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遁逃 拼音:dùn táo
亦作“ 遁迯 ”。亦作“遯逃”。亦作“遯迯”。 犹逃走。《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蹷。”《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得罪於 秦 ,惧而遯逃,无所容跡。” 汉 焦赣 《易林·大壮之未济》:“背室弃家,遁迯出走。” 清 陈维崧 《金明池·丙辰秋日书事》词:“瘦巷空壕风萧瑟,儘堂燕幕乌遯迯无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几个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汉凶恶地盯着她,好像怕这个犯人遁逃似的。”词语解释:逋逃 拼音:bū táo
(1).逃亡;流亡。《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孔 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孔 传:“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 唐 杜甫 《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3).谓藏纳。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国家之政治机关,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凭狐鼠也。”词语解释:奔逃 拼音:bēn táo
逃跑。《东观汉记·王琳传》:“遭大乱,百姓奔逃。”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不索窨约,你便快奔逃。”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人们正象潮水般的涌下山,向自己村子里奔逃去。”词语解释:潜逃 拼音:qián táo
亦作“潜逃”。 偷偷地逃走。《诗·小雅·四月》:“匪鱣匪鮪,潜逃于渊。”《后汉书·列女传·盛道妻》:“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潜逃。” 清 林则徐 《札新安县将澳门厅缴回谕帖转给义律》:“经该丞专遣引水 邓成兆 送往 义律 寓所, 义律 闭门不纳,随即於十五日潜逃出 澳 。”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他不能在她丧了命的时候反倒赖她拐款潜逃。”词语解释:避逃 拼音:bì táo
逃避。《墨子·天志上》:“若处家得罪於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汉书·张良传》:“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元 姚燧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故平章 赵璧 ,驛至 彰德 ,恐公避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 席氏 家破身刑,沉寃莫愬,穷詰连引,亲朋避逃。”词语解释:惊逃 拼音:jīng táo
受惊而逃。《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我牛也,昨暮惊逃,不虞至此。所损之田,请酬倍资而归我畜焉。”词语解释:走逃 拼音:zǒu táo
逃脱;逃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只是心中记掛着丈夫,不知可能够脱身走逃。”《洪秀全演义》第四二回:“ 胜保 见敌军来势兇猛,料知亦难走逃。”词语解释:波逃 拼音:bō táo
逃跑。《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尚书见贼□降伏,莫遣波逃星散去。”《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陈已 见随驾兵士到来,遂乃波逃入一枯井。”词语解释:逃逃 拼音:táo táo
指受惊而逃。《关尹子·八筹》:“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逃逃,言惊而獝也。”词语解释:脱逃 拼音:tuō táo
脱身逃走。 明 张居正 《答河漕张按院》:“又行逐程挨查于何处脱逃,务见下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上偶于舆中閲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 老舍 《骆驼祥子》九:“不愿意去想,也实在因为没法儿想, 虎妞 已把道儿都堵住,他没法脱逃。”词语解释:目逃 拼音:mù táo
谓眼睛受到突然刺激而避开。形容心存怯懦。《孟子·公孙丑上》:“ 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孙奭 疏:“言 北宫黝 之养勇,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人刺其目,不以目转睛而逃避。”《韩非子·显学》:“ 漆雕 之议,不色挠,不目逃。”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何处无肥噬,谁人不目逃。”词语解释:亡逃 拼音:wáng táo
逃亡。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 宋 王安石 《收盐》诗:“不煎海水饿死耳,谁肯坐守无亡逃?”词语解释:卷逃 拼音:juǎn táo
(1).谓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逃跑。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况放息如徇情面,则所出之款项溢於所押之货值,银行已阴受其亏。偶有数户捲逃,被累輒至巨万矣。”
(2).泛指逃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中国 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1).谓家人、本单位人或经管人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而逃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啟,把 钟云溪 从前在 上海 如何开土栈……如何倒帐卷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
(2).泛指逃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中国 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词语解释:托逃 拼音:tuō táo
借故逃避。 明 袁宏道 《查参擅去诸臣疏》:“万一国家有事,人臣将以言为託逃之媒,响奔影散,必且空国。” 清 刘銮 《五石瓠·闵茶有二》:“古忼慷悲歌之士,肥遯託逃,往往乐游於酒。”词语解释:诱逃 拼音:yòu táo
