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逃名逃死逃避逃山逃罪逃败逃乖逃禄
逃禅逃户逃学逃暑饮逃门逃河逃之夭夭逃票
逃暑逃遁逃归逃官逃刑逃卒逃徙逃石
逃秦逃尧逃逝逃身逃移逃匿逃伍逃荒
逃生逃形逃相逃走逃田逃奸逃佚逃让
逃世逃责逃祸逃时逃杯逃免逃佃逃背
逃虚逃人逃劫逃乱逃债逃离逃比逃伏
逃难逃逋逃命逃藏逃丁逃薮逃突逃反
逃亡逃席逃兵逃窜逃越逃行逃税逃臣
逃俗逃酒逃屋逃奔逃杨逃逃逃伤逃脱

词语解释:逃名  拼音:táo míng
(1).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图 《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庞树柏 《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
(2).逃脱罪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词语解释:逃禅  拼音:táo chán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词语解释:逃暑  拼音:táo shǔ
亦作“迯暑”。 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处士 周洪 言, 宝历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会饮。”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楼》:“豫为逃暑约,一快 楚 臺风。” 明 李攀龙 《逃暑》诗:“无处堪迯暑,高楼坐夜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义仆》:“岁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
词语解释:逃秦  拼音:táo qín
犹避 秦 。避乱。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诗:“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 秦 。”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词语解释:逃生  拼音:táo shēng
逃出危险境地,以保全生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待望本阵里逃生,见一骑马悄如飞到。”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慌速速的强逃生,急煎煎的甘受苦。” 许杰 《邻居》四:“那里,便是他早晨逃生的一条门路。”
词语解释:逃世  拼音:táo shì
犹避世。谓隐居不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 老莱子 者, 楚 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 宋 王安石 《寄张襄州》诗:“四叶表閭 唐 尹氏 ,一门逃世 汉 庞公 。” 元 方澜 《渊明》诗:“ 嵇 阮 能逃世,终非出自然。”
词语解释:逃虚  拼音:táo xū
逃避世俗,寻求清静无欲的境界。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之二:“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宋 王十朋 《自鄂渚至夔府途中记所见一百十韵》:“孺子《沧浪曲》,渔人《欸乃謡》。逃虚音可喜,得雋语同嚣。” 明 文徵明 《次韵施肤庵先生夏日读佛书》:“解脱烦劳初见性,悟空诸妄欲逃虚。”
词语解释:逃难  拼音:táo nàn
亦作“迯难”。 逃避灾难、祸害。《国语·鲁语下》:“ 子服惠伯 曰:‘ 椒 既言之矣,敢逃难乎? 椒 请从。’”《后汉书·赵岐传》:“ 岐 遂逃难四方, 江 、 淮 、 海 、 岱 ,靡所不歷。” 宋 王十朋 《万府君挽词》:“吾母昔迯难,携孥依舅舡。” 明 刘基 《有感》诗之二:“焚书千古讶 嬴 秦 ,迯难茫茫走縉绅。”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这一家人从 南京 逃难出来,到 贵阳 已经精疲力尽了。”
词语解释:逃亡  拼音:táo wáng
(1).逃走流亡。《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后汉书·皇甫嵩传》:“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旧唐书·窦建德传》:“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为逃亡之虏也。” 曹靖华 《飞花集·深沪春意浓似酒》:“海边有个 龙寮村 ,解放前有二十九户人家……有的沦为乞丐,有的逃亡他乡。”
(2).指逃亡的人。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元 薛昂夫 《朝天曲》:“一脐然出万民膏,谁把逃亡照?”《英烈传》第二六回:“若 金陵 朱某 ,尤为罪魁;据名都,夺上郡,诱纳逃亡,事难缕悉。”
词语解释:逃俗  拼音:táo sú
避离尘俗;避世。 明 袁宗道 《是日登寺楼甚幽诸公拟借为社遂各施买酒馀钱付僧葺窗槛并志》诗:“无处堪逃俗,高楼远市廛。”
词语解释:逃死  拼音:táo sǐ
逃避灾祸或致死的危险。《国语·楚语下》:“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夏馥》:“一人逃死,祸及万家。”《明史·申佳胤传》:“君父有难,焉逃死?”
