旧称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所选诗歌的风格体制。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选诗时代不同,体製随异,今人例谓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又如《文选》诸诗,乃 昭明太子 一时偶取入集,初非立体,而后世作诗者,乃创立一名,曰:‘此为选体。’尤非确论。”
(2).仿《文选》风格体制所写的作品。 清 侯方域 《与任王谷论文书》:“ 六朝 选体之文,最不可恃。”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他因为要问木匠讨一点油灰,写好了一张语录体的字条,但怕别人说他‘反对白话’,便改写了白话的、选体的、桐城派的三种。”
(3).旧指铨选官员的规例。《宋书·蔡兴宗传》:“谨依选体,非私 安都 ( 薛安都 )。”
词语解释:选仙  拼音:xuǎn xiān
古代一种赌钱之戏。 宋 王珪 《宫词》之八一:“尽日閒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筹得占 蓬莱 岛,一掷乘鸞出洞天。”亦称“ 选仙图 ”。 清 西厓 《谈徵·事部·选仙图》:“今俗集古仙人作图为赌钱之戏,用骰子比色,先为散仙,次陞上洞,以渐而至 蓬莱 、大罗等,列则众仙庆贺……此戏 宋 时已有。”
词语解释:选名  拼音:xuǎn míng
选择有名声的。犹择优。《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昇学,利用宾王。” 李善 注:“《礼记》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於学曰俊士。”
词语解释:选众  拼音:xuǎn zhòng
谓从许多人中选拔人才。语出《论语·颜渊》:“ 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 皋陶 ,不仁者远矣。”《晋书·曹志传》:“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悦斯在。” 宋 曾巩 《监察御史制》:“御史持国纪纲,所以纠官邪,齐内外,选众而授,厥惟艰哉!”
词语解释:选官图  拼音:xuǎn guān tú
升官图。 宋 赵必豫 《沁园春·归田作》词:“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选官图》:“今之选官图, 唐 人谓之骰子选格。”
词语解释:选吏  拼音:xuǎn lì
(1).选择贤能者为吏。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宋 欧阳修 《桐花》诗:“选吏择孝廉,视民婴与孩。”
(2).指经过挑选的贤吏、能吏。
词语解释:选定  拼音:xuǎn dìng
挑选确定。 郑观应 《上摄政王请速行立宪书》:“惟议员虽出自公举,而人才必须由资政院选定,规则严颁,庶无滥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选定这一个题目,想说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话。”
词语解释:选理  拼音:xuǎn lǐ
《文选》诗文的思想和条理。语出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熟精《文选》理,休覔綵衣轻。”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一:“熟精《选》理尽研辞,谁识 萧摩 是小儿?”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五:“《北征》指向 叔皮 寻,诗赋同流《选》理深。”
词语解释:选楼  拼音:xuǎn lóu
(1).原指 南朝 梁 昭明太子 萧统 所建的文选楼。借指《文选》。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一:“《玉臺》空补‘选楼’疏,冶袖飘香佩结裾。”
(2).泛指编选文章的地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杭州 严曙声 烺 赠云:‘但见 三吴 书版盛,不知十载 选楼 忙。’” 清 丘逢甲 《春日寄怀丘菽园新嘉坡》诗:“极目天南赤道遥, 选楼 高筑岛云飘。” 方廷楷 《寄寄尘》诗:“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 选楼 。”
词语解释:选拔  拼音:xuǎn bá
(1).挑选举拔。《汉书·酷吏传·田延年》:“选拔 尹翁归 等以为爪牙,诛锄豪彊,姦邪不敢发。” 唐 杜牧 《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自 长庆 以还,益轻边事,选拔将帅、多非贤良。”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习者既多,自有精工者出於其间,他时选拔而用之。”《解放日报》1983.2.28:“把那些有知识、有才能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2).指挑选推荐。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 王西彦 《人的世界》:“展出的作品虽说不多,却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得意杰作。”
词语解释:选书  拼音:xuǎn shū
(1). 唐 代应举者在考试前将所作诗文投送朝中显贵,以求赏识。 唐 孟郊 《初于洛中选》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2).指应举者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 唐 张籍 《哭胡十八遇》诗:“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3).选编诗文刻印成书,以供应试者仿作揣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杭城 文瀚楼 选书的 马二先生 ,讳叫做 静 的,先生想也相与?”