谓诱骗人逃跑。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虏害十条》:“诬以诱逃拐带,僮婢歷歷招承。”词语解释:闻风而逃 拼音:wén fēng ér táo
听到风声就逃跑。《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词语解释:落荒而逃 拼音:luò huāng ér táo
战败逃出战场词语解释:临阵脱逃 拼音:lín zhèn tuō táo
临作战时逃跑。亦喻事到临头畏缩逃避。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这些‘文学青年’也许不肯去,也许很少肯去,也许去了会有许多‘临阵脱逃’,但是,文学青年不一定是贵公子,也有贫苦的。” 夏衍 《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江西民歌《十送郎》:“四送我郎当红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临阵脱逃是丑事,革命史上有污名。”词语解释:叛逃 拼音:pàn táo
背叛逃走。亦指叛逃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豪强之欺压愚懦,叛逃之诬害善良,譎诈多端,状态百出。”如:他企图叛逃投敌。词语解释:出逃 拼音:chū táo
往外逃。 蒯世勋 《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囯时代》:“城内居民亦纷纷出逃,避居於依照一八四五年地皮章程不得华洋杂居的租界。”词语解释:匿逃 拼音:nì táo
(1).犹隐瞒。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吾闻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君有非则臣覆盖之,父有非则子匿逃之。”
(2).潜逃。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四章:“以贫困之故则不能忍,不能忍则有窃盗、骗劫、赃私、欺隐、诈伪、偷漏、恐吓、科敛、佔夺、强索、匿逃、赌博之事,甚者则有杀人者矣。”词语解释:逸逃 拼音:yì táo
犹逃亡。《世说新语·德行》“后值 孙恩 贼出 吴郡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孙恩 一名 灵秀 , 琅邪 人,叔父 泰 事五斗米道,以谋反诛。 恩 逸逃於海上,聚众十万人,攻没郡县。”词语解释:东奔西逃 拼音:dōng bēn xī táo
同“ 东逃西窜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 汉 家和好的大计。”词语解释:辟逃 拼音:pì táo
躲避。《史记·留侯世家》:“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词语解释:闪逃 拼音:shǎn táo
躲避逃逸。《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戟刺梨花空里抛……便是 那吒 也难闪逃。”词语解释:迁逃 拼音:qiān táo
逃走;逃离。 清 沉铭荪 《悯旱》诗:“迁逃卖鬻两皆可,安意守待来丰年。”词语解释:隐逃 拼音:yǐn táo
隐匿逃避。《荀子·解蔽》:“羣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词语解释:溃逃 拼音:kuì táo
败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玉记行来信》:“即时枪砲齐发,打死贼匪四五百人,餘众溃逃。” 周士第 《起义中的二十五师》:“经过反复冲杀,攻下了敌人主阵地,敌人向 会昌城 方面溃逃。”词语解释:托逃 拼音:tuō táo
借故逃避。词语解释:架逃 拼音:jià táo
搀扶着逃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镇海殉难》:“然所扛者乃一投水救起不省人事将死未死之元帅,非自令兵丁架逃也。”词语解释:插翅难逃 拼音:chā chì nán táo
同“ 插翅难飞 ”。 《说岳全传》第三七回:“ 康王 见 兀术 将次赶上,真箇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词语解释:望风而逃 拼音:wàng fēng ér táo
同“ 望风而遁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杀得他隻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三国演义》第六四回:“ 曹操 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 郭沫若 《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土劣份子脱掉制裁,在平时作威作福,鱼肉民众;在战时不是望风而逃,便是又来摇身一变,成为 汉 奸。”词语解释:私逃 拼音:sī táo
乘人不备而逃跑。《明律·兵律·从征守御官军私逃》:“凡军官军人从军征讨私逃还家及逃往他所者,初杖一百,仍发出征。”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一场:“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不愿的不必私逃,尽可以大胆地出去!”昆曲《十五贯》第三场:“ 苏戍娟 :‘我父贪钱财,把我身躯变卖,不愿为奴,因此私逃出外。’”词语解释:窜逃 拼音:cuàn táo
犹逃窜。《后汉书·南匈奴传》:“ 逢侯 部众飢穷,又为 鲜卑 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驛不絶。” 元 赵鸾鸾 《悲笳四拍》:“烟尘澒洞兮人窜逃,寒沙暴骨兮没蓬蒿。”词语解释:窝逃 拼音:wō táo
窝藏逃犯。《清会典·刑部五·督捕清吏司》:“凡窝逃之罪,减逃者一等。”词语解释:外逃 拼音:wài táo
逃往另一地
逃往另一国家词语解释:在劫难逃 拼音:zài jié nàn táo
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难逃”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 巴金 《〈序跋集〉跋》:“那么重的包袱!那么多的辫子!我从小熟习一句俗话:‘在劫难逃’,却始终不相信。”词语解释:在逃 拼音:zài táo
谓罪犯在潜逃中,尚未捕获。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四折:“ 李顺 在逃,似此可怎了?”《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已自在逃去了,只拿得几家邻人来回话:‘兇身 宋江 在逃,不知去向。’”《荡寇志》第八十回:“据 刘二 説,是 杨腾蛟 抢他的银两,杀死事主,拿赃在逃。”词语解释:盗逃 拼音:dào táo
私自逃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家主呈告婢僕盗逃,必拘中保,弔验身契,并两隣查讯盗逃情由,方可立提缉之案,给广捕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