词语解释:逃户  拼音:táo hù
古代为逃避赋役,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魏书·食货志》:“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 天兴 中,詔採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穀者甚众。”《新唐书·食货志一》:“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史·食货志二》:“逃户别立籍,令本府招诱归业。” 清 邵廷采 《田赋略》:“ 唐 之分崩离析也,由 宇文融 括羡田、逃户始也。”
词语解释:逃遁  拼音:táo dùn
亦作“ 逃遯 ”。 逃走;逃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夫去位而避兄弟者,君子之所甚贵;获虏逃遁者,君子之所甚贱。”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西戎之首,北虏之渠,怛威愧德,失据狼狈,收其种落,逃遁远去。”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跋》:“揆厥原由,盖因 明 清 之际,诸大家因宗社沦亡,河山之痛,沉亘于胸,故採取逃遯现实一涂以为烟幕耳。” 茅盾 《子夜》十八:“四小姐所欲不遂,当然逃遁到《太上感应篇》。”
词语解释:逃尧  拼音:táo yáo
典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不受而逃去。 啮缺 遇 许由 曰:‘子将奚之?’曰:‘将逃 尧 。’”后因以指隐居不仕。 唐 钱起 《题温处士山居》诗:“ 潁 上逃 尧 者,何如此养真?” 唐 严维 《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诗:“匡时知已老,圣代耻逃 尧 。”
词语解释:逃形  拼音:táo xíng
犹藏身。 唐 王度 《古镜记》:“然天镜一照,不可逃形。” 明 瞿式耜 《清苛政疏》:“顽民计以为总不能还清,总之又比,则将其田之所收,涂饰于粮房皂隶,匿影逃形,不见官府。”
词语解释:逃责  拼音:táo zé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词语解释:逃人  拼音:táo rén
(1).犹逃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兰 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 于七 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
(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词语解释:逃逋  拼音:táo bū
犹逋逃。 宋 王庭珪 《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用光 ﹞未几病,梦 陈州公 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药汝,疾其逃逋。’”《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缉捕无逃逋之患。拿贼的时候儿,一个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后患的事情。”
词语解释:逃席  拼音:táo xí
宴会中途不辞而去。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红楼梦》第二八回:“放着酒不喝,两个人逃席出来,干甚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众闻之,无不赧然,如芒在背,多有逃席而去者。”
词语解释:逃酒  拼音:táo jiǔ
谓逃避饮酒,离席先去。 宋 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敢因逃酒去,端为和诗留。” 清 丘逢甲 《秋怀再迭前韵》:“逃酒未应衰凤德,读书谁信 卧龙 才。”
词语解释:逃避  拼音:táo bì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后汉书·赵岐传》:“ 延熹 元年, 玹 ( 唐玹 )为 京兆 尹, 岐 惧祸及,乃与从子 戩 逃避之。” 唐 韩愈 《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叶君健 《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词语解释:逃学  拼音:táo xué
逃避学习;无故不上学。 前蜀 韦庄 《下邽感旧》诗:“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红楼梦》第八二回:“你别吵嚷!省得老爷知道了,必説我装病逃学。”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可真去了,别说我逃学!”