词语解释:选耎  拼音:xuǎn ruǎn
怯懦不前。选,通“ 巽 ”。《汉书·西南夷传》:“恐议者选耎,復守和解。” 颜师古 注:“选耎,怯不前之意也。” 唐 周繇 《嘲段成式》诗:“报讐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宋 苏洵 《谏论》下:“兴王赏諫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諛,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词语解释:选集  拼音:xuǎn jí
(1).集中选拔。《通典·选举三》:“昔两 汉 取人必本於乡閭选之,然后入官,是以称 汉 为多士;今每岁选集动踰数千人,厚貌饰辞,何可知也?”《旧唐书·唐临传》:“先是,选集无限,随到补职,时渐太平,选人稍众, 皎 始请以冬初一时大集,终季春而毕,至今行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自今五品以上官任子,止赐同学究出身,依例赴选集,不得滥授摄官。”
(2).选录一个人或若干人的著作而成的集子。 金一 《文学观》:“文亦有选集,有专集,其体为駢散文,为赋,为古今诗,为词,为曲。” 巴金 《豪言壮语》:“我最近看了我的《爝火集》的清样,这是我三十年来的散文选集。”
词语解释:选籍  拼音:xuǎn jí
犹选簿。 唐 赵嘏 《赠陈正字》诗:“ 鲁 儒今日意何如?名挂春官选籍初。”
词语解释:选骚  拼音:xuǎn sāo
指 南朝 梁 萧统 编选的《文选》和以 屈原 《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宋 刘克庄 《答谢法曹》诗:“《选》《骚》意度卑 唐 体, 晋 宋 文章让 谢 家。”
词语解释:选置  拼音:xuǎn zhì
(1).选择安排。《汉书·金日磾传》:“﹝ 平帝 ﹞年幼,选置师友。”《后汉书·朱穆传》:“人君不可不学……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
(2).指选择处置官吏的文稿。《梁书·沉约传》:“ 高祖 命草其事。 约 乃出怀中詔书并诸选置, 高祖 初无所改。”
词语解释:选郎  拼音:xuǎn láng
指吏部郎中。主铨选之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吕豫石 司农为选郎时,其座师以私托之,不应。”
词语解释:选徒  拼音:xuǎn tú
选兵。《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嚻嚻。” 马瑞辰 通释:“此言选徒亦谓具卒徒,嚻嚻为卒徒众多之貌。”《宋史·谢灵运传》:“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一说,为清点车辆士卒。见《诗》 毛 传。
词语解释:选日  拼音:xuǎn rì
选定日子。旧时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选个吉利日子。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老相公不必迟慢,便结綵楼,选日成亲。”《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若得娘子肯与老身做时,娘子是一点福星,何用选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及至 江西 ,值大寇叛乱,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
词语解释:选词  拼音:xuǎn cí
选用词语。《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只是这首诗的命意、选词、格调、体裁,也还不丑。”《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作者要使读者接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选词造句就必须合乎语法,也就是按照正常人的语言习惯来写。”
词语解释:选拣  拼音:xuǎn jiǎn
挑选;选择。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昔先王抚世,选拣明德,以统理民。”《旧唐书·懿宗纪》:“边方未静,深藉人才,宜令 徐 泗 团练使选拣召募官健三千人,赴 邕 管 防戍。” 元 杨果 《许衡为怀孟教官制》:“可令於 怀孟 等处,选拣子弟俊秀者,举归教育,取作范模。”
词语解释:选舞  拼音:xuǎn wǔ
谓应节而舞。语出《诗·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陈奂 传疏:“选者,正其舞位之谓也……舞位正,则与乐节相应。” 宋 周邦彦 《诉衷情》词:“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
词语解释:选差  拼音:xuǎn chà
选择派遣。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 李定 ﹞等选差悍吏 皇遵 ,将带吏卒,就 湖州 追摄,如捕寇贼。”
词语解释:选练  拼音:xuǎn liàn
(1).选拔训练。《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絶灭百官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吕氏春秋·简选》:“选练角材,欲其精也。”《汉书·李寻传》:“宜少抑外亲,选练左右,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选练武卫,招募猛士。”
(2).挑选提炼。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始 尧 舜 时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歷 夏 、 殷 、 周 千餘年, 仲尼 缉拾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餘无闻焉。”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词语解释:选兵  拼音:xuǎn bīng