词语解释:逃归  拼音:táo guī
逃逐,逃回。《春秋·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 首止 , 郑伯 逃归不盟。”《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后 炽磐 逃归,为追骑所执。”
词语解释:逃逝  拼音:táo shì
逃亡,逃跑。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太平广记》卷一二五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须臾,白刃夫携一衣襆入厅,续有女人从之,乃计会逃逝者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 子胥 逃逝,目下未获。”
词语解释:逃相  拼音:táo xiāng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词语解释:逃祸  拼音:táo huò
犹避难。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奉母太妃逃祸民伍,得间走 蜀 从天子。”
词语解释:逃劫  拼音:táo jié
逃避灾难。 清 方文 《百岁翁歌赠赵撝谦先生》:“蚤岁连生十二男,孙与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难遭杀戮,孑身逃劫 漳河 南。”
词语解释:逃命  拼音:táo mìng
(1).逃避命令。《左传·昭公十三年》:“若曰无罪而惠免之,诸侯不闻,是逃命也,何免之为?”《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於 梁 沛 之间,徒行敝服,卖卜於市。”
(2).逃走以保全生命。《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 知远 怎逃命?早点火烧着草屋。”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他们集中轰击和扫射着后面卡车上的步兵和跳下车向后逃命的步兵。”
词语解释:逃兵  拼音:táo bīng
(1).逃避兵灾。 唐 唐彦谦 《题证道寺》诗:“记得逃兵日,门多贵客车。”
(2).私自逃离部队的兵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这箇老儿,是 江 北语音,不是逃兵,就是流贼。” 老舍 《茶馆》第二幕:“逃兵,是吧?”
(3).比喻因怕困难、危险等而擅离工作岗位的人。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杀者就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
词语解释:逃屋  拼音:táo wū
指逃亡者原住的房屋。语本 唐 聂夷中 《咏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綺罗筵,只照逃亡屋。” 宋 张耒 《海州道中》诗之二:“逃屋无人草满家,纍纍秋蔓悬寒瓜。”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伐》:“道旁逃屋皆是,臭不可近。”
词语解释:逃山  拼音:táo shān
谓隐居。 明 王思任 《谒选濡滞得曹允大予假报》诗之二:“逃山也或清如许,入局之人勇一拚。”
词语解释:逃暑饮  拼音:táo shǔ yǐn
犹言避暑饮。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厨人尝散热之饌,酒正行逃暑之饮。” 宋 陆游 《自咏》:“安用更为逃暑饮,虚堂三復自萧森。”参见“ 避暑饮 ”。
词语解释:避暑饮  拼音:bì shǔ yǐn
《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大驾都 许 ,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以“避暑饮”指酣饮。 元 龚璛 《郡楼》诗:“聊为避暑饮,更学御风游。”
词语解释:逃官  拼音:táo guān
(1).隐居不仕。 明 王思任 《阶成夜步有举怡春堂韵者》:“几年姓字幸逃官,长怪 东山 起 谢安 。”
(2).弃官逃跑。《荡寇志》第一○八回:“ 大义 务要盘问底里, 祥麟 只得将逃官之后……一一説了。”
词语解释:逃身  拼音:táo shēn
逃命,藏身。《史记·萧相国世家》:“夫上与 楚 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荒聪明以削智,遁支体以逃身。”《南史·孔琳之传》:“又今之所患,逋逃为先,屡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肃戒未犯,永絶恶原。”
词语解释:逃走  拼音:táo zǒu
犹逃跑。《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宋书·朱龄石传》:“ 龄石 父 绰 逃走归 温 ,攻战常居先,不避矢石。” 巴金 《军长的心》一:“这次只有一架飞机,它来得很快,阁阁阁地响了好几下,就逃走了。”
词语解释:逃时  拼音:táo shí
逃避现实。 庞树柏 《邀寒琼滨虹蜕公晚酌》诗:“话旧堪消醉,逃时且抱残。”
词语解释:逃乱  拼音:táo luàn
逃难;避乱。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逃乱转客,留居 永嘉 。”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南渡三疑案》:“有言 童氏 周 府宫人,逃乱至 尉氏 ,遇上旅邸,相依,生一子已六岁。”
词语解释:逃藏  拼音:táo cáng
逃避隐藏。《尔雅·释诂下》“窜,微也” 晋 郭璞 注:“微,谓逃藏也。” 宋 陆九渊 《马苏宰》:“春夏则羣来耕穫,秋冬则弃去逃藏。”
词语解释:逃窜  拼音:táo cuàn
逃跑流窜。《列子·黄帝》:“﹝禽兽﹞隐伏逃窜,以避患害。”《后汉书·窦武传》:“ 武 孙 辅 ,时年二岁,逃窜得全。”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安禄山 之乱,城郭丘墟,人民逃窜。”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又过了三天,战斗布署已定, 胡 匪军才逃窜了下来。”
词语解释:逃奔  拼音:táo bèn
逃亡到别的地方。《左传·宣公十六年》:“於是 晋国 之盗逃奔于 秦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获水》:“昔 夏 少康 逃奔 有虞 ,为之庖正。” 吴唅 《海瑞》:“﹝农民﹞无处投靠的便只好逃奔四方,寻找活路。”
词语解释:逃罪  拼音:táo zuì
逃免于罪;逃避罪责。《孔子家语·贤君》:“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汝杀人,何所逃罪?” 惜红馆主 《续啼笑因缘》第二一回:“因此那些要人大老,都把这家医院当作洞天福地,逃罪仙窟。”
词语解释:逃门  拼音:táo mén
(1).逃跑的门路。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復暾。”
(2).因灾荒等而逃出家门。评剧《铡阁老》第一场:“你父言说要逃门在外,不知你姐妹心意如何?”
词语解释:逃刑  拼音:táo xíng
逃避刑罚。《左传·定公十四年》:“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 清 邵廷采 《刑律略》:“今 元庆 不忘仇,不逃刑,服孝死义。”
词语解释:逃移  拼音:táo yí
(1).逃亡迁移。 唐 元稹 《当州两税地》:“其间人户逃移,田地荒废。” 宋 朱熹 《自劾不合致人户逃移状二》:“遂致人户愁怨,相率逃移。”《宋史·胡沂传》:“前岁 淮 民逃移,未復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
(2).指逃亡的人。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五》:“况所领官校,如饿豺狼,甚为民害,以致荡家产鬻儿女,怨声动地,逃移满路。”
词语解释:逃田  拼音:táo tián
田主逃跑而收不到赋税的土地。《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民不胜租赋而逃。王曰:‘但令田在,何忧无穀!’命营田使 邓懿文 籍逃田,募民耕艺出租。”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公以见种实税均其荒莱,民愿佃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復。”《宋史·食货志上一》:“ 江 东转运司根括到逃田一百六十顷一十六亩, 两浙 根括到四百五十六顷,召人出租,专充今年增屯戍兵衣粮。”
词语解释:逃杯  拼音:táo bēi
犹逃酒。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无妨按轡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
词语解释:逃债  拼音:táo zhài
躲债,逃避还债。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 周赧王 即位,负债而逃之,名为逃债之宫。”
词语解释:逃丁  拼音:táo dīng
(1).逃亡的丁壮。《旧唐书·狄仁杰传》:“逃丁避罪,併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 清 杨芳灿 《粮草税》诗:“军操着空籍,赋额悬逃丁。”
(2).指躲避抽壮丁。 贾平凹 《天狗·井》:“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
词语解释:逃越  拼音:táo yuè
逃走,逃离。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后 怀王 好进姦雄,羣贤逃越。”
词语解释:逃杨  拼音:táo yáng
叛离 杨朱 之道。《孟子·尽心下》:“逃 墨 必归於 杨 ,逃 杨 必归於儒。”
词语解释:逃败  拼音:táo bài
犹败逃。《洪秀全演义》第二七回:“正在逃败之际,忽见 胡林翼 反退城外。”
词语解释:逃河  拼音:táo hé
鹈鹕的别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逃河》:“﹝逃河﹞鵜鶘也。《本草》曰:身是水沫,唯胷前两块肉如拳。云昔为人窃肉,入河化为此身,今犹有肉,因名逃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鹈鹕》
词语解释:逃卒  拼音:táo zú