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史记·魏公子列传》:“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 秦 军。” 元 姚燧 《高丽国王封曾祖父母父母制》:“追叛王挺身於 辽水 ,出选兵压卵以 泰山 。”
词语解释:选事  拼音:xuǎn shì
(1).谓自选差使。《国语·鲁语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 韦昭 注:“选事,自选择於职事也。”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行非选事,进不避难。” 清 金和 《双拜冈战记》诗:“吾儕好选事,略息行人喧。”
(2).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詔加中书监,犹参掌选事。”《旧唐书·韦承庆传》:“ 承庆 自 天授 以来,三掌天官选事,銓授平允,海内称之。” 宋 邹浩 《谢吏部侍郎表》:“迄至今日,益昭圣功,宜得真材,以贰选事。”
(3).借故生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 孙 母﹞阴念来势兇猛,必将选事,不如姑却以婉词。”
词语解释:选纳  拼音:xuǎn nà
(1).选择纳娶。《后汉书·皇后纪序》:“ 高祖 帷薄不修, 孝文 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翫少华。”
(2).选取。 唐 袁高 《茶山》诗:“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词语解释:选学  拼音:xuǎn xué
研究《昭明文选》的学问。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杜少陵 ﹞又训其子熟精《文选》理,盖选学自成一家。”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读《昭明文选》宜看注-- 李善 注最精博,所引多古书,不独多记典故,於考订经史小学,皆可取资,不知选注之用者,不得为选学。”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复堂类集》:“ 谭 ( 谭献 ) 武林 廩生,年二十餘,颇喜选学,作诗盈千首。”
词语解释:选授  拼音:xuǎn shòu
经过选定授以官职。《南史·徐陵传》:“迁吏部尚书, 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吏部榜出,果然选授 开封 县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上边开着十个人的姓名,有的要授给这样官职,有的要授给那样官职,有的是选授,有的是迁授。”
词语解释:选命  拼音:xuǎn mìng
经过铨选对官吏的任命。 明 冯梦龙 《永团圆·报任宁阳》:“今早选命已下,未知吾兄可在内否?”
词语解释:选尚  拼音:xuǎn shàng
(1).被选中与公主匹配。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选尚 餘姚公主 ,拜駙马都尉。” 宋 秦观 《王俭论》:“﹝ 王俭 ﹞之仕 宋 ,袭封选尚,其为亲贵,固非 安 之比也。”
(2).指为公主择偶。《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下·晋公朱崖》:“尝闻 江 南 李主 钟爱一女……国主曰:‘吾止一女,才色颇异,今将选尚,卿等为择佳壻。’”
词语解释:选家  拼音:xuǎn jiā
(1).古代负责铨选举士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若朝散之流,行止之属,门户相似,人才不殊,选家斟酌,无能为尔。”
(2).旧时称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的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必定要经我们选家批了出来,这篇就是传文了。”
(3).指选编文集的人。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虽然有什么选家在那里放出他那伟大的眼光,选印我的作品,我也照例给他一个不管。” 朱东润 《杜甫叙论》:“这就是说,以前的选家重视 杜甫 作品的艺术性,而现代的选家重视作品的思想性。”
词语解释:选懦  拼音:xuǎn nuò
亦作“ 选愞 ”。 柔弱怯懦。选,通“ 巽 ”。《后汉书·西羌传》:“今三郡未復,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选愞迟鲁,儒之常患。” 明 张居正 《答冏卿徐敬吾书》:“元年之事,选愞中立,不能昌言以树正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耆英 、 琦善 、 伊里布 诸人,多选懦,无远略。”
词语解释:选造  拼音:xuǎn zào
犹选建。《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
词语解释:选科  拼音:xuǎn kē
学生选择自己要学的科目。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 狄更生 先生替我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
词语解释:选文  拼音:xuǎn wén
选录前人的文章,另编一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选文以定篇,数理以举统。”亦指精选出来的文章。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现在中学里,先生所教的是选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
词语解释:选首  拼音:xuǎn shǒu
(1).被选中的最佳者。《史记·儒林列传序》:“ 叔孙通 作 汉 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金史·梁襄传》:“ 燕 盖京都之选首也。”
(2).指首先选拔任用的人。 宋 曾巩 《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制》:“某庄毅忠篤,通於古今,列於庙堂,以义陪朕,是用考择以为选首。”