逃兵。《周书·武帝纪下》:“聊示兵威,应时崩溃, 那肱 则单马宵遁, 建业 则面缚军和,尔之逃卒,所知见也。”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除左曹郎 湖广 总领,逃卒千人入 大冶 ,因铁铸钱乱币法,劫掠为变。”
词语解释:逃匿  拼音:táo nì
逃走隐匿。《孟子·滕文公上》:“ 益 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及 莽 篡位, 杨 乃变姓名为巫医,逃匿它界。”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有民 沉超 者,负罪逃匿。” 叶君健 《自由》十八:“衙门里的差役人员,在农民涌进城时,就已经逃匿一空,各奔前程。”
词语解释:逃奸  拼音:táo jiān
指逃人与奸情两种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夫人情之诡诈伏匿而难於穷詰者,莫过於狱讼;夫狱讼之中,其要者又莫过於人命、盗贼、逃姦诸事。”
词语解释:逃免  拼音:táo miǎn
犹逃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农民要逃免破产的灾难,只能在耕作技术上求生存。”
词语解释:逃离  拼音:táo lí
从…逃离。例如:抢劫后逃离农村。
侧重于秘密逃走撤退,尤其在暗中还干了犯罪的行为。例如:他带着他的衣物悄悄逃离那个学院,躲在一处偏僻的农舍里。
词语解释:逃薮  拼音:táo sǒu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陈毅 《过淀山湖》诗:“解放以前此逃藪,抗 日 曾是游击区。”参见“ 逋逃藪 ”。
词语解释:逋逃薮  拼音:bū táo sǒu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世说新语·假谲》“ 陶公 自上流来赴 苏峻 之难”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中书令 庾亮 以元舅辅政,欲以风轨格政,绳御四海,而 峻 拥兵近甸,为逋逃藪。”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释氏,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词语解释:逃行  拼音:táo xíng
犹逃走。 汉 贾谊 《新书·先醒》:“﹝ 虢君 ﹞遂徒行而於山中居,飢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
词语解释:逃逃  拼音:táo táo
指受惊而逃。《关尹子·八筹》:“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逃逃,言惊而獝也。”
词语解释:逃乖  拼音:táo guāi
犹避乖。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你不去 五臺山 里且逃乖,乾把个梵王宫密云埋,则待要倒天河渰没了讲经臺,那里取日月光琉璃界?”
词语解释: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后,他纔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 天津 去了。”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满洲 的 日本 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
词语解释:逃徙  拼音:táo xǐ
谓离乡逃奔他处居住。《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民贫者﹞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 世宗 听得居民恁地逃徙,急驰詔禁止剽掠。”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陈殿卿 出省时,队官某竟带全队潜逃……沿路百姓逃徙一空。”
词语解释:逃伍  拼音:táo wǔ
谓充军者逃离部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儒臣校尉》:“ 爵 ( 徐爵 )先以骗诈充军,逃伍走 保 ( 冯保 )门下。”
词语解释:逃佚  拼音:táo yì
见“ 逃逸 ”。
词语解释:逃逸  拼音:táo yì
亦作“ 逃佚 ”。 逃跑。《北史·刘昶传》:“ 暉 ( 刘暉 )推主坠牀,手脚殴蹈,主遂伤胎。 暉 惧罪逃逸。”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胡顺之 ﹞乃令里正聚藁,自抵其居,以藁塞门而焚之。 臧 氏人皆逃逸。”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定三 ( 钱定三 )见势不可支……与其弟 国宝 由署后越城逃佚。”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四章:“情况是万分危急的, 宋希濂 主力拼命缩进 宜昌 ,企图逃逸。”
词语解释:逃佃  拼音:táo diàn
指佃农逃避交纳地租。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七章:“咱们这儿贷粮贷款你不要,你可把一家老小送上船,这不是存心逃佃吗?”
词语解释:逃比  拼音:táo bǐ
逃避催征赋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以比较而论,倚恃衣冠,未便以抗延拘究;奸顽逃比,犹思以藉託求宽。”
词语解释:逃突  拼音:táo tū
犹逃奔。《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五百偷贼……由其逃突,尽皆飢渴,於某树下,见欢喜丸。”
词语解释:逃税  拼音:táo shuì
逃避纳税。《宋史·食货志上一》:“民占荒逃田苦归业者,责相保任,逃税者保任为输之。” 清 陆筠 《海角续编》:“如於小路规避,一遇巡查谓之逃税,必行重罚。” 巴金 《关于〈龙·虎·狗〉》一:“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 越南 官员。”
词语解释:逃伤  拼音:táo shāng
谓作战时败逃受伤。《尉缭子·制谈》:“征役分军而逃归,或临战自北,则逃伤甚焉,世将不能禁。”
词语解释:逃禄  拼音:táo lù
(1).仕而不受禄。语本《国语·楚语下》:“昔 鬭子文 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 闻 子文 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 子文 ,至於今令尹秩之。 成王 每出 子文 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復。”《后汉书·何敞传》:“今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岂但 子文 逃禄, 公仪 退食之比哉!” 三国 魏 曹丕 《田畴辞封议》:“昔 薳敖 逃禄,传载其美。”
(2).指隐居不仕。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词语解释:逃票  拼音:táo piào
指无票乘坐车船或无票进剧场、电影院看影剧等。《读者文摘》1990年第8期:“听一位阿姨说,他们采取抽查制,一旦查到逃票人,可罚得很凶呢!”《报刊文摘》1990.8.28:“但谁要想逃票,门口两侧会自动伸出两只大铁钳,将你拒之门外。”
词语解释:逃石  拼音:táo shí
古大石名。传说石从他处逃来,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灵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广圆五百丈,《耆旧传》言石本 桂林 武城县 ,因夜迅雷之变,忽然迁此,彼人来见,叹曰:石乃逃来,因名逃石。以其有灵运徙,又曰灵石。”
词语解释:逃荒  拼音:táo huāng
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从小就跟我爹逃荒到 凤凰堡 来。”
词语解释:逃让  拼音:táo ràng
逃避推卸罪责。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旨琐劣,冒黷尊严,俯伏刑书,不敢逃让。”
词语解释:逃背  拼音:táo bèi
(1).败逃。《隋书·天文志下》:“黑气临营,或聚或散,如鸟将宿,敌人畏我,心意不定,终必逃背,逼之大胜。”
(2).犹叛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其餘罪犯悉与减降,逃背军健,尽放逐便。”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二:“近有逃背落草四十餘人、马二十疋,见在 狼山 西头 君市 等村乞食。”《金史·太宗纪》:“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復归者,并听为民。”
词语解释:逃伏  拼音:táo fú
逃亡隐匿。《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 赐 少孤。兄 显 报怨杀人,吏捕 显 杀之。 赐 与 显 子 信 卖田宅,同抛财产,结客报吏,皆亡命逃伏,遭赦归。”《宋书·自序传·林子》:“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
词语解释:逃反  拼音:táo fǎn
指因躲避兵乱、匪患等灾祸而逃往他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头十月, 美国 鬼子打到家门口了, 阿志妈妮 备上牛鞍子,搭上粮食行李,要去逃反。”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在武斗期间,他的爱人不顾家中其他财物,背负着这些书籍信件逃反,过度劳累,以致流产。”
词语解释:逃臣  拼音:táo chén
逃亡之臣。《左传·昭公七年》:“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臺也。”《墨子·经说下》:“逃臣,不知其处;狗犬,不知其名也。”
词语解释:逃脱  拼音:táo tuō
逃跑;逃而脱离。《英烈传》第二五回:“﹝ 康茂才 ﹞便连夜逃脱而去。”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昼夜兼行,沿途折了兵,只求逃脱,乞丐也谢神明。” 叶君健 《自由》七:“当 侯浩德 派兵来抓他时,他是在大家的掩护下才逃脱魔掌的。”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