词语解释:选仙图  拼音:xuǎn xiān tú
见“ 选仙 ”。
词语解释:选仙  拼音:xuǎn xiān
古代一种赌钱之戏。 宋 王珪 《宫词》之八一:“尽日閒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筹得占 蓬莱 岛,一掷乘鸞出洞天。”亦称“ 选仙图 ”。 清 西厓 《谈徵·事部·选仙图》:“今俗集古仙人作图为赌钱之戏,用骰子比色,先为散仙,次陞上洞,以渐而至 蓬莱 、大罗等,列则众仙庆贺……此戏 宋 时已有。”
词语解释:选作  拼音:xuǎn zuò
挑选出来最好的、最有可能的、最合适的或最有利的人、物、部分、方法或特点等
词语解释:选君  拼音:xuǎn jūn
指在吏部任职的人。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改梦》:“今日京中选君 李维楨 有书相寄,説朝右慕兄才望,将徵兄进京为吏部郎,托我致意,故来相告。”
词语解释:选优  拼音:xuǎn yōu
选出优秀者。《光明日报》1990.12.25:“通过各种联谊活动,开展评奖选优和培训编辑人员等工作,共同推动通俗文学期刊的发展。”
词语解释:选刷  拼音:xuǎn shuā
犹挑选。 清 洪昇 《长生殿·弹词》:“想当初庆皇 唐 太平天下,访丽色把蛾眉选刷。”
词语解释:选期  拼音:xuǎn qī
古时指赴吏部报到听候选用的日期。 明 冯梦龙 《永团圆·报任宁阳》:“本欲给假归省老母,因选期在邇,冀得授职,便可近养了。”
词语解释:选格  拼音:xuǎn gé
选拔人才的标准。 郑观应 《致潘兰史征君书》:“须先定人格,有品行,有学问,有歷练方合选格,如不合格者不准入选,庶无劣员。”
词语解释:选购  拼音:xuǎn gòu
选择购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我国只知选购船炮,不重学艺,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当初, 祁老人 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
词语解释:选贤任能  拼音:xuǎn xián rèn néng
见“ 选贤与能 ”。
词语解释:选贤与能  拼音:xuǎn xián yǔ néng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 举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选贤与能,政是以和。”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选贤与能,于今虽重。”亦作“ 选贤任能 ”、“ 选贤举能 ”。《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於国家,非其才则貽患於黎庶,此又不可不知也。”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成帝》:“以道言之,选贤任能以匡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邓小平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精简是革命,选贤任能也是革命。”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他主张德政,主张选贤举能,主张大一统。”
词语解释:选阅  拼音:xuǎn yuè
拣选;挑选。《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閲材伎之士。” 杨倞 注:“选閲,拣择也。” 老舍 《月牙儿》二五:“最后,我去和一排年轻的姑娘们在小饭馆受选阅。”
词语解释:选除  拼音:xuǎn chú
选拔任用。《后汉书·和帝纪》:“选除七十五人,补謁者、长、相。”《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才得唱名, 满生 心里放 文姬 不下,晓得选除未及,思量道:‘ 汴梁 去 凤翔 不远,今幸已脱白挂緑,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再来未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学校》:“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
词语解释:选费  拼音:xuǎn fèi
竞选经费。 孙云年 《江南感旧录·邵次公状诉曹锟贿选》:“国会恢复以来,以遥制中枢,勾结疆吏,多方搜括,筹集选费为第一步,以收买议员。”
词语解释:选题  拼音:xuǎn tí
选择题材和名称。亦指选定的题目。《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加强对大、中型辞书选题的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光明日报》1988.5.6:“优化选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词语解释:选顷  拼音:xuǎn qǐng
片刻,一会儿。《吕氏春秋·处方》“ 昭釐侯 已射,驾而归,上车。选閒,曰:‘乡者靷偏缓,今适,何也’” 汉 高诱 注:“选閒,犹选顷也。”
词语解释:选金  拼音:xuǎn jīn
选编文章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这书刻出来,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号,还多寡有几两选金。”
词语解释:选配  拼音:xuǎn pèi
(1).挑选配备。《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选配什么样的人进领导班子,群众有不可剥夺的发言权。”
(2).选择优良种畜配种。《农业知识》1978年第4期:“有意识地保留品种内部的某些差异,互相选配,可以获得比较优良的后代。”
词语解释:选闲  拼音:xuǎn xián
片刻;一会儿。《吕氏春秋·任数》:“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选閒,食熟,謁 孔子 而进食。” 高诱 注:“选閒,须臾。”
共17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